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是毛主席的原配,解放后毛主席特意叮嘱:一定要将她写进族谱

1941年秋天,毛主席收到了老家寄来的一封信。大致的内容是毛家要重新修订族谱,对于他之前在家娶得那门亲事有些拿不准。这是主席14岁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婚事,虽然他从来没有承认过,但行过礼拜过堂,女孩是进了毛家大门的。

主席看到信后,直接回复:一定要将她写进族谱。或许这是对于原配妻子唯一能做的事了。

那么这个女孩为何会嫁给主席?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让主席对她不能忘怀呢?

原配妻子罗一秀

提起主席的发妻,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杨开慧,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两人志趣相投,为了革命牺牲了太多。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主席没有革命之前听从家里的安排已经娶了自己的发妻罗一秀。

罗一秀的祖母与主席的祖父是亲兄妹,算下来主席要叫她一声表姐。罗一秀比主席大四岁,两家的家庭背景极其相似,只是主席从小一颗心都扑在学习读书上,对于恋爱他根本没有考虑。

毛家虽不是什么大户,但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毛父希望自己的儿子只要能平平安安就好,生逢乱世要是能在家安稳度日,那绝对是幸福的。

可偏偏毛泽东是个不安分的,他想读书,想去外面看看世界,民国时代更想突破封建迎接新思想的到来。就因为这种“不着边际”的思想,让毛父不安。他怕儿子闯出什么祸端,心里想成家立业将来有了孩子或许能安稳些。

对于罗家的姑娘,他一眼就看中了,于是瞒着儿子带着聘礼就上门提亲。罗父倒是很满意,毕竟两家挨住得近,还是亲戚,女儿将来也不受委屈,就这样一场包办婚姻就这么定下了。

回到家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毛父将消息告诉了儿子。主席听完当场摔碗,死活不同意,理想抱负还未实现,更何况自己才十四,这个表姐大自己四岁,还没见过面,突然的嫁娶决不能接受。

对于儿子的反对,毛父早就料到了,父子俩爆发激烈的争吵,最终主席还是妥协在父亲的老泪纵横下。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穿上喜服跟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女孩拜了堂。或许从那时候起罗一秀的命运注定了,主席不喜欢她,甚至连碰都不愿碰,结婚第二天就匆匆赶往学校。

罗一秀是出了名的大家闺秀,三从四德从小就刻在骨子里,既然已经进了门成了亲,无论丈夫对自己如何都不能抱怨。主席走后,她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照顾公婆,礼待众人。

可她的一切换不回来丈夫的心,主席对她没有过男女之情,每到周末回家,两人看着彼此说不出话来。罗一秀伺候主席更衣吃饭,总被主席教育:“姐姐,您别忙了,我自己来”。

这些话伤了罗一秀的心,在丈夫心里,自己是姐姐,不是妻子。她把这一切的错揽在身上,从此对着主席没敢多说半句话。过着有名无实的生活,罗一秀没说过一句怨言。

但毛父受不住了,找到儿子一顿数落:“就知道看书,你都十七岁了,结婚三年,连个孩子也没有,我像你这么大,你都两三岁了”。听这话,毛父想让主席生个孩子,主席坚决不同意,有了孩子还怎么逃离婚姻,更何况他跟罗一秀,清清白白的,决不能妥协。

毛家被闹得鸡飞狗跳,主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他早就想出去看看,这些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得知儿子离家毛父气不打一处来,吩咐所有人都不许去找。罗一秀无奈只能在家等待。

没想到,过了不久,罗一秀患上了痢疾,本就身子骨柔弱,这下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好了。救了好几次都没能痊愈,年仅二十二岁就病死在床上。得知“妻子”去世,主席心里五味杂陈,虽说没有感情,可毕竟生活了两三年,于是发出了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男女之事,主席有了情窦初开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学妹杨开慧。

遇到真爱,共同奋斗

1913年,湖南成立了第一师范学院,专门聘请了杨昌济先生出任教师,这里面大多是莘莘学子是祖国的未来。

主席抱持着信念来到学校读书,他结识了大批进步新青年。主席很尊重杨昌济先生,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杨先生成了一盏指明灯。那时学校都知道“毛润之”是杨先生的高徒,文采一流,见识超前,谁都想一睹风采。就连杨先生的女儿都不例外。

