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攻打越南谅山,2个班误入越军阵地,30年后才知救命恩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指引着饱受摧残、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从此,沉寂百年的雄狮不再自甘堕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某些西方国家不愿相信过去他们欺负的旧中国站起来了,依旧想靠着蛮力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

因此,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便遭受了诸多打压。而想要解决这种困境,办法唯有一个:那便是展示自己的武力,让敌人不敢小觑。

为此,我国和外围敌对势力进行了多次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珍宝岛战争、中印边境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也被称为新中国的四场“立国之战”。这些战役之后,新中国彻底站稳了脚跟,无人再敢轻视中华民族,我国也迎来了几十年和平发展的黄金期。

这些战斗的胜利,无一不是心系家国的革命战士们在前方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他们用生命和血肉为后辈筑起一座守护长城!

不过即使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会有人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两个班的战士在执行上级命令时误闯入敌军阵地,好巧不巧的是,这个阵地就是我军接下来炮火要攻击的目标。

本来以为十死无生,决意和敌军做殊死搏斗的他们,却在最后关头奇迹般生还。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误入越军阵地?是谁从绝境中救下了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又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领略当年解放军战士们的英姿。

中苏关系恶化,打响反击战争

冷战后期,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前苏联不但撤回了许多来华专家和对华支援,而且还意图以武力逼迫我国屈服。一时之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1969年爆发的珍宝岛战役更是让两国关系彻底决裂。

正巧,彼时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于是苏联从中作梗,煽动与美国不合的越南,在越南境内掀起一顿反华浪潮,对越反击战也因此爆发。

中越关系,一开始其实是非常友好的。中越两国之间曾经有着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越南与美国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尽管我国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还是缩衣节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连毛泽东主席也曾经声称,七亿中国人民和广阔的中国领土都将会是越南坚强的后盾。

不过,越南领导人却在与美国的战争结束后背信弃义。

利欲熏心的越南开始向外扩张领土,并把我国当作它强大起来路上的最大障碍,开始在国内宣扬反华、排华思想。再加上苏联的支持和唆使,越南甚至开始公开出兵侵略柬埔寨,并在中国边境挑起一系列武装冲突事件的地步。

这样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中华人民的强烈反感。为了捍卫中国南部边境的领土主权,我国在1979年初决定有限度地“教训”一下越南,遏制其妄图搞霸权主义的念想。

1979年2月17日,新华社奉政府之命发布声明。声明称:我国一向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十倍还之”,如今越南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国与国之间正常来往的界限,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安全,对此,我国将奋起还击。

声明还强调,我国追求和平,此次行动完全是正义的反击。并且我国承诺不会占领越南的任何一寸领土。在给予越南侵略者应有的教训之后,我国将撤离越南全境。

当日,我国在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的河口、金平地区出军反击,将越南在边境挑衅我国的军事据点予摧毁。至此,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实行远程打击,奉命深入敌营

对越自卫反击战,从2月17日始,到3月16日止,历时一个月,最后以我国的获胜而告终。

这一战,我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训练有方的战斗素养,在短时间内击溃越南军队,摧毁了越南北部的工矿业,成功打乱了苏联和越南的战略部署,打出了中华民族的气势与威风,打出了中国接下来几十年的和平。

而在这场短促激烈的战斗中,谅山战役是其中的重头戏,乃是我军取胜的关键性一役。谅山战役之所以重要,与谅山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它的北侧层峦叠嶂、密林遍布,南侧一马平川,可直通越南首都河。

如此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是当之无愧的兵家必争之地。越南军方显然也意识到一旦谅山失守,他们将无险可据,最后吃败仗会是必然的事。因此,越军派出昔日曾和美军作战过的精锐部队“金星师”守卫此处。

在谅山战役中,起初我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谅山周围的部分阵地。但随着地势的变化,强攻阵地变得越来越难,这样不仅会加剧战士们的牺牲,而且很有可能徒劳无功。于是,我军把目光放在了附近的脱浪县城上,想先占据此处,再以点破面,最后突破谅山防线。

可这脱浪县城,也不好打。虽然仅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在此,但其附近高地遍布,与县城形成犄角之势,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在我军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炮火猛轰附近高地,先打击越军的有生力量,再一鼓作气攻入县城。于是,我部队化整为零,秘密前往脱浪县城附近的高地打探敌人的兵力部署。

战士们的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搞清楚越军的主力分布在哪个位置并告知后方,以便实施精准的炮火覆盖;其二则是等炮火打击过后,剿灭残余越军,占据一号高地。

张班长就是先头部队的战士之一,奉命率领两个班的战士去探查1号高地。

误入越军阵地,绝境死里逃生

很快,收到命令的2个班长就趁着夜色带领三十多名战士偷摸向1号高地进发。他们训练有素,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手,因此没用多久就发现了越军所在之地。

于是2个班长决定兵分两路,一面派人回去通知后方炮兵部队,一面埋伏在越军阵地附近,只等炮火落地后就冲上去。

本来计划十分完美,但求战心切的战士们都沉浸在即将击溃越军的兴奋中,却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很接近既定的炮火打击范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很快天开始蒙蒙亮,即将到我军原定的炮火打击时间。

