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挽救中国军工,当年的交易额是多少?为何至今无法超越?

1980年9月份,中东的两伊战争爆发,这场本来与我国毫无关系的战争,却给了我国意想不到的惊喜。为什么说两伊战争的爆发挽救了中国军工?当年两国的交易额是多少?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我国军队数量一直都维持着一个庞大的数字,截止到1975年,经过多次裁军之后,我军依然有六百多万的兵力。而这六百多万兵力的开支以及军事方面的经费就占了当时国家财政总开支将近20%,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43%。

不管是军队的数量,还是军费占比,都是非常庞大的。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也就苏联和美国的军队数量和我国相差无几。但是我国与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差距却是非常大的,负担这么一支庞大军队的开支,对我国的经济压力非常大,甚至影响到了地方老百姓的生活了。

而当时的世界环境和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不断提高的形势下,短期内基本上是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军队也就没必要维持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了。

此时,快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1980年开始,邓小平同志开始强调大规模的裁军和缩减军费开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地方的建设当中。

大规模的裁军和缩减军费开支不仅仅影响到了军队,各地的兵工企业也首当其中地受到了冲击。

新中国成立之后,内忧外患,国内百废待新,国际上的环境也是风云突变。新中国还要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当时国内众多的兵工厂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上马了很多军工项目。

只有军事武器的提升,才能在面对外强威胁时能够游刃有余,只有枪杆子硬,在国际上才能腰杆子硬。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业基础薄弱,军工行业更是从零开始。为了应对国际环境,各地兵工厂上马了很多军工项目。大的从火箭到航母,再到飞机到军舰,小的从坦克到装甲车,甚至是枪支、弹药等等。

而军工项目无疑是最“烧钱”的,很多国内没有的材料,需要花费巨额的外汇从国外购买。而资金的投入,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后很多项目依然是一无所获。

而全国各地的兵工厂加起来有一百多家,仅仅是工人的数量就高达七十多万人,还不包括家属。人员的生活保障,无疑是最基础的开支,但是这么庞大的人员基础,给经济带来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起步晚、没有人才储备、没有充足的原材料,等等因素,意味着我国在军工行业的发展会非常的缓慢,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赶超发达国家和军事实力强的国家的。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武器装备,的确是比现役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要先进一点。但是跟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放到一起,这些新研发出来的武器装备仍然是落后的。

经济压力大、短时间内赶不上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当时判断短时间内,不会爆发世界战争。基于这些,我国才会缩减军费,将资金投入到地方建设上。

军队数量的减少没有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但是军费的缩减,却影响到了军工企业的生存。很多兵工厂没有军队的订单,不要说没有资金研发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了,就是兵工厂最基本的生存都举步维艰了。

缩减军费开支之后,各个兵种因为没有资金的投入,无奈下马了众多原定的项目。其中,二炮下马的项目最多,多达45项。而空军和海军,也分别下马了31项和11项。

这么多项目下马,意味着兵工厂无事可做,无钱可用。当时很多兵工厂面对这一局面,只能是将原来用来生产坦克的机床用来生产拖拉机等与民用相关的产品,一次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还有一些兵工厂开始生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产品,甚至是有些没办法的兵工厂开始生产雪糕。

而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兵工厂将目标瞄向了国际市场。

80年代,动荡的国际局势,为我国的武器装备出口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其实在1979年的时候,埃及就找上门来了,希望可以获得一批歼七战斗机。在这之前,我国对外主要是采取援助的方式,但是随着对外政策的变化,我国从援助的形式变成了出口。而埃及之所以找到我国希望获得一批歼七的原因是,埃及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原本国内有很多苏联的战斗机,因为两国关系的转变,得不到维护失去战斗力。

所以,埃及此时急需一批能够投入到战场的战斗机,虽然我国的对外政策从援助变成了出口,但是考虑到以后国际市场,我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最终埃及以两亿美元的价格,从我国购买了六十架歼七战斗机。

规模和金额虽然不大,但是对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大。武器装备的出口,不仅仅是把东西卖出去就可以了。人员的培训、后期的维护、零部件的配给等等,是随着装备的售卖之后,都要配备的一整套流程。

这次的出口,让埃及周边的国家都看到了,也为我国今后的武器出口打下了基础。

1980年9月份,两伊战争爆发。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国不仅有民族宗教矛盾,还有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的领土争端。在这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两侧地底下都蕴含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而背后还有美苏等大国的挑拨。

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共和国成立,新势力上台之后,立即将国内的美苏势力驱逐出境。这让美国怀恨在心,转头开始拉拢伊拉克,企图借伊拉克的手推翻伊朗的新政权。

本来就有积怨已久的深仇,现在又有美国作为后盾,伊拉克毫不犹豫地对伊朗出手了。一上来就是几十架战斗机同时对伊朗的十几个大城市进行空袭、轰炸,而后又是派出上千辆坦克和数万军队对伊朗进行猛烈的攻击。

虽然战争一开始,伊朗被伊拉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反应过来的伊朗也没有丝毫手软的对伊拉克展开了反击。

伊朗投入的兵力不比伊拉克少,随着伊朗的反攻,伊拉克并没有延续战争一开始的势头,反而被打的节节败退。

这个时候的伊拉克已经有点后悔了,甚至在伊朗准备大举反攻之前就宣布停战,并且将军队都撤回了伊拉克境内

伊拉克率先发起战争的,虽然占领的土地在慢慢地丢失,但是还没有最后,伊拉克也没有战败,为什么会选择退兵呢?

