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他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牺牲在上海解放前20天

李白(1910-1949),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并于1935年到达延安。1937年10月,27岁的李白奉命潜入日军占领的上海开设地下电台,党组织派女党员裘慧英协助他的工作,在共同相处中,二人结为夫妻。

抗战期间,李白曾被日军逮捕,后获释。

1945年9月开始,李白继续在上海从事地下电台工作,将重要情报传给中共中央。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不幸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被敌人杀害,牺牲时39岁。

20天后的5月27日,上海解放。

李白烈士未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李白夫人裘慧英(1917-1992)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党努力工作,曾担任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中国邮电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

199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去世。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是内心中的一个永不消逝的记忆。

这部制作于1958年的故事片,讲述的是地下电台工作者李侠的故事。电影中的男主角李侠,由孙道临扮演,是我党地下电台领导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侠被我党派到日伪猖狂活动的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他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向延安发去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为党的情报传递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胜利后,李侠留在国统区的上海坚持战斗,继续为延安提供情报。

最终,在上海解放前夕,李侠的电台不幸被敌人侦破,我党情报战线上的这位英雄,倒在了敌人罪恶的枪口下。李侠的原型人物,是我党的地下电台工作者李白。

李白从事革命电台工作,是从红军时期开始的。

1930年8月,李白参加红军,成为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开始了他与电波结缘的人生旅程。

1934年6月,李白到瑞金红军通信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电台工作者。

结业后,李白被分配到董振堂任军团长的红五军团,担任电台台长兼政委。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李白任红五军团无线电分队政委。

他与队长周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带领无线电分队的100多名战友,与红军队伍一同,爬雪山、过草地,最终抵达陕北。

长征途中,李白深知,电台,是红军队伍的耳目,是红五军团与红军总部联系的主要通信工具。

所以,他常对战友们说:“电台重于生命!”在漫漫长征路上,李白、周维带着电台队伍,出色地完成了军团通信任务,保障了军团电台的安全。

每次行军,无论是翻山越岭、横渡大河,还是穿越草地,李白总是跑前跑后照顾队伍。

作为无线电分队的政委,他亲自与战士们将沉重的电台设备搬上悬崖,和战士们一起抬着发电机艰难前行。

在长征中,李白为了保护电台,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与敌战斗。

李白的搭档、无线电分队队长周维曾经回忆:红军长征到达广西境内,一天,部队在山边村子里休息,突然,村子上空有子弹嗖嗖地飞过,原来是敌人在山上用机枪向红军扫射。

这时,正在修理电台发电机、满身油污的李白政委跑向周维,对他大喊:“队长,你带部队赶快出村,我掩护你们!”

周维一把没抓住李白,李白已经飞快地往山脚下跑去,他掏出手枪,率领监护排的战士,向敌人反击。

等到电台转移到安全地点,战友们都焦急地等着政委李白。枪声停息后,李白和监护排的战士们竟然毫发无损地回来了!

周维跑上去拉住李白的手,李白劈头就问周维:“怎么样?电台没问题吧?”当听到肯定的答复后,李白把袖子一卷,又跑去修理发电机了。

长征途中,电台设备所需的零部件和物资无法从外界获得。

在电台设备出现故障和问题时,为确保不耽搁收发报工作,李白开动脑筋,发动战友们集思广益,破解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确保红五军团收发报工作始终正常进行。

过草地时,用于发电的汽油没有了,发电机不能工作,电台也就不能工作了。战友们焦急万分。

李白和无线电分队的同志们共同想办法。

一个电机工人出身的战士说,酒精可以代替汽油;另一个战士说,酒精是用酒做的。

于是,李白想尽办法到处去寻找酒,终于使发电机开动了。

发电机开始工作不久,干电池又没电了,李白与内行的战友研究,在干电池上钉几个眼儿,泡在盐水里,这样就可以继续使用一个小时左右。

后来,盐又找不到了,只好用尿来代替。最危急的一次,无线电分队有一封紧急电报亟待发出,这时,发报机上的一个真空管失效了,报务员们急得团团转,李白急中生智,他拔下收报机上的一个真空管,插在发报机上,把紧急电报及时发了出去。

