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锁钥!凡亲临其境者,无不为它的神奇险峻而感叹!(组图)

万源市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连接川陕渝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

  在210国道进入巴山腹地、万源城南,连续穿越四座十多米长、整齐排列又紧紧相连的隧道。笔辉巴渠在石冠寺隧道入口的上方看到,錾刻有“秦川锁钥”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原汉渝路的设计者,后为上海市副市长的赵祖康所书,字迹俊逸遒劲。这一带山奇水绝,襄渝铁路穿入山中,钢架铁桥跨越深潭,十分壮观。驻足观看,会发现:此地真像一把铁锁,把守着四川的北大门;犹如一堵铜墙铁壁,横亘在秦巴古道的“咽喉”。


  达州进万源城南约2公里左右的一大险地石冠寺——“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又名“穿洞子”。1938年修建汉渝公路时,石冠寺公路为最艰巨路段。

  据民国《万源县志》载:天生石门,两岸危崖壁立,下有深潭。西岸山腰有石冠寺,石梯陡斜。诚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之险,故又名大石关。《万源县志·名胜》谓:两山夹峙,蓄为深潭,幽绿逼人。右方山劈裂为数罅,若鱼嘴形,名鲤鱼嘴。溪中有枒杈古木类,非人力所能植。凿崖通道絙以短栏,上有古寺名石冠寺。有路,彳亍而上,盘旋而下,行人莫不目眩神骇。登高俯瞩,群石偃蹇,累如卵,削如壁,争作奇态。石壁搘撐如列锋芒,悬岩对峙如相吞噬。入夏,水声急湍,鞚然如鼓乐。

  石冠寺自古为万源南路第一要隘。要在石冠寺凿造山洞,艰难程度非同一般。赵祖康硬是组织施工力量在此开凿出3个相连的山洞,总长38.3米,高6米,宽7.5米,皆为凿穿坚硬的砾石而成。此工程历时10个月,用工一万二千,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完成。山洞凿成,诚如坦途。时任汉渝公路总工程师赵祖康(后任上海副市长)援笔题书了“秦川锁钥”四字刊于石冠寺山洞的北硐门楣上,与镌刻在南硐门楣上的许肇鼎所书“石冠寺”相映成趣,成为今日万源的亮丽风景线。2006年,万源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市级保护文物。

  赵祖康以“致力工程,为民服务”为终生目标,被誉为“中国公路的泰斗”。赵祖康深受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影响,青年时代即立志从事中国交通事业。当时的中国公路总长度不过2万余公里,且各省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工程技术缺乏标准,有路面者不多,以致晴通雨阻;桥梁多为木质临时式的,大江大河多用人工摆渡……目睹中国公路落后情况和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赵祖康曾写豪迈诗句“开边须筑路,救国仗书生”,不遗余力地实践着自己的救国梦。

  石冠寺隧道竣工后,时任汉渝公路第四总段段长的刘承先写记刻碑以志。碑文为“民国二十七年八月,西汉公路路面竣工,受命组队测量汉渝公路万源至桅杆坝路线,长五十公里。越两月蒇(完成)事。乃组设工务第四总段于万源,因工程艰巨,工人难募,二八年六月始兴工。全段工程以石冠寺山洞最为困难。寺在万源城南十二里。旧路缘石级凡数十接,迤逦攀跻。至寺,俯身下瞰,则岩壁四片,突兀夺山而出,屹立如鸡冠,高可二十丈,岩壁逼河水成深潭而级峻路狭,仅容著趾,行旅至此则股栗。公路取路线之平衡,工费之经济,舍穿壁为洞,诚无他策。惟开凿山洞较需技巧,且石质坚软交错,不易凿炸,势必委于熟练工人,故著工较迟。及开工又值病疫流行,工人死亡枕藉,因而旋作旋停,迨二十九年五月始成。险戏蜀道于是而为康庄。时后全段打通六月也。计历时十月,用工一万二千。”

  叹往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看今朝蜀道何难,通达朝夕间。

  秦川锁钥!凡亲临其境者,无不为它的神奇险峻而感叹,更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叫绝!(笔辉巴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锁钥   亲临其境   县志   蜀道   险峻   山洞   城南   中国   民国   隧道   神奇   公路   工程   秦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