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江山爱金钱,她是手眼通天的女强人

比起宋家三姐妹中另外两位,宋霭龄要低调很多。她的一生,没有担任任何公职,深居简出却拥有显赫的无形权势,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门人。

《纽约时报》曾以极简洁的文笔这样概述了她的一生:“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1889年7月,上帝给年轻的宋耀如夫妻送来了一个小天使,小天使虽然是个女婴,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胖胖的小手小腿特别的招人喜爱。宋耀如希望孩子在一个和气相爱的环境中长大,做一个有“平等”,“博爱”精神的基督徒。

于是,宋耀如取“蔼然可亲”之意,给孩子取名“霭龄”。宋蔼龄生于传教士之家,但是被她奉为生活中“圣经”的不是耶稣基督的《新约全书》,而是从她父亲宋耀如身上凸显出来的那种冒险家的进取性格和价值观念。

宋蔼龄5岁时,有一次在听到唱诗班唱歌时,宋蔼龄完全被那种充满神秘宗教感情的歌声迷住了。当宋蔼龄听说唱诗班的女学生都是来自马克谛耶卫理女校时,她马上向父亲提出要到卫理女校读书。

马克谛耶女校是南方卫理教会于1892年创建的,可是,学校自成立以来,从没有收过像她这样年纪的孩子。为了检测宋蔼龄是否具有入学的能力和资格,海伦校长只向宋蔼龄提出了一个问题。她用英语问蔼龄是否真想上学?宋蔼龄毫不迟疑地也用英语作了肯定的回答:是的,我想上学的愿望胜过一切。看到这种情景,海伦校长不但大吃一惊,而且深受感动。她认为简直没有理由可以拒绝这个5岁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强烈愿望。于是,海伦校长决定破例吸收蔼龄入学。

1904年春,宋耀如决定将他多年来考虑的一项庞大计划付诸实施,这就是送宋蔼龄赴美国上学。在宋耀如的计划里,他的孩子应当接受世界上最好条件的教育,他要在子女身上补偿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不能接受教育的缺憾。

宋蔼龄就读的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由于是第一位来自神秘的东方大国的中国少女,宋蔼龄在学院里成了最受欢迎的女学生之一。格里院长认为,最初的日子对于蔼龄来说,也许是痛苦的,但事实上这一切对于蔼龄来说,并不困难。

在心理上,她早已认同了美国的生活价值观念。在饮食方面,她也早已学会了吃西餐,因为西餐是上海宋氏家庭中的主要食谱之一。在衣着打扮上,蔼龄也在“家庭留美预备学校”进行了必要的训练,并在行李中准备了一箱子花色俱全的漂亮服装。在语言方面,她也没有更多的障碍,她的英语会话相当熟练。她感到生活在美国这个国家很适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神秘。

当宋蔼龄从美国南方的美丽小城梅肯市回到上海时,与六年前相比,一切是那么熟悉,一切又是那么陌生。经过多年的独立生活,她的人生经验逐渐变得成熟丰富起来,形成了冷峻世故的性格。城府较深,个性复杂,善于用独立而富有创见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屑于人云亦云。

其次,叛逆和反抗意识更加强烈,自信心更强,更加崇拜英美的人生价值形态,对中国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制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轻视。在父亲性格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刻苦努力下,处处显现出她的聪明伶俐、野心勃勃的特色。她的略带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十分熟练,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一种富有教养的高雅气质,衣着打扮入时,显示出美国人的新鲜活泼和浪漫潇洒,说话干脆,办事干净利落,等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1月5日,上海光复。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住进宋耀如家中,开始积极筹备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工作。当时内政外交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纷繁紧迫。孙中山顿感应接不暇,急需找到一位出色能干的秘书,予以协助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孙中山就此事请宋耀如帮助物色,并强调要精通英文,以便于与海外朋友和外国使节接触、交往。

宋耀如一时间哪里去找这样既要忠实可靠又要符合诸般条件的优秀人才,苦思百访之中,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不啻是一位绝佳人选。当宋耀如把蔼龄推荐给孙中山时,孙中山立即点头应允。孙中山是宋耀如的亲密朋友、同志和战友,也是从小看着宋家子女长大成人的父辈人物,对宋家大小姐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对蔼龄的才干及能力当然毫不怀疑。宋蔼龄就此成为孙中山的一位秘书。

