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几个四川农民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所谓的蝴蝶的效应,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扇动着自己的翅膀。这本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儿,不足为奇,但是蝴蝶扇翅膀却通过一连串的关联影响,引发了龙卷风。

蝴蝶效应这个案例的真实性尚且不做讨论,就单说其中阐明的道理,那是不可否认的。世界万物之间若是不存在直接联系,亦必存在间接联系,万事万物之间相互联系是必然的。

有时候一个寻常的举动,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引发意想不到的结局。清朝时期,四川的几个农民自己动手,曾打造了一口深达千米的竖井,后果却是几个农民谁都没想到的。

但是,正是因为打造了这口深达千米的竖井,竟然会对日后世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家别不信,接着往下读。

从古到今人们都离不开井

现在我们都喝上了自来水,靠着电力驱动水泵,将水输送到家里。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电力和机械,取水却完全是另一个场景。

古时候,深达十几米、数十米的水井,都是通过人力一步一步挖出来的。当时没有像现在工程使用的大型机械,只能是靠着人力不断掘进。除了打井工程外,取水时也完全依赖人力。

在水井上边,架设一个缠着绳子的辘轳,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打水的桶提上提下了。

说到井,井在我国可是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我国的奴隶制夏商周时期,水井便被充满智慧的人民发明了。当时凡是有村庄的地方,基本都会建造起水井,而水井则带动了村落的发展。

人们常常把离开水井与离开家乡相提并论,侧面说明了水井的重要性,说明了水井被人们的重视程度。可以这么说,没有水井的存在,我国百姓就不会有稳定的生活。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水井不仅能解决人们牲畜等的饮水问题,而且,还能用井水浇灌农田,浇灌庄稼,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打井可并非全是用于取水

不过,古时候,水井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用水问题。古时候,人们吃盐是个大问题,因科学技术落后及交通运输条件差等原因,海盐极难采集运输,人们吃盐困难。

为了满足日常食用盐的需求量,人们发明了井盐。不要觉得奇怪,水井中是能产出食盐来的,但是能产出食盐的水井通常相当的深。这些从水井中产出的食盐,就是人们后来常说的井盐。

虽然现在井盐因为产量少,制作繁琐等问题很少在使用了,但在当时这种采盐方式却极大地补充了人们对于食盐的欠缺。打井取盐的方式相当的繁琐,而且对地区要求极为苛刻。

说白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能随便打井取盐。当时,人们发现,天府之国四川,打出来的井盐产量高,质量好。四川自贡地区的井盐又为整个四川地区所产井盐的上上乘

几个农民打井采盐却影响了世界

今天所讲到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四川自贡。清朝中后期,大约是在道光皇帝时期,当地的村民们为了取到食盐,商议过后决定凿井取盐。

但是为了取得足量的食盐,就需要将水井打得越深越好,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那个徒手的时代简直难上加难。但是当地的农民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凭借坚强的意志整整坚持了13年。

13年后,这口盐井突然冒出了浓浓的卤水。这就是取盐的原材料,之后,这口盐井一直持续不断为人们提供食盐。这口盐井不仅解决了人们的食盐问题,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人就是凭借这种妻儿不舍的精神,才使得我国的发展长时间领先世界。要是古人都是那种遇到挫折就直接放弃的人,那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会这么轻易到来的。

因为当地百姓十几年的努力,这口盐井的深度已经超过了1公里也就是1000米。在开凿这口盐井的时候,使用到了一门特殊的技术,这门技术后来竟然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这门特殊的技术就是“新式顿钻法”。因为这口盐井的深度太深,所以,当时我国百姓便使用简易的器具发明了顿钻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发明时,并未在其他地方派上用场。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石油需求量大大增加,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寻求大油田。石油被誉为战争和革命的血液,直至今日,仍旧在世界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各国工程队在开采石油的时候,遇上油田埋藏较深,埋藏地质较硬,开采难度大的时候,总会借鉴我国老祖宗的那套打井方法。这样打井的速度快,出油率高,油压还相较稳定。

这样的先进技术在那个古老的年代,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的古人总是不断观察,不断摸索学习,掌握自然规律,用来造福人民。不过,后来科技进步,时代不断发展,盐井逐步落伍了。

可是谁又曾想到,靠着打盐井的本事,竟然大大促进了石油这种工业资源的开发。

被开采出来的石油,经过提炼加工,分别加到了飞机,汽车、轮船和各种工程用车的身上,甚至还提炼出了塑料和橡胶。石油对促进世界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

结语

大家说,这门盐井的开凿,是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呢?其实,我国古人发明的很多技术相当的先进,就算利用现在的先进技术也不能完全效仿。

很多时候,古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比现代人低多少。古人发明的很多技术,别说那些外国人,就连我国工匠都难以效仿。不过因为古人技术传承问题,很多未能流传千古,实在是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水井   井盐   盐井   深井   古时候   食盐   千米   清朝   古人   石油   我国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