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投降后献出一计,可剿灭太平军,曾国藩听完大怒:立即处死

我们都知道,晚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有着属于它的辉煌,但也有着属于它的多事之秋。

清朝末年是一个灾祸横行的年代,那个年代中内有太平天国举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掠夺中华民族的财富资源。



种种的缘由让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急时刻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汉臣开始崛起,他们靠着自己的能力支撑起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为清王朝再一次延寿。

反观同一时期的太平天国内部,早期虽然事业蒸蒸日上,但到了后期内部争权夺利不断,诸多的天王沉迷酒色,天天想着如何给自己捞权。

可以说自从太平天国建国之后,整个天国的内部就已经开始逐渐腐化,失败基本上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在平定太平军的战事中,曾经有人向曾国藩进献了一条妙计,只要曾国藩能依计而行那么就一定能够平定太平天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在听完了这条计策之后不但没有依计而行,反而是将那个献上计策的人马上处决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力挽狂澜的“忠王”

上述提及的给曾国藩献上计策的人名叫李秀成,值得一提的是,他真正的身份不是清军而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一员,此人的一生也堪称传奇。

李秀成也是一个可怜人,他出生在清朝晚期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从小就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被人盘剥的穷苦日子,与小时候的朱元璋很相似。



天天过着这样的穷苦日子,李秀成有时候也在想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如何才能摆脱这样水深火热的日子,没过多久,李秀成就盼到了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人,此人便是太平天国的创始者洪秀全。

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之后,李秀成就一直在关注着他,毕竟洪天王的主张对于那个年代的穷苦人来说堪称救赎之语。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宣布举义,得知消息的李秀成连忙赶到当地。

金田举义后没多久他就加入了太平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一名战士,战场上李秀成作战十分勇猛,甚至可以用舍身忘死这4个字来形容。


正是靠着这种不怕死、敢打敢拼的精神在军中屡立战功,他逐渐地从一个小兵成为了一名带兵将领,甚至他获得了洪秀全的亲自册封。

自此之后,李秀成在洪秀全的领导下一路从金田征战到了南京,称得上是太平天国元老级人物。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洪秀全在创立太平天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只是,让李秀成没有想到的是,太平军的鼎盛之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太平天国中后期韦昌辉等人为了争权夺利,使得太平军领导层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隙,最终导致了一场同室操戈的悲剧。


这场悲剧之后太平天国的力量被大幅削弱,后来被逼走的石达开虽然回了朝,但洪秀全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对任何人再没有了一丝的信任之心,石达开自然也不例外。

愤懑不满的石达开再次带着自己的十万部下远走高飞,从此之后再没有回天京,一时间太平军的势力大减,眼看太平天国的形势不妙,李秀成再也坐不住了。

他不愿辛苦打拼而来的事业就这样逐渐地衰落下去,于是乎联合一批年轻将领开始了一轮奋斗,而在李秀成的带领下,走向衰落的太平天国隐约有了复苏中兴的迹象。

从最初的苦苦支撑,到后来接连多次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拯救了一度危机的太平天国。



直白一点来说,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后期的作用,就好比是刘备在夷陵兵败之后的诸葛亮。

若不是有他的支撑,只怕太平天国会更早走向灭亡。也正是因为如此,1859年的秋天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且亲自手书“万古忠义”四个大字与他表彰其忠义的精神。

被清军俘虏最终身亡

从某个角度来说,李秀成算是一个乱世英雄,几乎以一己之力将走向衰败的太平天国中兴。然而,有些时候天命难违,太平军的失败从天京事变时就已经是注定了的。

逆天而为注定了是不会有善果的,就如同当年的诸葛亮北伐一样,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早在同治二年的时候,李秀成就感觉到太平天国终将覆灭的结局,为此他曾劝说过洪秀全弃城而走,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惜的是,洪秀全不舍得南京城内的荣华富贵,而且当时的他还得了严重的疾病,身边的人走得走死的死,对于天下大军他已经是有心无力。

做到这种程度李秀成已经算是仁至义尽,完全可以带领自己的队伍离开天京这座危城,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和其他士兵一起坚守天京这座城池。

