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翁帆都46岁了


作者:秦大风

首发:家庭杂志(ID:jiatingzazhi)


前不久,杨振宁过完了自己的100岁生日。

在一张宴会照片中,46岁的妻子翁帆依然相伴在旁。

不知不觉间,这段相差54岁的忘年恋,已经步入了第18个年头。



尽管议论始终未断,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试着接纳并理解这段“不被看好”的感情。

尤其当杨振宁原配杜致礼年轻时的照片和翁帆放在一起时,极为相似的面庞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



相比其他科学家或狗血或悲惨的婚姻家庭,杨振宁无疑是幸运的。

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给了杨振宁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几十年的相濡以沫,第二任妻子翁帆则给晚年的杨振宁带来了慰藉、陪伴和跨越了时间的新鲜感。

除了诺奖得主的成就,杨振宁到底拥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得以被命运偏爱?



诺奖在手,佳人在侧


1922年的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

父亲杨武之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因数论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发现杨振宁远比一般人聪明,而杨振宁也确实是“别人家的孩子”,性格沉稳成绩也好。清华园里同住的其他孩子,或多或少都被父母拿杨振宁当标杆教育过。



1938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跟随父亲南下。

16岁,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就读。

外部环境来说,杨振宁6岁前军阀混战是常态,后来在昆明日寇的空袭也是常事。18岁那年,日军炸掉了杨家的房子,在防空洞躲避几天过后,杨振宁带着铁锨回去翻找还能看的书籍,每找到一本就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反而格外纯粹和容易满足。杨振宁一边兼顾学业,一边照顾弟弟妹妹。闲暇时,也会跟小伙伴自己制作电影,寻找好玩的乐子。

杨振宁虽生逢乱世,但父母恩爱,弟妹友爱,身边良师益友环绕,他的精神世界极为充实。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杨振宁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的公费留学。在准备留学的间隙,为了补贴家用,他到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代课老师,教授高一和高二的数学。

在那里,杨振宁跟正在读高中的杜致礼相识了。

杜致礼比杨振宁小5岁,是抗日名将、国民党高官杜聿明的掌上明珠。

一边是阳光明媚的佳人,一边是盛名在外的才子,两人很难不注意到对方。

然而当时出国在即,两人的相识相知浅尝辄止。直到1949年的圣诞节,杨振宁和朋友到普林斯顿一家中国餐厅吃饭,推开门,却发现了一人独坐的杜致礼。

只一个眼神,两人就明了了对方的心意。

他们坐在一处,相互倾诉现状和感情,一直聊到了餐厅关门还依依不舍。

对这段重逢,杨振宁曾多次提及。他说:“或早或迟我们都不会相遇,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在那天的那个地点相聚,就像个奇迹一样。”

重逢次年的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与23岁的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婚后,杨振宁继续投入研究工作,杜致礼则承担起了贤内助的角色。

杜致礼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中文老师,同时用一己之力担起了所有的家事。甚至有一次儿子受伤住院动手术,杜致礼也没有告诉杨振宁,生怕耽误他的研究进展。

从小娇养的大家闺秀,在婚后没有丝毫矫情,利用有限的条件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

有一阵,杨振宁为了专心工作,曾执意搬到乡下住。杜致礼没有二话,立马带着孩子一起搬了过去。


杨振宁的同学许渊冲曾在回忆录《逝水年华》中这样评价夫妻二人的关系:“杨振宁到底是个科学家,忙碌起来没日没夜,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日常事务不能说是通达的,交友之类的人际往来更是疲于应付。这一些,都有赖杜致礼在背后支撑。”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二人均为中国国籍,获奖消息一出,全球瞩目。

杜致礼随丈夫一同出席了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席间,她与瑞典国王谈笑风生,落落大方的气质惊艳了众人。



年少有为站在世界顶端的物理学家和风华绝代的妻子,那样的画面,不管过多久,都有着让人喟叹的美好。



几十载风雨同舟


杨振宁醉心研究,但他并不是老古板。

求学生涯里,他跟其他大学生并无二般。他会跟同学不务正业,联合起来参加字谜竞赛,也会开车自驾游,一直开到大峡谷,还险些遇险。

并且不同于其他科学家超强的实验能力,杨振宁做实验是“灾难性”的。实验室里至今流传着一个笑话:哪里有杨振宁,哪里就有爆炸。这也是后来杨振宁转向理论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振宁曾得到爱因斯坦的主动相邀,进行了面谈。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因为太过激动,杨振宁在过后几乎想不起具体跟爱因斯坦的交谈内容。

1950年后,中美关系逐渐交恶,美国方面出台政策,要求在美国取得博士的人都不能回国。

在杨振宁离开中国的那一刻,他从未想过要26年后才能再次踏上故土。



父亲杨武之曾经三次写信劝说杨振宁回国。但妻子的身份特殊,同时考虑到他走的是理论物理的研究路子,回国建设帮助微乎其微。而留在美国,不入美籍,生活和研究都存在诸多不便。于是,杨振宁还是选择加入了美国国籍。

但夫妻二人始终未忘祖国。



1959年,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获得特赦,肩负起海峡两岸友好交流的使命。杜致礼也建议杨振宁,就算不回去,也可以尽己所能多做些什么。

