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钱学森式”的科学家

今天是中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逝世13周年。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当时的中国,军事工业体系十分落后,极不完备。

2022年,钱学森逝世13周年,今天的中国,月有“玉兔”,“天问”问天,“东风”必达。

钱老的一生,是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勤劳奋斗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的一生。他用忠诚和智慧,铸就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辉煌人生。

1923年9月,钱学森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后来,他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于1935年9月,赴美留学,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在美国留学期间,钱学森同样表现优异,他在美国师从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钱老当时虽然身在美国,但却心系祖国。当时,他在给他的老师陈叔通的信中写到“被美国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他在新信中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他当前的困境和对归国的期待。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钱老一家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

1956年10月8日,是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的不利影响下,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6月,我国洲际导弹成功发射。1966年,成功实现了“两弹结合”,有了钱学森,中国导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钱学森献身国防,他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足以彪炳史册。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也曾说过“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今天,是钱学森逝世13周年,让我们一起缅怀钱老,向钱老致敬!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我国的科技发展过程中,科学家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尊重科学家,学习科学家们勤劳敬业、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同时,我们也希望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都能向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心怀祖国伟大复兴梦想,致力于祖国科技事业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麻省理工学院   卡门   国防部   日中   科学家   两弹   东风   美国   导弹   勤劳   中国   优异   祖国   周年   民族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