此后,李白创造的这个方法被反复使用:一只真空管发报机、收报机两机轮用,保证了过草地时收发报工作的万无一失。

正是因为包括李白在内的无线电分队战友们的努力,在一年多的长征途中,红五军团电台工作没有耽误过一次,让“永不消逝的电波”伴随着红军长征。

在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红五军团担任中央红军全军的后卫,走在全军的最后面,生存状况更为困苦。

无线电分队因为带着发报机、收报机、发电机、内燃机、汽油、蓄电瓶等沉重的设备和物资,行进起来愈加艰辛。

无线电分队100多名官兵,其中的七八十人负责抬机器。

有时抬着设备一口气就要跑几十华里的路,超常的身体付出达到了人类生理的极限。

李白政委身先士卒,亲自参加抬机器。到了宿营地,别的部队可以抓紧时间休息,可无线电分队的官兵们却不能休息:架线、整理机器、开始收发报工作。经常是电报没发完,部队又开始行动了,疲劳至极的电台兵,就要抬着机器汇入行军队伍。

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李白政委不仅在行军中争着抬机器设备,而且在收发报工作中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报务员,轮流参加值班。战士的鞋子破了,他把自己的鞋给战士穿;战士饥饿以极,他把自己干粮袋里的炒青稞倒给战士吃……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男女主角李侠(孙道临扮演)与何兰芬(袁霞扮演)

图片选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图誌》

周维将军曾回忆说:过草地时,一把粮食就是一条生命呵!

李白常对别人说:“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咯!”可他自己呢?饥饿、疲劳使他的圆脸瘦成尖下巴,还有两圈深深凹下去的眼窝,布满血丝的眼球……这些都是李白彻夜不眠工作的结果。

战友们常劝他注意休息,有的战士就用他常说的话对他说:“政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咯!”他总是笑一笑说:“我没关系。”

长征路经彝族地区,几千年形成的原始森林里充满了瘴气,红五军团无线电分队队长周维不幸被瘴气熏得患上了恶性疟疾:发高烧、打摆子、周身无力、手脚抽搐、不断呕吐。

革命情义深重的李白,对战友不离不弃,他让指导员带着队伍行进,自己留下来照顾重病的周维。

当时,部队行进在几十里不见人烟的深山密林里,且前有敌人,后又追兵,掉队就意味着不是被敌人捉住,就是被野兽吃掉或者是活活饿死。即便如此,重病缠身的周维也不想拖累战友。

这时,神志恍惚的周维,隐约看到政委李白扛来了一副担架,这个担架用两根竹竿绑着几根绳子做成。

李白在担架上铺了一张毯子,叫来战士强行将周维扶到担架上,瘦骨嶙峋的李白和另一个战士抬起担架,就踏上了艰难的行军路,他们一步不歇走了30多华里,直至赶到下一个红军宿营地。

途中,李白没让别人换过一次肩!李白真情救战友,让周维将军铭记终生。

李白的长征经历,充分显现出一位红军电台指挥员的坚强意志和高超智慧。

正是有着这样的意志和智慧,李白带领他的战友们众志成城、克服艰难险阻,让电波一刻不停地伴着红五军团长征,让电波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为红五军团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白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和超常智慧,也让他能够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勇敢地面对各种艰危险难,长期战斗在敌后隐蔽战线,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艰巨异常的情报传递任务。

参考资料: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星火燎原 未刊稿》(3)

来源:《工会信息》编辑部 作者:吴华

扫一扫下载《中国工运》《工会信息》电子订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解放前   党史   政委   分队   电波   原型   李白   红军   发电机   无线电   军团   主人公   战士   电台   牺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