这时,2个班长才自觉不妙:两个班的战士好像误闯入了越军阵地范围,到时候被轰炸的可就不止敌人了,自己也得跟着遭殃。

可眼下,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危险境地,却没有任何办法。要知道,他们埋伏在越军主力的附近,意味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察觉。而在这紧要关头,要是擅自行动被敌人发现了,陷入苦战都是小事,万一打草惊蛇,暴露我军的作战计划那可就完蛋了。

于是,一番斟酌过后,2个班长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舍生成仁,哪怕牺牲在自己人的炮火之下,也要把作战任务给完成。

班长的这份意志和决心感染了其他战士,大家都认可了班长的决定。在炮火降临的数十分钟前,战士们面容平静、神色坚定,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

随着“轰”的一声炮响,终于,既定的炮火覆盖打击时间到了。数枚炮弹从张班长他们的头上呼啸而过,看着不远处被炸出来的巨坑,战士们知道:这是大炮齐射之前的基准弹,用于校准。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是无差别的暴雨式轰击,是死是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料,这一轮炮弹打完后,张班长一行却没有再听到什么动静,战场一瞬间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战士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又过了片刻,远方传来我军的喊杀声,就这样,在班长等人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我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将1号高地拿下。

看着鲜艳的红旗取代越南旗帜插在了阵地上,班长才从后劲中缓过来,意识到自己和兄弟们死里逃生了。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越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对我军早有防备。在班长一行趁夜潜入之时,敌人就已经发现了,于是他们悄悄撤离1号高地跑到2号高地,想等我军炮轰自己人之后再回来捡漏。

不得不说,这个如意算盘打的妙,但是敌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军有人发现了这个异常,叫停了炮火打击,也救回了张班长等三十多个战士的性命。

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是怎样发现异常情况的呢?

多年苦苦寻觅,真相水落石出

对于这个问题,班长一行无疑是最想弄清楚的人。

要知道,猛烈的炮火覆盖之下,他们这三十多号人在没有战壕掩护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活着走出来。这个发现异常的人对他们而言就是救命恩人,因此当初攻占阵地的战斗刚一结束,回过神来的班长立马就去询问战友是否知情。

不过,由于当时的通讯尚不发达,再加上2个班长隶属步兵,而他的救命恩人是炮兵,所以哪怕一直到我军班师回国,他也一直没有弄清楚恩人到底是谁。

不过对于重情重义的其中一个班长张班长而言,这份恩情他始终铭记于心,当面向恩人致谢一直都是他所渴望的,为此他苦苦寻觅有关线索,终于在三十年后,皇天不负有心人,张班长终于弄清了当年的真相。

原来,2009年,时隔三十年,张班长偶然在网上读到了一篇越战老兵的战地日记。

日记原文内容如下:“今日(3月3日)配属481团战斗,对目标地点实施火力打击。炮击1号高地(此前侦查发现系越军一个高机连驻守)时,我用16倍炮队镜观察到目标地点有我军步兵提前发起进攻。为免误伤,我立刻通知炮兵群长,及时下达‘暂停’口令。”

张班长看到日记内容后,内心十分激动。虽然上面记录的事情不多,但基本能吻合当年自己这两个班的兄弟所执行的任务,也就是说,这篇日记的主人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事实也的确如此,日记的主人是当年广西战区某合成军炮兵群的韩连长。

当时韩连长奉命配合步兵部队拿下越军的一个机枪阵地,他作为炮兵部队连长,任务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对敌人予以致命打击。

等到原定开炮时间时,他出于谨慎再次观察炮击地点的情况,结果正巧发现张班长一行人抱着必死的觉醒向越军征地发起冲锋。他觉得事有蹊跷,就请示上级停止炮击,这才让张班长和兄弟们捡回一条性命。

得知真相的张班长大喜过望,把事情告知了自己当年的老战友。随后他们齐心协力,打听到韩连长目前的下落,一同去当面感谢韩连长的救命之恩。

韩连长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也是十分惊讶,想不到自己当年种下的善缘,竟在三十年之后还能结出善果,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一份慰藉。

结语

不得不说,张班长一行人的绝处逢生堪称奇迹。他们误闯入敌军的阵地,最后却安然归来,其中的偶然因素,不得不令人叹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不是韩连长的谨慎行事,如果不是张班长等人宁死不退,那么事情的结果可能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此佳话的诞生是老天对那些拥有美好品质之人的馈赠。

参考资料

[1]吕奎元.老兵忆对越反击战[J].农家之友,2014(07):36-37.

[2]高小平 ,欧阳锴.1979: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的回忆 老兵不死[J].国际展望,2003(15):24-25.

[3]宫力.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中美苏关系[J].共产党员,2012(11):58.

[4]79对越作战经典战役——万炮轰谅山[J].华声·观察,2013(20):8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越军   越南   阵地   反击战   炮火   连长   恩人   高地   我军   班长   年后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