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岳飞后代写信给毛主席,请求照顾生计,毛主席是如何回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知己之间总是能够惺惺相惜,即便是相隔几百年,彼此之间仍然能够通过留存下来的文字,感受到对方的感情。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和文学家,毛主席对待同样是军事奇才和诗人的岳飞的态度便有如知己一般。

从少年时期阅读《精忠说岳全传》开始,一直到晚年身体病痛,仍然以《满江红》唱片缓解心情,岳飞都在毛主席的一生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岳飞就是毛主席心中的大英雄。甚至于,毛主席对岳飞的敬仰足够爱屋及乌,扩大到岳家的后代。

那么,岳飞身上到底有什么值得毛主席崇敬的地方?在毛主席80多年的岁月中,又发生过哪些与岳飞有关的轶事呢

听不腻的《满江红》

毛主席,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中,热爱读书的他是一个历史迷,为此,他从小便阅读过很多明清小说。

少年时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毛主席读到了这本在康乾年间作出的《说岳全传》,他被书中岳飞不畏强权、抗击外患的民族精神深深打动了。

也许正是由于这样一件小事,才给毛主席的革命道路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所以从毛主席加入共产党、开始革命之后,便一直非常崇敬岳飞。

关于岳飞所写的诗词,同样作为诗人的毛主席很喜欢他的作品,其中最喜欢的当属《满江红》系列,他不仅多次吟诵还经常书写。

这首词对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932年,毛主席到福建的长汀静心休养。

长汀一家医院的院长傅连瞳将毛主席的休养地点安排在古老井,毛主席就住在里面一栋靠山的小楼上。

院长思虑得非常周全,这里风景宜人、环境优美,既是养病的好场所,还能缓解内心抑郁的心情。

毛主席在这里,每天都可以在后山的小道上散步,清新的空气和枝繁叶茂的树木总能让他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

这天傍晚时分,毛主席像往常一样沿着卧龙山的小道漫步,落日将山岭照得通红,树叶都被撒上金色的光芒。

毛主席不由得便吟诵出了岳飞那首流传已久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到而今,铁骑满郊畿…何日请缨提锐旅…”

当毛主席吟诵之时,字里行间都感受到岳飞那时和他相同的忧国之心、报国之志,让毛主席感到共鸣的同时,也帮助他缓解了一些孤独。

除了这首《满江红》之外,毛主席最喜欢的就是《满江红·怒发冲冠》,他曾经多次在部下面前吟诵这首词,还会将词专门书写下来,墨宝不少。

晚年时期,因为眼睛的原因,毛主席无法像之前一样每天阅读,因此每次毛主席想要看书的时候,就拜托周边的工作人员念给他听。

毛主席很喜欢古诗词,但是他觉得身边的人在念古诗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那种感觉,他意识到古诗词在它们那个年代本来就是可以伴着音乐和唱的。

部门的工作人员知道了毛主席的这个诉求,于是便立即找来了音乐界的名人。

给毛主席平时喜欢听的古诗词配上合适的音乐,然后专门录成唱片,这样无法阅读的毛主席就可以听了。

1975年,毛主席因为左眼白内障的原因,必须要尽快进行摘除手术,在他进入手术室的时候,突然向医生问了一句,“这次的手术,你们准备音乐了吗?”

主治医生感觉很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做手术还要放音乐,在听到工作人员解释之后,医生才知道,原来主席饱受病痛的折磨,已经习惯听着音乐放松心情了。

他赶往询问毛主席要听什么曲子,主席想了一会儿,便决定还是听岳飞的《满江红》。

这首词是由当时上海著名的昆曲家岳美缇演唱的,高昂的音调每次都能让毛主席的心情平静下来。

就这样,在《满江红》的歌唱中, 毛主席从容地躺到了手术台上,眉间仿佛已经有了战胜病痛的力量。

岳飞精神

岳飞的事迹和他的精神不仅影响了毛主席本人,对于中国的革命道路也有很重大的意义。

在抗战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的合作,但合作的过程中国民党仍然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心思,甚至萌生了利用日军对付共产党的念头。