洪秀全死后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李秀成则成为了辅政大臣,支撑着太平天国的大旗。同治三年,在曾国荃的带领下,湘军依靠着埋炸药挖地道的方式将天京城的城墙轰倒。



天京门户洞开,不计其数的湘军士兵宛如潮水一般涌进了天京城,与据守在城内的太平军战士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太平军虽然勇猛,奈何清军的数量太过庞大,寡不敌众的太平军战士逐渐失去了城内的阵地。

天京即将落入清军之手,眼见情势不妙的李秀成连忙赶回天王府,找到了幼天王洪天贵福并护送他逃出天京城。

护送洪天贵福逃亡的过程中,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留给了他,自己为了给幼主争取时间与清军整整战斗了一天一夜。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李秀成最终因为体力不支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李秀成落入曾国藩手中后,对他痛恨无比的曾国荃提着刀想要杀了他,本以为李秀成会求饶,但让曾国荃没想到的是,威吓居然对李秀成完全无效。

李秀成的一举一动被曾国藩看在眼里,见李秀成如此的不惧死亡,曾国藩顿时起了爱才之心。

曾国藩特意交代狱卒不要过度难为他,要好好地对待李秀成,之后还让已经投降了的赵烈文去劝说。

也不知道赵烈文使用了什么方法,他居然真的说动了李秀成,根据赵烈文回报对方已经同意归降,并且表示愿意帮曾国藩一举剿灭剩下的太平军,还在监狱中写下自述。


对于这个消息曾国藩很是高兴,便派人将李秀成的自述取来观看,出人意料的是,看完了李秀成的自述之后曾国藩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李秀成斩首示众。

李秀成究竟写了什么

曾国藩不是很看重李秀成的才能吗?为何要突然杀他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事情的关键是出在李秀成的献计上,李秀成的原话是这样写的:

“罪将谢中堂大人不杀之恩,愿集大江南北数十万旧部归中堂统帅,为光复我汉家河山而效力......”这句话乍一眼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通篇都透露出了李秀成的感激之情。



似乎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招降了自己的旧部,那么叛军的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太平军自然都会被“消灭”,自己也可以凭借这个投名状再度被重用。

问题是满清朝廷并不是正统的汉族王朝,满清入关之际南方的军民曾打着“驱逐鞑虏”的口号,反对满清对汉人的统治。

虽然随着时光流逝满汉民族矛盾逐渐淡化,但满汉之别一直都是清朝统治者不可触及的逆鳞。

晚清时期是一个敏感时期,满汉民族矛盾重新开始尖锐起来之后,清王朝已经无法再代表“汉家”了。而李秀成所说的“光复汉家江山”,不就和反清复明的宗旨完全一样了吗?



简单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剿灭敌人的良计,而是教唆曾国藩谋反的祸乱之言啊。

试想一下,当时的满清朝堂党派之争那么激烈,要是这番言论传到朝堂、传进慈禧的耳朵里,曾国藩若是瞒着不报能有好果子吃吗?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何要杀丞相李善长,原因之一就是他知道胡惟庸要造反,但是却瞒着不上报,此时的情况与明朝时期的情况非常相似。

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李秀成绝非是真心归降清王朝,所以无论是李秀成这个人,还是他所献上的计策都是一颗“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曾国藩的性命。



正好此时朝廷的命令下达,要求曾国藩将李秀成就地正法,并将其首级送往京城,曾国藩刚好顺水推舟装出一副勃然大怒的样子,下令将李秀成立刻处死。

他这样做一方面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心,即使后期此时被有心人弹劾,曾国藩也有反驳的依据,毕竟李秀成是死在他的手里,而且前后几乎没有时间差。

可以说李秀成之死不是因为清朝的命令,而是因为曾国藩要避嫌,才会毫不犹豫将他当做弃子。只是可惜了李秀成,如此一个人才却落得个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结局,当真让人感到唏嘘。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太平军   汉家   太平天国   忠义   天王   计策   穷苦   满清   清朝   大怒   时期   李秀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