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决定任命田维新为总政主任,故意问他:曹植埋在哪

1973年12月20日,毛主席为推动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召开了一次特殊会议,时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也是参会者之一。

这是田维新自1969年由地方调到中央以来,第1次见到毛泽东。

21日下午,毛泽东又故意问了田维新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怪”问题,比如:曹植埋在哪?

那么,田维新是怎么回答毛泽东这些奇怪问题的?他又能否成为总政治部主任呢?

说起来,田维新能进入中央核心机构工作并获得毛泽东的青睐,用“一路旗开得胜”来形容也不为过。

1916年,田维新在山东聊城东阿县出生。

东阿自古人杰地灵,古有魏朝开国元勋之一程昱、唐朝右金吾将军程处弼(程咬金之子),近代有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之一张怀芝、杂技艺人张正振,等等。

当然,田维新后来也成了东阿县的名人之一。

田维新人生的转折点在1937年。

那一年,日本人完全暴露出了狼子野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东三省后,他们挥兵南下,直逼河北、山东等地区,并接连攻城拔寨,让形势变得相当紧张。

国破家何在?在这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为了抵抗侵略者,本是一名山村教师的田维新毅然决然放下手中的饭碗,加入到国民党将领范筑先的部队中来,成了一名抗日战士。

跟范筑先打日本人,田维新算是跟对了人。

范筑先原是冯玉祥的部下,经过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成了韩复榘()第三路军的少将参议。

然而,田维新跟对了领导,范筑先的新领导韩复榘却不怎么样。因为,与敢打敢冲的冯玉祥相比,韩复榘就是一个怂包。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韩复榘多次不战而退,接连放弃济南、泰安、济宁等山东军事重镇,落下了个“逃跑将军”的臭名。

后来,他彻底惹怒了蒋介石,落得了个被枪决的下场。

领导不行,范筑先的抗日决心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他以死来成就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等美名。

1938年11月,范筑先率部在聊城抗击日军的进攻。可领导韩复榘无心战斗,早在10月就下达了撤退命令,大部分韩复榘所部因此离开前线,让范筑先和700多名抗日战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到两日就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丢失了聊城。

经过这一战,范筑先与多数战士屈辱而无奈地英勇就义。

田维新也参加了这一次相当悲壮的战斗,但还好在他吉人自有天相,没有战死,活了下来。随后,他继承范筑先等民族英雄的抗日精神,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继续参加抗日,后加入八路军,走上了革命之路。

因为有文化,又有相应的战斗经验,田维新很快就成了八路军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太行山抗大一分校深造期间,田维新学习军事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情况,萌生了入党的想法,最终向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1939年,党组织批准他的申请,让他成了党员。

加入八路军,又成了党员,田维新有了自己的归宿和坚强的后盾,之后将一生都奉献给党和人民。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田维新身先士卒,同战友坚决开展反蚕食、反封锁、反扫荡等斗争,接连取得了奇袭鲁村、子洪口伏击战、突袭固县等战斗的胜利,给侵略者以不小的打击。

此外,他还和战友参加了一系列著名的战斗,比如百团大战、祈太平战役、强攻襄垣等。

解放战争时期,田维新活动的轨迹开始蔓延到河南、河北等地区。在诸多的战役中,他都分担了很重要的角色,成了主攻力量的领导人之一。

他不辱使命,最终为解放战争和后来新中国的成立,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美援朝时期,和众多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部队领导人一样,田维新也跟随大队伍参加了抗美援朝,直到战争结束,他才结束四处征战的生活。

如果说1937年“投笔从戎”并在后来加入八路军,是田维新人生中的第1个转折点,那么1969年就是他人生中的第2个转折点——他,被从地方调到中央,成了总政治部副主任。

1969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新中国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沈阳军区重要领导人之一,田维新也有机会参加了这次活动。

让田维新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到北京就回不去了。

国庆庆典活动结束后,各大军区领导人还没有返回各自辖地,仍留在北京参加活动。

一天,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一位干部突然找到田维新,开口闭口就一个“首长”一个“首长”地叫,让田维新感到很莫名其妙。

因为,按照部门职责划分来看,总政治部是中央军委的政治工作机关,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算是地方军区的上层领导机关。一个领导机关的干部居然把来自地方的军区领导称为“首长”,这难免让人摸不着头脑。