有前去美国求学的中国学子,夫妻二人就出钱出力,像邓稼先留学的学校就是杨振宁帮忙申请的。为了支持中国政府维护钓鱼岛主权,美国的3000多名学生举行了保钓游行抗议,杨振宁在其中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他还曾担任中美友好协会会长,主持了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的欢迎会……



1971年,中美关系断交20余年后,杨振宁是第一位回国访问的科学家,在他之后,带动了大批华裔科学家回国。

他帮助南开大学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室,帮助中山大学建立了高等研究院,还帮助清华大学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他前后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60多个一流的实验室,推荐了上千名学生出国深造。

到2003年条件成熟后,杨振宁第一时间回国定居,并加入了中国国籍。

回国之前,他把美国的房子卖了,然后把钱捐给了清华。还募集了一千多万美元,在清华盖起了专家公寓楼,一共三幢,一个是他的,一个是姚期志的,一个是林家翘的。后面两位大师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至于杜致礼,不光见证和陪伴了丈夫的所有高光时刻,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把三个子女培养得极为优秀。



长子杨光诺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目前在量子计算机方向是世界顶级的专家。次子杨光宇是化学博士,小女儿杨又礼是一名医学专家。

风雨飘摇的几十年,这个家庭的根不在杨振宁,而在杜致礼。

而冥冥之中,翁帆也已经走进了杨振宁的生活。



翁帆的接力呵护


1995年,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大学召开,刚上大一的翁帆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

这次陪行,翁帆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后,翁帆与二人之间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杜致礼甚至说过“翁帆比孩子们还要关心她和杨振宁”。



直到2003年10月,76岁的杜致礼因病去世。惊闻噩耗,翁帆第一时间联系杨振宁表达了慰问。

当时翁帆也刚刚结束失败的婚姻,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读硕士。

很难考究感情从何而起,但一年后,两人在民政局登记结婚了。

他82岁,她28岁。



杨振宁的子女对翁帆表示了祝福和感谢,翁帆的父亲说嫁给杨振宁是翁帆的荣耀。可偏偏大家接受不了,一时间,冷嘲热讽不断。

有网友说:“我还在羡慕杨振宁和杜致礼的琴瑟相合,结果杜致礼尸骨未寒杨振宁就要迎娶足足小54岁的新人,简直是太让人失望了!”

对于二人是不是爱情,翁帆曾在杨澜的访谈中说:“你要知道,当一个你崇拜的男人对你表达了喜欢或者爱的时候,你很容易就爱上他了。我只是选择了一条更人迹稀少的路。”



杨振宁公开回应:“翁帆是上帝赐予我的最后一个礼物。”

翁帆或许比不上杜致礼的潋滟风姿,但能在大一时被选为代表接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女孩,又怎么会差?

记者问杨振宁觉得翁帆为什么会爱上他,杨振宁自信回答:“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

杨振宁的前半生,被杜致礼保护得很好,他对研究对生活保持着极大的热忱。很多跟杨振宁接触过的学者,都不约而同用了“率真”二字来形容他。

生物医学领域的学者饶毅说,他跟太太曾经邀请杨振宁和翁帆吃过一次午饭,三个小时的午饭时间,杨老掌握着讲话的节奏,谈了很多有趣而有意义的东西,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从科学到社会,旁征博引,让人叹服。

科学家潘建伟说,自己曾跟奥地利的导师存在一些争执,杨振宁先生了解后,特别邀请潘建伟的导师到清华大学讲学访问,帮他们缓和关系。

百岁的杨振宁,思维和思路比很多年轻人都要敏捷,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上,他跟翁帆是没有代沟的。身边有个年轻很多的女性,这种活力对杨老的滋养显而易见。如今杨振宁依旧精神矍铄,活跃在科研和慈善教育的第一线,离不开翁帆的陪伴和慰藉。



普通人会为了各种条件衡量是否结婚,而到了杨振宁的身份地位,他们不会考虑世俗的东西。

杨振宁的生活节奏一直没变,翁帆很多时候确实像杜致礼的接棒人。婚后,翁帆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了博士,他们还攒了近200万美元的存款捐赠给了清华。

不论什么时候出现,两人都十指紧扣。散步、看书、早睡早起……最温馨的场景可能就是翁帆弹着钢琴,杨振宁就在一旁安静地看书。



翁帆说,婚后的生活比她想象中还要好:“我觉得我的生活平静、稳定,我享受其中。他营造了一个很纯净的世界给我。”

这样的纯粹,不是爱又是什么?

翁帆不是保姆,她是杨振宁的爱人,跟杜致礼一样,她同样是杨振宁生命中浓墨重彩、不可替代的存在。

两段婚姻,两个爱人,于杨老来说,都是馈赠,她们精心呵护着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率真。

有句说烂了的话,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杨振宁背后,有两个。

茫茫人世,这样的缘分,于杨老是幸事,于杜致礼和翁帆是幸事,于当今的科学界,亦是幸事。


资料来源:

南风窗:《百岁杨振宁》

知识分子:《伟大、率真与误解:他们眼中的杨振宁》

视觉中国:杨振宁采访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普林斯顿   清华大学   幸事   清华   美国   中国   婚后   科学家   妻子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