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不是为了百姓?山海经中的“女丑之尸”,揭开恐怖真相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屈原所著的《楚辞·天问》就已提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甚至还提出了后羿如何射下九日,日中之乌的羽翼为何脱落的疑问。显然,早在战国时期,后羿射日的故事便已家喻户晓。

随着朝代的更迭,在诸多文学作品的不断润色下,才有了我们如今广为流传的后羿射日神话故事。

同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一样,这些千年前的故事,自然也经不起科学地推敲,不过是前人遗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

但当人们回望历史,却在《山海经》中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后羿射日的可怖真相究竟是什么?

最初的版本——"羿射九日"

后羿射日的传说最初是出自《尚书》等著作,后羿,本称羿,是太阳神帝俊的臣子。

远古时期,大地上多日大旱,炎热很快席卷了万物。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此时的人间早已是生灵涂炭的残败景象。

原来是十个太阳一起出现造成了这场灾难,这些太阳都是上古天帝帝俊与太阳女神羲和的孩子 它们住在东方海外,十个太阳每日都睡在海水中名为扶桑树的枝条的底下,轮流执勤,担负着照耀大地的重任。

这时不知是太阳们玩心大发还是如何,兄弟十人竟一齐出现在了天空。十个太阳在天空中玩得不亦乐乎,但可苦了大地上的生灵万物,颗粒无收的庄稼让百姓们无食可吃,人间一时乱作一团。

眼看大错已经酿成,面对这场事态严重的灾难,羿挺身而出,搭弓射日,连射九矢,射中九个太阳。只见太阳化成一个个爆裂的火球,一只只三足乌从球中坠下。至此,天空中也只剩下了一个太阳,人间也恢复了一切,羿也被民间视为拯救人间的大英雄。

根据《山海经》中"羿射九日,落为沃焦"为蓝本,《淮南子》中又将后羿射日的故事做了补充和总结。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此时的豨、修蛇皆为民害"此时的羿摇身一变,成为了尧的部下。当时,凶兽横生,危害百姓生活,天下人闻之丧胆,一时间民不聊生。

为了百姓的安危,尧下令派后羿为民除害,诛杀六大凶兽。"诛凿齿""杀九婴",在青丘的沼泽里将凶手大风和猰貐杀之,在洞庭湖斩断了修蛇,勇猛的后裔果然不负众望,除掉了祸害百姓的六大凶兽,人间又恢复了太平,深受百姓爱戴。

甚至还用自己的神力将九个太阳都射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命令它每日升起,落下。百姓们也由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由于后羿是尧的部下,百姓们也一致推举尧为天子。

这便是最初的后羿射日,但不论哪种,都塑造了一个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英雄形象,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渴望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有穷国君主——"后羿射日"

如果说最初的版本后羿还被人们神化为天上的神仙或英雄,那么此刻的后羿的履历显然就要逊色几分。夏代君主后羿,不过是凡人而已。

唐代孔颖达所著的《五经正义》中认为,“羿”在五帝时期应是射者的统称。

羿,有穷国国君,有穷国相传是少昊氏的后人所建。羿是一个善于射箭的氏族,因氏族出自东夷部落,所以又称夷羿,历代君主都以羿为号,不断延续。

远古时期后羿杀死凶兽的传说,可能是当时的东夷部落征伐四方,不断吞并其他氏族的事迹,各种凶兽则代表着被吞并氏族的图腾象征。

到了尧舜禹时期,大禹打破"禅让制",传位于了自己儿子启。这种"父传子,家天下"的继承制度显然打破了一直以来的继承传统,引起了诸部落首领的强烈不满,都打起了取而代之的主意。羿领导的有穷氏一族,自然也是其中一股蠢蠢欲动的势力,也在伺机寻求机会。

