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最后一次亲征始末(如果陆逊得到更多权力,北伐能成功嘛?)

公元234年, 丞相六出祁山的同时,孙权也在荆州、江淮两大战场全线出击。

整个吴国大军分为三路:

一路由陆逊、诸葛瑾领军由夏口出发,溯汉水而上进攻襄阳;

一路由孙韶从京口入广陵郡,溯中渎水北上。

这两路兵马规模不大,兵力在万人左右,吴国的主攻方向还是合肥,孙权亲领十万大军,第四次由濡须口出发攻取合肥。

208年孙权打过一次,被蒋济忽悠了。

215年与刘备议和后,孙权再次征讨合肥,这次更惨,被张辽八百破十万,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江东再也不敢对合肥用兵

233年孙权第三次亲征合肥,发现旧城被满宠拆了,新城还没看到就退兵了。

孙权吸取之前专打一个战场的教训,三路齐发,看你曹魏如何防备?

当然这种大手笔的军事行动对国力的消耗十分大,也许是孙权看出了丞相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次也堵上了全部的筹码(吴军北伐可以充分利用水道,相对蜀汉来说后勤压力大大减轻)

吴国这次出兵规模很大,以至于连多次击败吴军的满宠都有点担心,对能否守住合肥有了疑虑,打算放弃合肥新城,在寿春与吴军决战(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


在襄樊战役满宠可是十分英勇的,当时樊城内的曹军已经失去了抵抗斗志,要求曹仁抓紧突围,满宠站出来反对:“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当然满宠也不能说他胆怯,主动放弃合肥新城主要的目的是想拉长吴军的后勤补给线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吴军的后勤压力,慢长的补给线还会让魏军骑兵找到更多断粮道的机会。

从战术角度看,满宠的计划似乎有点道理,但是曹叡立刻否定了满宠的计划。

几点原因

1、曹魏之前的国防战略是: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这三个战略要点必须坚守(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2、满宠的策略完全没有考虑政治因素。现在一仗未打,就把重镇合肥拱手相让,这让以上国自居的大魏颜面何存?

不仅如此,弃城而走会动摇曹魏在江淮的统治基础,六安等城邑有很大可能会望风降吴。

3、如果孙权占了合肥,不攻寿春,而是稳步经营,巩固胜利成果,如何应付呢?这就会出现蒋济之前的判断: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一至于此,劫略无限,必以淮北为守。国防线将大幅北撤,淮南将不复为曹魏所有。

吴军虽然攻城能力弱,但是守城的能力可是顶级的。

曹叡举出了东汉光武帝时期:"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

此时曹睿的局面也很艰难,丞相在凉州大举北伐,出动了蜀汉最多的兵力,孙权又是三路齐发,吴蜀两国这次几乎同一时间发起大规模的攻击,这在曹魏立国后还从未发生!

但曹叡没慌,镇定自若,调兵遣将。

刘晔对曹叡有过如此评语: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曹家的几个接班人能力是真强!

当时魏国的野战兵团主要分布在几大战区:幽州、雍凉、荆州、淮南,中央军随机应变。这次三大战区同时遭受攻击,驻于洛阳周边地区的中央军该怎么调配呢?

曹叡决定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去增援关中的司马懿,曹叡本人亲自领军御驾亲征去会会孙权,如此危急的形势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没有比皇帝御驾亲征更能鼓舞士气的了(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

散骑常侍刘邵也献了一策:

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具体啥意思呢?

1、先选出精锐的五千步兵、三千骑兵,一路大造声势(既给满宠支援,同时给予孙权强大的心理压力)

2、到合肥后,队形铺开,多备旌鼓,造成大军已至的样子。

3、一旦敌人出动,就让骑兵断其粮道。

如此一来,吴军必然后撤。

中央军还在来援的路上,孙吴已经开始围攻合肥新城。满宠闻讯后,准备率兵前去救援(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

汝南太守田豫反对:“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入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

田豫其实也看穿了吴军的虚实,他认为吴军就是想借助攻打新城以引诱魏军出动。

咱们应该听任他们攻城,挫败他们的锐气,吴军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惫;等其疲惫之后,我们再出击,可大获全胜。

