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百岁汪东兴同志病逝,生前: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死而无憾了

他曾经是“8341”的掌门人。

他曾经是中南海的“大总管”。

他曾经是毛主席最为信任的“旧人”。

他在毛主席身边如影随形,见证和亲历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

但他又从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的位置上急流勇退,甘于平淡。

这就是无怨无悔保卫了毛主席29年的汪东兴同志。

图1

2015年,老人家以百岁高龄在弥留之际淡然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总结:只做了一件死而无憾的事情。

那么,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汪东兴同志为什么会这么说?

到底又是什么一件事让老人家死而无憾呢?

“打他一下!”

汪东兴生于1916年,老家是江西省弋阳县,苦孩子出身,早年追随方志明同志投身革命事业,并于1932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属于我党的老同志。

他历经红军反“围剿”、东征、西征等重要战役,而且是一名神枪手,在武功方面,与少林出身的许世友将军可以一比高下。同时,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

正是由于他的文武双全,周总理慧眼识珠,在1947年初,挑选他承担起保卫毛主席的重任。

图2

1947年3月,蒋介石指使胡宗南纠集25万大军在1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延安大举进犯,“保卫延安”的口号响彻红色首都。

但此时的陕甘宁边区,主力部队大部分都已派往前线作战,能用的部队只有2万多人,而且在轻重武器方面与敌人有着“数量级”的差距,客观地讲,形势非常紧迫。

毛主席此时做出了一个令很多同志都大感意外的决策:撤离延安!

图3

毛主席的行事风格就是“不可沽名学霸王”,而且在战略上“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党中央和军委如果和敌人拼没了,那谁来领导中国的解放事业?与其这样,不如把延安留给胡宗南,让他在这进也不能,退也不能,然后找机会再收拾他。

虽然根据地的乡亲们与毛主席和党中央彼此间都有着深厚的“鱼水深情”,但为了大局,暂时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1947年3月30日下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一共800余人开始撤离延安,队伍的外围保卫工作则由汪东兴负责。

图4

就在毛主席撤离前,心细如丝的汪东兴还想到毛主席会坐车撤离,而延安机场正在翻修,他立刻联系机场,清理了一条道路以便毛主席的座车可以通过。周总理也是看到了他工作的缜密,所以把延安的收尾工作交给他,不能给反动派留下任何有用的文件资料。

处理完延安的工作后,汪东兴追上了大部队,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休整地王家湾部署了周密的保卫工作。但毛主席仍然惦记延安的群众,所以又派汪东兴带着一个连返回延安去看一看。

虽然只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但延安的群众看到汪东兴和战士时,全都欣喜若狂。

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刮,老百姓把自家的粮食和牲口都藏在了大山的山洞里,当汪东兴完成任务准备返回王家湾时,群众却从山洞里牵出一头大黑猪让他带给毛主席和人民子弟兵。

图5

汪东兴知道当地群众的日子很苦,说什么也不收,可盛情难却,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强迫”收下一些钱。可第二天,群众们又拿出1000多斤粮食让他带给毛主席。

汪东兴实在是没办法了,为了不再“惊扰”群众,第二天天没亮,他就带着战士们“偷偷溜走了”。但他们还是被老乡们追上,纷纷拉着他们的手含泪道别,还一直嘱咐:“毛主席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呀!”

被群众团团围住的汪东兴深深体会到了毛主席就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带给了人民群众无限的信仰和希望,他暗自发誓:为了毛主席安全,他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1947年6月初,国民党刘戡部进至距离王家湾20多里的平桥。党中央决定立刻动身撤离。

可这时,出现了“意外”。

毛主席不愿走。

图6

为什么呢?

身经百战的毛主席要亲自观察敌情,然后做出应对策略。

主席亲自以身犯险,大家怎么能同意,周总理、任弼时同志、陆定一同志等中央领导围住毛主席反复劝说,但毛主席就是不同意。

最后,还是周总理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向毛主席提议找一位合适的干部留下来观察敌情。

毛主席听罢,沉吟片刻后,犀利的目光转向汪东兴。

“小汪,你敢不敢留下来帮我观察一下敌情?”毛主席严肃地问道。

“敢!我留下!”汪东兴丝毫没有犹豫。

“好!那给你1个连。”毛主席的语气中带着一些赞许。

“1个排就可以!主席!”汪东兴自信地答道。

“哈哈哈!好!再加5个骑兵!不过,看到了敌人,你要帮我再打他们一下,打完就走,不要恋战!”毛主席终于露出了笑容。

“保证完成任务!”汪东兴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6月8日下午,毛主席随大部队开始转移,而汪东兴带领40多人留下来面对1000多敌人。

图7

他带领战士们立刻抢占了进入王家湾的制高点,并修筑了临时工事。随后,他安排战士们分成2个梯队隐蔽起来,他则带着几名战士亲自瞭望敌情。

第二天早晨9点,刘戡的先头部队鬼鬼祟祟地进入了伏击圈。汪东兴并没有急于开战,他知道敌人胆小怕事,于是先把敌人放进来一部分。在自以为安全无虞后,国民党的军队开始密密麻麻地涌入山下的道路。

“打!”汪东兴一声令下,解放军战士们开始猛烈开火,把山下的敌人扫平了一大片。随后,战士们祭出“法宝”,上百枚手榴弹漫天飞舞,落入敌群。此时,前面的敌人在往后逃窜,和后面的敌人挤成一团,正好让手榴弹发挥了最大威力。

随着一连串此起彼伏的爆炸后,敌人黑压压地逃出了伏击圈。汪东兴则让战士们立刻补充弹药,做好隐蔽。不一会,国民党的侦察机就过来了,盘旋扫射了半天,导致一名解放军战士轻伤。

