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去世,其后事令中央为难,邓小平:将其骨灰放一室

前言:

1984年,贺子珍因病去世,此消息一经传开,引得多少民众为其落泪。可对于她的后事,中共上海市委并不敢擅自主张,只能向中办汇报。中办也非常为难,只好请示邓小平。

邓小平

邓小平思虑良久说:“贺子珍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同志,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就将其骨灰放一室吧!”

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邓小平的一番话,为贺子珍葬礼的规格定了调子。

“对我最好的女人”

1938年,29岁的贺子珍怀着身孕踏上了去苏联疗养的路程。毛泽东极力挽留,终究没能抵得过贺子珍坚决的心。跟随贺子珍来苏联的还有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

来到苏联已经是10月份了,天气转凉,枯黄的落叶洒满了整个街道,贺子珍下意识摸着自己的肚子,心中不禁一暖。这是她与毛泽东共同孕育的小生命,也是给她留在苏联最强大的动力。

毛主席

4个月后,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儿子,她给孩子取名为柳瓦。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趴在婴儿床的围栏外面,看着熟睡的小婴儿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一会儿摸摸孩子的脸蛋,一会儿揉揉孩子的小手,爱不释手。

毛岸高兴地说:“我的小弟弟长得真像爸爸呀!”在病床上的贺子珍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在心中感叹一声,似乎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小柳瓦的出生不仅给在异国他乡的贺子珍带来了慰藉,也缓解了她对毛泽东的思念。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破灭了。

由于苏联与国内的生活环境相差太远,饮食和文化也大不相同,小柳瓦不幸患上了流感,贺子珍跑遍了医院也没有能够将小柳瓦救回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只有六个月大的儿子在自己怀中消亡。

贺子珍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这并不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小柳瓦去世后,贺子珍迟迟走不出丧子之痛,整日在床榻上痛哭不已,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人在苏联受到贺子珍很大的照顾,看到贺子珍整天以泪洗面也十分痛心,他们主动担起了照顾李敏的责任,为贺子珍减轻负担。

毛岸英不忍让贺子珍太痛苦,就劝慰道:“贺妈妈,小弟弟不在了已是过去之事,你要保重身体呀,你还有我们,还有妹妹呀。你一定要振作起来!”毛岸英的话令贺子珍想通了许多,她擦干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毛岸英的脸颊,点头答应着:“有你们陪着我,我实在太幸福了。我确实不该继续沉浸在痛苦之中,你们还需要我,我不能倒下!”

在毛岸英兄弟俩和李敏的陪伴下,贺子珍的情绪逐渐恢复,慢慢走出了悲伤。可一封远道而来的书信,让原本恢复良好的贺子珍再一次陷入了悲伤之中。

在苏联疗养的这些年,贺子珍与毛泽东也时常有书信来往。信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浓浓的牵挂仍旧藏在其中。毛泽东不仅一次希望贺子珍能够带着孩子回国,但倔强的贺子珍坚持要留在苏联,毛泽东对此也非常无奈。

或许遥远的距离将两人的感情磨淡,或许是贺子珍倔强的脾气为他们埋下了分离的种子。一天,贺子珍像往常一样来到读报室。读报室像往常一样宁静,学员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读报员用庄重的声音读着最近的消息。

贺子珍听得津津有味,可接下来的一条消息令她震惊不已。读报员一字一句地读着:“塔斯社的记者在延安采访毛泽东,双方在窑洞中谈了许久。待聊完天已经很晚了,毛泽东与他的妻子一同出门为记者送行。”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贺子珍无法相信,直到读报员将报纸上面的消息全部读完,她也没有能回过神来。贺子珍扶着墙走出读报室,双腿在不停地颤抖,她开始有些后悔,不该倔强地留在苏联与毛泽东分离。

贺子珍

贺子珍悔不当初,但现在后悔已经为时已晚,刚刚已经缓解的丧子之痛又悄然涌上心头。在这以后,贺子珍的精神状态就非常不好,时常独自坐在窗前沉默不语。

后来,周恩来在苏联治病的时候,看望贺子珍。贺子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希望周恩来能够帮忙带回。

毛主席看完信后,心平气和地回信道:“你寄来的信我已收到,我一切都好,也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争取在政治上获得极大进步,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毛主席的信写得非常清楚,贺子珍长叹一口气,她明白自己与毛主席的缘分已经尽了,成为同志是对过往的释怀。

毛主席

据贺子珍的外甥女孔冬梅说:“外公曾经讲过,‘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对我最好的女人’。”这是毛主席对贺子珍最高的肯定。

异国他乡的艰苦生活,贺子珍落下病根

与毛主席结束婚姻关系后,贺子珍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但她并没有丧失生存的意志,因为她还有三个可爱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

