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坪和八里坪地名变化的由来

在通江的铁溪境内,有两个地方 ,一个叫小脚坪,一个叫八里坪。其实在清朝的时候,这两个地方一个叫小蕨坪,一个叫八柳坪。那么为何后来又叫小脚坪和八里坪呢?这事还得从清朝时的一起官司说起。

清朝中叶,铁溪新店子的小蕨坪,地势平坦,田畴纵横,土地肥沃,因盛产蕨菜而得名。而铁溪什字坝的八柳坪,则因是一小平坝,坝上有八株大柳树而得名。

话说这小蕨坪水源丰富,稻田较多,村民勤劳,可保温饱。且此地读书人较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而八柳坪虽地势平坦,却水源欠丰,多为旱地,村民再勤劳也难保温饱。

清朝时赋税很重,田赋正税约5%左右.表面看来不算高,然而若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地方摊派等,农民的负担其实是很重的。小蕨坪因自然条件较好,其赋税就更重了,村民不堪重负。许多原本家境较好的村民,因上缴赋税变得一贫如洗,而一些家境贫寒的村民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年,通江刚换了知县,新官上任,情况不熟。小蕨坪有一李姓族长,便召集一众村民商量对策。李姓族长问:“现在赋税这么重,我们都无法生存了,大家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减轻一点我们的负担?”

大家都沉默不语,想不到什么好主意。

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后生站了起来,对族长说:“我有一个主意,不知行不行。”

族长一听有门道,心里暗喜,催促道:“管他行不行,快说说看。”

年轻人这才说道:“我们铁溪不是还有个八柳坪吗?我们何不在文字上做点手脚,把小蕨坪改为小脚坪,把八柳坪改为八里坪,向县里递一诉状,极言小脚坪之小,八里坪之大,县太爷不知情,或可减轻一点我们的负担,只是这个办法有点损人利己。”

“管它损不损人,先把我们的负担减轻再说。”族长一锤定音。

接下来便安排年轻人写状子。且说这年轻人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读书人,文笔极好。很快就写好了状纸 。诉状上极言小脚坪之小,仅有女人的小脚那么大,人口之少,土地之贫瘠,村民之穷困,可谓是情真意切。又言八里坪足有八里之大,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且夸现任县太爷如何如何英明,原任如何昏聩,使小脚坪赋税比八里坪还高等情。

诉状写好,族长便派了几个精明善言的村民随年轻人一道前往县里喊冤。

年轻人一行到了县里,击鼓喊冤,县太爷便将其传至大堂,细问缘由。年轻人先递上状子,然后陈述冤情,该恭维时恭维,该流泪时流泪,声情并茂 ,县太爷大为感动 ,于是派差官前往查访。

通江到小脚坪足有200余里之遥,两个差官步行了三天,到了小脚坪已是疲累交加。族长听说差官到了,热情接待自不必说,同时还将事先准备好的每人十两纹银倒进了差官的衣袖里。差官本已疲困不堪,不想再到八里坪调查,加之族长等人接待有方,便决定在小脚坪耍两天然后回去复命。

两个差官得到小脚坪的盛情款待,且每人得了十两纹银,回到县里后向县太爷禀报小脚坪的诉状完全属实,并建议县里核减小脚坪赋税,将核减的部分加到八里坪应缴赋税里。

县太爷听了二人汇报后,来年便减少了小脚坪应缴赋税,同时增加了八里坪的赋税。

八里坪本来就很穷,这回赋税增加了,村民不堪重负,遂到县衙打听,方知是小脚坪作怪,于是多次申诉,都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自此八里坪村民因赋税沉重,无力负担 ,土地荒芜,村民流离,民不聊生。

这就是小脚坪和八里坪的由来。解放后,这两个地方的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其地名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即小蕨坪和八柳坪。两个小小地名的变化,折射出多少时代的密码和历史的变迁,令人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小脚   通江   差官   县太爷   赋税   诉状   县里   族长   地名   清朝   由来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