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陈独秀病逝,临终前交代小29岁妻子:可速改嫁,但有一事切记

“兰珍吾妻,我去后,你务必要生活自立,若遇良人,可速改嫁,但唯有一事切记......”

1942年5月27日,在四川江津一个偏僻的农家小院,中国早期革命领导人陈独秀病逝。

在病逝之前,他深情凝望着自己的爱妻,并关心她日后的生活去向问题,他同意她改嫁,但只有一件事情他坚定的嘱咐妻子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要求,决不可擅自做主。

陈独秀那年63岁,而妻子潘兰珍才34岁,确实还年轻,所以陈独秀同意妻子遇到合适的再嫁,但只有一件事情他要妻子千万答应自己,话语中的坚定令潘兰珍惊讶。

陈独秀如此坚持的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忘年之恋

陈独秀是民国初期的一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很多迷茫的知识分子,是早期革命的重要领导人。

毛主席还亲口说过:“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很多革命青年的老师,也包括我,我在北大时,受他的影响最大。”

陈独秀出生于清末,很有学习天赋,17岁的年纪就考中秀才,但是第二年爆发的戊戌变法运动如一声惊雷震醒了陈独秀。

他开始用另一种角度看待清政府,心中思想已经开始动摇。

直言快语的他发表了一些反清的言论,结果当然是被学校开除了。

之后陈独秀东渡日本留学,第一次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这成了他革命思想的基础。

此后陈独秀用笔做枪,开启了一场文化界的革命,发动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1920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带领着一众学者在工人阶级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寄予了他对中国青年最殷切的期盼,他就是当时无数青年的指路明灯,这里面还包括后来的毛主席。

只是由于对中国的革命形势判断错误,导致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错误,是一个方向性的旗帜性的错误。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思想越来越偏离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和其他领导人的意见矛盾越来越大,最终1929年,陈独秀和彭述之被开除党籍。

此后陈独秀一直是无党派人士,他的命运也开始走下坡路,后来甚至到了要靠卖衣服换取粮食的窘境,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做对国家不利的事情。

不受嗟来之食,拒绝国民党的邀约和资助,是真正的爱国家。

1930年落魄的陈独秀来到了上海,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查,他化名李先生躲在熙华德路石库门一个小房子里。

此时的陈独秀的内心是极度悲痛的,他的第二任妻子与他不和离他而去,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年纪轻轻被国民党杀害,他的女儿为给延年、乔年收尸,暴病而亡。

志同道合的伙伴李大钊先生被杀害,他自己还被国民党通缉,他该有多么绝望啊!

从陈独秀搬过来的时候,隔壁的潘兰珍就注意到了这个看着与众不同的李先生。

他看着温文尔雅,饱读诗书,每天在家里写东西,她不知道是什么,但直觉他是一个文化人,一定是在写重要的东西。

那时陈独秀总是穿的破破烂烂的,温饱有时也没着落,潘兰珍可怜他,就经常给他送热饭菜。

潘兰珍也是个苦命人,家境贫困的她早在十几岁就出去纱厂做工了,还遭遇了最为耻辱的事情,她被一个工头强暴怀了孩子,但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

悲痛欲绝的她来到了父亲在的烟草公司做工,正好就住在了陈独秀的隔壁。

几次送饭菜后,两人相识,陈独秀看着眼前这个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她脸圆圆的,身材娇小,衣着也破烂,但是文文气气的,相处起来让人感觉舒服。

慢慢的,两人的关系就由关心到了关爱,最后他们走在了一起。

他们相差29岁,但他们决定在一起时谁都不怕,此后的风雨都由他们共同承担。

潘兰珍真的通情达理,在一起后她每天白天出去做工,晚上回来收拾家里照顾陈独秀,她给陈独秀创造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创作环境。

那时陈独秀经常教她识字、背诗,让陈独秀觉得很惊喜的是潘兰珍真的很聪明,学的很快,他很开心,可以想象潘兰珍读诗背诗,陈独秀一旁静静听着的温馨和浪漫。

两年过去了,潘兰珍发现自己没有怀孕,她觉得是之前生第一个孩子时伤了身体,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有孩子了,于是她建议陈独秀他们领养一个孩子,陈独秀同意。

他们领养了一个女儿,叫潘凤仙,潘兰珍这个姑娘给了陈独秀生命低谷时最温馨的家庭生活。

再次被捕

有一次,潘兰珍把女儿送到了南通娘家,再回到上海的时候却发现李先生不见了!

她不知道李先生就是陈独秀,所以几乎是第一时间她就认为自己是被陈独秀抛弃了,那个年代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她的心情很复杂,她从陈独秀搬过来就知道他的身份不一般,但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她就被抛弃了,她不怪他,本来自己就配不上他。

然而在10月份的时候,她偶然一次看报纸,正好在上面看到了一则新闻:陈独秀被捕,押送南京。

陈独秀是谁?她不清楚,但是下面的照片清清楚楚就是李先生,这一刻她才恍然大悟,李先生就是陈独秀,他竟然就是那个革命引路人,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此时她念叨的陈独秀正在监狱里面,已经做好了此生再也见不到妻子潘兰珍的准备了,他还担心自己可能要被妻子当成负心汉了。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天后,这个女人就站在了他的面前。

“你快回去!在南京还有工作,在这里我什么也给不了你啊?”

