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俄罗斯的今生前世 东斯拉夫人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

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根,列宁曾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过去,所以一个国家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国家的现在与未来。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经常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惹人讨论,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历史遗留问题又一次被摆到了明面上。相较于乌克兰的晦暗不明,俄罗斯的历史清晰明了得多。

蜕变:从原始走向文明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主体民族为斯拉夫人。根据最新考古学的材料表明斯拉夫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东部民族与维内德人联合开始大规模迁徙后自己使用的名称。按照斯拉夫语含义,有荣誉、光荣的内涵,东欧地区的很多非斯拉夫人也被斯拉夫化,成为欧洲最大的民族。

斯拉夫人的最早发源地是在今天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的第聂伯河与维斯瓦河流域一带。其中有一部分斯拉夫人迁徙到西北地区,形成了现在的西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另一部分跑到西南部自立门户,他的后代就是今天的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而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在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和统治期间同土耳其人混血并且伊斯兰化的斯拉夫人。而向北方开疆扩土的那一部分,就是后来的东斯拉夫人,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主体民族。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

欧洲主体民族分布图


在元朝以前,我国史书没有任何关于俄罗斯的记载,统一称为“东胡”。到了元代,由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扩张,一度将国境线推到了玛瑙河流域。此时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是元朝的一部分。传统史书曾经将其称为“罗刹人”,也就是现在的罗斯人,蒙古人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将其称为俄罗斯人,从此也就有了俄罗斯这一说法。传统的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名称特指该地区的哥萨克骑兵。据俄国最早的历史著作《往年纪事》记载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北方的东欧草原诺夫哥罗德地区迁徙形成30多个部落。东斯拉夫人欧亚大陆北部的其他民族一样,处于原始公社阶段, 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各个部落之间冲突不断长期互相征伐。

直到8世纪末9世纪初,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才出现了三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诺夫哥罗德地区的斯拉维亚和东部梁赞地区的阿尔塔尼亚。

俄罗斯历史第一阶段:(留里克王朝)基辅罗斯

由于一直处于原始公社社会的东斯拉夫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征战不息。公元862年,诺夫哥罗德的斯拉夫人推举自己国王的努力失败了,他们决定到外国请一位合格的国王来治理他们的国家,应诺夫哥罗德部落邀请,居住在瑞典的被他们称为瓦良格人的一支日耳曼部落,(瓦良格人又称"维京人"。"维京"的意思是侵略峡湾临近国家的人,)以留里克为首的瓦良格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统治俄国长达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公元879年留里克去世,其子伊戈尔年幼,由其亲属奥列格摄政。开始对周围的斯拉夫部落发动一系列征战,先是征服了斯摩棱斯克,然后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气候条件比寒冷的诺夫哥罗德迁至地处平原,又靠近拜占庭,商路繁荣的基辅,建立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大公国,即“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战争。

基辅罗斯的诞生


公元907年,基辅罗斯在奥列格的率领下攻入君士坦丁堡,逼迫拜占庭帝国订立和约,同意罗斯商人免缴贸易税。965年,留里克王朝的创始人留里克之孙,伊戈尔之子,战争狂人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亲政。罗斯早期最爱征战与扩张的领袖之一:斯维亚托斯拉夫在其统治时期,几乎没有安分地在皇宫中待过,他运用天生的军事头脑和斗争欲望,使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版图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迄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草原游牧民族鞑靼人领地以北。公元1000年左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10世纪,封建关系在基辅罗斯逐渐建立,大土地所有制形成。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迎娶了拜占庭的希腊公主,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奉拜占庭教会为正宗基督教教廷。东正教的传播巩固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基辅罗斯文化,基辅罗斯也从斯拉夫人的原始氏族制度也逐渐转变成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文化,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进程,扩大了罗斯与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的拜占庭以及西欧等国家的文化联系。在弗拉基米尔的儿子雅罗斯拉夫当政时期,基辅罗斯达到空前繁荣。基本上统一了整个东欧平原地区。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1054年雅罗斯拉夫大公死后不久,他的国家就已开始出现崩裂的征兆。在这个国家的领土上开始形成了若干诸侯国。每一个诸侯都由雅罗斯拉夫的儿子们来统治着。长子伊兹雅斯拉夫取得了德涅泊尔河上两个最重要的地点;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斯维托斯拉夫取得了契尔尼格夫地区;而夫塞沃洛得则取得了别列雅斯拉夫里以及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邦土。其他地区则分别交由年幼的诸侯们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辅罗斯境内的大封建主势力不断增强,力图摆脱基辅大公的控制。被基辅罗斯征服的王公也图谋恢复独立。各部之间互相攻伐,基辅罗斯开始走向衰败。

