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子朱琦去世10天后,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说:你们这样做不对啊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由千千万万个在前线奔忙的热血志士的血肉之躯铸就的,这些投身于革命的先进志士不仅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甚至常常还让其家人也遭受性命之忧,最典型的人就是毛主席家里满门忠烈,连他最爱的妻子和儿子们也因为革命的原因而不久于人世。

毛主席与毛岸英

这些都是他们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坚定的见证。除了毛主席,朱老总也一直追随在毛主席的左右,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

正当新中国政权稳定、整个社会处在和平建设发展时期的时候,朱老总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那时却发生了一件让他痛不欲生的事情。

1974年6月10日,朱老总唯一的儿子朱琦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58岁。

朱德

白发人送黑发人莫过于是一个父亲最大的痛苦,作为和儿子分别了15年的父亲,朱老总的丧子之痛可以预见有多么的痛苦。那么为什么在朱琦去世十天后,朱德才真正地知道儿子的死讯呢?又为何他会和儿子分别15年之久?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 备受期盼的儿子

1916年,四川的军区大院里的一个女子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个男婴自呱呱坠地之时便啼哭不已,声音洪亮,这让守在旁边的父亲非常的高兴。

这位生育儿子的女性名叫萧菊芳,而他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老总,这是他和妻子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在战乱时期生的健康的男孩儿。

萧菊芳

因此朱老总非常高兴,他左摸摸,右摸摸儿子,发现儿子的耳朵后面有一个小肉球,当地人管有这种面相的孩子叫小福星,因此朱老总便给儿子起小名为“保柱”

即使生育了儿子,朱老总也不能和妻子、子女陪伴在一起,因为此时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少年体育教员了,他从云南来到四川就是为了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北伐革命战士。

起初朱老总并非在云南而是在四川,虽然他的老家在川地,但他就是一名实打实的滇军战士。他是带着妻子萧菊芳从云南那边从军来到这里换防的,所以这个孩子能在如此颠簸的路途上生下来并非易事,高兴的朱老总赶忙写了一封信给在四川家乡的叔伯父辈,告知他们自己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朱德

朱老总的原籍是在四川,而且家里是贫农,从小吃不饱的他备受地主的折磨。即使如此,他们家里也凑足了钱供他上学,尽管他的父亲身处底层。可是他早早地就意识到,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朱老总在家人的期盼之下去了当地的一个小学学习。

在学校学习的朱老总非常努力,他在班级里的成绩名列前茅,毕业之后就顺利地留在了当地当体育教员。、

但是列强用长枪短炮打开了清政府的国门,先进的思想顺着残破的国力一股脑地涌进了贫苦的山区中。朱老总也领教了先进文化的能力,所以他急切地想要追求革命的新思想。

朱德

即使如此,他的家里人仍然保留着封建愚昧的观念。于是在他19岁的时候,父亲给他说了一门亲事,这份包办婚姻让朱老总打心底里抵制。因此,在和那名女子未曾结婚的时候,朱老总就从家里跑了出来。

身无分文的他决定去云南闯一闯,因为那时候滇军的势力很是强大,云南的讲武堂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名气,所以朱老总打算去那里开始自己的从军之路。但遗憾的是,当他终于颠沛流离到达云南的时候,他却被讲武堂的招兵处告知,因为他没有云南的身份,所以不能够去讲武堂中学习。

云南讲武堂

备受打击的彭老总感觉很丧气,他离家万里来到此处就是想有一番作为,没想到却处处碰壁,心灰意冷的他走进了云南的一家饭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萧菊芳。

当时饭馆的老板是萧菊芳的父亲,他们父母很是看好这个落魄的青年人。萧菊芳不仅给他饭吃,还让他辅导自己关于新文化的功课。

萧菊芳和朱老总的年龄差不多,在日久天长的相处中,两个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因此,在萧家父母的支持之下,朱老总欢喜地迎接了自己的新妻子过门。

