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胡琏半夜猝死,儿子披露:晚年不敢提粟裕,死前长叹了一句话

在国民党将领中,胡琏也算一个战场好手,曾在石碑保卫战立下大功,成就“东方的斯大林格勒”,被评为“狡如狐,狠如虎”。

毛主席也曾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叮嘱刘伯承与粟裕要对胡琏多加提防,连粟裕大将也在回忆中称这个老对手是“悍将谋才”。

可哪怕这般人物,在面对我军战神粟裕时也是频频吃瘪,以至于晚年想回大陆也只能隔岸相望,将回乡希望寄给后人。

宿北大败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时,我军因装备等问题处于全面守势, 国民党反动派以重兵攻我华东解放区。

靠着装备优势,国军在11月以损失十万人为代价,占领我方苏中、淮南等地。

此时若想改变局势,打一场好仗势在必行。

华东因其地理位置与国统区紧密相连,在那时是全国战场的核心,而华东战场的关键则在宿北。

为了完成战略目标,蒋介石喊出了“两个月内结束苏北战事”的大话,并调集25个半旅兵力,四路并进进攻华东剩余地区。

其中则有胡琏一路。

那时他带领整编第11师和戴之奇整编第69师一同屯兵宿迁。

顶头上司则是徐州晋绥公署副主任吴奇伟。

国民党内部向来党派林立,骄傲自满的吴奇伟以为我军软弱可欺,为了抢夺头功,好成就日后升迁之机,于是下令胡琏等人带兵进攻。

宿北大战一触即发。


吴奇伟的自满也有缘由,麾下两师皆是国军精锐,胡琏的整编11师全员装配美式装备,光炮就有440门,十分稀罕的冲锋枪也有2370支,戴之奇的69师也是不逞多让,全员配备美日精良装备。

而我军当时装备最好的一纵也只有46门炮46和可怜的92支冲锋枪。

除了装备优势外,还有张灵甫等国军主力在外围虎视眈眈。

敌我纸面实力差距不可谓不悬殊。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我军调集华野、山野主力共计11万人作为准备,由陈毅和粟裕共同指挥。

面临严峻的形式,粟裕大将再度彰显了自己惊人的战场判断能力。

在军事会议上,粟裕大将对敌我形势做了深入分析,随后做出了战略判断:国民党虽有四路大军,可正面战线却有300多千米,应援不便,我军当集中兵力围歼突进的胡琏等人。

随后,宿北大战在当年12月13日拉开帷幕。

一心抢攻的戴之奇带着部队突入腹地,自以为我军畏惧他的实力,却压根没想到他的行动早被粟裕大将算到。

“整编第六十九师新任师长戴之奇是三青团中央委员,反共的死硬分子,该师曾受我歼灭性打击(曾歼其两个旅),这次必图邀功请赏,冒险的劲头可能比整编十一师还大。”

而戴之奇也果如粟裕大将所料轻兵冒进,与胡琏部分割开来。

在尝了两天我军设下的甜头后,戴之奇的69师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15日晚,戴之奇部到来嶂山镇一带,此地地势狭长,旁有大湖,再因阴雨连绵而道路积水,汽车、坦克等重型装备成了摆设,整整2万多人分散绵延数十公里。

戴之奇的部下蔡智仁曾献言让他警惕些,但早被骄傲迷眼的戴之奇却毫不在意,说有张灵甫等人牵制,粟裕得靠飞才能过来。

然而通过我军谍报人员提供的信息,我军早已调拨部队借着地形做好了埋伏。

随着一声炮响,戴之奇被包了饺子。

在粟裕大将的带领下,山东野战军2个纵队由东北向南进行奇袭。

突遭打击,依靠的装备又在地形、天气的影响下没了效用,被吓破胆的戴之奇立马致电胡琏。

然而胡琏这个狡如狐的人物是从来不打劣势仗的,听见友军求援,不但没有率部增援,反而开始后退,但嘴上却让戴之奇坚持,好拖延我军战士。

戴之奇也是国军老油条,自然知道友军成色,于是又联系了总指挥吴奇伟,求他下令让胡琏增援。

虽得了上级指令,可胡琏却依旧不肯损耗兵力,只是派出2个旅作个形式,大部队却是在远离战场。

胡琏的做法,也在粟裕大将的计划之中。

“整编第六十九师是由三个不同建制单位的旅重新组成的,内部矛盾较多,战斗力弱;整编第十一师是刚由他区调来,对苏北地形民情不熟,不会快速来援。”

