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为何总不得曹氏信任?

空城计想必我们都耳熟能详吧。


诸葛亮剧照

只见诸葛亮坐在城头,焚香抚琴,城下城门洞开,此时司马懿率领十五万魏军已到城下。


好一会儿,司马懿突然大叫一声“有埋伏”。就慌不择路的退军了。


不过你有没有一个疑问?


若司马懿怀疑城里有诸葛亮研发的反人类埋伏,直接派个千八百的先锋队,进去一探虚实不就完了,就是死几千士兵又有何妨,赢了却能取诸葛亮人头。


这么划算的买卖,司马懿怎么不做?这就不得不说,司马懿很会审时度势了。


因为当时的魏帝已经因为他的军功显赫而忌惮,再加上朝堂之上对他虎视眈眈的曹真,他多次谏言魏帝说,先王曹操很早就发现此人有狼顾之相,非久居城下之人,千万不可委以重权。


而当时魏国能和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马懿,如果一下子把诸葛亮给灭了,回朝之后势必会兔死狗烹,被魏帝杀了。


只要诸葛亮还活着,魏国就不会动他司马懿。所以他必须放诸葛亮一马。


而诸葛亮打开城门赌的也是司马懿暂时不会让自己死。


这么看当时的局面,空城计实际上就是顶尖高手的心照不宣。


诸葛亮悠闲的抚琴,实际上就是营造了一个“仲达你要杀便杀,只是你没这么蠢”的氛围。


司马懿会心一笑,跟手下说恐有埋伏,给上级和手下一个交待,扭头走了。


如果这时候派个人进去,或者派一队人进去,发现没兵,你说司马懿还怎么放诸葛亮?


如此会审时度势的司马懿还远不止这些。


思虑周全的司马懿


因他的父亲司马防为曹操举荐的原因,曹操对司马家格外看重。


且司马懿少有奇志,聪明而有大略,不仅博文强记,还勤修儒学,少年时已经闻名河内了。


曹操剧照

曹操很是爱才,听说司马懿的才名之后,派人召他到麾下任职,但司马懿并没有应召。


首先,在他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人臣所为,不屑于与之为伍。


其次,曹操为人心狠手辣,父亲和哥哥已经在曹营之中了。如果再加上他,稍有不慎,那就一锅端了,他还不想出事。于是称病不去,可见司马懿思虑之周全。


因为当时曹操跟袁绍大战在即,根本没有更多心思在司马懿这儿,所以司马懿侥幸的躲过去了。


但曹操消灭了袁绍的主力,逼降荆州,成为汉朝丞相之后,司马懿就没那么幸运了,曹操开始强制征召。


曹操是有私心的,他对曹植、曹丕不太满意,却对当时勤学聪明,思辨能力极强的幼子曹冲很满意,所以就想让胸怀韬略,富有良谋的司马懿当曹冲的老师。


按说能够给将来的世子当老师,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差事。可是没想到司马懿还是婉拒。为什么?这就是司马懿的深谋远虑了。


他认为曹操儿子众多,将来局势晦暗不明。如果就这么冒冒失失地选一个站好队,万一出了错,那前途尽毁了,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没过多久,曹冲果然因病夭折。


曹操就安排他担任黄门侍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官职。自此,司马懿算是正式地进入官场了。


不被完全信任的司马懿


曹操虽然知道司马懿很有才华,但是并不很信任他。 而且曹操多猜忌,为人很刚愎自用。


正因为这些,他没有采用司马懿的一个谏言,从而错过了他一统天下的机会。


公元215年,曹操攻伐汉中。当时司马懿就进言说,蜀地人心未附,而刘备正与东吴争夺江陵。


如果陈兵汉中,蜀地就会震动不安,再派精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若控制巴蜀,则江东可下。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那么刘备回军,那就再难取汉中了。


对于司马懿的进言,曹操没听进去,他说已经得了陇右,还想要蜀地,这简直是人心不足。


这就错失了曹操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次机会。


公元216年,曹操晋封魏王,定都邺城。曹操名义上是汉臣,但实际上已经是皇帝了,这就引发了曹操阵营内部的分裂。


比如说长期追随曹操的重臣荀彧、司马防,他们对自己是汉臣的观念始终是不变的。认为曹操这么干等于是谋逆。为此很多人跟曹操发生了冲突。


随后不久,曹操变相逼死荀彧,免去了司马防的实权,甚至大开杀戒,清理了所有拥汉派的大臣。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出手了。他公开支持曹操。


你说他是不是很会审时度势。不支持,就会被要了命,如果公开支持曹操,不仅可以拯救自己的家族,更重要的是他的升迁机会来了。


曹操清理了那么多的拥汉派大臣,正缺人用。随后司马懿被任命为丞相司马,而随着曹丕被封为魏王世子,凭借着早年跟曹丕建立起的感情,司马懿升任为世子中庶子,正式辅佐曹丕。


至此司马懿在曹氏阵营当中正式站稳了脚跟。


但实话说,尽管多年来司马懿一直谨言慎行,但曹操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的猜忌,总觉得这个人城府很深。