俄罗斯第一个阶段国家“基辅罗斯”

蒙古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统治时期

到12世纪时,基辅大公的政权名存实亡,形成许多独立的公国,开始了封建分裂时期。最初,这些公国在名义上还承认基辅大公为其宗主,但后来他们完全获得独立,分裂成了独立的12个小公国。基辅国家彻底解体。1218~1223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鞑靼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起初征服中亚强国花剌子模,之后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山后进入黑海北岸草原的阿兰国逼近罗斯。1235~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军开始第二次西征,一直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于1240年11月占领基辅,之后又相继占领弗拉基米尔、加利奇等城市。1243年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是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定都萨莱。开始了蒙古人对罗斯人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

崛起:从附庸小国成为东欧大国

在蒙古入侵基辅罗斯的时候,莫斯科还仅仅是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一个边陲小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大城市。在金帐汗国内部宗王内斗混战不休衰亡之际,俄罗斯本土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并逐步攫取金帐汗国的权力以及在众多俄罗斯当地小国当中独大。1283年,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首都莫斯科。因其首都莫斯科因此被称为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逐渐成为原先基辅罗斯文化的中心。128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达尼洛维奇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伊凡一世陆续合并周围王公领地,国势渐强。1327年,伊凡一世建设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东正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辅迁移至莫斯科,提升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威望。罗斯东正教会成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专制国家的精神支柱。

1328年,伊凡一世靠着和蒙古王室有血缘关系,接受金帐汗国册封,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依靠金钱、蒙古人和教会的支持,击败劲敌特维尔大公国,取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开始领导罗斯诸侯,逐渐成为全俄罗斯最强的公国。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灭亡,拜占庭的末代皇帝侄女索菲亚被罗马教廷安排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为后。伊凡三世借助了这场联姻的价值,自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高举着“宗教”和“民族”这两面大旗,南征北战,纵横于诸国之间,逐步兼并其它国家,停止向国力日衰的金帐汗国缴纳贡赋。

蒙古四大汗国


1472年,金帐汗国阿合马发动了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但蒙古军因天寒粮缺,波兰援军未到,都城萨莱受到克里米亚汗国的袭击,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战而胜。1480年,金帐汗国阿合马再次出兵进攻莫斯科公国,强迫其纳贡,由于阿合马的同盟军立陶宛大公未能如期出兵援助,阿合马撤兵,回到伏尔加河下游时,内讧被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联合克里米亚汗国等大小王公击败金帐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使莫斯科公国独立出来。蒙古人对罗斯人长达240年的统治结束了。1485年,莫斯科大公正式称“全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统一各公国后,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奠定了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但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尚处于封建制阶段,未形成完善的中央集权体制。

俄罗斯历史第二阶段:莫斯科大公国

公元1505年,伊凡三世去世后,他和索菲亚公主的儿子瓦西里三世继位后,先后吞并了特维尔公国、普斯科夫共和国(俄罗斯-爱沙尼亚边境)、梁赞公国。占领立陶宛大公国的斯摩棱斯克。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疆域北至白海、南及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达北乌拉尔山脉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领土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大公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唯一君主。

1547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伊凡·瓦西里耶维奇,(伊凡四世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伊凡大帝、)加冕称沙皇,改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称帝也是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3岁即位,母亲和舅舅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激动,残忍,直到伊凡四世1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舅舅又在一场动乱中被打死,伊凡四世才开始亲政。伊凡四世亲政之后,为了打破欧洲封建制下贵族对君主权力的制衡,他建立起了一套新的统治模式——特辖制。

