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信任的军事奇才,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其结局如何

1987年,当何长工逝世的消息从北京传出时,已经很少有人能想起这位早在秋收起义时,就追随毛主席的将领。在1955年9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授中,戎马一生的何长工也未获得任何军衔。

在1935年9月红军的“北上南下”之争中,何长工坚持“南下”路线。

(何长工)

作为毛主席早年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何长工为何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了与主席相悖的选择?晚年的他,是否因当初的抉择而感到后悔?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毛主席前半生的搭档与挚友——何长工。

何长工,原名何坤。1901年1月,何坤出生于湖南华容大乘乡的一户中产家庭,和主席算得上是半个老乡。五四运动爆发之际,他和主席一样,告别家乡,千里迢迢地来到北京,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随后在毛主席、杨昌济等人的筹措下,和当时的一批进步青年远赴法国留学。

当时的法国,是欧洲各种社会思想融汇和交锋的中心。正是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何坤和一些年轻人接受了当时日渐兴盛的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何坤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辗转至比利时打工。一段艰辛的劳工生活,更坚定了他内心深处改变穷苦劳动大众命运的信念。

(五四运动)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华夏大地上的国民革命风起云涌。深受时代感召的何坤从比利时回到祖国。在湖南长沙,他遇到了多年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毛主席。二人交谈一番后,很快就成为了革命事业的挚友。主席非常欣赏何坤的才华,高兴地说:

“目前革命事业中,像你这样喝过洋墨水,在国外历练过的人真的不多见,革命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青年毛主席)

随后,毛主席交给了何坤一个重要的任务:到他的家乡华容县建立并发展党组织,并在当地搞教育,发起农民运动。事实证明,何坤的能力非常出众,他不仅兴办起了新华中学,吸引大批农民、学生入校就读,还组建起了一支农民自卫军,打击当地的土豪和劣绅,这为毛主席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带来了诸多的借鉴与启发。

然而,在1927年,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拘捕和屠杀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在此之后,湖南军阀上行下效,在当地发起“马日事变”,开始清党。三年来何坤发展革命的心血就此毁于一旦,遭到通缉的他流亡至武汉,在那里与毛主席重逢。

(毛主席与何长工)

在听闻何坤的种种遭遇后,主席严肃地说:“既然你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注意,那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你不能再用原来的名字了。”

何坤有些犹豫,一时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改成什么名字好。这时,毛主席对他说道:

“你之前不是在法国和比利时留学过一段时间,还在那里打过工嘛,不如改名叫何长工,和工人阶级永远站在一起,你看怎么样?”

最终,何坤接受了毛主席给他起的“何长工”这个新名字,而这个寓意着革命事业和他跟毛主席之间友谊的名字,伴随了他的一生。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农民在湘赣边区发动“秋收起义”,何长工率领着他一手拉起来的部队,一起加入了毛主席的革命队伍。

因为敌强我弱,起义部队被迫进行转移,到江西永兴县三湾村时,起义部队因伤亡、失散和个人退出,只剩下了不足千余人的队伍。在革命的至暗时刻,何长工未离开主席半步,并最终和这支部队一起登上了井冈山,成为了最早登上井冈山的一批红军战士。

(江西省永兴县三湾村旧址)

在毛主席的起义队伍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时,发起南昌起义的朱德部队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而那时敌人势力薄弱的井冈山几乎是湘赣地区红军可以保存有生力量的唯一净土。因此,登上井冈山后不久的毛主席,决定派遣一个应变能力强的人,冒死下山,前去和山下被国民党追剿朱德的部队取得联系。

毛主席心中执行这个重要而危险任务的最初的人选,正是何长工。

(青年毛主席)

临行之际,主席为了考验何长工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出了一个对联来考考他,上联是:门锁锁门,门由锁开,锁开门敞迎敌人。

而何长工听到这个“连环对”后,机灵一动,很快对出下联:谷磨磨谷,谷随磨转,磨转谷裂出白米。

毛主席见何长工反应如此迅速,因此放心地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同时,毛主席深知此次任务的危险性,可论对红军组织的熟悉程度、论军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此事非何长工做不可。临别之际,主席对他说道:

“这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你不幸牺牲了,山上的同志们会给你开一个大大的追悼会。”

(何长工)

