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周边,有一个从湖水里长出来的村庄

游玩沿湖村,眼前一亮。游玩之前,只是好奇这个被标签为“纯渔村”的地方,有什么吸引人地方。

沿湖村,沿了哪一块湖泊?邵伯湖。它的具体位置是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据党支部书记刘德宝介绍,在成为“沿湖村”之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如今的沿湖村,总体面积不大,只有零点八平方公里。


村子的风光,很少见到的好。邵伯湖的山水,将村子环抱在怀中。站在村党群中心大门前,“半亩方塘一鉴开”。水面上,荷叶还青绿着,虽然荷花不多,生命力依旧张扬。九月的芦苇,是蒹还是葭?从蜿蜒的木栈道上走一走,清香的空气,略带了甜甜的感觉。

水中央,三艘小船上,白底红字的三面旗帜高高飘扬。水上的船家,万不可偏离了航线。即便今天已经在岸上安家落户,方向路线,始终是正确的最重要保证。更远处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大字,表明这里最关注的是环保。

清新的空气,零零星星的小雨。这样的日子,最适合游玩这样的地方。从木栈道走到大路上右拐,是“扬州鱼文化博物馆”。“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鱼”。鱼、渔在古代虽然同音同义,今人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博物馆里,最感兴趣是沿湖村人对于生态的重视。由于这里的人因为邵伯湖及其湖中丰富的鱼资源,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他们都是渔民,昼夜生活在狭小的渔船上。他们中少有文化人,生活环境恶劣,受教育的机会更少。一直到二零零四年,依旧有三百多户渔民住在船上。他们像被现代文明遗忘了一般,被人称为“渔花子”。

邵伯湖山清水秀,土肥水美。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想让这里的渔民们感受到文明与发展,首先得改变居住条件。于是,向湖水要土地计划,开始实施。几年努力后,他们硬生生地围湖填土,得到六百亩土地。

船民分为三批,全部有了自己的房子。渔民们回到岸上,由渔民身份转变成了农民。渔猎回到农耕是巨大的变化。适应是最大的障碍。好在有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因人制宜,发挥个人所长而不是一刀切。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展示个人能力。单一的渔村、渔业,发展成如今闻名周边的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多种发展的结果是,三百多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三万多元。


到沿湖村走走,住特色民宿,玩鱼文化旅游,欣赏和购买独特文创等,是最大的诱惑。而更有魅力的,是当地的各种美食。由于沿湖村居民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渔民,他们带来各地的家乡美味,汇合到沿湖村后,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短短十来年时间,沿湖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地政府以纯渔村概念为同心圆的圆心,如涟漪扩散般建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渔村。一年四季游玩的人,会得到不一样的游玩体验。龙舟赛船、拔河竞赛、水上游船、捕捞体验等众多游玩项目吸引着不同年龄的游客,趋之若鹜。

介绍的文字很枯燥,经历的过程却非常艰辛。当年教育、医疗水平最低的沿湖村,如今是全国著名的振兴乡村基地。


走出鱼文化博物馆,穿过一片绿草地,又是一方荷塘。不,是鱼塘。一个当地人正在垂钓。钓者不徐不疾,颇有几分太公望的风采。好奇地过去看他的滬篓,什么都没有。忍不住笑着问他,是不是丢掉了吃饭的家伙了?那人很开心地说,不过是钓了玩玩。

玩玩,多潇洒的态度。“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那是古代的隐者,对俗世红尘的鄙视。他们避世在乡野,为一份心的安宁。现在,居然沿湖村的渔民们,也在以钓鱼为乐,这是怎样的进步!

坐上村里的电瓶车,环游沿湖村一圈。这就是个被邵伯湖环绕的存在啊。其实,沿湖村在邵伯湖西岸,面对浩渺的邵伯湖,视野开阔。怪不得要“智者乐水”呢。有智慧的沿湖村人,靠着自己的智慧,获得独有的政策加持。夏日时光,这里是绝佳的露营胜地。

秋日泛舟,可以到邵伯湖靠岸的小小岛上,听鸟鸣,看鱼戏,不亦乐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扬州   栈道   农耕   渔村   渔民   岸上   船上   湖水   村庄   智慧   特色   地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