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 血 丹 心 井 岗 存

湘西石门渫水支流有条神秘的商溪河,青山环抱的磨市镇王官桥是王尔琢烈士的故乡,清朝光绪(1901年)二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未时王尔琢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字蕴璞,他是王氏家庭第29代孙子,上有哥哥尔珍,下有弟弟尔瑄,他排行第二。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他神秘的童谣,从投奔黄埔到北伐战争、井岗山会师,同毛泽东、朱德、陈毅共同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岗烽火记述着他传奇的人生。


青少年时期

王尔琢从小就与村里的孩子们不分贫富都合得来,整天捉迷藏,打假仗,踩高跷,绑轿子抬,骑牛,下河捉鱼、游泳等,是个“孩子王”,有时向上了学的孩子教他写字,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王义成看他聪慧,为了考验他是否有胆量。开学时只给王尔琢买了一支毛笔,要他自己去王官桥国立小学去报名。他到了学校恭敬地向老师一鞠躬后说:老师,请您给我一张纸,老师对他看了又看,莞尔一笑,说:“你想读书吗”?他点了点头,老师递给他一张纸,他挥笔写下了“老师我要读书,王尔琢”几个字不规范的字,老师左看右看不见这孩子的家长,但看到他如此有胆量,又仔细打量了他一会儿,轻轻地拍了他一下说:“就在这时里安心读书吧”。尔后他的父亲见到了老师后讲起王尔琢报名之事,都会意的笑了笑。王尔琢在学校很受老师的宠爱,勤于思考,提问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18年王尔琢以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石门初级中学。

王尔琢正直,对当时族人不公平的待人针锋相对。一次王氏祠堂请来戏班子唱戏,当时整个戏有“垫台”、“加冠”。“加冠”再到“正戏”和“杂戏”,“加冠”这个程序是由族人按排行辈份排出来的。当戏台上喊到“加冠”时,王尔琢按排行应该在前面,却把他放在后面。当时王尔琢父亲做生意失利,家景不佳,族人那种瞧不起、轻视的眼光和行为,他十分反感,认为受到了莫大的欺辱。于是他自己花钱在外地请来了戏班,在离祠堂不远的河滩上搭起了戏台,连祠堂看戏的人都吸引了过去看他请来的戏班唱《火烧锦山》。“垫台”过后就是“加冠”,当戏台上第一个喊“王府王尔琢加冠”时,他跳上了戏台,说了一句话:“乡亲们好”,向台下的乡亲们挥手,并给了一个鞠躬。那种神情无非就是对族人的不公平一次挑战。

青年时代的王尔琢,在石门中学高中毕业后,父亲就给他娶了媳妇,他要求父亲办喜事要移风易俗,从俭办事。结婚那天除了给他的新娘郑凤翠一顶花轿外,自己只挂上一朵大红花步行几公里。婚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1920年他与同乡郑洞国、陈毕谟(后任贺龙属下一个师的师长兼政委)3人都直接考入了湖南工科大学。

投 笔 黄 埔

王尔琢在校学习两年后,一次放假回家拿钱,陈毕谟家里就只有剩下30块光洋。父亲说:“家里打桐油后再给你寄来”。郑洞国上学去时还是嫂子给他的20块光洋。王尔琢因父亲不在家,找人家借了20块光洋。三人到湖南大学后,陈毕谟因成绩优秀全免学费。

那时正值1924年5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招生之际,何叔衡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尔琢、郑洞国之后,早就有从军志向的他俩,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从速赶往广州,一看招生已满,跑去找原湖南省省长谭延闿,谭说:“我是下野之人,目前在这里作客,他们是否相信我,我只能说去看一看,看行不行”。于是谭找到了黄埔学校校长,说:“现在学校可能有缺额。您谭老介绍的我优先录取。到了开学的那一天,王尔琢同郑洞国跑去一看,恰好有一人不读,王尔琢立即报名填补了缺额。当天下班之前,湖南桃源的黄鳌未赶到,在点名时,喊:“黄鳌!”,郑洞国在旁边答话:“到!”,下班后,真正的黄鳌赶到可为时已晚。至此,郑洞国在升为团长一直用黄鳌之名。在黄埔军校王尔琢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30日毕业后,他被留校任分队长,曾率领学生参加过平定商团的叛乱,讨伐过陈炯明、杨希闵和刘震寰的战斗。

