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挂着吗?邓小平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挂着?”


1980年8月2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118厅正在进行一场极不寻常的采访。此时,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正在采访邓小平,采访开场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问题。


听到这么尖锐的问题,​当时现场的翻译施燕华都很错愕,当她如实翻译给邓小平时,而邓小平的回答,让这场原定于10分钟的访谈,最后也突破惯例,超过4个小时,并在3天内,突破惯例接受了两次采访。


采访过后,法拉奇完全被邓小平征服了。她说“很少发现如此智慧的领导人。中国的领导因为有邓小平而是幸福的。”

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

01“走后门”采访邓小平

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是意大利人,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以专门采访世界风云人物而著称。


她曾经在中东危机时采访过侯赛因、印巴战争时向甘地提问、越南战争时找到基辛格。她的访谈风格总是咄咄逼人、穷追不舍,不得逞绝不罢休,是政界人士口中难对付的人。


就是以老练而闻名的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在与法拉奇的交锋中一败涂地。


一次采访中,在法拉奇的再三追问下,基辛格也说错了话,承认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从而惹恼了当时的美国领导人尼克松。


基辛格后来懊恼地说:“一生中做得最愚蠢的事,就是接受法拉奇的采访”。


这个善于解剖权威的女记者,当然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重要历史时刻。

法拉奇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作为中国核心领导地位呼之欲出,而当时国内外舆论对中国政策路线的调整也有诸多猜疑。


于是法拉奇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和邓小平。


对于这样的一位记者采访邓小平,我国是很谨慎的,两次采访申请,都被拒绝了。


但法拉奇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否则也不会在一生中能采访到20多个世界政界要人。


1980年,法拉奇得知意大利领导人佩尔蒂尼准备在这一年9月份访华。她感觉机会来了。

意大利领导人佩尔蒂尼访华

由于她父亲与佩尔蒂尼是朋友,于是就求佩尔蒂尼说情,理由是为佩尔蒂尼访华提前做舆论造势。


当时佩尔蒂尼亲自给中国新闻司替法拉奇担保,“法拉奇对中国非常友好,对中国的改革非常感兴趣,并承诺,不会对邓小平造成不好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拿捏不准,决定请示邓小平。


邓小平听取汇报会,稍顿思索,欣然接受了采访,但留给法拉奇只有10分钟的采访时间。


即便如此,法拉奇依然非常兴奋。


当然,法拉奇采访申请被接受,不只是因为邓小平要给佩尔蒂尼这个情面,更是因为邓小平确实也有话要说。


当时八十年代社会百废待兴,有不少历史问题还有待统一,国内外还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和十年内乱。邓小平也想通过法拉奇之口,向世界传递中国变革的决心和态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了法拉奇。


这个采访地点的安排也很特殊,118厅是毛泽东生前最喜欢的厅室,常年在这里办公、开会、接见外宾。


02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1980年9月18日,法拉奇接到采访邀请,就立马飞到了北京。


离正式采访还有三天的时间里,法拉奇对访谈做充足的准备,从邓小平的生平、思想及各种场合讲话、甚至还会亲自去街头走访。


1980年8月21日早上10点,北京的天气还是很炎热,法拉奇走进了人民大会堂118厅,见到了一直想见的邓小平。


采访开始时,法拉奇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向邓小平提前祝贺他的生日。


采访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但整个过程却并不轻松。寒暄过后,一场紧张的交锋就开始了。

邓小平接受法拉奇的采访

国际外交场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直到今天,我们也能够看到,外交部领导人如何在外交发言中反击外国记者犀利问题的。


法拉奇本次采访也是有备而来,很快就开始切入正题,单刀直入式地问:


“邓先生,几年前我到北京来,到处可以看到毛主席的像,今天我从饭店到这里,只看到一幅,挂在故宮口处。以后你们还会保留毛主席像吗?”


