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活成了第二个“毛泽东”

文|拾九客栈

编辑|拾九客栈

1980年,在陕西延安,连续好几天,当地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簇拥在毛主席曾经的故居门前,无不在欢呼“毛主席!毛主席!”,在他们的表情当中,无不带着期待与兴奋。

此时距离毛主席逝世已有四年,当地百姓为何如此激动?而他们口中欢呼的,并且正在与他们打着招呼的“毛主席”究竟是何人?

原来在那一年,成荫导演正带领着一众演员来到了延安,准备开拍一部名叫《西安事变》的革命历史电影。

由于电影需要,选定的演员外形,酷似毛主席。经过了各大媒体报纸的宣扬报道,一张印着“毛主席”的定妆照,赫然出现在报纸上,呈现在了百姓的眼前。

所有人在看了这张照片后都纷纷惊叹,这真的不是毛主席在世吗?

所以在报纸《“毛主席”重回延安》的报道中,拍摄《西安事变》剧组的人员,一来到延安,就被当地的百姓给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纷纷想要再次一睹“伟人”的风采。

对于一代伟人毛主席的逝世,全国的百姓都是悲痛的,甚至不愿意相信的,所以这个酷似毛主席的人再次出现,瞬间引起了全城的骚动。

那么这位扮演毛主席的演员究竟是谁呢?他又有多“像”毛主席,竟能够引发如此大的阵仗呢?

古月---成名前的隐秘

这位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名叫---胡诗学(古月是他的艺名)。

而他本人也并非是专业的演员出身,他靠着酷似毛主席的外表,迅速在影视剧行业出圈,但却不止于此。

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毛主席”上,并将“像”贯彻到了自身的方方面面,直至深入骨髓。

其实说起来,胡诗学之所以能被选为特型演员,还要得益于叶帅---叶剑英的一次挑选。

也是在这之后,他将艺名起为古月的。

1937年,古月在武汉刚生下来不久,父母就双双逝世,只留下年幼的姐姐与他作伴,作为革命烈士的遗孤,姐弟二人经过辗转,被送往了南宁的一家孤儿院。

后来因为战争的残酷,孤儿的情况也十分不容乐观,直到1949年南宁解放,文工团将孤儿院的这些孩子收养之后,古月的基本生活才算得到了保障。

来到了文工团的古月,受到了环境的熏陶,平时非常的刻苦努力加上他画画方面的天赋,在他成年之后,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领导者。

1979年,党中央决定从全国范围内,挑选出一批扮演革命首领的特型演员,准备拍摄一些重要的战争电影,这个任务交予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院长胡可,由他来负责执行。

他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筛选后,只有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一直没能确定人选。

毕竟作为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的影响颇深,挑选出来的扮演者必须是万里挑一。

于是胡可将收集并筛选下来的,全国各地的20多张,长相相似毛主席的照片,拿给了叶剑英同志定夺。

叶剑英拿着放大镜,认真仔细地查看着每一张照片,最终挑选出最像中青年时期毛主席的古月,在了解了古月的各方面条件后,他亲自与古月见了面,并进行了一次长谈。

经过了叶剑英同志的最终拍板,古月才终于被安排在了北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培养。

毕竟扮演毛主席要深刻地体现出领袖形象,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古月开始收集毛主席各个时期不同的照片、资料,阅读研究主席生前的著作。

为了让自己能够演绎得更加形象,古月找来了600多张毛主席不同姿态表情的照片,日复一日对着镜子做着不厌其烦地练习,力求将毛主席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能够完美复刻出来。

拍摄的艰辛/从生涩到娴熟

待到时机成熟后,古月便带着一家进入了八一制片厂。

等待他参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便是《西安事变》。

经过了媒体的宣传,虽说他已做好了准备,可是一到延安,当地百姓的热情,还是让他,甚至是整个剧组都险些招架不住。

这也让他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毛主席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同时也让他再次感受到了,扮演毛主席,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

经过了几天对百姓的疏导,剧组终于可以正常开拍。

虽说此前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甚至将自己额前的一缕头发拔掉,只为与毛主席的形象更为接近,也将剧本熟背于心。

可是真正当拍到他的戏份时,很快就体现出了他与专业出身的演员之间的巨大差距。

经过化妆师对他妆容的细致处理,虽说外观上他与毛主席看起来已别无二致。可是一旦他开口说话,进入到情景演绎当中,那生涩的演技与僵硬刻意的模仿,瞬间便会漏洞百出。

看着拍摄镜头的成荫导演只能多次喊停,这样一来,极大地拖了剧组其他拍摄人员的后腿,也浪费了不少极为珍贵的胶片。

很多人因此都对他产生了怨言。

虽说他没有经验情有可原,可是剧组从拍摄到出成片,都是有严格的时间规划的,等不了他慢慢去学习。

就这样,在拍摄现场,经过了成荫导演每天不断地指点,与无数的NG重拍中,古月勉强的拍完了他的戏份。

虽说影片一经上映,各种赞扬声便绵延不绝,古月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百姓寄来的感谢信。但他丝毫没被这些褒奖蒙蔽心神。

他不断反复观看自己出演的片段,极力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揣摩如若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拍摄场景,自己怎样处理会更好。

他将成荫导演以及其他同事,给他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都一一做了整理与总结,积极从当中汲取经验。

接着时隔一年,八一厂又安排了古月饰演毛主席,这一次是拍摄《四渡赤水》。

古月的戏份是最多的,因为他是主角。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与磨练他明显进步了很多,虽然有时依然不能准确演绎出导演想要的效果,但是经过点拨,他能很快做出反应与调整,总之比起第一部戏,拍摄终于顺畅了很多。

