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与俄能源联系后,欧盟又称进入中国市场困难,要做好脱钩准备

就在俄欧双方彻底切断能源联系之际,欧盟外长博雷利在日前面对媒体时公开承认,欧洲在过去多年都依赖俄罗斯提供的廉价能源,同时还能依靠中国的庞大消费市场,这些都推动了欧洲经济走向繁荣,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博雷利强调,欧洲今后必须从内部寻找替代能源,这将促使欧洲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博雷利还警告:“人们目前还没有意识到一个事实,即俄罗斯和中国已经不会令我们的经济继续发展下去,我们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由于欧盟过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导致现在进入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将出现巨大改变,甚至不排除会引发更多地缘政治矛盾的可能性。”

其实博雷利的这番话,表面上是给中断俄欧能源贸易创造合理的借口,但实际上却为接下来与中国进行部分经济脱钩做铺垫。如同博雷利所说,欧洲过去近三十年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廉价的能源供应以及庞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俄罗斯与中国,这两个在意识形态与欧洲截然不同的大国,成为欧洲繁荣的“基石”。但是随着今年二月份俄乌冲突的全面爆发,这块“基石”出现了破口。为了彰显所谓的“共同价值观”,欧盟伙同美国对俄罗斯发起了上万项经济制裁,最终将黑手伸向了俄欧能源贸易,但欧盟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能源市场向来都是卖方市场,当欧洲迫不及待的与俄罗斯能源保持距离时,也意味着欧洲主动抛弃了过去长期坚持的能源安全政策。

而现在,博雷利又提到“中国市场变得难以进入”,甚至有可能上升成为“政治问题”,这充分说明,欧盟高层对于未来中欧关系也同样是持悲观态度。但是,所谓的“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更多还是站在欧盟的角度去看待中欧经济关系。

若欧盟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过去几十年中欧各自的经济发展成就,自然就会发现,当中国开始适应了全球化贸易体系并且深度参与时,成为世界主要玩家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特别是近些年中国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即便是遭受全球新冠疫情打击的这段时间,中国也始终没有放弃向高新技术产业发起冲击。

反观欧盟,他们所谓的“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本质上是无法在全领域对中国实施倾销。事实上,即便是西方经济学家口中的“欧洲繁荣”,也不过是背靠廉价能源供应,同时放任资本财团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剪刀差,但是又无心升级本国产业,只知道躺在前人的成就上吃老本,此消彼长之下,欧洲企业丧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是被市场淘汰是一回事,人为制造隔阂却是另外一回事,原本中欧投资协议,是中国为了促进欧洲一体化,帮助欧盟成为“世界一极”的双赢战略,可遗憾的是,总有短视之辈对中国伸出的橄榄枝报以冷眼。欧盟必须意识到,能源短缺对欧洲制造业的伤害注定是长期且深刻的,一旦他们决心在贸易领域和中国保持距离,甚至要效仿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恐怕只能用“自取灭亡”来进行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国市场   中欧   欧盟   能源   俄罗斯   欧洲   中国   繁荣   困难   贸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