突然的撤军,最大的原因还是经济原因。不管是伊拉克还是伊朗此时都被战争拖入了泥潭,前线每天投入的军费向流水一样消失不见了,国内经济随着战争也崩盘了。说到底,还是两国的各方面实力没办法支撑战争的消耗。

伊朗和伊拉克其实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在战争之前都是很强大的,这得益于两国都有丰富的石油储备。依靠着出口石油,两国的经济水平都很高,而且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去购买军事装备。

虽然依靠石油出口在经济上实力强,但是两国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缺点,那就是工业实力。两个国家的工业实力都非常的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国内基本上生产不了多少武器装备。而随着战争的消耗,两国的武器装备损失非常大,国内生产不了,就只能从其他国家购买。

而原本在背后挑拨两国矛盾的美苏,在这个时候也跟商量好了一样,同时调整了出口武器装备的政策。

不仅两国出口的武器装备数量大大减少,在价格上,也都比战争之前提高了很多。这意味着,伊朗和伊拉克想要换的武器,就得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是这个时候的两伊,国内经济已经出现赤字了。给两个国家的选择是要么是继续压榨国内经济,购买装备,要么就是终止战争,但是之前的付出和牺牲就都付诸东流了。

既没多少钱投入战争了,也不想就这么放弃,两个中东国家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个时候,埃及之前在我国购买的歼七引起了两国的注意,两国也同时将购买武器装备的目光从西方国家转到了我国

首先向我国发来订单的是伊拉克,而伊拉克的手笔也非常大,一上来就是订购了三千辆中型坦克和三百辆装甲车。不仅是地面装备,伊拉克还订购了八十架歼七战斗机

而伊朗也不甘示弱,手笔也很大。在伊拉克之后,伊朗也从我国定了两千多辆坦克,将近六十架战斗机。不仅如此,我国生产的加农炮和火箭炮也都在两个国家的订单当中。

两个国家的武器装备订单,是我国从成立之后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一次。而这两个国家除了因为美苏限制武器出口的原因才选择我国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美苏限制了武器出口,导致两伊购买装备的成本大幅度增加,那两国也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为什么最后选择从我国购买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价格原因,虽然我国的武器装备相比美苏来说,在威力和先进程度上是比不上美苏的。但是对于两伊战争这种局部战争来说,也够用了。而且相对于美苏等国家的武器装备来说,我国的装备价格可谓是物美价廉,性价比非常高。

单以坦克来说,虽然相对于美苏的坦克来说要落后,但是我国的价格却只有美苏价格的五分之一,有些甚至是十分之一。往往一辆坦克,我国的价格只要几十万美元,而美苏的却需要几百万美元。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国没有武器出口限制,美苏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提高了装备出口的价格和数量。而我国没有这个限制,并且,我国与中东相距不远,运输上相对美苏来说也便利很多。同时,当时的两伊都大量使用苏式装备,而我国装备可以和苏式的相接轨,通用性很高。

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本身军队数量庞大,在这之前为了应为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我国的武器储备也非常的大。而两伊战争中两国的武器装备的损耗非常大,都急需补充大量的武器装备,而我国的储备正好可以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仅仅是坦克,两个国家加起来购买了五千多辆,这么大的数量,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是没几个国家可以做到的。

两伊战争持续了整整八年,而这八年也是我国军工历史上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八年的时间,我国依靠武器装备出口获得了五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1981年到1989年,我国每年武器装备出口交易额没有低于12亿美元的,最高峰的在1987年。这一年,我国出口武器装备的交易额是24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2%,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国家向我国订购的军火订单。

这一度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大批装备卖到了中东国家的手中。而此时,我国的国防整体实力相比较西方国家而言,整整落后了三十年。

而武器装备的大量出口,对我国军工而言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可以说,我国军工因此可以死而复生。

在我国缩减军费开支之后,我国兵工厂基本都面临难以为继甚至是要倒闭的局面。

伊拉克和伊朗给我国下了巨额的军火订单之后,不仅把我国的武器库存消耗一空,还让各地的兵工厂都有事可干了。

为了完成两伊的订单,在库存消耗完之后,各地兵工厂都开始开足马力的生产各类继续的武器装备。这让我国上百家兵工厂在一夜之间起死回生,工人们也是加班加点的干进度,仿佛又回到了60到70年代时候一样。

这是我国军工辉煌的一段时期,也是我国军工涅槃的开始。

在这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随着美苏等国武器出口限制的解除,我国的武器出口额被拦腰截断。但是依靠之前八年的出口,让我国的兵工厂都得以存活下去。

新中国成立73年,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屹立在国际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依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抓住了时机和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奉献,现在我们不依靠任何国家,在军队建设上也再也不用紧衣缩食。

相信在未来,我国还会更加强大,在国际上我们的腰杆子会更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两伊   军工   战争   伊拉克   伊朗   兵工厂   交易额   武器装备   中国   军队   当年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