1913年8月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神户。宋蔼龄以英文秘书身份随行。不久,宋耀如携全家逃到日本。当孙中山携宋蔼龄东渡扶桑不久,也有一个年轻人急匆匆地从上海东渡日本开始了流亡的生活,这个人就是孔祥熙。

孔祥熙在日期间,一方面在暗中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一方面整顿重振青年会的声势,使青年会出现了勃勃生机。在旅日的华人基督徒中,一时成了新闻人物。孔祥熙的小有名气,也引起了另一个老基督徒的注意,这就是宋耀如。

宋耀如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但有学问、有抱负,而且经历坎坷,人生经验丰富。宋耀如兴之所至,邀孔祥熙到宋耀如寓所共进晚餐。孔祥熙来到宋耀如在东京的住宅作客,意外地见到在美国纽约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大小姐宋蔼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一种初次到人家作客的拘束感早已荡然无存,大家都有一种异地重逢的亲切、随和的感觉。

宋耀如、倪桂珍两位老人见了不觉怦然心动,觉得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简直可以说是天赐良缘。

在孔祥熙看来,自己多年来单枪匹马,走南闯北,常有孤寂落寞之感,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位有主见、有创见、有识见的同道“红粉”知己。在宋蔼龄眼中,她多年来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位既有头脑,又很实际,也很能干,还能服从自己驾驭的白马王子。

1914年春天,宋霭龄和孔祥熙婚礼在横滨市举行。孔宋联姻,是宋氏三姐妹中最缺少新闻、最没有轰动效应、最为平淡的一对婚姻。但是对宋耀如、倪桂珍夫妇来说,则是他们最感欣慰也最满意的一对婚姻。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有了孔宋联姻,才为孙宋联姻提供了契机,也为以后的蒋宋联姻提供了可能。

婚后,宋霭龄便退居幕后,甘当“贤内助”,全力谋划塑造孔祥熙。一方面塑造孔祥熙的政治形象,成绩斐然,另一方面,生儿育女,硕果累累。

宋蔼龄一生中最大的杰作,是成功地策划并撮合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从而将蒋介石的军力与宋氏家族的财力和英美背景彻底融合起来,为创立蒋家王朝与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础。

“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这是人们对宋氏三姐妹个性特点的高度概括,这样的概括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她是利用掌握国家金融机密的便利条件,转动权力的魔方,随心所欲地操纵市场,转瞬之间获利巨万。这种暴富的途径,完全植根于权力的作用。因此说宋蔼龄爱钱固然正确,但是爱权弄权也是她的一大嗜好。这就是宋蔼龄的“点石成金”之术。

宋蔼龄没有一官半职,然她的权力之大,又是没有人能够怀疑的。她的高明之处是:权尽可以用,却可以不负任何法律或公务上的责任。常言道,好风凭借力,四两拨千斤。

1910年,宋蔼龄从美国学成回国,行李中的全部财富只是一张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1947年,当她从中国再次回到美国生活时,她带走的是比当时国民党政府金库里的财产还要多的财富。除此以外,她还在中国大陆上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比如,是她在1914年巧妙地把大妹宋庆龄送到孙中山身边,从而促成了孙宋联姻;1927年,又是她突出奇招把小妹宋美龄送到蒋介石身边,策划了蒋宋联姻。同时,她始终是一名热衷于政治的女杰,至于什么道德、信义、法纪、制度等,在她认为都是不值一个铜板的迂腐教条。

这个外表温文尔雅但却工于心计、善于经营、财运亨通的大富婆,有着一条非常值得玩味、值得深思、值得借鉴的人生轨迹。

1973年10月20日,宋霭龄以85岁的高龄在纽约逝世。

宋霭龄的一生,是精彩的,传奇的。她的人生信念:财富才是一切,其他都是浮云。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她远没有父亲宋耀如有远见,有深度。投机取巧,走捷径也许只能胜在一时,踏实努力才是长远。人无完人,如果活在当代,她一定是一个精明干练的成功女强人。

我是浅书半夏,魔都自由人。爱写作,爱摄影,愿意分享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给大家。

欢迎关注[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海伦   手眼通天   青年会   女校   江山   基督徒   日本   英语   美国   女强人   蒋介石   上海   父亲   金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