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新疆第十七天膜拜克孜尔石窟

再上独库公路看“布达拉宫”,然后分路入拜城,查行程码身份证核酸报告,一路戈壁荒漠扬尘来到克孜尔镇。进景区,防疫检查特严,一个程序都是多个人反复检查,还有特警交警。嘿嘿,这里医务工作者全免教师半票。(70元门票)

独库公路上的“布达拉宫”


戈壁荒滩横风

从景区入口到石窟,要走20分钟。园区里种植了很多几十米高、笔直的白杨树,成群肃穆地矗立在浮尘天气昏黄天空下的园区里,风过之处,树叶哗啦齐鸣的巨响,像怒涛滚过。



鸠摩罗什,他是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他就出生于龟兹,他的铜像就立在克孜尔千佛洞前。


进入半山腰的石窟,讲解特别详细,难怪爱好美术的女儿无论如何要到这里来看看。

克孜尔石窟始凿于东汉,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比敦煌莫高窟开凿时间还早了三个世纪。

克孜尔千佛洞的绘画风格,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键陀罗艺术和古希腊佛教艺术就传入了新疆。伴随着希腊化艺术的影响,裸体和半裸体的风俗在整个西域发展起来,克孜尔千佛洞内就有很多裸体画,壁画上还有男飞天的形象,这是敦煌莫高窟门内见不到的。

克孜尔石窟壁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菱格构图,在每个菱格中画着不同的经变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和千佛故事,这些菱格还含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征。另外受印度佛教的影响,这里佛讲经说法都是交脚坐姿,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盘腿坐姿。凹凸画法,它是古龟兹国人的一种创造。

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龟兹,在龟兹繁盛了千年,随后在伊斯兰教的冲击下,佛教的荣光不再,如今只能从千佛洞残败的壁画窥得一二。壁画中泥巴涂上的部位,全是金箔被扣掉,还有被西方人敲掉偷走。现在德国博物馆日本都有保存。






看完石窟,沿S307过拜城许多乡镇,破城子的标志特醒目,从拜城破城子过矿山翻天山就和昭苏相连,这是夏塔古道的一部分。上吐和高速,天山雪山️再入眼帘,雪更多,我们已进入天山南边,没有伊犁的满眼绿,更多的是戈壁大漠砂石山坡。我们‬开启‬了‬南疆‬看‬人文‬之旅‬。拜城的五彩山的出现,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也许这里离温宿大峡谷不远。



盐碱地


五彩山

下高速上G579入温宿县,(G577、G578在昭苏特克斯)夜宿温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石窟   莫高窟   布达拉宫   敦煌   天山   拜城   佛教   新疆   戈壁   壁画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