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消灭了俄国封建割据的残余,把俄国大部分富庶的土地和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划分为特辖区,由他本人直接进行统治。把一些贵族领主强制迁移到了边疆蛮荒之地。伊凡四世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对贵族们镇压严厉,荣获“恐怖的伊凡”称号。用残暴强硬的集权手段加强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并先后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使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入了莫斯科公国的版图,并打开了通向里海和西伯利亚的通道。公元1584年, 54岁的伊凡四世病逝。伊凡四世只留下了一个在智力上存在缺陷的费奥多尔一世·伊万诺维奇作继承人成为俄国沙皇。1598年,留里克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体弱多病,智能低下的费奥多尔一世去世,无子嗣。留里克王朝最主要的一系遂断绝。

俄罗斯第二阶段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扩张:从弱国成为帝国

费奥多尔一世无嗣去世后,费奥多尔一世的妻舅戈东诺夫夺权成为沙皇,开启俄国沙皇十多年权力斗争、外敌入侵和内部战乱的动荡“空位时期”。1610年,俄国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被波兰军队所俘虏,本就处于“混乱时代”的沙皇俄国雪上加霜,沙皇皇位空悬长达三年。1612年11月,俄国波扎尔斯基公爵和米宁率领大军解放了被波兰人侵占了数年之久的首都莫斯科,但此时满目疮痍的俄国,依然没有自己的沙皇。国不可一日无君,1613年1月,由来自俄国各个地区的贵族所组成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商讨选举沙皇的事宜,3月3日全俄罗斯和莫斯科大牧首菲拉列特之子,伊凡四世妻子的侄孙——不满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选为新的沙皇,由此开启了长达300多年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序幕。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开创罗曼诺夫王朝

俄罗斯历史第三阶段:(罗曼诺夫王朝)俄罗斯帝国

公元1613年,米哈伊尔一世成为俄国沙皇,标志着俄罗斯历史最为内忧外患“空位时期”混乱结束。虽然米哈伊尔一世17岁成为俄国沙皇的是罗曼诺夫王朝开国沙皇,但是他尚且年轻,且从小就经历着动荡的政局和残酷的战争,所以他性格非常懦弱和胆小,完全没有治国的能力,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他父母双亲的手中,他实际上是父母的傀儡沙皇。直到公元1645年,在位长达32年却终其一生都是父母傀儡的米哈伊尔一世驾崩,终年49岁,由唯一的儿子阿列克谢一世继承王位,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代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在成为沙皇的第二年,其祖母玛尔法太王太后病死,阿列克谢一世得到了实权,从此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都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直到儿子彼得一世在位期间罗曼诺夫王朝达到了巅峰时代。

俄罗斯帝国缔造者: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历史上声名遐迩的——彼得大帝)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兼开国皇帝,阿列克谢一世的三子,费奥多尔三世和伊凡五世的异母弟,公元1682年被文武大臣拥立为沙皇,与天生智力低下同父异母兄长伊凡五世共治,他与伊凡五世截然不同,天生英明神武,公元1689年通过巧妙手段铲除了掌握实权的同父异母索菲娅公主而亲政,彼得一世在位期间,正值大航海时代的黄金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先后通过确立海权主义,登顶欧洲霸权。整个欧洲的大小国家也都在积极修海港、造舰队,纷纷谋求海路商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而当时俄罗斯最主要的港口都是位于北海沿岸,这些港口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因为海面结冰而封冻停航。

所以,彼得大帝亲政之后,就一心想要为俄罗斯获得一个能够四季通航的优良海港。这份对大海的执念,也就成为了之后四百年里,俄罗斯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领土扩张的原动力之一。

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彼得大帝)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他继位后励精图治,向欧洲强国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技术,亲自到荷兰造船厂学习造船的技术,然后去英国参观了格林尼治天文台,旁听了英国议会的辩论,切身的感受到了在文艺复兴的盛况下生机勃勃、冉冉升起的西欧社会。在俄国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要求贵族子弟必须要有在西欧留学的经历才能继承爵位和入仕为官。同时改革军事,废除沿袭自蒙古人的军制,效仿欧洲国家建立起了近代化的海陆军制。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并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对手——瑞典,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俄罗斯彼得大帝