毛岸英和毛岸青非常懂事,从来没有给贺子珍带过一丝麻烦,年纪最小的李敏也时常陪伴贺子珍,给她的生活带来温暖。

李敏(右)

在异国他乡独自养育三个孩子相当艰难,贺子珍凭借着母爱的力量苦苦支撑,然而,就这样由几人组成的幸福之家,却被苏德战争的爆发无情摧毁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进入了备战状态。贺子珍被迫编入了一家儿童院,在那里工作。因为战争的需要,贺子珍不得不学习缝纫、做饭、缝补衣服还有教学生们中文等事情。贺子珍常常累到深夜,身体也愈发不堪重负。

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紧张,贺子珍的生活变得愈发困难。尽管与来苏联的初衷背道而驰,贺子珍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冲。

提到在苏联生活的那些年,贺子珍总是不愿回忆,可能那段日子是贺子珍最痛苦的时光。

贺子珍和李敏

在贺子珍给共产国际的信中写道:我们不懂俄文,工作艰辛,我身体里面的4颗子弹时常折磨得我不能入睡。我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症,头痛、背痛、腰痛,折磨得我难以忍受。

从信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贺子珍在苏联过得非常艰辛,那时她的精神已经濒临崩溃。贺子珍挣扎着,为了不让孩子们受饿,贺子珍明白不能光靠着儿童院的薪资生活,自给自足才是王道。

当时李敏还小,儿童院还会给孩子们做饭吃,可大人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贺子珍找了一片荒地,用她那瘦弱的肩膀开垦着,种了许多的蔬菜。不料,由于战争的影响,儿童院的物资也异常短缺,贺子珍的生活费不仅停发,儿童院还给她加重了任务。

贺子珍(左)

儿童院要求贺子珍在一个月之内织出九双袜子和一件毛衣,巨大的任务压得贺子珍喘不过气,临近冬天,苏联的天气变得极为严寒,贺子珍的病时常发作,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可为了能够准时交工,贺子珍时常在被窝里面赶工,一做就是一整夜。

然而,命运好似不愿放过这个可怜的女人,生活的苦难再一次降临在她的身上。李敏不小心患上了肺炎,好几天高烧不退,儿童院的人将李敏送到医院救治,当贺子珍得知消息后,想要将李敏带回家中,却遭到了拒绝。

无奈之下,贺子珍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到医院探视。可这一天,当贺子珍再一次来到医院时,却并未在病床上看到李敏的身影,她焦急地四处喊着:“娇娇,我的娇娇呢?”当询问到李敏的下落时,贺子珍却被告知李敏被推到了太平间。

贺子珍不愿相信,她飞奔到太平间,俯身在李敏身上痛哭。正当她以为李敏身亡的时候,李敏身上盖着的白布,似乎有微弱的呼吸声。贺子珍立即在李敏的鼻息上试探,果然有呼吸,她抱起李敏就走出医院,并对阻拦她的人说:“我的娇娇我要抱走了,出了什么事情我自己担着,你们不用操心。”

毛主席和李敏

或许是母爱的力量感染了命运,这一次李敏坚强地活了下来。由于贺子珍没日没夜地照顾李敏,再也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很快就引起了儿童院院长的不满。

贺子珍说:“我的孩子还没有痊愈,还请院长再宽限几天。”可她的请求并没有换来院长的同情,还威胁她:“如果你按时完不成任务,我就上报说你懈怠偷懒!”

院长威胁的话,并没有将贺子珍震慑住,她当即和院长争执起来。贺子珍严厉的指责让院长下不来台,院长从来没有被人如此顶撞过,他当即露出阴狠的目光说:“你疯了,我要把你送到精神病院!”

这句话贺子珍在院长口中不知道听到多少回了,并没有当一回事。她没有向院长臣服,依旧在家中照顾着李敏。可没过几天,一伙陌生的人冲进了她的家中,将贺子珍抓了起来并说:“我们是精神病院的,让你去住院!”

贺子珍拼命解释自己并没有得病,可那群人固执地将她拉上了车。从那次之后,贺子珍原本就摇摇欲坠的身体,又跌入了另一个深渊。

医院的高墙将她与外界隔成了两个世界,她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她日日夜夜都在思念自己的女儿,不知她过得好不好。

再一次见到李敏已经是两年后了。那天,贺子珍出院后,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个日思夜想的身影。李敏长大了不少,看到贺子珍出来兴奋地跑上前去,母女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贺子珍去世,沉默的晚年生活

贺子珍在苏联生活的那几年,几乎将生命全部消耗,她原本的初衷是到苏联好好疗养和学习,没有想到却让自己落了一身的病。

王稼祥

1947年,王稼祥带着妻子去苏联疗养,寻得了贺子珍的下落。见到贺子珍的时候,王稼祥被实实在在地吓了一跳。贺子珍十分憔悴,可见这些年她过得十分不易。王稼祥非常不忍,他问贺子珍:“你有什么愿望吗?”贺子珍坚定地说:“我要回祖国!”

