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教育”是否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打是亲,骂是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相信这些话大家小的时候都从父母口中听过,甚至有好多人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

而紧接着又会被父母灌输:“我是为你好才会去打你,要是别人也不会去管你”。

真的是这样的吗?打骂教育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孩子产生负面情绪

使得孩子产生自卑感。

通常父母对孩子的打骂去贬低自己的孩子“当初就应该把你扔了,别人家的XXX比你优秀太多了”。

这些话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孩子也去会怀疑父母对他的爱。

当父母把自己孩子与他人的孩子作比较时,孩子在内心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挫败感自卑感。

孩子本想去做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由于父母当初对孩子心里的伤害,孩子会在心理暗示“爸爸妈妈讨厌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比不上其他孩子”。

这种心理会驱使孩子故意不去做甚至去破坏。

产生恐惧心理

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孩子三岁之前不要去暴打孩子。在这里小编要讲解一下这个“暴打的含义”。

并不是平常的以玩闹存在的打闹,比如轻轻拍一下。而是家长在带有情绪的前提下,把孩子按在地上暴打一顿。

三岁之前孩子正在处于懵懵懂懂的年龄段,神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打骂已经完全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会使得孩子紧张、恐惧,严重的话还会诱发精神疾病

产生叛逆心理

有些孩子性格敏感而且会有逆反心理,永远在尝试触犯父母底线的边缘徘徊。

父母让往东偏往西,什么都不做,恶性搞破坏,对于打骂不会屈服。

脾气倔基本上都是父母打出来的,父母越是严厉打骂孩子就越犟。永远与父母对着干,逆反心理极强。

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越不听话于是想通过武力来解决,殊不知孩子越打越叛逆心越严重。

使孩子有记仇心理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经常打骂孩子或许孩子还可以慢慢淡忘,当孩子已经十几岁时如果还经常打骂孩子会使得孩子与父母的距离逐渐拉大。

有些甚至成为仇恨。

如何正确引导呢?

不要直接攻击孩子本身

“你真没礼貌!”“你就会骗人!”“你果然学不好!”……这种话就是在攻击孩子本身,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容易让孩子破罐子破摔,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认为我没礼貌,我就没礼貌一个给你看看”,“你说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就不给你往好了学”,“你觉得我最里面没一句实话是吧,那我就能骗多少骗多少吧”……

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温和的指导

这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对孩子说“乱翻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是很没礼貌的,妈妈告诉你,想动别人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征求一下主人的意见”。

“爸爸妈妈知道你也很想把这个类型的题目答对,你再细心一点,熟悉的多了肯定就会了”。

“你在课堂上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老师希望你尊重课堂,也尊重在上课的同学们,有问题我们下课再沟通。”

这种表述就是告诉了孩子,我们对孩子本身是没有敌意和否定态度的,只是对他的行为提出了否定,并且告诉了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事情就容易就事论事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心理   逆反心理   自卑感   创伤   叛逆   礼貌   情绪   爸爸   父母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