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之后,朱棣靖难最大的功臣,身材伟岸,却被朱棣说成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他是明初战神李文忠之后,建文帝朱允炆最信任的人,也是朱棣靖难成功最大的功臣?年少时曾是朱棣最好的玩伴。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深受建文帝信任

李景隆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深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感其父亲的功德让其袭爵曹国公,后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后来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北平保卫战

同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李景隆闻讯,率军围困北平,攻打北平九门。期间,都督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却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败垂成。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到11月的北平城气温极低,还有沙尘暴。朱高炽抓住机会在城头上拼命浇水,使得北平城一夜之间变成一座冰城。此时李景隆率领的南方军队更是苦不堪言,根本没有办法攻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高炽守住了北平城,成功地等到了朱棣的归来。回来后的朱棣带着从宁王那忽悠回来的朵颜三卫(大明自始至终最强战力天花板)。

郑村坝之战

距离北平二十公里的郑村坝,李景隆把指挥部设在这里,虽然他反应迟钝,却也是知道朱棣肯定会回来的,他准备在这里守株待兔,以逸待劳来伏击朱棣。郑村坝之战就此开始,北军先是反伏击了陈晖带领的游击部队,士气大振。后以朵颜三卫为前锋直插李景隆军队,打得南军四散奔逃。

在经过一番整顿后,南军开始组织反击,几十万人从早杀到晚,杀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此时有个叫马三保的人明确指出,南军的要害在李景隆的中军,只要打乱中军,南军必败。于是朱棣深思熟虑后命令军队直冲中军,李景隆看到如此猛烈的攻击直冲他而来,瞬间吓得拔腿就跑。南军眼看主帅一跑,登时再也无心战斗,全军败退下来。郑村坝大战以南军大败结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白河沟反胜为败

逃回去的李景隆算是明白了,打仗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纸上谈兵。受到刺激的李景隆决定退守德州,准备下一次决战。并且他找到了能帮他的人,一个是武定侯郭英,一个是安陆侯吴杰。这两人都是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将,并且在下面的战斗发挥了巨大作用,差点就打败了朱棣带领的北军,不过也只是差点。

大战前夕李景隆又做了一件极为正确的事情,任命平安为先锋都督。平安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人,此人不但作战相当勇猛,且十分了解朱棣(曾是朱棣的部下)。

此战李景隆有六十万大军。两军相遇在白沟河,勇猛的平安率先发疯一样冲向北军,大肆砍杀。北军没有想到,一向在眼中柔弱的南军竟然如此勇猛,毫无思想准备,纷纷溃退。不久郭英也带来了大批新式火器——地雷。在北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郭英埋下了大批地雷。结果可想而知,朱棣都被打得找不着北,是真的找不着北。还是在夜晚摸索半天才回到自己的军营的。

回来之后的朱棣非常生气,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命令各部将领准备出战,天明之时就是决战之日。

此时的李景隆十分兴奋,他终于看到了胜利在向他招手了,终于可以一雪前耻了。

第二天双方继续冲杀,负责前戏的仍然是平安。这位猛人上来就是从北军后翼一顿乱砍乱冲。朱棣的布防和备战计划瞬间被打乱,在纷乱的局势中,朱棣冷静判断只要向上次一样冲乱李景隆中军战局就会胜利。

于是他率领大军先是直奔中军,后又绕到左翼。但是这次的李景隆吃了上次的亏显然有备而来。在看到朱棣的进攻后这次他没有慌张,而是从容部署打退了他们。

被杀的大败的朱棣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飞马跑到最高处大喊:李景隆你别跑,等会我就来收拾你。太不正常了,更不正常的是李景隆看到朱棣的举动后,居然以为北军还有埋伏,随即下令南军退后。朱棣趁机赶紧逃离河堤,北军有了一个喘息之机。

休息之后接着砍吧,接着杀吧。大将瞿能再次组织人手,发起最后的进攻。他大呼灭燕口号,率先发动了冲锋。眼看朱棣的天子之路马上就要到此为止了。

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只听咔嚓一声,旗杆折断,大旗落地。要知道当时的人可都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看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完蛋了,老天爷发怒了。朱棣敏锐地把握住南军惊恐不安的机会,带领军队发起冲锋大败南军。李景隆见势不对,又逃了。单枪匹马的逃了。

逃回到德州的李景隆,又开始了他的拙劣表演。眼看朱棣追来,他二话不说就弃城逃跑。完美的完成了为朱棣护送粮草的任务。给北军留下了上百石粮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金川门之变,叛投朱棣

李景隆一口气逃到了南京城,等待他的不是朱允炆的治罪。李景隆前后丧师数十万,使得攻守形势逆转,朝廷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纷纷上疏,认为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黄子澄惭愤不已,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建文帝忧惧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请诛李景隆。建文帝不准,反而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营地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被朱棣拒绝。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靖难诸功臣为此愤愤不平。

晚年凄凉

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上疏揭发李景隆,称他在建文年间曾"至邸受赂"。刑部尚书郑赐也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明成祖不予追究。后来,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大臣再次弹劾李景隆,称他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明成祖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

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明成祖遂褫夺李景隆的爵位,将他与李增枝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李景隆曾绝食十日,但却始终未死,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人物评价

综合李景隆前后的表现,我大胆猜测他就是朱棣埋在朝廷的间谍之一。他的特殊地位,给朱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兵败,折损兵马,最后的开金川门投降,都是大功劳,除了朱棣之外靖难军还有哪个将军有这样的功劳?

朱棣曾评价他是豢养出来的一个废物,这句话显然更神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盱眙   北平   大明   南军   中军   都督   兵马   平安   伟岸   南京   尚书   勇猛   功臣   战神   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