虽然这一桩婚事很让朱老总满意,可是他也没有忘了自己想要参军报国的梦想,因此他再次加入了讲武堂。

朱德(前排左一)与云南陆军讲武堂部分同学合影

这时候的他已经拥有了云南人的身份,所以讲武堂非常欢迎他来。在那里的朱老总如蛟龙入海一般,习得了一身本事,他因为名列前茅而受到了讲武堂老师的赞赏。同时,他的妻子萧菊芳就在当地的一个小学当老师,虽然两个人生活平淡朴素,但过得美美满满。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在云南还未待够的朱老总得到了上峰的命令,滇军要开拔四川换防驻军。

1915年时的朱德

所以,正当朱老总要拜别自己的妻子去往四川带兵的时候,萧菊芳却义正言辞地告诉丈夫,她也要跟着丈夫一起前去从军,彼时的她已经怀有六个月的身孕。如果一路颠簸下去恐怕会对身体有所损伤,所以朱老总还是要她留在云南,可是这位勇敢的女子并未胆怯,她执意跟随,虽是一路崎岖和颠簸,萧菊芳竟然安然无恙的到达了那里。又过了几个月,她平安地生下了一名男婴。

朱老总深得这个孩子来之不易,于是给他取名为朱琦,“琦”其乃“珍宝”之意,足可见这个孩子在朱老总心里的分量。

朱琦

可不幸的是,儿子虽然降生了,她的母亲却留下产后病根,两年后,她被痢疾夺去了生命。在那个医疗卫生条件不好的年代,痢疾足以索要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在百忙之中,朱老总送走了自己深爱的妻子,而年幼的朱琦也失去了母亲。

二、 15年后重建的父子

妻子的离去对朱老总这位铮铮的铁汉有着致命的打击,他不敢相信,在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和事业辉煌的时候,萧菊芳离开了他,还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孩子。

正当他万般愁苦之际,朋友孙炳文将自己的外甥女介绍给了他。朱老总起初非常不愿意,可是孙炳文对他说:“你忍心让这个孩子一直跟着你在军队里生活?让他也没有母亲吗?”

陈玉珍

这句话打动了彭老总内心最柔软的一处,最终,他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子和孙炳文的外甥女陈玉珍结婚了。好在他的新婚妻子是一个思想先进,豁达,性格开朗的女人,她并未介意朱老总的前一任妻子。反而是将这个儿子视如己出,一直好好教养。

在朱老总在外驻军的日子里,朱琦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母爱。

正当朱老总打算在军队里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让他非常痛苦的事接二连三地在他面前上演。那就是滇军军队里的士兵抽大烟,逛窑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些恶劣的品行在军队里发生。除此之外,他还看到那些军队的高级将领贩卖烟土,抢劫百姓,无恶不作。

1922年9月,朱德在柏林

这让他对这支军队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后来的他愤然出走,决定选择另一条革命道路。在1922年,朱老总决定去德国游学,他希望能在那里够找到一个新的信仰。可是出国留学不是那么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小儿子还需要他。

看到丈夫起了动摇的心思,这位深明大义的陈玉珍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她毅然决然地将朱老总赶走,并且告诉他,家里有她和孩子,无论朱老总什么时候回来,他们都会在原地等着。

朱德回来听到妻子这样支持他,于是拜别了妻儿,毅然离开了他们母子。可令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是,朱老总这一走直接让他们相隔了15年,当朱老总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已经挥师南下了。

1922年,朱德与孙炳文(站立者)在柏林合影。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正以蓬勃的朝气轰轰烈烈地展开革命,朱老总也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中,在那段时间里,他没有时间回家找妻儿团聚。

同时,他不知道的是,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际,国民党顶不住国内的一片声讨舆论。他们在全国各地抓壮丁,滇军因为松沪会战损失了大半的战力,他们不得不从老家那里抽取青壮年来补充军队缺失的数量,所以朱琦也未曾幸免于难。