公元1721年,彼得一世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在涅瓦河出海口刚修建好的圣彼得堡,并且把君主称号“沙皇”改成“皇帝”,国号“俄罗斯沙皇国”改成“俄罗斯帝国”。公元1725年在位43年的彼得大帝因病驾崩,终年53岁,出身立陶宛农民家庭,俄罗斯对外用兵期间沦为战俘,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彼得一世并且成为第二任妻子的叶卡捷琳娜皇后,在彼得一世死后自立为皇帝,成为俄罗斯历史第一位女性君主。因罗曼诺夫王朝存在“男衰女盛”彼得大帝的男性后代绝嗣,在俄罗斯帝国在最为强盛的18世纪就曾出现四位女皇。

俄罗斯帝国的荣光:叶卡捷琳娜二世

1741年,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三女;伊丽莎白一世通过政变上台成为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六位皇帝,伊丽莎白一世未婚而且无子嗣。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指定亲外甥,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长女的长子,出生在荷尔施泰因公国几乎不会说俄语,而且极度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为俄罗斯帝国继承人。

彼得虽然在伊丽莎白的加冕仪式上,被正式册立为皇储,又在女沙皇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运作下,迎娶普鲁士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爵之女索菲娅为妻(婚后改名为叶卡捷琳娜),后者即是日后声名赫赫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彼得三世对自己母亲的祖国充满了厌恶感,对学习东正教、俄国文化和宫廷礼仪丝毫不感兴趣,虽然接受宫廷教师的指导,但在3年时间内却连俄语都没有学会。此时的彼得依旧沉迷于军事游戏当中,士兵木偶整日不离手,对周围事物很冷淡,而且作风浮夸、爱慕虚荣,由此让女沙皇和俄国臣民很失望。

彼得三世相比,他那位同样出生于德意志古老贵族家庭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因为彼得出于对政治婚姻的厌恶,对她同样很冷淡!叶卡捷琳娜从小接受过较好的欧洲式教育,还曾随父母游历欧洲各城市,拜会各国宫廷和诸侯大公。 童年的叶卡捷琳娜就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在被俄国女皇伊丽莎白选 为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妻子后,积极融入俄罗斯,努力学习俄语,并改信了东正教,但在婚后不幸福的生活,使叶卡捷琳娜加勤奋地读书和学习治国之道, 更加殷勤地侍奉伊丽莎白女皇,同时大力在政界和军队中扶植自己的亲信。1762年1月5日,伊丽莎白一世驾崩,皇储彼得登基为帝,是为彼得三世。

俄罗斯第三阶段国家“俄罗斯帝国”

这位智力平庸,对俄国毫无感情的彼得三世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遭致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同年6月24日,在宫廷禁卫军的拥戴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彼得三世的统治,于7月18日就任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二位“大帝”之一,不过在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之时正值俄罗斯历史上的动乱之秋。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去世后,俄罗斯帝国就陷入了混乱时期(1725—1762年),37年间,俄国先后换了6个沙皇,造成国内政局不稳, 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对外政策方面,伊丽莎白女皇和彼得三世都采取了亲普鲁士的政策,导致俄国在欧洲的极度孤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调整。 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

叶卡捷琳娜二世踏着丈夫彼得三世的尸体走上宝座,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拥戴为“大帝”的人,她两手空空来到俄国,却使俄国版图扩大了63万平方公里。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期间,发动了6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把波兰这个曾经的东欧大国完全从地图上抹去。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两次战争,并且取得胜利。吞并整个南乌克兰,先后建立了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俄语“叶卡捷琳娜之荣光”,即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城市。并与土耳其签署的《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中,又获得了第聂伯河与布格河之间的黑海海岸、金伯恩半岛、叶尼卡尔要塞、刻赤、亚速等要地,并实际上控制了克里米亚汗国(1783年正式吞并)。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元气大伤,从此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并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赢得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18世纪后期,随着俄罗斯帝国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下,参与欧洲的战争越来越多,国力也提升到巅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罗斯帝国版图,俄罗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1796年,叶卡捷琳娜逝世,她的遗言是:“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都会归入俄罗斯帝国版图,我要建立一个包括六个都城的大帝国,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维也纳、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把我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吧,我希望他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