得到主席信任的何长工深受感动,肩负着主席期待和红军革命事业未来的他,在下山之后,四处打探消息,没过多久就得知朱德率领红军的驻扎地。在成功促成朱、毛会师之后,1928年何长工再度下山,引导平江起义的彭德怀部率领着部队,登上井冈山,红军的三大“原始股”因为何长工的努力,联系在了一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除了一手促成毛主席、朱德和彭德怀三个红军的“原始股”在井冈山聚义外,何长工在历史上还有一件事堪称功不可没——那就是设计红军的军旗和口号。

(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1928年,革命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之后,毛主席在那年的5月严肃地提出:目前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背叛了革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还在沿用和国民党军队一样的“青天白日旗”,用着国民党军队的番号。现如今,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旗帜,喊出自己的革命口号了!

曾经喝过一段时间“洋墨水”的何长工,因此被委以了设计红军旗帜的重任。在设计红军旗帜的过程中,何长工参考借鉴了苏联的党旗,决定以象征着革命的红色为旗帜的底色,寓意着工农联盟的镰刀和锤子位于旗帜的正中央,而象征着党的领导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位于旗帜的右上角。就这样,象征着解放中国亿万劳苦大众的红军旗帜应运而生。

(油画中的毛主席与中国工农红军)

此外,何长工还为当时的红军设计了宣传口号,包括“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劳苦大众”等时至今日人们都耳熟能详的标语。

因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功勋卓著,何长工在红军中先后担任红八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和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诸多要职,堪称是当时革命事业的主心骨。

(何长工)

遗憾的是,正是这样一位昔日“革命事业的主心骨”,在1935年9月的“红军北上南下之争”时,坚持选择张国焘的“南下”分裂路线,而这个选择也影响了何长工的后半生。

1934年10月,因为红军内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是为“长征”。何长工随同中央红军的大部队,一起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程。在此期间,何长工先是远赴广东,同粤系军阀陈济棠谈判,后身任红九军团政委,率领麾下部队吸引敌军,为中央红军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贡献不可谓不小。

(长征路上的红军)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突破大渡河与夹金山的天险后,挺进川陕地区,与红四方面汇合,并准备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发展抗日力量。

然而,此时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张国焘见中央红军损失严重,竟萌生了拥兵自重的想法,不断要求党为其“加官进爵”,并且坚持南下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

(毛主席与张国焘)

晚年的毛主席在和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交谈时,称1935年6月的“北上南下之争”,是自己一生中的“至暗时刻”,也是革命事业面临的一次重大危机。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此前的搭档和革命挚友——何长工竟然站在了张国焘的一边。

经过协商,红军决定并分两路行动。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路线是正确的——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成功攻坚克难,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因为他个人的错误指挥,历经挫折,最终不得不同样选择了北上的路线,与中央红军会师陕北。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在此之后,尽管何长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本人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依然得到了党的重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何长工一手操办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军政大学和东北军区军工部,为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和后方建设等方面的人才。

只不过,何长工从此跟戎马生涯无缘。新中国成立后,何长工担任工业部副部长、航空工业局局长和地质部副部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同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5年9月的解放军首授中,何长工并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

(何长工)

对此,何长工淡淡地回复道:“国家是人民的,不是我和主席的同乡会。”

尽管何长工和毛主席在1935年的“红军北上南下之争”时,有过分歧,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后来两人的革命友谊,主席亲切地称呼何长工为“革命事业一辈子的长工”。

(伏案工作的毛主席)

晚年的何长工,多次表达过自己对当初选择的后悔。但是,当人们问道他为什么会在那时选择坚持南下的决定时,何长工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那时的我认为,红军南下开辟革命根据地,对红军整体而言是更好的选择,并没有像主席那样看的长远。”

纵观何长工的一生,他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从始至终他将革命事业放在了心中的第一位,以至于有时超越了个人之间的友情。遗憾的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考虑,让他做出了连自己都感到后悔终生的选择。但何长工坦言过:“毛主席拥有自己没有的战略眼光,就是他最钦佩毛主席的地方。”

1987年12月29日,何长工在北京走完了自己平静的后半生,终年87岁。虽然他一生未因军功而获得殊荣,但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将被人民永远铭记。后世的称赞,就是献给这位老将军最好的勋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永兴县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长工   奇才   红军   旗帜   部队   结局   时期   主席   事业   中央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