忠 于 革 命

北伐战争开始后,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26团团长。他同先遣军司令李明杨关系融洽,工作协调,培养和吸收了一批军官加入了共产党。李明杨因病留广州医治,东路先遣队由王尔琢率领,挺进江西,直扑南昌,在攻打南昌后进军闽浙。桐庐战斗中王尔琢左手负伤,但仍然坚持前线指挥,直到攻下桐庐后才让卫生员为他包扎伤口。攻打上海时,蒋介石派两个亲信到东路先遣军想拉拢王尔琢。说王如果听蒋的话可提升为军长。而王尔琢轻蔑地一笑说:“军长太小了,要给我一个军阀”!那两人顿时睁大眼睛看着他,后来蒋介石密令李明杨逮捕以王尔琢为首的东路先遣队中的共产党员,就地处死。而李明杨很钦佩王和共产党的主张。将密令告诉了王尔琢,劝他“快走”。王尔琢一行离开了东路先遣军,进入了上海,在中共上海区委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7月,王尔琢跟随周恩来到达党中央所在地武汉。他的好友宋人杰说:“你妻子带着你女儿来武汉来看你来了。因为一直没消息。只好失望回家了,给你留下了一封信和一袋家乡特产”。这时王尔琢才想起与妻儿见面之事。王尔琢结婚后不久就赴黄埔投身革命,女儿桂芳三岁了还未见到父亲。曾想在北伐途中与妻儿见一面,便托好友宋人杰在武汉黄土坡21号租房,又给爱人写信说在武汉相会。谁知那时“四·一二”政变北伐将领成了蒋介石捕杀的“逃犯”。王尔琢同宋人杰赶到武汉,妻儿又未到,只在21号租房时放了1000元钱走了。等陈毕谟带着王尔琢的爱人赶到武汉21号时,只见到1000元现金,王尔琢不知去向。只看到武汉城的军队,南往北开,北往南开,贺龙的部队也开往湖南。这样不可能联系上王尔琢,郑凤翠留下了一封信跟随陈毕谟离开了武汉回家。再等一段时间,王尔琢回到武汉21号租房中,发现妻子留下的信忙拆开封:

蕴璞:

我和你女儿小桂芳,于二月初二从家中动身,在长沙住了三个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来到武汉,来到你约我的和桂芳会面的地方。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没见着你,小桂芳心里有多难过……

小桂芳很像你,在家里很听话,还能帮我做一些小事。以后你不回来看桂芳,我是不会带他出来的,你知道吗?我和小芳出来一趟好不容易啊……”

读罢妻子的信,王尔琢两眼热泪直流,但是,他对敌人的仇恨,对革命的追求是忠贞不渝的,取代儿女情长,于是便挥笔为父亲写了一封信:

父亲:

……此次凤翠母女来汉,未谋一面,实为憾事。儿何曾不想念着骨肉团聚?儿何曾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 的满腔烈火!乱葬岗上寡母孤儿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白发老人皆可乐亨天年,不孝男决意以身报国,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样……”

并在信后附上了一句“阅后即烧”,随即把信交了好友宋人杰代邮。

“王 胡 子”

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王尔琢随周恩来到 了南昌,在第二方面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任党代表,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南昌郊区的德安车站,他率起义部队缴了张发奎的警卫营全部枪支。把这个营改编为起义部队的一部分,后来到了广东,由朱德指挥。朱德带着起义部队经大埔、蕉岭、峰市到达福建的武平,然后越过闵赣边境,进入江西的信丰,转战中,山区气候渐冷,官兵还穿着起义时的那身单衣,可早已是破烂不堪。野外行军、宿营体温烤干的衣服,早上又被露水打湿。肚子吃不饱,患病的战士一天比一天多。2000余人的队伍后来不足1000人了。王尔琢的长发早已遮住了双耳,满脸的络腮胡子足有两寸多长,朱德叫他“王胡子”。但他精神振奋,双目炯炯有神,行军路上,扛着枪,边走边向战士们说讲形势,讲理想、前途,进而与战士们说笑。这样“王胡子”在红军内部也就传开了。部队千里转战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大庚岭一带山区休整改编。仅剩下近900人编成一个纵队,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并且暂借国民党军队的番号,保存革命实力。

英 年 早 逝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王尔琢领导湘南暴动,连下宜昌、资兴、永兴、耒阳等城,正式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帜,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下辖三个营。分别以周子昆、袁崇全、萧劲光为营长。林彪当时任一营七连连长。