夏朝建立不久后,首领后羿继承了祖先的衣钵,力大无穷,被推举成为了有穷国国君。

禹和其子启在位期间,夏朝国力强盛,诸侯归顺,有穷氏一族自然不能与之抗衡,后羿也只好假意臣服。

等到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这位只知道游乐田猎,不理政事的君主很快就将王朝搞得乌烟瘴气。

政治腐败,宫里本就乱做一团,百业萧条,宫外百姓叫苦连天。

这也让后羿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已然来临,于是便乘太康率众人到洛水以南围猎之时,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沿黄河一路而下,从东北面攻入夏都,并派重兵扼守洛水北岸。

进退两难的太康只好寻求诸侯的帮助,但由于不得民心,竟无一人帮助,无奈只好逃亡到洛水以南。

但太康的统治虽然如愿被推翻,但由于夏王朝的根基还在,后羿无法名正言顺登上王位。于是转而拥护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作为名义上的政权傀儡,实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仲康死后,此时的后羿也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于是将仲康的儿子相赶出宫外,自己则取而代之,伺机上位,开启了历史上的谋权篡位的先河,历史上将此记作"后羿代夏"。

虽然此后羿与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中的羿并非一人,但也有学者推测,夏代的有穷后羿可能为传说中羿的原型,一时间众说纷纭。

《山海经》中不为人知的真相——女丑之尸

但人们对后羿射日的研究并未止步于此,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古籍,却在《山海经》中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后羿射日,竟然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与"女丑之尸"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山海经》中,虽然没有关于后羿射日的直接记载,但却有关于十阳齐天的相关描述。

本应轮流值班的太阳却一齐出动,十阳齐天的奇景一开始并未引起人们多少恐慌,直到干涸的河水,溃裂的大地,人们才意识到这场旱灾的严重。

女丑作为部落里的女巫,面对这天生乱象,立即着手准备施法求雨。

但怎料丝毫不起作用,天气依旧炎热无比,无奈之下,女巫只好用"除旱魃"来化解这场灾难。

女丑认为,一定是因为旱魃才导致多日旱灾,只有将旱魃除去后老天才会下雨。但苦寻终究无果,眼看百姓苍生受苦,为了得到上天的"宽恕",女丑无奈之下选择牺牲自己,施法将自己变成了旱魃的样子,站在太阳底下接受暴晒,希望能够感动上天,让太阳们停止这场"闹剧"。

《山海经》海外西经是如此记载:"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 经历了十天十夜的暴晒,女丑竟被活活晒死,但太阳们却并未因此停手,依旧我行我素,炙热的烘烤大地上的万物。

女丑的离世激起了尧帝的愤怒,眼看软的方法行不通,那就只能以暴力手段解决这件事。于是下令派出后羿前去射日,解救百姓。

身为女巫的女丑一直承担着祭祀上天的重任,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精神领袖,身为部落首领的后羿也对她的死亡痛心不已。加之对绝情漠视生命的太阳们的憎恨,受命的后羿拿起他的弓箭,朝着天空射去。

作为神射手的后羿箭箭命中,吓得太阳们纷纷逃窜,但都被一一射下,一心为女丑报仇的后羿杀红了眼,险些将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

后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留下了唯一的太阳,命令其每日遵守东升西落的规定。至此,这场十日齐天的旱灾终于结束,人间的一切也都恢复了正常。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后羿,广为赞扬其是解救苍生的大英雄,但其实后羿射日的最初目的是为可怜且心怀苍生的女丑报仇。

其实不论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版本,还是我们从《山海经》中研究的故事,都是古代先人们留下的神话传说,其真实性都有待考究。

《山海经》中的后羿射日更多是将这个故事情节更加戏剧且饱满,女丑的挽救苍生背后的无奈与暴晒至死的残忍,或许是并未被广为流传的理由,这恐怖的真相,不被后人所知。

后羿射日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本就没有准确的答案,神话故事也终究是神话故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故事中感悟前人的奉献精神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对于后羿射日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后羿   山海经   太康   百姓   穷国   氏族   苍生   真相   人间   太阳   恐怖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