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女儿晚年生活艰难,拒蒋介石帮助,给邓小平写信:希望照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婉儿快来,婉儿快来,我这辈子亏欠你最多。”

孙中山送给女儿的照片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最为挂念的人,是他的二女儿孙婉。

但是孙婉却始终不愿意见父亲最后一面,孙中山便吩咐宋庆龄,将自己的一张照片当做纪念品留给女儿。

宋庆龄也知道孙中山的遗憾,还特地在照片正面写上了“送给孙婉和戴恩赛(孙婉丈夫),孙宋庆龄,北平”的字样。

而让孙中山先生念念不忘的二女儿孙婉,也走了一条异常坎坷波折的人生之路,她的丈夫戴恩赛和儿子戴永丰先后病逝,只留下了孙婉母女两人相依为命,晚年生活极其凄苦。

到了后来,母女两人只能变卖家产勉强维持生活,1968年,蒋介石得知此事后,特地派人到澳门,邀请孙婉母女去台湾地区生活。

但是孙婉却以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为由婉言谢绝了蒋介石的“好意”。

但不久之后,谢绝蒋介石的邀请的孙婉,却让女儿戴成功给时任国务副总理的邓小平写信,寻求帮助。

那么,孙中山先生和女儿孙婉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孙婉为什么不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赶赴台湾的“安享晚年”?

孙中山的二女儿孙婉

孙中山先生早年是从澳门走向民主革命,走向世界的,作为他的女儿,孙婉也和澳门有着不解的情缘,她在澳门度过了五十个春秋。

1896年11月12日,孙婉出生,她是孙中山先生和第一任妻子卢慕贞所生但她的童年却鲜少有父亲的陪伴。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所以难免会对家庭兼顾不周,孙婉出生时,大清还未完全坍塌,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孙中山为了拯救处于危难中的中国民众,勇敢投身革命热潮中,然而清政府顽固派仍在幻想重现大清朝的“辉煌”,他们将投身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囚禁在了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里。

所以,孙婉出生时,父亲孙中山没有陪在身边,孙婉的整个童年时光鲜少出现父亲的身影,十二岁之前,她只和父亲孙中山见过两面。

这也导致孙婉和父亲之间的误会很深,清政府顽固派为了给民众洗脑,时不时地就会引发传达,张贴通告,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泼脏水。

未成年的孩子总是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童年时期的孙婉,一直将“反抗政府”的孙中山归为了“坏人”的行列。

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害怕落人把柄,还装模作样地将孙中山的儿子和二女儿送往美国读书。

在这里,孙婉遇到了自己的初恋王伯秋,孙中山万万没想到,王伯秋竟成为了横亘在他与二女儿之间的鸿沟。

孙婉赴美留学的时候,孙中山正在国内指挥革命,他对远离家乡求学的女儿非常担心,还专门让黄兴安排人照顾孙婉,孙婉正是在这时遇到了王伯秋。

他仪表堂堂,儒雅风趣,读过许多书,深受黄兴的赏识,黄兴觉得王伯秋是个可靠之人,他便将孙中山的嘱托传达给了王伯秋,希望王伯秋能照顾身处异地的孙婉。

王伯秋是个饱读诗书的有为青年,他早年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过学,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优异被送往美国哈佛大学读书。

所以和孙婉很谈得来,渐渐地孙婉也喜欢上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相貌堂堂,谈吐不凡的哥哥了,两人日久生情,不久后就坠入了爱河。

孙婉年幼时,因为缺少父亲的关怀,所以对王伯秋非常依赖,王伯秋也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小十三岁的小妹妹,竭尽所能地照顾她。

两人经常结伴去图书馆读书,王伯秋也会耐心地给孙婉解释新思想和新思想下的革命浪潮,正是从王伯秋这里,孙婉才逐渐认识到父亲孙中山,从事的是多么伟大的工作。

每天下课后,王伯秋会徒步来到孙婉的教学楼下等她,两人从一条铺满了落叶的小路上,结伴而行,直到将孙婉安全地送回宿舍中。

黄兴此时隐约从两人的相处方式上看到了一些端倪,刚满十八岁的孙婉每天都打扮得十分漂亮,蹦蹦跳跳地走进了王伯秋专门为她撑开的遮阳伞下。

是小家还是国家?

于是,黄兴就给孙中山的回信中特意指明了这件事,他说:“依我看,令爱似乎是恋爱了”,孙中山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先驱者,所以他很支持年轻人的美好爱情。

他给黄兴的信中写明了自己的观点:“好,未来的世界不仅需要革命的激情,也需要寻常的爱情”,可等孙中山得知女儿的恋爱对象竟是王伯秋后,竟非常生气。

王伯秋的学历和人品倒不是什么难题,孙中山反对的原因,在于王伯秋的感情状况。

原来早在王伯秋十五岁时,家里人就按照旧习俗给他娶进了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李澄湘,王伯秋性情温和,对长辈非常孝顺。

所以他就依照父母的意思,和李澄湘拜堂成亲了,李澄湘也确实是个贤惠的妻子,王伯秋外出留学后,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李澄湘亲自操持。

所以王伯秋始终认为,自己不能辜负了李澄湘的心意,就算是要离婚,那起码也得等李澄湘找到了一个依靠之后,才能做决定离婚。

对此,孙婉并没有什么意见,在她看来,王伯秋是做革命工作的有为青年,这件琐事并不能阻挡她和王伯秋的爱情。

王伯秋对此也很内疚,早在两人刚刚确定恋爱关系时,王伯秋就将家中有妻子一事,悉数告知给了孙婉。

没想到孙婉对此并不在意,反倒是她的父亲孙中山对此有些愤怒,因为此时孙中山正在中华大地内推行废除陋习,争取自由的女性解放运动。

孙中山先生对封建遗留下来的恶习一夫多妻制非常反感,所以在得知女儿要嫁给已有家室的王伯秋时,孙中山非常反对,

父女两个因为这件事大吵了一架,孙婉此时还是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轻人,自然不理解父亲为之奋斗的意义何在,这也导致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为此,孙中山的好友黄兴不止一次找到孙婉,希望她能够听从父亲的话,和王伯秋分手,他表示:“纯焘(王伯秋)有妻十余年,人所知之。”