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国民党一度是选择以消极的态度抗击日军侵略的。

明明是同一战壕里的队友,但是不帮忙就算了,还会时不时地捅人一刀,怎么能不让人寒心。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便举了岳飞的实例来鼓舞士气、分析国内局势。

他在会议上告诉自己的同僚,中国每个朝代内都会有正当和不正当两条路线。

如果朝廷里的人是明君,那么就是忠臣更多,就是正当的;如果是昏君,那么一定是奸臣当道,这就是不正当的。

宋高宗时候,秦桧奸臣当朝,反而像岳飞这样的忠烈被陷害致死,正是如此才会导致国土沦陷。

如今抗日是大势所趋,国民党逆天而行,终归会作茧自缚,所以我们不必畏惧,无论再艰难都要守护住自己的山河。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会用岳飞的经历来鼓励在军政大学上课的学员们。

有人担心自己没有学过专门的军事战术,无法打败敌人,毛主席就告诉他,“岳飞也不是什么专门的地方毕业的”,激励他们要相信自己。

国民党围剿不成,又在自己国统区搞“白色恐怖”,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都选择了叛变。

这是极其不利于共产党的工作的,毛主席了解情况后,专门在演讲中谈到这个问题。

“历史上有很多英雄,比如项羽、岳飞,他们都有着绝不投降的骨气,我们许多共产党人都被捕牺牲,但他们始终威武不能屈,反观那些叛徒,起初信仰马克思主义,一旦被抓了就转向杀人,他们就没有英雄的骨气。”

岳飞这种不畏牺牲、坚定不降的骨气是毛主席非常欣赏的,他常常会向身边的人讲述岳飞的故事。

在公元12世纪,女真族统领的金国时常侵犯宋朝的国土,宋朝以文治国,战争上根本不敌骁勇的女真人,所以在两国边界地方,南宋的居民生活非常凄惨。

女真人一步步地向南侵袭,南宋国土不断沦陷,面对如此境况,岳飞主动站出来,请求率兵出战。

岳飞带着自己的岳家军北上,横扫当时为非作歹的金国人,一时英勇无比。

然而就在岳飞准备“直捣黄龙”,一举消灭金国时,却被南宋胆怯偷生的当朝,以一纸诏书召回了国都临安。

在富庶糜烂的临安城,这位本应在战场上驰骋的将军,却硬生生被朝堂上的你争我夺害了性命。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应斯大林之约,出访苏联,两个领导人在交谈之际,都谈到了之前艰苦的革命经历。

当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到30年代那场万里大长征时,他自豪地说起红军战士们面临敌人封锁时,始终坚持、视死如归,最终完成长征的经历。

当费德林将毛主席的这番话翻译出来时,他慌张地发现自己把握不准视死如归中“归”这个字的含义。

于是,他便稍停了一下,恭敬地向博学多识的毛主席请教起“视死如归”这个成语的意思。

毛主席听后,非常耐心地向费德林解释,

“视死如归这个词是中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将军岳飞所说,他是一位民族英雄,非常受到中国人的崇敬。”

“‘归’这个字指的是回到原本状态,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回来’之义,临时翻译不出也是情有可原的,视死如归这个词反映了岳飞在征战时,藐视困难、不怕死亡的精神。”

斯大林听到翻译迟迟没有动作,疑惑地看向毛主席这边,在听到翻译的解释之后,也非常钦佩岳将军的英雄气节。

除此之外,岳飞训练士兵和作战的战术,也对毛主席指导革命有着不小的启发。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必须要一边赶路,一边防止国民党的偷袭,酷寒的冬日里,没有保暖的衣服,也没有足够的粮食。

但是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想过偷取沿途居民们的一针一线。

他们和其他那些随意烧掠的军队不同,红军从百姓中出来,也必将回到百姓中去,两者从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亲人、是朋友。

艰难的万里长征,不仅磨练了红军的意志,也锻炼了红军战士们的心性。成功抵达延安之后,毛主席还专门夸奖了遵守纪律的红军队伍。

他对红军战士们说,“昔日里有岳家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现在也有我们红军战士,你们都是好样的!”