即使没有父亲从小的教导和叮嘱,朱琦也继承了父亲爱国革命的基因。他虽然被抓了壮丁,但是他的革命热情却未减分毫,于是在军队里的朱琦一直奋发向上,深得他的战友和上级的喜欢。

朱德

不明情况的朱老总发疯似地想念自己的儿子,他离开他们母子已经有15年了。

三、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老总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日军全面侵华的脚步也逼迫着中国民众再次携起手来共渡难关,于是国共两党冰释前嫌,再次握手言和,当大家都忙着和国民党会议谈的时候,朱楼总一直在派人私下里打听自己儿子的下落。

某一次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朱老总遇到了自己的老领导龙云。人称云南王的龙云也是为了抗日大计前来北京进行协商。心不在焉的朱老总和龙云打起了招呼。在闲谈之中,龙云提起来自己这几年在云南地区抓了不少的壮丁,因为滇军在上海吃了很大的亏。

朱德与龙云

听到此处朱老总瞬间精神百倍,他装作云淡风轻的问龙云:是否知道有一个叫朱琦的孩子?龙云思索片刻,便令自己的参谋长下去打听了,结果这一打听不要紧,还真把朱琦给找到了。

即使如此,朱老总也未曾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这件事情偷偷地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出面和龙云斡旋。然后朱老总先行回到延安,过了不久之后,周总理将朱琦送往延安。

在路上的朱琦非常忐忑,他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八路军的一名高级干部,但是多年未见的父亲的他内心有一些反恐,不知父亲还认不认得自己。

“保柱!我可怜的儿子啊!”延安的驻地里,路过的军官纷纷地看着失态的朱老总拥抱着一个年轻人。

朱德

父子相见的场面是那样的令人心酸,朱老总和朱琪相隔十五年未曾见面,这一见面两个人也只能抱头痛哭。就此,朱琦便在朱老总身边住了下来。后来朱老总还把儿子送去了根据地学习抗战事务,因为朱琦的表现很是出色,朱老总又将他送往了抗大进行思想教育。

尽管朱老总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但从未溺爱他,每次有什么苦累的活计,他总是让儿子先去做出表率,让儿子一马当先。在父亲的鞭策下,朱琦立下的战功不少,可是他的腿也被子弹擦伤导致终身落下了残疾。

赵力平(左)、朱德(中)、朱琦(右)

在建国之后,朱琦依然秉承着父亲的教导自力更生。后来,朱琦去往铁路局工作,在那里的他仍然发挥着父亲为人民服务的作风,一直抢在同事们前面做着脏活累活。大家都知道这个小伙子很卖力,可都不知道的是他是朱老总的儿子。

在日久天长的劳作中,朱琦的左腿因为残疾变得愈发地严重了起来,但是他仍然在忘我的工作。到了1974年的下半年,50岁的朱琦身体已经差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但是他仍然不愿意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父亲,而是让自己的妻子日日给父亲报平安,告诉父亲自己现在一切安好。

可是朱老总并非铁石心肠,他在这些安慰的话语中仿佛窥查到了儿子的艰难,于是他让儿媳妇到他身边来汇报儿子的近况。

朱德

可是儿媳妇还未到朱老总的身边,朱琦已经因为突发疾病离世了。

6月10号,朱琦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而此时的朱老总已经90岁的高龄,大家都不敢告诉他这个消息。过了十几天。朱老感觉到大家的情绪不对,他预料到了什么事情,对着儿媳妇就是一顿逼问。终于大家告诉他,朱琦已经去世的消息。

“你们不告诉我,这是不对的,我就这一个儿子......”朱老总听后突然倒在椅子上,从这里开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父子连心,自从知道了儿子的死讯,朱老总寝食难安。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在一天一天思念儿子的光阴中,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两年之后,朱老总也追随着儿子的脚步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地方。

他们父子都是为民族革命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他们永远值得所有人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延安   壮丁   独子   云南   良久   天后   老总   军队   沉默   妻子   家里   儿子   父亲   孩子   朱德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