一脸震惊又有些感动的陈独秀深情的看着这个“傻”女人,而潘兰珍则坚定的说:“先生,我就在这照顾你,哪也不去。”

潘兰珍来之前已经辞掉了南京的工作,把女儿安顿给了母亲,而后义无反顾的来了。

听说她要住下来,陈独秀之前的学生,现在的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段锡朋邀请潘兰珍住到他家里去,潘兰珍没同意,他是当大官的,自己住过去不方便。

她自己在监狱旁边找了一个很破旧的房子,平常做做零工,如浆洗缝补,洗洗涮涮,勉强维持生计,定期到监狱里给陈独秀送些热饭菜。

有时候直接和陈独秀住在监狱里,按照规则当然不被允许,但是监狱长看她一个弱女子那么辛苦,对监狱里的丈夫不离不弃,心里感动,加上他看到如宋美龄等一些高官对陈独秀很客气,他也知道自己不能把人得罪狠了,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见。

有潘兰珍这么细微的照顾,陈独秀在监狱里面的日子没有太差,反而给他营造了一个很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他创作。

于是陈独秀所幸过起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生活,他在监狱中专心撰写文章,有时还会通宵创作。

而需要的材料全都由潘兰珍去外面采购,久而久之,陈独秀在监狱中反而心中感受到了在外面感受不到的宁静。

每次他通宵,潘兰珍都会好言好语的劝说他,直到他睡了,潘兰珍还会等一小会儿,看他睡安稳了自己才会离去。

陈独秀非常感动潘兰珍对自己的照顾,所以一直爱发脾气的他对潘兰珍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1937年,日军对南京展开了大轰炸,陈独秀在的那间监狱直接被掀翻了顶,他躲在桌子底下才幸免于难,他怕潘兰珍有危险,对她说“你快回南通去!”

潘兰珍淡定的说:“我不走,要死就一起死吧。”

后来日军即将占领南京,中共和胡适极力要求国民党政府释放陈独秀,国民党当局同意了,这样陈独秀终于出狱了。

陈独秀晚年生活

陈独秀出狱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大众宣告他已经和潘兰珍结为夫妻,因为他们之前只是同居的关系,外界对潘兰珍指指点点,陈独秀看不得为自己劳心劳力的潘兰珍受这种委屈。

陈独秀对潘兰珍那么好有潘兰珍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原因,一方面潘兰珍对自己那么好,但凡是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感念于心,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从前两段婚姻中得到的教训。

他的第一任夫人是包办婚姻,高晓岚为他生了三子二女,但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被国民党杀害,大女儿前去收尸不被允许,暴病而亡,后来高夫人在悲痛欲绝中去世。

第二任夫人是第一人夫人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陪伴了陈独秀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后来她不满陈独秀只顾事业不顾家而离开他。

前两段婚姻的经历在陈独秀心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记,这也导致他很珍惜和潘兰珍的第三段婚姻。

出狱之后两人先是去了武汉,这直接让武汉舆论爆炸了,国民党特务监视他,其他各色人马纷纷过来造访,日军也在不断的轰炸,武汉很快待不下去了。

1938年,陈独秀夫妻俩辗转到了四川江津县。

可以看到,虽然陈独秀已经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了,但是他的名气自然可以一呼百应,人脉关系非常广,如果他想谋生,想过好日子,不知有多少种方式。

国民党就开出了10万的高价,想让陈独秀组建一个和共产党作对的新党派,陈独秀直接拒绝了。

除了他政治上的身份,他本身也很有才华,一手书法字写的非常好,很多国民党军官都想买,但他这人是个怪才,自己不喜欢的人给多少钱他都不卖。

选择了自己的坚持,结果就是没有收入来源,穷困潦倒,他就靠写文章赚钱,潘兰珍在农家小院里种菜,减轻家里的负担。

夫妻俩过还行,但是没过多长时间,陈独秀三子陈松年带着祖母、妻子孩子赶来投奔,一下子六口人住在一起。

最辛苦的当然是潘兰珍,她要照顾一大家子的生活,她的婆母已经失明,她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她洗洗涮涮,捶背揉腰,修剪指甲。

家人有矛盾了,潘兰珍就成了其中的润滑剂,总是耐着性子劝和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陈独秀写文章赚稿费收入实在不稳定,有一次家里穷到了连下锅的米都没了,她也是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把自己珍藏的首饰给卖了,这才换了点钱。

再后来陈松年一家都出去工作了,陈独秀夫妻也跟着走了,他们到了一个更偏僻的地方,可以说就是深山老林,山村鹤山坪,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高血压突发心脏病去世,病逝前他深情的望着潘兰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了,她还那么年轻,以后的日子想必不好过了。

因此他对潘兰珍说以后她遇到合适的可以改嫁,但是有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做,就是不能动那笔2万的稿费。

之前教育部曾经请陈独秀编过一本语言文字类的书,陈独秀编写完后把它命名为《小学识字课本》。

结果教育部长不满意这个名字,让陈独秀改个名字,但陈独秀是读书人有自己的坚持,他坚决不改,并说自己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动那笔钱,那笔2万的稿费一直放在一家中介里面。

即使之前家里穷的没米下锅了、自己生病需要去医院,他也从没有想过动那笔钱。

潘兰珍也坚定的点点头,她也清楚陈独秀的坚持,要不是有这份坚持,恐怕他早就在国民党内功成名就,过奢侈富裕的生活了。

潘兰珍后来曾经在一家农场劳动,再后来带着养女在一家小学的食堂里工作,迫于生计曾经和一个国民党下级军官结婚,但是新婚不久,军官暴病而亡,潘兰珍再次被打击到了,心里郁郁寡欢。

精神几乎崩溃的她患上了子宫癌,1949年,距离陈独秀去世才7年,她也跟着去世了。

在监狱里面,陈独秀曾经写过一句话:“恨这世道,盗匪横行,我却无力扫清。”

读之令人泪目,恍惚间,先生的身影似乎和千年之前的杜甫重合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陈独秀有功有过,但就其一身铮铮铁骨,当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暴病   妻子   稿费   南京   武汉   临终   国民党   监狱   交代   夫人   女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