1938年,红军已经改编为八路军,与国民党合作抵御日军的入侵,毛主席告诉中国民众,这一仗必须打成持久战,才有胜利的可能。

但是要持久作战,除了有源源不断的战士,还要学会审时度势,作为一个指挥员,要灵活地处理与敌人之间的战斗,尽可能地利用优势,减少伤亡。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凭借毛主席要求的“审时度势”,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阵容越来越强大。

不仅敢打仗,也能打胜仗,正面作战、敌后游击,各种战略做得得心应手。

这一招便是毛主席从岳飞手里学到的,岳飞在打仗过程中,也会积极地使用兵法, “审时度势”便是从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中演化而来。

在战争中,绝对不能认死理,要学会灵活,把握住时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然后一击即中。

从岳飞的身上,毛主席不仅学到了英雄气节,更学到了实战攻略。

爱屋及乌

毛主席对岳飞的敬佩,不仅表现在他时常提到岳飞,还表现在他对岳家人的赞扬。

在1952年的冬天,毛主席到河南进行视察,回北京的路上正好走到岳飞的故乡,现在的河南安阳。

他突然提出,想要到岳飞的故里汤阴县看一看,一行人到达了岳庙,庙前矗立着的一整块碑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这块碑是岳忠武王故里碑,是专门留给英雄岳飞的,上面的碑文书写瑰丽,内容深远。

碑文上详细写明了岳飞的生平,他从小便喜欢兵法,力气极大,还没及冠就已经能够拉起三百多斤的弓箭。

不仅如此,上面还记录了岳飞希望天下太平的远大志向,“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是他对南宋朝廷的期待,他做到了“不惜死”,但最终却被奸人秦桧所害。

尽管整块碑有几米高,上面的碑文也因为风吹日晒,有些字已经辨别不清,但毛主席还是非常认真地将碑上所有文字都读了一遍。

当地的县长仔细接待了毛主席,他告诉毛主席,“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岳家的后代没有一个当汉奸的。”

毛主席听后也非常的自豪,高兴地对随行工作人员说道,“你们听到了吗?岳家人没有做汉奸的,他们保住了岳飞的英雄气节,好!”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心中是比较欣赏岳家的后代的,所以当他接到岳飞后裔寄来的求助信时,他惊讶之余也有些心痛。

1951年秋天的时候,岳昌烈写了自己的第一封信,在信里他简单描述了自己的困难现状,希望能得到毛主席的救助。

岳昌烈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岳家已经败落,产业什么的都因为要维持生计而变卖出去。

岳昌烈从小生活的便不宽裕,考取秀才之后,他就在嘉兴的学校里做教书先生。

但他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奇怪,脾气高傲还非常的倔犟,当老师的时候不受同事的喜欢,经常会被开除。

所以他的生活就更加的困难,而且因为没钱他连媳妇都没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弄堂屋里,屋子里面阴暗潮湿,什么家具都没有。

尽管岳昌烈生活拮据,但他这个人始终放不下读书的爱好,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会带着两本书,读到兴头上,还会大声吟诵出来。

别人见他这个样子,都在背后议论嘲笑他是个书呆子,但岳昌烈丝毫不在意。

给毛主席写信时,岳昌烈已经60多岁了,年迈体弱的他已经干不了体力活,迫于无奈他只能写信给毛主席,想要让他帮忙找一个工作。

第一封信寄出去之后,很快便到了地方政府的手里,当地的官员看到这个岳昌烈是岳飞的后代,又看到他过得非常艰难,便派人查了查岳昌烈的情况。

一查便知,岳家后代竟然过得如此拮据,甚至已经吃不上饭了,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们赶紧将调查结果上报给了中央。

