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批评,是对孩子有所期待

在教育的路上,从来都不能是老师或家长的孤军奋战,更不应该是家长和老师的针锋相对。

只有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合力汇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孩子未来的路!

(01)

老师批评孩子,成了天大的事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教师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

“新学期,要做一个心如止水的老师,不打不骂不罚,学生爱咋咋地!”

此话一出,得到了很多同行的点赞。

有人可能会觉得老师不负责任,但真相并不是老师不想管,而是不敢管:

有老师罚站迟到的孩子,被家长关警局7小时;

有老师只是在朋友圈发练习题,就被家长举报到教育局;

有老师因批评学生逃课,被家长大闹学校而被解聘;

……

“双减”落地,举报更是成了一种潮流和风尚。

孩子犯错,老师批评,本是教师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结果部分家长却小题大做,动不动就举报老师,动不动就找媒体曝光老师。

在这种情况下,哪个老师不是畏畏缩缩,哪个老师还敢自作多情管教学生?

跪着的老师,又如何教出站着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还未意识到,对孩子过分的袒护,对老师不当的苛责,正在逼迫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正所谓:“要想毁其国,必先毁其师。”

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的教育,社会不让老师在教书育人中获得尊严,法律不能让老师放心去教学,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的下一代……

如果没有一群敢负责任的老师,那么最后输掉的,一定是孩子。

老师不敢管学生,将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02)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事业。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一切都推给老师,自己当个“甩手掌柜”,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教育路上,最不该缺席的是家长,最重要的也是家长。

只有家长不缺席,老师敢管教,双方相互配合,才是好的教育。

父母、老师、社会三管齐下,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圆满的人生!

家长和老师肩并肩,

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家长和老师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教育。

最好的家校共育,一定是家长与老师理智沟通,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合作。


(03)

家校合作,相信教育的路上必定开满和谐之花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互相尊重和信任是和平交流、家校共育的基石。

成熟的老师必定是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

明智的家长一定是体谅老师艰辛,肯定老师付出,信任老师为人的。

2、合理选择沟通时机

家长、老师们在白天上课或上班时,一般不方便沟通,除非有紧要事情,一般不要在对方上班时间打扰,晚上太晚也不合适。

所以最好家校沟通时最好提前预约沟通的时间。沟通时间也不宜过长,半小时内为佳,一个学期沟通两三次为宜。

3、注意沟通的态度措辞

沟通时双方态度要诚恳,语气要真诚。

家长与老师沟通时注意开场白:

“老师,我是XX家长,我想向您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您现在方便吗?”

老师和家长沟通需要技巧:

“XX爸爸/妈妈,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就更大。”

4、把握沟通的方向内容

谈论孩子的事情时,应该注重孩子的以下几方面:

品行:教育孩子,先教做人。家校联系时必须要了解孩子平时的表现,看孩子是否家校如一。

能力:要关注孩子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交往能力等等,了解并正视孩子的不足,加以改进。

状态:了解孩子在学校或在家的状态,包括孩子上课状态、完成作业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等等。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突发情况:家中、学校发生等影响孩子学习的紧急突发事件,也需要双方及时知悉,以便家长老师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双减”落地一个学期了,不少班主任反映:

偷懒、混日子,成了许多学生的现状。

课堂上开小差,课后作业不认真写,总是抱怨学习累,不服管教。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们常常任性、贪图安逸,想干嘛就干嘛。

但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放纵孩子。

家长要配合老师,告诉孩子: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老师是你必须敬畏的人。

家长必须要让孩子明白:现在不读书,不努力,未来将举步维艰。


(04)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殿堂

“双减”,让孩子的学习回归学校。

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绩,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以前,孩子上课浑水摸鱼,还能指望补习班来填补学习上的漏洞,但如今双减政策实施,学校成为了孩子唯一的主战场。

现在孩子不好好听课,落后了就是落后了,没有补习班再帮他提高。

孩子和其他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若是孩子放弃了课堂,不敬畏课堂,就等于放弃了学习,放弃了自己。

但凡成绩优异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敬畏课堂的。

因为他们知道,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进步的阶梯。从迈入学校那一天开始,他们既是在学习知识,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做积淀。

现在不学习,有可能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

请告诉孩子,凡是让你爽的东西,日后也一定会让你痛苦。在学校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

(05)

老师,担当教书育人使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选择做教师,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漫长而艰巨的育人之旅。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老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答疑,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对学生起着谆谆善诱的作用。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每个老师都是普通人,他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每个老师更不是无所不能,但一定会尽力而为。

没有完美的老师,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家长和学生满意。

请家长给予理解,更请家长引导孩子信任老师。

只有孩子信任老师,才会接受老师所教、热爱学习。

请告诉孩子,作为学生一定要尊重和信任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自觉做到不埋怨、不顶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6)

严格,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

这句话简单直接地道出了对严厉老师的认可,但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老师。

甚至有些学生会觉得老师是专门针对他,才会对他如此严厉。

没有哪个老师想被学生讨厌,更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每次见到自己都能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声“老师好。”

可是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有这样一个“坏人”。

电影《老师·好》里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老师,就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他对学生的严厉近乎苛刻,被学生们称为“苗霸天”。

但在电影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让学生们又怕又恨的老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一位老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严管你,不是老师要求高,而是这个社会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不管你,才是真的放弃。”

老师对孩子严格管教,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老师对孩子宽容,以后社会会狠狠惩罚孩子。

请告诉孩子,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07)

批评,是对孩子有所期待

墨子和他学生耕柱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过。

耕柱子上课开小差,不好好听讲,经常被墨子批评。

耕柱子不服气,就向老师墨子讨公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墨子问他,如果要驾车上太行山,应该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

耕柱子说,那当然是鞭策马了,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策。

墨子笑着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才批评你。

爱尔兰伟大作家王尔德说过:“世上只有有一件事比遭人折磨还要糟糕,那就是从来不曾被人折磨过。”

“折磨”你的人,又何尝不是想成全你的人。

能够被老师批评,说明老师还没有放弃学生。

老师的每一句批评里,都藏着对学生的期待,期待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更好地成长。

请告诉孩子,只有真正负责任的老师,才会苦口婆心地劝导你、批评你。老师对你有所期待,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才一直在你身后鞭策着你。


(08)

努力,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气

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有句话十分经典: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失败者说自己命不好,可心里却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努力。

成功者说自己运气好,可心里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付出的努力。

曾有记者采访一位文科状元,看到她满抽屉的笔芯时,问了她:“你知道一根笔芯能够写多少个字吗?”

这位文科状元回答:“我不知道一根笔芯能够写多少个字,但是当我一天能用完一根笔芯的时候,我知道我开始了我的逆袭之路。”

这个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有谁的幸运,凭空而来。

正如作家桐华所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人因懒散而失败。”

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成功需要付出汗水与泪水。

请告诉孩子,只要你愿意去付出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敬畏课堂,敬畏知识,努力成就未来!

来源:魏书生研究院;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墨子   批评   孩子   笔芯   鞭策   敬畏   班主任   家长   期待   老师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