被誉为“欧洲救世主”:亚历山大一世

公元1801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儿子保罗一世遭到宫廷兵变身亡后,保罗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一世继承帝位,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之初,延续了他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在继续打压大贵族,收拢政治权力的同时,也继续允许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广泛传播,在俄国国内也进行了很多工业化和法制化的建设,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很多领域都开始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代。领导反法同盟先后两次打败法国波拿巴王朝拿破仑一世,灭掉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法兰西帝国,拯救了整个欧洲,被尊称“欧洲救世主”和“神圣王”称号,是世界历史唯一一位得到救世主美誉的君主。

1825年48岁在位24年的亚历山大一世因病去世,因为亚历山大一世没有子嗣,保罗一世的三子,亚历山大一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继承帝位。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使俄罗斯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因此国力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虽然期间爆发反对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尼古拉一世派军队镇压下去,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却因为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国力向前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855年,尼古拉一世与欧洲多国爆发争夺小亚细亚领土的克里米亚战争,被英法联军击败,战败的种种惨状接连不断地被送到了圣彼得堡的宫廷之中,国力严重损耗,在战争仍在继续期间,卧病在床的尼古拉一世因无法面对惨痛失败停止了一切治疗,最终“变相”自杀病死在床上。终年59岁,在位30年。

打败拿破仑后俄罗斯自称“欧洲宪兵”

俄罗斯近代化先驱:亚历山大二世

公元1855年,尼古拉一世死后,其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承帝位,成为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皇帝,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立即和英法达成和议,然后开始在国内进行资产阶级近代化改革,废除了严重阻碍俄罗斯发展的农奴制度,史称“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时改革司法制度,建立地方的自治会议,开始发展近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以及改革俄国的军事制度,从方方面面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发展,试图努力赶上西欧国家的发展步伐。亚历山大二世自小受到了良好的军事和文化教育。精通4门外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在历代沙皇中知识储备最丰富。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割取中国领土最多的一位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1858年~1860年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诱骗、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把远东总督府设在海参崴,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又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4年至1865年,征服了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国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出兵镇压大波兰起义,把波兰王国降为俄罗斯的一个省。通过高加索战争,将高加索地区彻底并入俄罗斯版图。

1873年与普鲁士、奥匈帝国组成“三皇同盟”。 1877年4月12日,俄土战争再爆发,俄国战胜后,和土耳其签署了《圣斯特凡诺条约》。使得保加利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塞尔维亚、黑山和罗马尼亚获得独立,还获得了土耳其的大片领土。期间把阿拉斯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以720万美元出售给美国。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和战争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激发了国内矛盾,出现了一些反对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的地下革命组织。1881年3月13日,在亚历山大二世准备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改革同时。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视察遭到革命者中的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

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 亚历山大二世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死后其次子亚历山大三世继承帝位,亚历山大三世在位期间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仍然继续恶化,又因其父亲亚历山大二世被革命者刺杀而死,他仇视革命并严厉镇压,令俄罗斯人决心彻底推翻专制的罗曼诺夫王朝,1894年49岁的亚历山大三世在一次火车脱轨事故中意外死亡,其长子尼古拉二世成为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位兼亡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无论内政外交都相当失败,内政上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俄罗斯发展,外交上的一战损兵折将严重损耗俄罗斯国力,导致俄罗斯在公元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他被迫退位并被软禁至次年的十月革命爆发后,包括皇后和四女一子全部被革命者枪决,终年50岁,在位23年,至此君主18位,国祚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俄罗斯君主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俄罗斯   基辅   罗斯   亚历山大   俄国   彼得   莫斯科   王朝   沙皇   帝国   野蛮   前世   今生   走向   斯拉夫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