等待对于如今食不果腹的岳昌烈来说是非常难挨的,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冬天,第二年的春天,岳昌烈便等不及给毛主席写了第二封信。

在第二封信中,他再次提出了想要让毛主席帮自己介绍一份工作维持生计,同时附上了自己所写的古诗和《长征》的抄录。

这封信并没有让岳昌烈等待太久,毛主席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当即就做出了批示,要求对此人予以救济。

桐乡县政府在收到上级指令后,立即贯彻了批示,先是发放了生活补助,帮助岳昌烈渡过暂时的困难时期。

之后又根据岳昌烈年纪渐长但博学多识的特点,将他安排在浙江省的文史研究馆做馆员,既能让他自食其力,还能发挥岳昌烈的特长。

如此种种,如此见得毛主席对岳飞以及他的后代都是非常尊重的。

几寄哀思

尽管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到杭州的岳飞墓进行悼念。

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进行宪法起草的事情,一天傍晚,他在居住的庄园里散步,陪同着的正是时任浙江省办公厅厅长的王芳。

走着走着,毛主席突然问了王芳一个奇怪的问题,“你知道西湖旁边有多少个墓吗?”

王芳不知道主席问这话的原因,但还是仔细的回复说,“一共有多少我并不清楚,但是确实到处都是坟墓。”

毛主席听后,令人深思地对王芳说道,“是啊,这些可都是达官贵人的坟墓啊,他们活着的时候挥金如土,死后还要占上西湖这么一块宝地。”

王芳听懂了主席话里的意思,想了几个办法但是都觉得不太满意,于是询问主席解决的办法。

毛主席徐徐说道,“除了岳王墓这种代表性英雄的墓碑,其他都该迁到别的地方去,西湖本来是民众休息游玩的地方,结果人来了之后只能看到一座座的墓碑,这算怎么回事!”

王芳听后认同地点了点头,之后毛主席又给他讲了讲岳飞的故事,期间不乏有一些自己关于岳飞的见解。

王芳也对秦桧残害忠良的暴行非常唾弃,愤愤的说道,“主席,当年残害忠良的秦桧夫妇到现在还跪在岳将军的坟前,这种出卖国家的走狗,世世代代都被会后人唾弃。”

毛主席也丝毫不掩饰,用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表达了自己对秦桧这个奸贼的憎恶。

几天之后,毛主席又把王芳叫来了自己的办公室,询问他是不是快到清明节了,王芳回复他说,还有两天就是清明了。

正当王芳对主席叫自己进来的原因困惑时,毛主席突然抬起头,问王芳说,“你知不知道一句话,‘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王芳回复说,“知道,主席,这是岳飞岳将军的名言。”

毛主席又问他,会不会背岳飞的《满江红》,但是王芳怕自己口音太重,主席听不懂,于是便老实说自己背不好。

但毛主席还是执意让王芳试一试,于是王芳便用山东腔的普通话给毛主席朗诵了一遍《满江红》。

毛主席听的非常满意,也忍不住跟着王芳一起背诵,背完之后,毛主席对王芳说,“王芳,我想托你办件事。”

王芳立即说,“主席您说,我一定尽全力帮您办到!”

毛主席笑着回复他,“不是什么严重的大事,马上就到清明节了,我不好随意走动,要麻烦你替我给岳王坟献上一个花圈,以表示我的悼念吧。”

王芳连忙应了下来,保证一定会将这件事办的非常妥帖,两天后清明节到来,岳王坟上有不少的人来祭拜,其中便有一个没有标注姓名的花圈。

近代以来,不知有多少像毛主席这样的伟大人物都将岳飞视为心中的英雄,正是在他们的艰苦奋斗中,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节才得以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满江红   斯大林   后代   岳家   视死如归   气节   生计   红军   国民党   主席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