如果现在派兵支援,吴军就不会再攻城,必定会自动退走。

魏国能人太多,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当初他可是先投奔的刘备,刘备任豫州刺史后,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论资历可以和关张相媲美)

田豫上奏后,曹叡表示同意(豫辄上状,天子从之)

满宠只能带少数兵马前往合肥支援,他组织了军中数十敢死之士,于上风之处点燃松枝、麻油,焚烧了吴军的攻城器具(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

吴军见引不出魏军的淮南军团,于是开始转攻合肥,守将张颖等力战拒守,孙权纵有十万大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就是拿不下合肥。

围城中,孙权的亲侄子孙泰还为流矢所射杀(孙泰是孙权四弟孙匡的儿子,宗室将领的死对吴军的士气打击是很大的)

很快,曹叡的八千先锋军到了,孙权主动退了兵。

大家有没有发现,吴军北伐每次都是虎头蛇尾,一开始声势浩大,少有挫折,就匆匆退兵,论北伐的决心、能力和坚韧度来说,是完全不能和蜀汉比的。

孙权主力退后,其它两路,孙韶也顺利退兵,但是荆州方向的陆逊遇到了麻烦。

陆逊遣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信,向孙权汇报西线战场的情况。韩扁返回时,被魏军江夏太守的将领叫逯式巡逻的士兵抓获(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於沔中)

吴军撤军的计划全盘泄露!

诸葛瑾闻后,心中甚惧,给陆逊写信说:“敌人捉住韩扁,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而且现在江水干涸,应当赶紧撤军。”“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乾,宜当急去。”

当时陆逊领步骑在进军襄阳的途中,得信后,并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种葑、豆,并如往常一样与诸将弈棋、射戏(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弈釭射戏如常)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诸葛瑾只能屈尊亲自前来会见陆逊,陆逊解释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得专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

古代撤军是十分难的,稍有不慎,很可能兵败如山倒,丞相的几次退兵史书没有详写,咱们可以看看陆逊是怎么做的

1、魏军已经知道主公那边退了,肯定会集中兵力来对付我们,断我们的后路(形势很危险!)

2、如今最紧要的是稳定军心。(这就是陆逊与诸将弈棋、射戏的真正原因,主帅放松,下面的人才不会慌乱)

3、陆逊的打算是作出猛攻襄阳城的姿态,然后再撤军(虚张声势,声东击西)

于是二人秘密定计,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继续向襄阳进发。魏军素来忌惮陆逊,见陆逊要攻襄阳,原先准备乘势掩杀的魏军,迅速退回城中(两人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陆逊遂得以从容领军登船(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襄阳这路魏军暂时不敢出击了,江北还有许多魏军,如何能顺利退兵呢?

陆逊故技重施,扬言准备要打白围,同时暗中分兵袭击江夏的新市、安陆、石城。结果江夏郡的郡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石阳魏军在退入城中时,甚至不得不砍杀拥塞城门的百姓,才好不容易关住了城门(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

吴军斩俘千余人后安全撤回。

​这就是顶级名将的能力!(陆逊也入选了武庙,如果孙权给予他更多的权力,陆逊的北伐是否能打过襄阳呢,难,为啥呢?决心不够,利益驱动力不够,陆逊是江东四大豪门的吴郡陆氏,稳住江东基本盘才是他的主要任务,至于北伐,又与他何干呢?)

北伐再度无功而返,加上蜀汉那边丞相也走了,自此以后,孙权再无亲征之举,三国之间再度拉开大规模的战事时,战场的主导权已经交到了那些年轻一辈的将领手里,姜维、诸葛恪、邓艾,属于你们的时代来了!

感谢打赏的几位朋友,这年头肯拿出真金白银来赞赏作者,真的凤毛麟角,咱们这个系列毕竟是写纯历史的,所以不像一些时政类的、国际分析类的文章那么贴近热点,能刺激读者的荷尔蒙,一冲动,大手一点,就打赏出去了。

其实国际分析类的文章以前也写过,后来为啥不写呢,因为自己知道都是些意淫文,真的能做到对国外局势​洞若观火嘛?

另外,再强调下,这些文章都是自己写的,咱们没有团队,所以有些一直留言说啥小编的朋友,下次麻烦就改下称呼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蜀汉   襄阳   淮南   荆州   祁山   合肥   兵马   丞相   始末   大军   新城   权力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