再仔细了解,田维新这才得知自己已经被从地方调到中央工作了,成了总政治部副主任,因此才被总政治部干部叫首长。他对这件事居然一无所知。

就这样,人事突然发生变动后,田维新“被迫”留在了北京,不再返回沈阳军区。之后所有的交接工作,也都通过会议来完成。

在总政治部副主任这个岗位上,田维新一干就是4年,这为他后来被毛泽东指定负责总政治部工作做了铺垫。

1973年,中国政坛发生了两件引起世界关注的大事。一是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的组织生活和工作,邓小平回到了北京;二是毛泽东决定对调八大军军司令员,进行人事大调整。

这第二件大事,也直接影响到了田维新。

1973年8月,邓小平正式走入工作岗位后,毛泽东与他进行了谈话,提到了有关各大军区司令员的问题。

这件事相当重大,既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政治问题,也关乎中国社会的稳定。邓小平陷入了沉思,不过他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没有说话,只是将自己的茶杯和毛泽东的茶杯对调了一下。

英雄所见略同,毛泽东会心一笑,就认定了邓小平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认为有必要对调地方上的军区司令员。

1973年12月12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正式将军区司令员的问题搬到台面上来谈。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痛批军委和政治局,会场鸦雀无声,气氛有些紧张,待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后,他才说出会议的主题,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与会者提出增加邓小平为政治局委员的意见;二是提出讨论对调军区司令员的事。

他说:“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

提出了会议的议题,还没有等众人进入到商议环节,毛泽东又向与会者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唱毕,毛泽东才解释对调军区司令员的原因,他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这句话不是讲给政治局和军委听的,是专门讲给参会的各大军区司令员听的。他们当然知道毛泽东在说什么,随后都同意了人事调动的意见。

12月22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依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发布通知,决定让邓小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日,中央军委也依据毛泽东的意见,发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

除了军区司令员人事出现变动,总政治部的人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政治局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的意见,还说:“军委不议军,政治局不议政,以后改了吧!”

毛泽东说“改”,总政治部归军委直管,因此也必须“改”。这个“改”既有权限方面的,也有人事调动方面的。

12月21日下午,毛泽东就总政治部人事问题,与总政治部干部,也就是和田维新等人进行了谈话。

当时还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回忆,毛泽东将政治局委员、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总政治部干部都聚集到一起,共同商议人事调动的最后问题,46位高级将领都受到了接见。

接见完了后,毛泽东对着众人拍了拍朱德的肩膀,非常严肃地说:“这是好司令啊,是我们的红司令,不是黑司令!”

接着,他将目光转移到一直站立在一侧的萧劲光、陈士榘、田维新和马宁4人身上,开始一个个与他们握手谈话起来。

当时,田维新是众将领中军衔最低的,仅是少将(1964年授),但这不影响毛泽东关注他。毛泽东一来到他的面前,就开始亲切询问他的情况。

毛泽东问:“维新同志,你是哪里人?”

在北京工作了4年,这还是第1次与毛泽东面对面接触,田维新既兴奋又紧张。面对毛泽东的问题,他平复了心情后回答:“山东东阿人。”

一听到“东阿”这两个字,毛泽东眼睛一亮,接着问出了一个众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哦?那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

对东阿以外的人来说,他们一般不会将曹操之子曹植与山东东阿联系到一起,更没有去思考曹植到底埋在哪里这个问题。可对东阿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送分题”。

三国时期,山东东阿地区归曹魏政权管辖,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封地就在田维新的老家东阿一带;曹植死后,便被安葬在距离东阿县城东南20公里的鱼山西麓之上。因此,当地人对曹植的事一直都了然于心。

田维新毫不犹豫回答:“鱼山!”

毛泽东点了点头,又问:“(鱼山)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

这似乎难倒了田维新,他想了一会才说:“要说湖,那离鱼山还远,是东平湖。”

“噢,那就对了!”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

到这里,许多人不禁疑问,曹植被册封到东阿,田维新是东阿人,他知道曹植与东阿的关系不足为奇,毛泽东又怎么会知道曹植、东阿、东平湖这些东西呢?

其实,毛泽东知道这些东西也不足为奇,他一生都钟爱阅读三国史,对曹植这样的与“建安七子”齐名的文人更是深入研究,当然对曹植与东阿的关系以及东阿的地形有一些了解。

与田维新唠完家常,毛泽东突然话锋一转,说:“总政治部就交你负责了!”

对于毛泽东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田维新有些意外,就像1969年突然接到人事调动消息一样,一脸茫然。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田维新负责总政治部呢?

田维新被毛泽东指定负责总政治部,第一个大前提就是“有人上位,就必须有人让位”。

在这次人事大变动中,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的人事也发生了变动。他在党的十大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更重要的是,经过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他被从北京调到了沈阳,由北京军区司令员变成了沈阳军区司令员。

他这一走,总政治部主任的位置自然就空了下来,得有人填补上去。

那该由谁来接任这个总政治部主任呢?

