四家银行被罚1300万,“有房贷”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11月4日,中国银监会,因个人贷款监管不到位,流入房地产市场。分别对交通、招商、建设、兴业4家银行处以500万、460万、260万、150万元的罚款。

究竟银行为什么会被罚款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个人经营贷款与房地产之间的那些事。

房贷产生的背景

住房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对于中国人来讲,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真正的家,有了归宿,所谓成家立业,就是要先有家,再立业。

在90年代,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住房就成了头等大事。

1996年,当时上海房价大约在2640—7000元左右,当时上海的平均工资是889元/月,居民楼的户型大概都在60平米左右,我们可以算一笔账,96年如果在上海买一套房子,基本上需要15.6万元~42万元/套,如果按照每月899元工资来算,想买一套15.6万的房子,需要14年,还是完全去除掉家庭开支。

上海

1996年全国其他城市房价,北京平均房价4000元/平米,深圳因为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原因,房价远高于北京、上海,大概价格在5700~12000元/平米。

当年,一次性买房所需要的资金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个难题,因此,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保障老百姓有房子可以住,国家就推出了房贷政策。

1997年央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贷款年限最长为20年,贷款比例最高限额是房价的70%。

在此,还不得不说起一个人——霍英东,正是因为他,才有了我们现在房子分期付款的雏形。

霍英东

霍英东,香港知名实业家、爱国人士,今天我们就先不谈霍先生的事迹了,那天可以出一期节目专门聊一下。

1953年,霍英东280万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了一栋大厦,当时香港的房产都是一次性付款,买大厦是为了卖出去赚钱。

280万元在当年算是一笔巨款,一次性出售大厦成了难题,如果租出去,大概需要7年才能回本,这个速度对于霍英东来讲太慢了,因此,他想把整栋大厦分层销售,从而降低了购房的门槛。

后来,他在楼市推出了买楼花政策,在房子动工前、建到一半以及房子交房时,三个阶段来交付房款,也就是今天的房子分期付款的雏形,得益于这个方法。

自此,商品房和个人住房贷款开始惠及普通百姓。

房贷的意义

1997年全国推出房地产个人贷款之后,当年的房贷总额还不到200亿。

当时的住房需求量还是很大,但是很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很多人在衡量由于贷款买房而产生的需要多付的利息是否划算?

但随着通过贷款买房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房贷未还余额53万亿,是1997年的2650倍。

从不断增加的房贷总额可以看出,更多的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就是房贷的根本意义所在,降低购房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有房子住。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用钱购买商品房,还可以有效地保值自己的资产不被贬值。

看一组数据,2022年,各大银行房贷利率表。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六个月(含六个月)利率是4.35%,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利率是4.35%,一至三年(含三年)利率是4.75%,三至五年(含五年)利率是4.75%,五年以上利率是4.9%,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含五年)利率是2.75%,五年以上利率是3.25%.

从数据来看,各大银行在2022年给出的房贷利率都是一样的,基本上,房贷的利率是所有贷款中贷款利率最低的。

个人贷款为何不能偿还房贷?

如果是有过贷款经历的个人,都会发现一个事情,就是在签约个人贷款协议的时候,有一条规定,就是需要借款人签署协议,承诺借款不能用于偿还房贷。

为何?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禁止“以贷养贷”。

因为本身个人贷款就意味着是个人缺乏资金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足额偿还贷款的风险,如果用消费类型的贷款,再次偿还房贷,有可能会造成个人更大的财务风险,从而使房贷市场处于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扰乱金融市场,这也是为什么个人贷款的审核力度很大。

但是现在贷款市场鱼龙混杂,各种类型的贷款公司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贷款,有的利率很高,同时也增加了贷款人的债务风险。

还有一些政策性质的贷款,比如经营贷,这种贷款的利息相对很低,就有人开始耍起了“小聪明”,因为房贷利率随着国家的金融政策变化,每年都会有所变动,当经营贷的利率低于房贷利率的时候,有的人就会以贷养贷,来套取利率差。

举个例子,房贷主A某一年购房房贷利率为5.8%,当年经营贷利率为4.2%,利率差为1.6%,以100万的房子贷款10年期为例,抵押房子贷取经营贷用来偿还房贷,可以省下16万的偿还利息。

但是很明确地告诉你,这是属于违规的,一旦被大数据发现,银行有权要求你一次性偿还房贷,如果还不上,那后果是什么大家就很清楚了。

因此杜绝“以贷养贷”与个人贷款不能用于偿还房贷,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今年初开始,银保监系统三令五申,要求各银行严查借款人贷款用途,杜绝经营贷、消费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如果不监管,后果就是:更多的人会想尽办法去用其他贷款买房,从而会破坏楼市的价格体系,导致房价高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银行   这一点   利息   上海   利率   贷款   房价   当年   房子   大厦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