3月16日,敌军师长李宣煊不甘心耒阳之败,命令副师长李力带两个团从衡南出发,欲再次袭击耒阳。工农革命第一师的领队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到小铺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部队也分散到县里各乡镇,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工作。在耒阳地区只有林彪七连和两个连驻守,朱德命令林彪前往敖山庙阻击敌军,为第一师集结队伍赢得了时间,也就是这次林彪独立指挥战斗,20岁的林彪被朱德军长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朱德、毛泽东会师后,部队扩展到万余人,为了扩大影响,震撼国民军,他们在井岗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其实当是红军并无第一、二、三的番号。为了壮声威,扩大影响,故弃一选四,红四军成立后,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陈毅作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有28、29、30、31、32团。其中,朱德、陈毅上山的前3个团,31团为秋收起义上山的部队,32团由王佐、袁文才的井岗山地方武装改编而来。

1928年8月,由于中共湖南省委的失误,派往井岗山的代表杜修经在毛泽东不知情的情况下,冒险令朱德、陈毅攻打郴州,准备占据湖南。结果部队遭到重创,3000余人减了1000余人。红四军29团溃散一空。史称井岗山“八月失败”。

朱德率领红28、29两个团攻打郴州的失败,部队被迫撤回井岗山,到了资兴,29团不堪约束,溃散一空,而28团也是内部不稳,危机四伏。当时28团两个营的营长,与林彪同为黄埔第四期同学的袁崇全,萌生反意,他与国民党军队暗地联系,准备拉走部队。于是袁带二营6个连队在回撤途中,趁着夜营,悄然逃去。次日黎明,林彪和大多数人才发现二营不见,这才猛然惊醒。袁已叛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闻知后,初大为惊奇,但很快就不以为然,袁崇全一直嚷着要去湘南,会不会有其他想法?王尔琢的想法自然不无道理。按理,他王尔琢在红军28团乃至整个红四军中深亨众望,是排在朱德、毛泽东、陈毅之后的第四号人物,军事上是仅次于朱德的二号人物,袁既然是其职部,又是他的子弟,一贯比较信服于自己,怎么可能叛变?不信东风唤不回,想到这里,自信的王尔琢一面安抚朱德、林彪等人,一面轻骑简从,亲自扬鞭追赶。他觉得完全有把握能唤回袁崇全和他带走的6 个连队。

暮色苍茫中,铁了心的反叛袁崇全正在恩顺墟的一家旅店里逍遥地打着麻将。6个连队置于四周,王尔琢冲上前去高兴喊道:“同志们,别走,也别怕,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跟我一起回去革命吧”!经过一喊,士兵们大多放低枪口,迎接自己的团长,可袁崇全却推枪上膛,甩手两枪,王尔琢倒在血泊之中,袁带少数亲信夺路狂逃而去,等朱德闻迅赶来他扑倒在地,抚尸痛哭。

王尔琢牺牲时,年仅26岁。第二天,毛泽东亲自参加了王尔琢的追悼大会,并亲自写下了一幅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念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待到胜利方始未”!

英 名 永 存

王尔琢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洒下了热血,当时牺牲的地点是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当地人民就把他安葬在牺牲地点。后来他的墓边建起了恩顺乡政府,当地政府把他的墓作为县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83年思顺乡政府将王尔琢墓重新建好,1987年3月肖克专门为王尔琢烈士墓题词:“王尔琢烈士永垂不朽”。2004年7月,江西省崇义县政协、思顺乡党委书记,宣传部长还专程到石门收集和了解王尔琢生平事迹等材料,准备建立王尔琢烈士生平 事迹陈烈馆。

2002年王尔琢家乡由普维集团长沙罗莎食品有限公司经理郑聪俊爱心捐赠建起了“王尔琢小学”,由省委委员、省政协委员游碧竹亲自书写“王尔琢小学”校牌。

至于王尔琢的妻子郑凤翠,自王尔琢投笔从戒后,一至未见过面,郑凤翠在家对婆父母孝敬,妯娌和睦,邻里亲近,带养着小桂芳,可不幸的是小桂芳10多岁不幸病死,这给予这位土家姑娘是若大的痛苦,王尔琢唯一的血脉,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寄托,化为绝望。可坚强的她支撑着,后来又接了王氏家族一个侄子,作为儿子。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郑凤翠教育他像父亲一样,把他送到了志愿军队伍,可是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这给郑凤翠精神上再一次打击。但她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每时每天怀念着丈夫王尔琢,70多年忠贞守寡,直到1996年在石门县光荣院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耒阳   石门   党代表   宋人   东路   湖南   武汉   部队   父亲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