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是经过战争才取得的吗?

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根据王铁崖先生的《中外旧约章汇编》进行统计,中国近代对外共签订了736个条约,其中343个属于不平等条约。在这343个不平等条约里头,清廷签了268个,北洋政府签了50个,民国签了25个。

这么多条约,没办法一一例举。选几个大家都听过的,但不一定都清楚地来讲讲。说实话,读近代史需要有颗强大的心脏,因为真的会越看越生气。有时候会气到自言自语地在国骂。中学时代上近代史时,都知道这几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但课本模糊的一笔带过,让人的感觉就是清朝每次都是打了败仗才不得已签约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产物。起因是英国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持续不断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清廷受不了百业凋敝、白银持续外流,采用林则徐等建议进行强制禁烟。导火索是林维喜案。

缴烟的过程大致历经要求、威胁、强制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外商自行缴纳。外商或少缴、或拖延、或不听、或胡搅蛮缠、讨价还价。接着采用威胁方式,封港拒绝外船卸货、中止现有贸易;最后强制外商限期如实交出贩运鸦片数量,并对外商居住的会馆中断补给,撤掉其华人员工、仆役。外商断水断粮,最终都不得不配合。但绝对不服气,肯定要回来报复。

英国人对清廷的做法,最终在其国会上通过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决定。当时的投票结果为赞成271票,反对262票。战初派遣了各式战舰、补给舰40余艘,士兵4000人。清廷方面,从广东省外陆续调兵近1.6万人,兵源主要来自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和云南。英国人远征,清廷也“远征”,实属无语。至于为何无法征用广东、福建、广西等就近兵源,以后再讲。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主要出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规则不懂以及国际形式、规则不了解导致的。包括当今的某些学者在互联网发言也持此观点,认为如果当时清廷如果处理得当,此战是可以避免的。怎么讲呢,这些人的言论很好地反应了文人误国这一说法。

要知道清廷是当时国际公认的主权国家。对于禁烟的所有行动都无可厚非。错就错在太落后了,得挨揍。此战过后,除了琦善、林则徐、邓廷桢等少数开眼官僚知道清朝无力同英国等列强开战外,整个朝廷依旧浑浑噩噩、不知清醒。这也为后来更多的悲剧埋下伏笔。

香港岛被割让是瞒着道光皇帝进行的,耆英后来因此被处理了。地丢了,统治阶层所有人都有责任。

《虎门条约》 - 1843年10月8日

这个是续《南京条约》后,清廷和英国继续就通商问题进一步谈判后签署的。英国人利用清廷对于西方规则的无知,诱骗对方签署了该条约。在不费一兵一卒的前提下,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五个通商口岸的租地造屋、永久居住权(这个就是租界的雏形);领事裁判权;关税优惠(清廷丧失关税自主权)。

《望厦条约》 - 1844年7月3日

为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为《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因在澳门望厦村签订的,所以又称《望厦条约》。美国软硬兼施迫使耆英接受,仅凭口舌便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成果照单全收。

《黄埔条约》 - 1844年10月24日

中法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看到美国在不开战的情况下就能攫取巨大的商业利益,1844年8月14日法国开来8艘战舰,逼迫清廷谈判签约。条约为《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在广州黄埔签订,又称《黄埔条约》。同样在不出兵的情况下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瑷珲条约》 - 1858年5月28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调停有功自居,强迫奕山签约。这位怂包黑龙江将军刚开始还知道推诿,毕竟朝廷没给他这个权力。结果前一晚俄毛枪响威胁,他就露怯了。清廷没有承认《瑷珲条约》,但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里承认了。按恩格斯的话,俄国不费一枪一弹,拿到了和法德两国领土差不多大小的肥沃土地,还有一条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60多万平方公里就这么没了。

《天津条约》 - 1858年6月13日-27日

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为战争结束性标志,清廷派使求和。美俄以调停有功自居,强迫清廷签约。而实际情况是英法联军是在美俄的支持下出兵的。与俄国13日签约,与美国18日签,与英国26日签,与法国27日签。两个没出兵的国家翻到抢先签约。

《北京条约》 - 1860年10月24日至11月14日

英法俄美为了进一步攫取在华利益,根据《天津条约》规定约定在第二年进行换约。清廷签完字后,就后悔了,不想答应这些条款,拒绝他们来北京换约,要求在上海进行。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强行北上。清廷为顾及颜面,要求英法大使悄悄从北塘登陆。但英法却大摇大摆从天津港上岸,结果僧格林沁暴脾气一上来,直接开火。英法使团及护军被击败,一路逃到杭州湾。这个就是第二次大沽炮台之战。清廷少有的胜利之一。

但是第三次大沽炮台之战就惨了。英国从克里米亚调主力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大沽炮台给拆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八里桥一战,7000蒙古骑兵命丧黄泉,而英法联军只有5人死亡。

如果实在无法理解这种场面,可以去看下电影《战马》里面的桥段。300英国骑兵冲锋被德军马克沁机关枪打成筛子。当然,电影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没有德军打英国骑兵这一幕。毕竟英国人当年见识过骑兵冲锋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只是坏,但不蠢。

顺便说下,这次美国人没来换约,因为林肯在当年11月当选总统,美国内战在酝酿中,无暇东顾了。沙俄又拿走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依旧不出兵不费枪炮就达成目的了。英法把圆明园给烧了。

《马关条约》 - 1895年4月17日

日本一口气吃成胖子,令列强侧目并接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都没了。甲午海战把洋务运动干没了,清廷死亡倒计时开启。

《辛丑条约》 - 1901年9月7日

以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主权基本没了,彻底成了列强的傀儡。11年后清朝灭亡。

以上除了《马关条约》外,英法都出兵参与并迫使清廷签约。沙俄最狡诈,凭借口舌恫吓就割走最多土地。事实证明,弱肉强食的时代,无论是否实际出兵,都改变不了被讹诈、侵略的结果。因为得不到的,他们迟早会出兵来拿。

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的第180个年头。谨以此文纪念为救国图强而奉献的先辈们。历史不曾被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不平等条约   沙俄   英法   鸦片战争   炮台   清廷   英国   骑兵   条约   外商   中国近代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