就在这一年,贺子珍带着李敏和毛岸青在王稼祥的帮助下,回到了中国,李敏也迎来了与她的分别。贺子珍明白,李敏跟着毛主席生活是最好的选择,她忍痛将李敏送到了毛主席的身边,自己则一个人独自在东北生活。

没有女儿在身边,贺子珍的生活十分孤寂。她曾向别人透露过自己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希望自己可以重新获得工作的机会,不要因为她曾经是毛主席的夫人就不让她工作。另一个就是希望与毛主席再见一次,哪怕握一次手也可以。

这个心愿一直到1959年才实现。那一年,李敏的婚事将近,远在外地视察的毛主席匆忙赶回,在路过庐山时,毛主席想到了在庐山休养的贺子珍,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去看望贺子珍。

李敏和孔令华

据孔冬梅回忆,那一天贺子珍被带着一处别墅内,见到了正在专注看书的毛主席。贺子珍很是激动,在毛主席的招呼下,坐在了早已准备好的椅子上面。

时隔20多年不见,贺子珍哭得泣不成声,毛主席耐心安慰着,并询问她在苏联的生活。贺子珍简单陈述,并承认了当年的错误,两人最后相视一笑,过往已成云烟。

这是毛主席与贺子珍最后一次见面,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联系,因为有他们的女儿李敏在中间做桥梁。

1950年,贺子珍在组织的安排下定居上海,陪在她身边的有哥哥一家也不算太寂寞。可在苏联生活的那些日子终究给贺子珍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次,贺子珍在听完毛主席在一届人大会议上的讲话后,突然发病毫无征兆地晕了过去,这可吓坏了众人。贺子珍的哥哥立即将贺子珍送到了医院抢救,这才抢救了回来。贺子珍的病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她整个晚年。

毛主席

1984年,贺子珍突然发起了高烧,她的家人用尽了办法也没能将体温降下来,并且贺子珍还出现了便血,情况愈发严重。她的家人见状立即将她送到了华东医院,可是医生也束手无策。

这天,孔令华正在辅导孩子们做功课,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中办的电话。中办说,贺子珍病重情况危急,已经替他们准备好了去上海的飞机票,请他们无比迅速出发。

李敏听闻母亲病危的消息后,立即返回家中与丈夫和孩子们到上海看望贺子珍。这时贺子珍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在病床上昏迷不醒。

在飞机上的李敏心急如焚,她忍不住哭了出来,身边的孔令华将她拥入怀中安慰她。这些年贺子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李敏非常清楚,她不止一次想要陪在母亲身边,可工作的繁忙让这个愿望成为了一种奢望。

到了上海,李敏一家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贺子珍就那样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昏睡着。贺子珍的脸色苍白,眉头紧蹙,似乎正在与病魔奋力缠斗。李敏伸出手摸着母亲苍白的头发,心痛万分。

几年不见,母亲似乎又老了不少。李敏轻轻俯下身正要叫一声“妈妈”,贺子珍就睁开了眼睛。看到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贺子珍的眼里瞬间有了光彩,嘴唇翕动着好像说了一声“你们来了。”

李敏擦干泪水,双手握住贺子珍的手说:“妈妈,我们来看你了,你哪里不舒服?”贺子珍用干枯的手指指着自己的腹部说:“肚子疼。”贺子珍此时还非常清醒,颤抖的声音证明着她正在遭受病魔的摧残。

李敏

经过几天的诊治,贺子珍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精神也明显好了很多,还说饿了要吃点好吃的。谁也没有想到,这是贺子珍在离世前的回光返照。这天晚上,贺子珍的病情再一次加重,再也没有能救回来。这一年,贺子珍75岁。

贺子珍去世的消息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引得多少民众为其落泪。而对于贺子珍的后事,上海市委并不敢擅自主张,请示中办,但中办对此也十分为难,只好请示邓小平。

邓小平在得知消息后,沉思良久说:“子珍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同志,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就将其骨灰放一室吧!”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邓小平的一番话,为贺子珍葬礼的规格定了调子。

1984年4月25日,贺子珍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上了花圈。

4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对她做了历史公正的评价: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骨灰   中国共产党   苏联   后事   院长   同志   身体   中央   消息   儿童   孩子   医院   邓小平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