随后3天,我军连续在曹家集、峰山、晓店子对戴之奇发起70余场战斗,并在18日夜对69师师部驻地发起总攻。

在19日凌晨2时许,在各部队配合下,整编第69师师部和3个半旅遭到全歼,几天前还自以为是的戴之奇饮弹自尽。

此时被上级命令逼来的胡琏则在一公里外。

见着大胜的我军,胡琏自然不敢试其锋芒,还好此时薛岳下令撤退,胡琏这才侥幸逃回宿迁。

至此,宿北大战全面结束。

宿北大战此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打出的第一次大歼灭战,歼灭国军有生力量2.1万余人,缴获物资枪炮无数。

连毛主席也多次发电表达兴奋“祝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歼敌二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粟裕大将也称这是此战是“指挥过最紧张的战役之一”“华东战区的第一个转折”。

在建国后,此战遗址上建起了遗址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郭士洲说“这场战役堪称是一场人民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战役支前民工高达43万余人,光是百姓推动的四毂车、独轮车等载具就有4.2万辆。

在当地村庄,至今仍广为流传着许多生动感人的支前故事:蔡佩兰夫妇智送弹药,孤胆英雄李永胜勇擒逃兵,徐翠莲最后一条棉被也要送前线等。

而我军这场军民合心的大胜,则成了胡琏的终身阴影。

重重阴影

随后胡琏也与粟裕大将多次碰上,他虽然狡诈如狐,可还是在粟裕大将手里栽了不少跟头。

在南麻之战,第11师被歼灭9000多人,在重重包围下,胡琏还举行祭天仪式以求生机,恰巧遇见暴雨侥幸逃脱。

事后他不以为耻,只因未被全歼便夸耀道:“我的十一师可不是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想吃掉我,得有一副铁嘴钢牙好胃口!”

可恩怨总有要了结的时候。

时间来到1948年,此时战略形式早已颠倒,国军在我军战士英勇冲锋下节节败退,只能由全面防御转为重点防御。

1948年8月,为了应对局势变幻,国民党国防部任命白崇禧出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并用胡琏麾下第十八军作为骨干,额外添入第十军、第十四军等部队编为第十二兵团。

但在人事安排上,蒋介石却为了派系平衡,让拿出主力军的胡琏站在一边,让黄维出任第十二兵团司令。

局势大劣却还玩弄权术,这自然引发了胡琏这个老狐狸的不满,于是他直接借故脱离部队,等着看黄维的笑话。

11月,黄维这个被推上台面的人物果然没抗住我军的攻势。

在蒋介石的胡乱指挥下,黄维兵团挺兵冒进,掉入了我军早就设下的口袋阵里。

他刚率兵渡过涡河便在我军困在了双堆集地区。

为了挽救局势,蒋介石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唤来胡琏让他出山。

胡琏也是个向来狂惯了的,面临蒋介石的询问,直接拍胸口做保证,说自己单骑足以,无需带一兵一卒。

12月1日,胡琏胸有成竹的从南京出发,乘坐小飞机降落在双堆集的临时机场上,国军阵地满是欢呼。

一周后,胡琏乘坐飞机返回南京求援,无果。

再一周,胡琏与黄维于下午5点召开军事会议,决议各军各师分头突围,第十二兵团立时作鸟兽散。

胡琏被称为狡诈如狐是有道理的,在一生中多次败仗里,诸多同伙死的死,伤的伤,可胡琏就是屹立不倒,总有机会逃掉。

同是乘坐坦克逃跑,黄维刚开出没多久就陷入坑洞遭到俘虏,而胡琏则被我军战士误以为是缴获坦克放了过去,直到燃油耗尽,方才下车步行。

可这一遭,胡琏却没往常那般有足够的好运了。

步行逃离的胡琏很快被我军发现,虽然再度靠着运气逃离,可背上却挨了枪子。

返回南京后又被送往上海,最后靠着钱堆出来的医疗条件才保住了性命。

其背上取出的子弹碎片便有32块,有一些只差一张薄纸的厚度便会穿过他的心肺要害。

此劫过后,粟裕与双堆集就成了胡琏的心理阴影。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哪怕逃到台湾,只要他敢再生异心,等待他的也只会是再添一道阴影的惩罚。

