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夫人的教育:勇气、节俭、勤劳,让孩子更受欢迎

对于父母而言,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是人生路上最大的成功。父母倾其一生努力工作,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都是为了让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家长在孩子的学业上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不惜重金进行各种兴趣培养,更不惜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也会使孩子的学业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但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绝不止学习成绩优异这么简单。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奢侈、懦弱、懒惰的孩子并不鲜见。北大毕业的父亲因无力承担留学女儿的高消费遭到女儿的网暴,名校毕业生在家啃老九年等事例都说明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学业成绩之外,更应当关注人类那些通用的美好品质,比如勇敢、节俭、勤劳等。

勇气,让孩子更好地面对困难

培养孩子,勇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一出校门,即罹患社交恐惧症,一个身患社交恐惧症的人难以在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缺乏勇气的人,也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勇气的培养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勇气能够让一个人的出色被看见。事实上,出生不久的婴儿并不缺乏勇气。对世界的好奇远远胜过对危险的恐惧,但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逐步感知外部环境后,孩子会丧失一部分勇气。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重新激发孩子的这些勇气。

其实,培养勇敢的孩子并不需要安排特殊的冒险节目,相反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展现一种平淡的心态即可。

有一次,维尼芙蕾特得了感冒,并且发了高烧。当医生看过后,诊断维尼芙蕾特需要打针。医生的语气平静,但是作为母亲的斯托夫人却因为担心女儿的病情而皱起了眉头。维尼芙蕾特看到母亲的表情,又听到医生说需要打针,就紧张地开始哭闹。

斯托夫人则认为如果孩子连打针都害怕,又怎么能够成为勇敢的人。当再一次医生来到家中为维尼芙蕾特打针的时候,这位智慧的母亲采取了平静的态度,并向孩子传输勇敢的价值观念。很快维尼芙蕾特就克服了对于打针的恐惧。

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存在一些阻碍孩子变勇敢的事例。为了让孩子听话,有一些父母会讲可怕的故事来进行威胁。但是,经常被恐吓的孩子,可能会丧失独立的个性,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最不应该采用的是训斥的方法。诸如“胆小鬼”之类的词的斥责,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进行暗示,让孩子自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自身特质从而自我否定。这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承认孩子害怕的事物客观存在,报以理解的态度,并对解除他的恐惧做出解释,才能真正让孩子接受你的建议,进而克服恐惧。如果孩子非常害怕小动物,那么多给孩子讲述小动物的爱心故事,找一些温顺的小动物,让孩子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接触,都是帮助孩子的好办法。

同时,过度地保护对孩子勇气的发展是不利的,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消除依赖性,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如果你在生活中不断地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一个勇敢的孩子正在向你走来……

节俭,是人类永不过时的美德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有生育率的下降,使得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孩子们受到了父母亲人的无限宠爱,几乎每个孩子都拥有数不清的玩具和零食。为了让孩子快乐,父母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也容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

在商店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为了购买玩具和零食躺在地上大声哭闹。而家长在旁边手足无措。有人为了避免被误认为自己生活拮据而选择妥协。有些则不得不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结果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

然而,过度消费会带来一种难堪的教育模式,那就是孩子稍有不顺家长就要用钱来解决问题。孩子则容易沉溺于物质消费的陷阱,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性。结果是孩子长大不会过有计划的生活,人类的资源也被大量地消耗和浪费,所以让孩子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特别重要。

然而,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避免冲动消费,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采用合理的解释方法,这样做大部分孩子都能够接受,其实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很讲道理的。

有一次,斯托夫人和维尼芙蕾特陪来访的友人及其女儿米娜一起逛商店。恰好遇到毛巾在打折出售。斯托夫人想到家里的毛巾该更换了,就让维尼芙蕾特选择一条购买。但是米娜看到维尼芙蕾特买了一条就要求自己也买一条。

斯托夫人问到,“米娜你为什么要买毛巾”。米娜回答因为维尼芙蕾特买了一条。斯托夫人告诉她,“我们买毛巾是因为家里的毛巾该更换了,这里的毛巾又恰好在打折,但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买”。米娜听了斯托夫人的话什么都没说,就把毛巾放了回去。

米娜的母亲大为惊讶,因为她从来就没有成功说服过女儿放弃购买。米娜稍有不顺就大哭大闹。几年前,米娜的父母就分居了。为了补偿米娜,母亲会尽可能满足她的要求。然而,这种补偿心理无疑是错误的。

孩子聪明敏感,轻易就能察觉父母的歉疚心理并加以利用,从而养成一些顽固的坏习惯。过度的物质补偿还可能会腐蚀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满足于追求低级欲望。甚至可能形成一种观念,即无论自己要什么,父母都有义务满足,这在将来只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烦恼甚至灾祸。

节俭无疑是一种古今通用的美德,不论在困难还是富裕家庭。都让孩子明白不去浪费,崇尚节俭非常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小家的建设,也是为社会节约资源做出贡献。

勤劳,热爱劳动的孩子更受欢迎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类孩子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们对人友善,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这样的孩子性格良好,勤快懂事。培养这样的孩子,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那就是时常鼓励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维尼芙蕾特小的时候,只要是她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斯托夫人都放手让她去做。事实上,总是帮助孩子做事,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容易使孩子养成事事依赖的心态,也不利于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

在维尼芙蕾特两岁的时候,她自己在玩耍的过程中,把垃圾丢在了地上。母亲看到后,指着垃圾桶示意女儿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可是孩子并没有理解她的意思,仍然一动不动。她对女儿说,宝贝,你听懂妈妈的话了吗?把你刚才丢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父亲走了过来说,她还那么小为什么非要她自己去做,保姆也走了过来准备帮助孩子丢垃圾。但是斯托夫人温柔而坚定地对维尼芙蕾特说:宝贝,这是你自己丢的垃圾,应该自己来清理。好孩子就应该这样做。孩子很快就捡起了垃圾,并按要求丢到了垃圾桶中。

其实往往是家长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信任,相信他们可以自主独立地做一些事情。为孩子提供指导,而不是代劳,孩子才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养成勤劳肯干的好习惯。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对于家务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能力的增长。简单的家务劳动对他们而言就丧失了新鲜感,他们也会失去主动做事的意愿。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更加着力地培养他们勤劳的品质。

首先让孩子明白,想做大事,首先要做好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不能够再去一切顺着孩子的性子而是让他们明白做家务既重要又是一种责任。当孩子排斥做家务的时候,命令只会让他们从心里反感。事实上,他们能够接受的是必须做的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被指派。

孩子小时候一般都非常喜欢做家务,但是到了五六岁就会"偷懒",不再听父母的话。这时就该让他们明白人必须勤劳的原因了。选择一个孩子偷懒的时机,带他读一个有关勤劳的绘本,或者给她讲一个懒惰带来恶果的故事,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业成绩良好能让孩子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引人注目,但是勇敢、勤劳、节俭的孩子则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在培养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关注这些优良品质的教育,能让孩子未来走得更稳妥,并更容易守住自己奋斗的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斯托   节俭   勤劳   夫人   勇气   毛巾   勇敢   家长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