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周事–––周之发迹

周的始祖是后稷,名曰弃,是上古传说人物,从名字看,就有故事。

他是帝喾的儿子,其母姜原(嫄)。在上古,因为没有文字留存,只能从传说获之,司马迁先生行万里路,给了我们得以了解其发迹的谱系。诸如其父帝喾,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美丽的传说,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中华大地上每一处地名的由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在走访中都可能发现惊奇。

我们回头看,后稷为何叫弃,原来有故事,先从其母姜原一次郊游说起,在原始效野,雨过天晴,阳光万里,可以想像姜原和女伴们唱着歌采摘着野果,正走着突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大家都有点好奇,围了上来,大胆的姜原第一个跑上去,用自己的脚踩量了一下,因为没见过,也无法解释,大家就认为是神的印迹,这个神是什么神不好说,但是姜原自此怀孕了,十月怀胎,产一男婴,姜原算算日子,和踩某神的脚印时日契合,就认为不祥,就把这个孩子丢到了房间小巷,看到牛儿马儿经过都绕着走,姜原就想着把他丢到森林去,后见人多而作罢,最后把他放在沟渠的冰面上,这时有一群仙鹤飞来,用翅膀盖在他的身上,垫在他的身下。这个时侯姜原和族人们就感觉不一样了,认为是上天所赐就不敢再丢弃,就抱了回来将他养大成人,上古之人也诚实,不藏着掖着,因其身世经历,故名曰弃,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

至于别名后稷,传说是因其生于稷山,孩童时,会种麻和豆。长大后,有辨识土地好坏的能力,又是种庄稼的好手,还能把自己的经验方法教化于民,从而被尧、舜重用,封他为相国。后稷作为上古第一农业专家,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墒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饥慌时放粮救饥,施于百姓种子,后世尊他为司农之神,也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后稷死后,其子不窋继承了他,此时已经进入夏朝,他袭父职,继任农官,当时太康德衰,诸侯叛乱,致使朝纲大乱。他也丢了官,率部族奔到戎狄所辖----今甘肃庆阳地区建立了据点,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不窋死后,儿子鞠继位,鞠死后,其子公刘继位,公刘虽然生活在戎狄地区,致力于后稷的事业,发展农业生产,选择适宜耕作的土地,据说在他的教化下,民富族强,出门的人有旅费,居家的人有积蓄,民众的生活都靠他越来越富足,老百姓都敬重他,远近的人也都来归顺,周部族第一次得到了发展壮大。

后又经历八世到古公亶父,他继承了后稷和公刘的事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得到了族人的爱戴,然生活的美满、财富的充实,也让游牧的戎狄心生觊觎,不断侵扰,这位公在行动上不愿意和戎狄发生冲突,据说是不想让自己的子民过多的牺牲,虽然身在戎狄,不愿成为戎狄,那怎么办?为了少牺牲,就离开戎狄,在他的带领下,率众由豳地(今甘肃省宁县、正宁、陕西彬县、旬邑县一带),渡过漆水河(渭水支流),越过粱山,到岐山脚下停了下来,于是古公就开始移风易俗,废除戎狄的风俗,建造城郭,建筑房屋,周族自此安居下来,并在此建立了朝廷,设立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自此周国建立起来,周边国家听说古公仁爱,也是纷纷归顺,民众都谱歌作乐,歌颂他的功德。

自此岐山脚下周族开始了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稷山   宁县   北方地区   岐山   商丘市   庆阳   康德   族人   上古   由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