于是在1914年,年仅十六岁的杨开慧跟随父亲见到了号称第一才子的“毛润之”。杨开慧聪明伶俐,性情活泼开朗,受到父亲的影响,思想前卫,对于新时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席一下子就被这个女孩吸引住了,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很多看法不谋而合,这样的人才是自己一生的伴侣。

主席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欢,请求杨开慧嫁给他,思想开明的杨父尊重女儿的决定,两人在湖南成了亲,这个消息主席写了一封信寄回了家。得知儿子另立家室,毛父倒是没说什么,他怕再次将儿子逼走。这次的婚姻夫妻相当恩爱,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儿子毛岸英。

主席将杨开慧拉进了革命队伍,杨开慧没有任何抱怨,不仅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担任我党的通信联络员,成为传递消息最重要的一环,为我党革命提供了主力。她成了他的妻子、战友,和最亲密的人。

1925年,主席去往韶山开展革命行动,杨开慧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回到家里,主席跟杨开慧说:“我要去罗家看看。”杨开慧点了点头,对于罗家她并不陌生,她知道,那时主席心里的惋惜。

对于,主席的到来,让罗家颇感意外,女儿去世十五年了,主席竟然还能记得,罗父热情地招待了他。可“小舅子”不愿意了,自己的姐姐去世,如今这个姐夫竟然另娶,整个一顿饭就没给他好脸色。

主席明白“小舅子”罗石泉的心理,这次来除了道歉,就是想多宣传革命的事。这下“小舅子”来了兴趣,闹着要跟姐夫去革命,罗父没有阻止同意儿子加入共产党。

罗石泉成了我党在湖南地区的联络员,只是没过多久大革命失败了,为了保护大家,杨开慧被捕入狱。敌人在她嘴里得不到任何信息,并逼她放弃与主席的夫妻关系。杨开慧大义凛然,即使最后关头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被处决后,主席悲痛欲绝,只说了一句:“开慧之死,我百死莫赎”。之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了革命上,直到1941年,他接到了一封老家寄来的信件。

写进族谱的女人

1941年秋天,远在延安工作的主席,接到了一封老家寄来的信件。

信上说毛家族人要修订家里的族谱,为了革命牺牲的人太多了,他们想把这些人都写进去,但有一个人他们举棋不定,就是罗一秀。她虽然名义上占着毛家媳妇的“位置”,但主席从未与她生活过,这该不该写还得主席定夺。

毛主席立即回信:一定要将她写进族谱,并且将自己的小儿子毛岸龙过继给罗一秀,寄养在她的名下。这或许是主席对罗姑娘的亏欠吧,主席曾经说过,他并不是讨厌罗姑娘,而是那个时候,对封建制度包办婚姻的鄙夷。

为了能弥补罗家人,主席千方百计地派人寻找,毕竟二十几年过去了,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最终警卫员报告给他,罗石泉找到了,当年杨开慧被捕后,罗石泉逃过一劫,为了掩人耳目一直打着零工度日。

联系上罗石泉后,主席带着毛岸龙认他做舅舅,还给他送了不少的补贴。罗石泉哭红了双眼,这个姐夫当了大官不仅没有抛弃他们,还对罗家这么关照,实属不易。

对于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毛主席决定整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法律就是《婚姻法》,里面明确地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拐卖妇女。他知道这些都是社会的毒瘤,是不应当存在的表现,那么对于自己的子女,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一切都不是问题。

为了贯彻自由恋爱,他还把自己的姐夫的弟弟介绍给了罗家五妹。当初的时候,主席就说过,我只负责牵线,成不成你们说了算。随后的几年里国内刮起了自由恋爱的风尚,年轻人对于这些事也不会再遮遮掩掩,主席总说中国的社会是开放透明的。

或许对于罗姑娘,主席的内心总会有个小角落不能忘怀,在他中年的时候,有位美国记者受邀参访了他,他曾提到:“我十四岁,父亲给我娶了媳妇,我们却没有一起生活过”。对于他来说,不知道是不是遗憾。

不过罗姑娘自始至终都没有怪过他,到后来主席跟杨开慧的婚姻是幸福,找到对的人,有了共同的理想,还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只可惜杨开慧同志牺牲得太早了,没能一直陪伴在主席左右。

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就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曾经评价他:“毛主席是无愧于世界级的领袖,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中国,令人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族谱   石泉   小舅子   我党   原配   解放后   姐夫   家里   儿子   主席   婚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