而这部影片上映以后,古月也收获了更多的粉丝,更是让很多老红军不禁感叹,一个并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竟能将毛主席演绎得如此精准。

为艺术献身

要知道他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贴近毛主席,甚至改掉了自己以往所有的习惯。

比如说他从不吃辣,也不喜吃肉,然而毛主席吃辣并且喜欢红烧肉,那他即便是忍受着强烈的身体生理反应,也要将这些变为自己的爱好。

毛主席喜欢抽烟,他便着重研究毛主席在抽烟时表露出的神态与动作,就连抽烟的姿势他也要练上百遍。

毛主席在看书时,总会喜欢捏一小撮杯中泡着的茶叶,放在嘴里细细品尝,这样的小细节他也不放过。

总之他能查找到的,所有关于毛主席生活当中的一些习惯细节或是小动作,他都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并在以后拍摄的影视剧中一一展现出来。

除此以外,他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研读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以及相关的史料书籍,并抓住一切机会请教。

后来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在得知了古月这个与父亲极为相似的特型演员后,便向他发出了邀请。

在李敏的家中,一直都设有毛主席的灵堂,每年也都会有很多的革命老战士,在12月23日前来吊唁。

有了李敏的邀请,古月准时在这一天前来祭拜。

与此同时,他也在这里遇上了毛主席生前身边,各个时期的工作人员。

众人聚在一起,总会聊起一些旧事,古月在旁边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个细节,说得多了,他便将一些怕被遗忘的重要信息,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所有人都被他的认真细心所打动。

尤其是在毛主席身边做了15年的卫士李银桥,毛主席的儿媳刘松林,曾与毛主席一起跳过舞的文工团团员,他们每一个人都向古月描述了自己心里,不一样的毛主席。

这也给了古月很大的启发,他誓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最还原毛主席形象的人。

并定下目标,他这一生一定要拍100部以上有关毛主席的影视。

为了体验毛主席年轻时的生活,他跑去了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在那一呆就是几个月,韶山方言被他说得十分娴熟。

他知道主席的一生都非常的清廉,很多旧物都是破了补了又补,他便将此也模仿了去,并沉浸在其中,以至于后来剧组拍摄,所需要用的相关衣物道具,古月都是自带了过去。

不仅如此,为了形象更加贴近,就连有时剧中自己的妆造,古月都亲自动手,经过他的一番收拾,就连化妆师都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说,古月对毛泽东的研究那是极其的深入细致。

在剧组拍摄《朱德元帅》中,一个由毛主席为朱德题词的场景时,导演原本想着找一名书法家做替,却不曾想古月在挥笔之间,便写下了与毛主席如出一辙的字迹。

这样的一幕,正好被前来剧组探班的李讷(毛主席的另一个女儿)看在眼里。

这场戏刚一拍完,她便如同一个孩子般,情不自禁地上前抱着“父亲”(古月)痛哭,随后更是紧握古月的手表示:“像!真的太像了。”

往日的一幕幕皆在此时重新浮现在了李讷的眼前。

随后她与古月再次分享了当时她与父亲在西柏坡的生活,最终非常不舍得离去。

随后多年,古月始终如一,为了不破坏观众的观感,他只接演毛主席的角色,丝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又拍摄了像《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这样的多部影视巨作。

他对毛主席细致入微的演绎,也让他多次获得了像百花奖最佳男演员这样的大奖。

本以为他会这样一直向着他的崇高目标前行,完成他饰演100次毛主席的目标,却不想一切都在2005年发生了改变。

从而终止了他从1921年到1965年,长达44年的演艺生涯,对毛主席的饰演也定格在了84次。

生命的消逝

2005年6月底,古月与其他的一些特型演员,共同去往桂林参加活动。

活动结束后,他与几个老伙伴,约着准备到活动举办方,为他们安排的居住地附近,做桑拿放松一下。

这是他们几人,多年以来保持的生活习惯。

由于工作需要,根据所扮演的角色,他们需要经常去增重,或是减肥,而蒸桑拿是他们一贯用来减肥的措施,也是在工作之余放松的途径。

可不曾想,这会是他人生当中最后一次蒸桑拿。

在他做完桑拿,正准备回家时,他突然呼吸急促,一头栽倒在地,随后两眼直翻。

身边的人见状,连忙联系他的妻子,并拨打了120求救。

由于古月的病情来得太凶猛突然,市领导得知后,将全三水市经验丰富的医生都紧急调派了过来,可惜最后对古月的抢救终是无效。

大面积的心肌梗塞,让这位兢兢业业,致力于终身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生命终止在了68岁。

2005年7月5日,广州市殡仪馆内摆满了鲜花,屋里灵柩中躺着身着军装的古月,除去他的亲属家人,屋内还有数十位广州军官都来为他送别。

屋外自发前来的广州市民,亦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众人悲痛万分,十分不舍。

可以说在演艺圈中,有太多的演员穷尽毕生出演无数的角色,也没能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经典代表作,而古月一生中只出演毛泽东一个角色,却留下了无数个经典镜头。

在此后的数年间,在大屏幕中,虽然又有了很多演员出演过毛主席,但是古月始终是大众公认的将毛主席神形演绎得最为还原的演员。

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值得被世人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西安事变   韶山   延安   文工团   剧组   桑拿   导演   演员   形象   百姓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