生前身后

1953年7月16日,蒋介石不甘失败,于是又集结上万部队交予胡琏,让他对福建南部东山岛发起进攻。

此时的胡琏伤口已好了几年。

当日3点30分,趁着夜色,国民党军队派出18架运输机载着500人试图偷袭。

在战斗机掩护下,国军空降兵在4时47分抵达东山岛北部的后林、张家地区上空后开始跳伞。

那时我军防备正处薄弱时刻,水兵连正在计划转移,岛上仅有7名战士与少数民兵。

在国军第一批空降兵露出马脚后,我军战士只好一边利用地形优势阻击,一边发出警报。

靠着回援部队,我军打乱了敌军的空降计划,迫使国军将运输机从200米拉升到1000米。

结果便是,其余后跳伞的空降兵散落在2.5公里长的范围内成了一盘散沙,甚至不少人直接摔死或者落入海中。

虽然我军战士及时发现了敌军夜袭计划,可残存敌军仍有300多人,皆是配备先进武器的国军精锐。

为了拖住敌军先头部队的攻势,我军战士分成三个作战小组,分别扼守渡口码头与后林村,为援军赶来争取时间。

血战到天明,敌军后续部队开始登录抢滩,我军战士虽然人数稀少,但也英勇无畏。

七班班长戚举芳将4挺机枪架在阵地上,轮流控制机枪扫射,机枪手阎秋虽被打断了右腿,可依旧坚持开枪皆是战士们英勇作战的缩影。

在27小时里,我军战士靠着机枪与集束手榴弹击退敌人18次进攻。

而接到警报的解放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也扛着国军炮击,克服重重困难登岛支援。

新援赶到后,伞兵残存部队彻底覆灭,胡琏的偷袭计划也彻底落空,于是只能强行抢滩,但随着其他增援部队的赶来,见势不妙的他只好在17日9点下令撤退。

东山岛一战,胡琏这个狡如狐的人物再度栽了个大跟头,被我军歼灭部下3379人、其中包含精锐空降兵400余人,两架飞机遭到击落,一艘军舰也中弹败逃。

再遭大败后,胡琏便开始逐渐淡离国民党军界,随着1958年金门炮击,已经毫无作用的他直接被蒋介石丢在一旁,被打发去了防务研究院。

离开权力核心后,胡琏也算过上了安生日子,可期间依旧声称要“反攻大陆”,甚至去当了“台湾驻越南大使”,表明了自己的分裂之心。

可这些行为并未为他换来丝毫权力,被免去大使一职后,胡琏只剩下了名义上的顾问名头,彻底没了往日蒋介石心腹的神气。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醉心研究,也发表了诸多军事著作,有趣的是,在这些著作里,他一句也没提到过粟裕。

据他的儿子胡之光回忆说: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粟裕。去世前,胡琏长叹说:‘土木不及一粟(裕)。’”

人到了老了总容易思念故土的,胡琏也曾想回到大陆,他曾为孙儿绘制了一张老家赤水镇汇头房村的地图,让他们第三代回去看看。

可在炮击金门时,胡琏还是没有搭理自己亲哥哥的喊话:“我们在家乡过得很好,全家人都得到了照顾,希望你们能回来!”

1977年6月22日,胡琏在夜里猝死,就此走完了一生。

2009年2月12日,随着两岸联系的加强,胡琏的女儿胡之洁去往厦门,并与当年指挥金门炮击的指挥官叶飞之女叶小楠见了面。

两岸终是一家,台湾也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粟裕与胡琏的战场争锋》

人民政协网《解放军大破胡琏“海陆空联合突袭”》

凤凰网《黄埔四期名将胡琏去世37年 两岸后人在金门祭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金门   国军   敌军   我军   大将   蒋介石   晚年   国民党   战士   部队   半夜   儿子   装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