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交翻译“冰山女神”张京的成长故事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

外交战场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之时,翻译官的功力高下立判,关乎大国荣誉,牵动亿万目光。

2021年3月19日,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刚开始,面对美方开场白中的失礼、霸道、无理,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打破常规、慷慨陈词,16分钟的脱稿讲话,近四千字的论述让整个会场变得鸦雀无声。

阿拉斯加中美高层对话

当他说完之后,文静低调的中方翻译轻声说道:“我先翻一下”。杨洁篪笑着用英语说:“这确实是对翻译的一个测试”,美方代表见状也应和道:“我们应该给翻译涨工资”。然而,几分钟后,在场的美国人再也笑不出来,年轻的女翻译员用清朗明晰的英语流利地翻译出杨洁篪的长篇论述,美国人开始埋头思索、传递纸条。

对话中的美方代表

此时此刻,这位中国女翻译员正用他们无比熟悉的母语,传达着他们从未领教过的内容,撞击着那高傲而无知的所谓的尊严。当她整整20分钟的口译完成后利落地收起了面前的一沓笔记,那是杨洁篪发言时,她临场记下的所有内容,此时,她已不辱使命地完成重任,这位女翻译官,名叫张京。

外交部翻译张京

她的人生故事从杭州开始,在北京绽放,她的意外“走红”始于9年前,而她的未来将注定跟随中国外交的脚步,勇敢地迈向星辰大海。

2003年高考后不久,杭州外国语学院班主任胡跃波找到张京,胡老师说:“张京,你的分数出来了,完全能上清华北大,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张京是杭外的“女学霸”,她的学业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茅,同时也是学校最活跃的人,从绘画到排球,从舞台剧到主持节目,她总是吸引着同龄人的目光。

杭州外国语学校

胡老师认定,如果张京能进清北学府,一定会拥有更好的平台,但张京沉静一如平常,她摇了摇头:“不,老师,我想选择保送中国外交学院,我将来要做外交官”。在许多人的错愕中,张京“浪费”了足够的高分,放弃了清华北大,选择了中国外交部唯一的直属高校——中国外交学院。

中国外交学院 照

只因很小时,她就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最好的。张京在童年时,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她家里有一些外国老电影的录像,小张京时常沉浸其中,被异域景色所吸引,更被电影中叽里呱啦的英语而打动,当她走进校园后,英语成为她最中意的课程。为了能不断提升英语交际水平,她总是会利用各种机会,找同学、老师、外教,寻找话题、练习对话。

从小学到高中,各种各样的英语比赛、演出、考试,张京总是名列前茅,家中琳琅满目的奖状和奖杯,装下了她多年如一日刻苦学习的汗水收获。高二那年,因为表现突出,张京一举拿下了全国中学生英语比赛的奖学金,她没有像普通女孩那样,将钱花在享受上,而是报名了短期英国游学的机会。

剧照与本文无关

游学期间,张京认识了寄宿家庭的同龄女生,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英国女生带着张京游览当地景色,张京则用英语与她分享两国文化的异同,讲述自己的梦想,直到回国后两人还经常利用互联网联系,正是这份由英语而起缘的跨国友情,让张京更坚定地加深了学习英语的信念,她相信,今天的我能用英语去认识一个新朋友,明天的我,就能用英语去为祖国带来更多的新朋友,揣着信念,张京走进了外交学院。

1955年外交学院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得以创建,外交部长陈毅成为第一任院长,这座有着独特历史感的学院,教会学生的不是为功利而读书,而是为祖国和人民而读书,如此氛围中,张京更不愿意放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机会,她并未由于自己过人的保送成绩而生出傲慢之心,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她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外交学院第一任院长--陈毅

上课中,当张京做翻译练习时,同学眼中的她就像是被程序操纵的机器人,她一字一句地将原文输入到脑海中,经过思索和选择,再一字一句地输出表达,随着练习量的不断增加,张京的词汇量越来越多,翻译速度越来越快,准确率也越来越高,后来,甚至连老师也为她鼓掌称赞。