而孙中山的主张之一,就是提升女权,提升中国女性的地位,让她们摆脱过去男性附庸的身份,用自由身迎接新生活。

所以黄兴希望孙婉能够体谅父亲,和王伯秋分手。

但是孙婉此时还是个叛逆的青年,她因为童年缺少父亲的关爱,所以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个“奇怪的人”,口中只有革命和国家,丝毫不顾及儿女的感受。

所以她当即反驳道,女权也应该提倡婚姻自由,女性应当有自主支配婚姻的权利,不然的话,就算是亲生父亲,也没有资格反对。

这之后,孙婉在没有父亲的同意下,任性地和王伯秋订婚了,消息传回国内后,孙中山非常着急,他立即给孙婉发去了好几封电报,希望孙婉能够退婚,回到国内。

孙婉收到电报之后,生气地表示:父亲是属于国家的,却不是属于我的,他是个‘大人物’,甚至连我的婚姻也要横加阻拦。“

1914年的秋季,孙婉和王伯秋在美国成婚,两人的婚姻并没有得到亲眷的祝福,之后他们干脆连酒席也不办了,只得到了一纸婚约。

孙中山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见女儿孙婉不听他的话,他只好将离婚命令传给了王伯秋,此时王伯秋还是宋教仁的得力助手。

孙中山给他发电报,告诫他就算僵持着不离婚,他孙中山也绝对不会认这个女婿。本在同盟会担任要职的王伯秋也因此屡屡碰壁。

同盟会十分提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一夫一妻制的主张,所以对于公然违背该精神的王伯秋,自然不予以重任。

王伯秋的职位也被越降越低,甚至被降职到长乐县当了县长,之后虽然长乐县在王伯秋的精心治理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王伯秋违背了“革旧式婚姻的命”信条一事,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所以王伯秋最终还是因为承受不住压力,主动向孙婉提出了离婚要求。

而他和孙婉的孩子,王蕙和王弘之也被带离了母亲的身边。

一桩美满的婚姻,在父亲的阻拦下,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结,这让孙婉和父亲孙中山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分道扬镳。

蒋介石的居心

第一段婚姻在父亲的阻挠下走向了终结,孙婉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晚年在和女儿聊天时,孙婉还对当时那段爱情表示惋惜。

1921年,孙婉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段恋爱,戴恩赛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远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也是一个难得的青年才俊。

回国后,戴恩赛被任命为梧州市的市长,两人相识于一个雨季,并迅速坠入爱河。

孙中山得知此消息后,却长叹一声,他让夫人宋庆龄代笔,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寄去了“四千元”的嫁妆。

但是孙婉此时还在气头上,她将父亲寄来的礼金交给了母亲卢慕贞,发誓绝不动用父亲一分钱,还坚决抵制父亲孙中山和哥哥孙科参加自己的婚礼。

因此,大婚当天,满堂宾客们并没有看到国父孙中山出席女儿的婚礼,孙中山对外推脱是因为国务繁忙,走不开,因为女儿的任性,他也只能在人后长久叹息。

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弥留之际,他最盼望的事,就是女儿孙婉能够来看自己一眼,可是孙婉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赶到父亲的病榻前。

多年以后,孙婉似乎是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了,她将父亲临终前寄来的照片,摆放在了家中珍藏,直至去世,这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愧疚和挂念。

婚后,孙婉和戴恩赛共同孕育了一子一女,解放前夕,孙婉和丈夫移居澳门生活,儿子戴永丰因为心系国家,自愿留在广州岭南大学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1952年,戴永丰在岭南大学宿舍内去世,他的突然离去,和长久以来的辛勤工作有关,戴恩赛从朋友处得知了这个消息,悲痛欲绝。

但是害怕孙婉承受不住打击,戴恩赛并没有告知孙婉,儿子去世的消息,他选择了自己咽下苦果,从此一病不起。

1955年,戴恩赛在悲痛中去世,偌大的家只剩下了孙婉和戴成功母女两个,失去了丈夫,孙婉母女的生活异常艰难。

戴成功不得不接连变卖了父亲留下的房子,首饰,衣物等贵重物品,和母亲搬到了澳门一处临街的小房子里居住。

党和国家知道孙婉母女两个生活艰难,时不时地就给母女两个送去关怀,孙婉也很感谢党和国家的付出。得

1968年,蒋介石为了保持自己的“正统”形象,派专人赶赴大陆将孙中山先生的后人拉到台湾生活。

孙婉对蒋介石的企图很清楚,所以当蒋介石派遣的专人赶到时,她谎称自己年龄大,腿脚不方便,不能去台湾生活。

后来,戴成功写信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邓小平欣然应允,让新华社澳门分社给母女两人送去关怀。

1971年,得知孙婉因骨折入院的消息后,国家还专门派遣了北京的骨科专家远赴澳门,为孙婉治疗,并承担了孙婉从1971年到1979年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

而孙婉在国家的帮助下,也安然地度过了晚年,因为丈夫戴恩赛善意的谎言,孙婉直到去世前,也不知道儿子戴永丰早已去世的残酷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同盟会   蒋介石   女儿   民主革命   澳门   儿孙   母女   晚年   艰难   父亲   婚姻   国家   孙中山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