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一战,志愿军在彻底发现美军,不论生死均要补一枪,为何?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半岛南北内战爆发,美国趁机假借联合国名义,组建所谓的“联合国军”登陆朝鲜半岛参与战争。在美军的干预下,朝鲜半岛战火迅速蔓延,嚣张的美军司令一度放出话说“圣诞节前定会拿下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新中国集结百万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进行援战,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物资充足的联合国军,志愿军一度处于失利状态,直到1950年年底,长津湖战役胜利之后,才扭转了战场态势。

战争初期,我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异常艰难,在人数上,虽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多于敌军,然而,在优良装备的加持下,敌军战力却远高于我们,据统计,美军光战机就投入了1200多架,坦克千余辆,装甲车300余辆,火炮千余门,其他精良武器更是不计其数。除武器以外,其他战备物资储备充足,补给也很及时。

反观我军,武器装备落后不说,各种物资补给也不充足,朝鲜半岛气候寒冷,很多南方来的战士甚至连棉衣都没有。加之对战场环境对不熟悉,战斗初期,我军多数处于被动地位。

在当时,我军并没有来得及设立后勤保障机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战场所有补给物资全靠国内东北军区后勤指挥部负责,后勤指挥部将物资准备齐全之后,再运输到朝鲜半岛我军补给站,为切断我军补给,美军多次派出战机在边境地区无限制轰炸,切断物资运输道路,造成我军前方物资短缺,志愿军缺医少药、忍饥挨饿,战力受损严重。

在当时,我军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仅有单一的地面作战部队,面对陆海空立体作战的美军,一时间确实有些招架不住,面对困境,我军迅速制定新的作战方案,经过多次侦查观测发现,美军虽有陆海空三方作战优势,却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每当天气不好和夜晚时,美军的飞机出动便会受限,这种情况对于善于陆地战的我军几乎影响不大,而此时,便是我军发起突袭的绝佳时机。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迎战联合国军精锐之军。美军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他们的重武器对公路依赖程度很高,针对这一点,我军继续采取黑夜伏击模式,以夜色为掩护,分割包围美军。然而,狡猾的美军很快就找到了应对方法:躲在车底,在夜色下志愿军极有可能不会发现他们

确实如美军所想,冬季的黑里,能见度很低,志愿军很难发现车底藏人,美军则趁不注意在车底对我军进行偷袭,很多战士因此中枪丧生。为此,我军也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夜袭之后打扫战场时,战士们都会先俯身检查车底,看是否有美军藏在车下。

然而,面对我军的检查,狡猾的美军竟然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装死。美军深知我军一向优待俘虏,不会杀害俘虏,更不会故意损伤敌军尸体,所以,每当我军趁夜色发起进攻时,就会有一批美军伺机躲到车底。一旦被发现,他们便会用装死的方法蒙混过关,待我军战士起身后,他们再趁机搞偷袭。

针对这一情况,一贯采取“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方针的我军,首次采取了“车底发现敌军,不论生死都要补一枪”的政策。很快,这一方针在全军蔓延开来,尝到苦头的美军至此以后再也不敢躲在车底来。

事后,美方将我军的这一做法披露到了国际上,甚至大肆指责我国违反国际公约滥杀无辜战俘。显然,明眼人都看出了美方这纯粹是在混淆视听,真正违反公约的是大言不惭的美方。面对美军背地里放黑枪,我军的这一做法无非是为了自保,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而已。更何况,缴枪投降后才是战俘,握枪伺机而战的美军如何就成了“战俘”呢!

长津湖战役打得异常艰辛,在气候苦寒、兵力不足、装备短缺、物资匮乏的恶劣条件下,我军依旧奋勇向前,与美军精锐部队直面碰撞,把劣势转为优势,将美军打的溃不成军,甚至创造了歼灭美军整个团的记录,这一仗极大地扭转了我军在朝鲜战场的态势。

美军在喝着咖啡牛奶,吃着热乎肉罐头的时候,我军只能就着雪水吃凉土豆;美军穿着高档御寒装备围着篝火唱歌的时候,我军战士却只能穿着薄棉衣抱团取暖。双方当时的状态可谓是两个极端,纵是如此,我军也未曾退缩。

逆境中绝地逢生,顺境中再创辉煌,这就是志愿军。入朝鲜半岛援战,不仅是出于对朝鲜的人道主义帮助,更是为了维护我国边境,捍卫我国领土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志愿军   朝鲜半岛   战力   美军   车底   朝鲜   敌军   我军   战场   生死   物资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