法拉奇看似问的只是毛主席画像是否保留,但实际真正想问的是,中国的方向问题,中国对毛泽东的评价。


一开场就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当时的翻译施燕华都有点错愕,当她如实翻译给邓小平,而邓小平却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要永远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也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


像这样坦率、直接了当地回答,在法拉奇记者生涯中,也是少有的。


毕竟政界名人总是喜欢玩弄话术,喜欢用摸棱两可的话语。这样如果出了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释。


接下来,法拉奇访问更加深入直接,刨根问底地问道:


"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是不理解。中国人在讲十年内乱,把许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虽然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来的却是五个手指。"


邓小平听到这个问题,没有丝毫遮掩,而是直率、理性地分析到,毛主席和四人帮的性质是不同的。


毛主席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多次把中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邓小平也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了毛主席后期犯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左'的思想。


这时候毛主席接触实际少了,没有把过去优良的作风继续贯彻下去,比如群众路线。家长作风也发展起来了,颂扬个人东西多了,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至最后导致了十年内乱。


”毛主席有功有过。但总的说来,第一是他是有功的,第二才是过,功是大于过的。”


法拉奇静静地听着邓小平这么坦率地、深入地谈论历史,不参杂丝毫一点个人情感,对面前的这个长者折服了。


03 你怎么评价自己


法拉奇从邓小平的谈话中,了解到了中国对毛泽东的评价,但仍然心有不甘,于是穷追不舍,把话题转到邓小平的个人生活问题上来,她问:


“您当时在江西做什么?”邓小平回答到:“劳动。”法拉奇接在又问:“当时您是否非常气愤,希望有机会报仇?”


邓小平笑着说:“我这个人从来不大喜欢气愤。而且也没有气愤的必要,气愤也不解决问题。”


法拉奇露出钦佩的神情。


这是一位在十年内乱中饱受磨难的人,以全国第二号被打倒的人物,而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


全家受到牵连,大儿子也在那次运动中被迫跳楼,造成严重脊椎损伤,高位截瘫。

邓小平大儿子

但邓小平不是从个人恩怨来看问题,而是从国家、民族的前途来考虑,能够理性、公正地看待这段历史,真的很让人感动,展现了一代伟人豁达的心胸。


法拉奇很想知道邓小平是怎么评价自己的。邓小平中肯、坦率地说:“我自己能够五五开就不错了。但是我一生是问心无愧的!"


同时邓小平指着法拉奇的笔说,”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是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


法拉奇不愧是有名的记者,从容淡定,提出的问题深入浅出,而邓小平的回答也是胸怀坦荡,删繁就简,不用行话、套话让人听不懂的复杂话语,而是简洁深入。


双方的交流十分畅快。不知不觉,采访时间已远远超过了原定的10分钟。


按照惯例,邓小平会见客人的时间一般在吃饭前结束,这次谈话却一直持续到12点10分,还意犹未尽的样子。


于是邓小平主动提出:“怎么样,到吃饭时间了,肚子要‘闹革命’了。看来你的问题还没问完,我们找时间再谈一次吧!”


法拉奇听了这话,甚感出乎意料,雀跃不已,连声说好。于是,就有了第二次访问。


8月23日上午,邓小平又见了法拉奇一次。两次加起来共有4个小时,邓小平重点围绕如何评价毛泽东展开,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次谈话结束时,邓小平高兴地站起来,与法拉奇握手告别。他幽默地说:“怎么样,我考试及格了吧?”法拉奇连忙说:“精彩极了!”


邓小平三天之内,先后接受了同一记者的两次采访,这是从来没有的先例。可见法拉奇作为知名记者,思想敏锐,深得邓小平的喜爱。


邓小平访谈后,毫不掩饰地对法拉奇的喜欢。"这个女记者很有意思,问得问题都很关键"。后来邓小平见到佩尔蒂尼时,还称赞"你们国家有一个伟大的女记者"!


可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采访,也是一次历史的谈话。这次谈话,很快在西方各大报纸连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普遍认为这是邓小平出色地答记者问,同时对中国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法拉奇本人也非常得意地说:"邓小平的采访是她一次独一无二、不会再有的经历。在我的历史采访者中,我很少发现如此智慧、如此坦率和如此文雅的,很少发现如此智慧的领导人!"


访谈后不久,邓小平一次接见旧时江西工友时,问到他们对毛主席的评价。


这些老工友坦诚,毛主席在他们心中是崇高的地位,虽然犯了一些错误。


邓小平也确认了自己的思想,这样关于邓小平对泽东的评价成为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向题的决议》的指导思想。


回顾这段历史,深深被邓小平先生的坦荡所感动。同时也被幸福所拥抱。正如法拉奇说所,中国因为有位邓小平是非常幸福的,中国人民更是因为有位邓小平而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基辛格   法拉   人民大会堂   天安   门上   中国   领导人   采访   错误   评价   时间   历史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