在学院里,她“牛掰学姐”的雅号就此不胫而走,张京深知,想要从事外交工作,只有普通翻译的中英文水平远远不够,必须具备充实的全球文化内涵,拥有广博的只是面。下课时,她只要有空就钻到图书馆里,去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典籍,进一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储备,即便是闲暇休息时,也会躲在寝室中,观看英美影视,阅读英文版小说。她每天都无法离开英文,沉浸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她感到充实又幸福,即便学业如此繁忙,但张京还是不会错过任何一次能与高手同台竞技的机会。

张京

在校期间,她先后参加了多次全国英语比赛,毫无意外地拿下冠亚军等名次,为能发挥最好的水平,她总是会提前几个月就准备一份讲稿,在不断修改打磨中,张京的信心、能力、耐心都获得了充分提升。多年的求学生涯,让张京拥有了过人的业务能力,她是如何把握住命运的节点,走进了中国外交部的大门?她又如何在2013年就意外走红,成为网友口中的“美女翻译”,而成名之后,她为何要将所有的个人资料从网上删去?


2007年,外交部首次对外招聘翻译,筛选条件异常严格,从翻译能力,口语表达,到思想政治、心里素质、声音表现、个人习惯乃至生活细节,都进行了全方面的考察,张京从全国的所有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0名佼佼者中的一位。

剧照

进入外交部翻译司担任实习生,走进梦寐以求的外交部,张京却更加笑不出来,她发现,和这里的魔鬼式训练相比,之前所有的刻苦程度都只是小儿科,作为外交翻译,承担的是国家级别的任务压力,很可能因为说错一个字,就造成无可挽回的外交事件,不仅丢掉个人的职业前途,也会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意识到这一点,张京的联系节奏如同装上马达,再也停不下来。

她每天都要很早就开始两个半小时的口译练习,然后连续听几个小时的国际新闻,以完成听写、速记能力的提升。到下午,她需要进行大量笔译练习,或者去新闻发布会现场观摩聆听、适应环境。夜深人静时,张京还要给自己加练习数个小时,才能在疲惫中睡去,第二天醒来,又是新的循环。

刻苦学习(网图)

这样的魔鬼训练不间断地进行了4个月,实习结束后,张京还是保持着近似强度的练习,她的翻译实战水平越来越高。新闻发布会上,她能用十几秒钟就速记写满一张纸,然后不断翻页,最后一气呵成地将之转述为英文,丝毫不漏痕迹。

凭借实力,张京逐渐成长为翻译司的高级翻译,这已是外交部翻译职位中的顶尖级别。而此时,年轻的她,早已养成了工作中不苟言笑的习惯。

张京

2013年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张京表情严肃的专注工作,但她的翻译水平和冷艳表情,很快吸引了在场镜头,并立即转播到互联网上,很快,网友和媒体将她称为外交部的“冰山女神”。然而,张京并没有表现出成名的兴奋,她反而觉得,这种过于凸显女性特质的走红并非自己的本职,反而会影响外交工作。她就此删除了自己在互联网社交账号上的所有动态,更表示自己并不希望被打扰,也不喜欢生活在网络中。

生活中的张京

其实,生活中的张京并不高冷,她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另一半同样从事外交工作。她经常和朋友自驾游,足迹从伦敦到开普敦,从瑞士到沙特,她也和所有普通姑娘那样喜欢美食,喜欢各种各样的菜品配上鲜花摆盘,展现出与屏幕前截然相反的气质。

在张京身上,我们懂得拒绝与喧嚣的沉静,能带来更深厚的事业快乐,我们看到了共和国老一辈外交翻译的风骨不断传承,换来了为国出征、不胜无归的荣誉,让我们共同祝福张京,祝她的翻译事业蒸蒸日上,在未来参与到更多漂亮的外交战役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阿拉斯加   外交   外交部   美方   杭州   英语   能用   冰山   女神   老师   故事   学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