所以多次提醒儿子曹丕,对司马懿既要用其才,又要加以防范。


司马懿也知道曹操从来不完全信任他。所以他一直战战兢兢,勤于职守,一直没给曹操抓把柄的机会。更是为曹氏立下不少功劳。


大显身手的司马懿


公元219年,关羽率大军包围樊城,水淹七军,斩了庞德,打得曹军全线溃退。一时之间,关羽威震中原,兵锋直指许昌。


为了避关羽的锋芒,曹操一度准备迁都。而司马懿及时劝阻曹操,他说虽然战败,但是对我们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损伤。倘若迁都的话,不仅是向敌人示弱,更会使我方人心浮动。


司马懿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联合东吴偷袭关羽。这次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计策,果然孙权派吕蒙袭取公安,从而导致关羽兵败身死。关羽算是间接死在了司马懿手上。


由此可见,司马懿最大的才能就是对形势的把握,而且他更擅长于利用形式来转换形式。


当然仅凭才华还不够。最关键的是,在危机时刻,司马懿更有谋略。


公元220年的正月,曹操在洛阳去世。此时在都城邺城的世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彰动了心思,率领军队赶到洛阳,拥兵自重,要曹植来继位。


足智多谋的司马懿


曹丕手上仅有五、六万兵,而曹彰手上兵力至少30万,双方的实力悬殊很大,曹彰一旦兵变,后果不堪设想。当时邺城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危机时刻司马懿给曹丕献策,一方面加强邺城的防御。


一方面利用曹丕的生母卞太后的权威,控制在洛阳的重臣贾奎等人,将曹操的棺木以及魏王的玺绶送回邺城。


同时派出使者火速赶往许昌,催促汉献帝确认曹丕的魏王位。不久,汉献帝的诏书来了,宣布任命曹丕为丞相,继承魏王爵。


可以说司马懿为曹丕的成功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同时,也化解了曹氏集团内部分裂的一场危机。


随后曹丕就对立了大功的司马懿封赏。


公元225年,曹丕再次提拔司马懿为辅军大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就极力推辞,说,我何德何能,能够担任这么高的官职。


曹丕一看司马懿这么谦虚,就对司马懿越发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正是司马懿想要得到的。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之前,任命他当儿子魏明帝曹叡的辅政大臣。


公元226年8月,吴主孙权看准曹魏国丧,就派两路大军直逼魏国而来,危机时刻,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领军抗敌。


司马懿出征,很多人不放心,因为司马懿之前一直是文职,没有领兵打过仗,更何况面对的还是东吴的两路大军。


然而结果大大出乎了预料。面对东吴两路大军,司马懿不慌不忙,他先是一路偏师,牵制住孙权,再集中优势兵力,对诸葛瑾的军队展开了围歼,最后火速回师合围孙权。


两场仗打下来,吴军死伤数千,仓皇而逃,司马懿大胜回朝。


为此,司马懿不仅受到了魏明帝的青睐,而且还因战功升迁骠骑大将军。


隐忍的司马懿


但人红是非多,作为四大辅臣之一的中军大将军曹真,看到司马懿受重用很不服气,于是向魏明帝进言说,先王曹操很早就发现此人有狼顾之相,非久居城下之人,千万不可委以重权。


不如让他去驻守外地,以观奇效。对于叔叔的进言,曹叡当然采纳。


很快,司马懿便被派驻守宛城,外加负责主持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被挤出了权力的中心。


司马懿这是变相被贬了。而对于这样的调任,司马懿欣然领命而往,这就是司马懿的隐忍。


让曹真没想到是,司马懿很快就抓住机会,一下子扭转了局面。


公元228年,蜀国出兵伐魏,于是魏明帝命司马懿督办荆州和豫州的军事。当时他发现荆州新城郡的太守孟达有点反常。


孟达本来就是蜀国的降将,曹丕在位时待他优厚,可曹丕死后,孟达失宠,怪话怨言就明显增多。


司马懿就警觉了,蜀国正在攻魏。如果这个时候孟达叛变,那洛阳岌岌可危。


事实上这个时候诸葛亮真的给孟达写信了。要他判魏归蜀。


可是诸葛亮也深知,孟达这个人反复无常,为了促使他尽快的判魏,诸葛亮故意把这个事情透露给了魏军,下边就是高手的较量。


接到消息的司马懿不慌不忙,立即给孟达写了一封信,说诸葛亮写信劝你投降蜀国的事儿我知道,那不过是诸葛亮的一剑之计,你不必惊慌。魏国始终是信任你的。


但事实上,司马懿暗中调兵,亲自向新城进发,当时大雪封路,孟达预计司马懿即便要来,也得二十多天,可是司马懿日夜兼程,仅用了八天时间就抵达了新城,一举拿下孟达,解了新城之险。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魏明帝重新对司马懿有了表面的信任,不久,司马懿正式担起了抵御蜀军的重任,成为魏国雍凉兵团的新主帅。


由此也就展开了三国时期,最为顶尖的两大军事高手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垒。就比如开头说的空城计。


这就是司马懿的睿智与隐忍。


后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父子开始全面掌控朝局,也为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炎取代魏王,建立晋朝铺平了道路。


司马懿虽然屡不被曹氏完全信任,但不妨碍其建立奇功,用自己的智慧和隐忍一招致胜,为取代魏王打下了基础。


这也给了我们提示,所在的职场环境不利于自己时,我们要学会隐忍,学会审时度势,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为别人创造价值,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魏国   东吴   汉中   司马   世子   足智多谋   蜀国   洛阳   审时度势   丞相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