按照常理,为避免上下级权力斗争,保持内部团结,像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领头羊这样的位置,回避内部提拔、选择“空降领导”才是最好的做法。

只不过,总政治部直接归军委管,因此“空降领导”显然已没有这个必要,从内部提拔,选择“熟悉业务”的人领导总政治部,才是最好的选择。

就当时的总政治部人事来说,李德生是总政治部主任,田维新是唯一的副主任,李德生走了后,田维新替补是合情合理的。

更重要的是,除了“顺位”,田维新也有能力去负责总政治部的工作。

从抗日战争起,田维新一直做的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

他从基层做起,曾担任山西游击支队连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主任,后来一步步往上升,先后做了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三支队政治部代主任、祁县独立营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8旅22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二野11军23师政治部主任,川东军区大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等等。

可以说,田维新的整个革命生涯,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政治方面的工作。

由此就可以理解毛泽东为什么希望他来做总政治部主任了。

到这里,又有人产生疑问:既然田维新被提拔为总政治部主任合情合理,那么在表达想让田维新来负责总政治部前,毛泽东为什么会问他“曹植埋在哪里”这样奇怪的问题呢?

对于这个问题,只有用毛泽东的行事风格和用人方式这两样东西来解释才讲得通。

一直以来,毛泽东就相当重视政治工作,将其视为“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和“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总政治部的设立以及后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相结合的。

1930年,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在瑞金洋溪村成立,这也就是后来的“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前身。

总政治部一诞生,毛泽东就担任了第一任主任,亲自把控思想宣传这一关。

建国后,总政治部从中央军委独立出来,改称“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2016年又进行了军改,名称改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在罗荣桓等人的努力下,总政治部的制度和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一起合称为“四总部”。

因为这些缘故,毛泽东无论是从实际出发,还是带有“个人感情”,都会亲自过问总政治部的人事变动问题,形成了事事过问的行事风格。田维新在1969年被提拔到总政治部的事,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安排的。

就毛泽东的用人风格来看,每当决定用一个人前,毛泽东都会对他进行一番考验。

比如,1950年决定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前,毛泽东就亲自与彭德怀会谈,先问清楚彭德怀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后才正式决定由他来做统帅。

这一次,毛泽东询问田维新奇怪问题的事,也是对田维新的一种考验。

毛泽东虽然没有到过东阿,但从史料书籍中了解到了当地的地形,因此不仅考田维新历史人物,还考他对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

其主要目的,就是看田维新是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当毛泽东提出这些问题时,田维新不知其用意,但还是巧妙且实事求是回答了一些情况。

这里的“陷阱”就是鱼山左边有没有湖的问题。

实际而言,鱼山的左边是没有湖的。

那要怎么回答呢?

田维新给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答案,就是距离鱼山不远处确实有一湖地,至于在什么方位,他没有说出来。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鱼山左边没有湖的问题,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对于这样没有阿谀奉承和欺上瞒下,情商还很高的属下,哪一个领导人会不喜欢呢?

在毛泽东看来,田维新的这次测试算是合格的,于是公开说出了想让他负责总政治部的想法。

1969年被从地方调到总政治部,田维新事前没有准备,如今又被毛泽东送来这样的一个惊喜,他不由得又有一些措手不及。

在他看来,担任副主任做的都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果由副转正,那就得独当一面。对于这件事,他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对毛泽东说:“德生同志走了,我会继续把总政的工作做好的,但总政只有我一个副主任了,太缺人手了,请主席尽快委派主任。”

毛泽东没有回答委派主任的问题,而是相当认真地说:“你以后就是总政主任了,你全面负责总政的工作!”

看到毛泽东主意已定,田维新便不再说什么,只好回去等待正式的任命书了。

然而,这次会面后,因为一些缘故,田维新终究没能成为总政治部主任。

虽然1973年后直到退休也没有成为总政治部主任,但这并不妨碍田维新为革命和人民做贡献。

他基于实践、深入基层、广泛调查,为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倾注了毕生力量,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比起显赫的人物,他也许没有那么耀眼,但也不能被人民忘记。

结语:

田维新一直是东阿人民的骄傲,当日寇来临的时候,他放下手中的饭碗,果断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他为解放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这些外,田维新在军队历史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多次回乡宣传革命精神,并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战史》的编审工作。后来,他撰写的22万多字的回忆录,也是我军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沈阳军区   总政治部   东阿   中央军委   主任   总政   司令员   军区   人事   领导   工作   田维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