图8

随后,国民党军队在山坡两侧同时对制高点发动了进攻,国民党士兵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爬了上来。不过汪东兴选择的地势颇为陡峭,而且战士们储备了足够的手榴弹,打一片,炸一片,反动军队被打得屁滚尿流,还以为是解放军大部队在此,便扭头溃逃了下去。

恰逢此时,天降暴雨,而且引发了山洪,虽然我军的行动受到影响,但国民党军队同样被束缚了手脚,直到当晚9点多,才哆哆嗦嗦地进入了王家湾,可此时,毛主席和党中央早就走远了。

汪东兴带着战友们则趁着及时雨安全撤退。毛主席见到他后,开心地夸奖道:“小汪同志,有勇有谋,以少胜多,打得不错!”

图9

从此,毛主席更加器重这位胆大心细的年轻人。在北平和平起义前,接送傅作义将军的重任都是由汪东兴负责。而且在从西柏坡返回北平的路上,心情大好的傅将军还在滹沱河边目睹了他的神枪。当时,汪东兴按照傅将军的要求,抬枪击落300米开外的飞雁,赢得了老将军的盛赞。

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汪东兴则带领警卫战士乘坐“先导车”负责开路。

出发前,他亲耳听到了毛主席与周总理之间那段“进京赶考”的历史性对话,并亲身经历了毛主席进京这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据老人家的回忆,毛主席在北京双清别墅住下后,曾亲口对他说过:“心情太激动,一夜都没睡好。”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把汪东兴当作自己无话不谈的“家人”,而汪东兴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决心将以千万倍的努力回报伟大领袖对自己的无比信任。

“无为”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仍有大量潜伏的国民党反动分子、反动军队、土匪到处搞破坏活动。

但为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建设,毛主席准备于12月乘坐火车出访苏联,并亲自指定汪东兴负责此次出访的安全保卫工作,相当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给了他。

图10

汪东兴接到任务后,立刻进行了万无一失的周密部署。

首先,随团出访的所有人员,包括毛主席的贴身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厨师、报务员全部经过他的仔细审查和挑选。

其次,他对毛主席专列从北京到满洲里的沿线关键位置,包括制高点,隧道,桥梁进行了详细勘查和保卫部署,同时调动精锐部队和民兵在铁路沿线进行分层、严密地接力站岗警卫。

最后,无论是在专列上,还是在莫斯科期间他都一直与毛主席寸步不离。在毛主席和斯大林的首次会谈期间,他在警卫室连续待命5个小时,不敢吃一口东西,只喝了一瓶汽水。毛主席得知后,深受感动,嘱咐他:“以后会谈期间的保卫工作会由苏联方面负责,你在驻地休息就可以了。”

在圆满完成保卫毛主席出访的任务后,直到1958年,汪东兴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在毛主席左右,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则是“旧人用着放心,已经习惯汪东兴陪在身边”。

图11

1958年3月,一贯强调“群众工作”的毛主席派汪东兴到江西省省委基层锻炼了2年多的时候。1960年9月,汪东兴突然接到毛主席让他返京的调令。

见到久别的毛主席,汪东兴激动万分,毛主席则对他笑道:“这次让你提前回来,是让你帮我‘抓老鼠’的!”

虽然毛主席说出此话的时候非常风趣幽默,但汪东兴了解毛主席的风格,已经意识到一定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

原来,毛主席平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平易近人和关怀,但他老人家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眼睛里从不“揉沙子”。

当时各地的同志出于对毛主席的爱戴,当毛主席到各地走访时,总会出现超规格接待的情况,但毛主席一律不领情,而且要求下面的工作人员也绝不可以搞特殊。

但一些随毛主席到各地走访的办公人员出现了接受礼品的问题,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但这是从来不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毛主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老人家很恼火,决定在中央内部搞一次小“整风”,而且他相信只有汪东兴才能牵头搞好这次工作。

图12

汪东兴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刻到各个部门召开了思想交流会,耐心地向大家说明了“小问题”的严重性,在他的动员下,工作人员意识到了错误所在,纷纷把接受的馈赠上交,其实这些东西无外乎就是一些西瓜、冰棒、香烟之类的食品和日常用品。

随后,汪东兴做出规定,今后如果有地方同志赠送礼品,必须交给管理员统一处置,该给钱的一分钱不能少!

毛主席对这次“小整风”非常满意,但他老人家夸奖汪东兴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我身边的人,我批评最狠的只有汪东兴和罗瑞卿,甚至让他们从我的房间里滚出去,但他们从来不记恨我。”

此次回京后,汪东兴就再也没离开毛主席身边,直到毛主席逝世。在此期间,汪东兴掌管的安全保卫工作从未出现纰漏和事故,堪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无为之功”!

图13

1980年,身兼要职的汪东兴为了国家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高风亮节,急流勇退,主动从中央领导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退休以后,汪老一直过着简单朴素、深入简出的生活。

很多人都曾经找过他,承诺重金,希望他出版回忆录,但汪老一律拒绝。他最热情接待的只有两类客人:家乡的干部和父老乡亲,还有中央修史和地方修志的同志。而且,对于历史性的问题,老人家有求必应,异常专注,对每一个请他审核的历史细节都丝毫不会马虎。

有一次,老人家在一份江西根据地1比36万的地图上,找出了一个黄豆粒大小的、被错误标注的“白区”,并告诉修地方志的同志:这个区域早在1932年就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老人家的细致入微让工作人员感到震惊的同时,由衷的钦佩也从心中油然而生。

图14

汪老还有一项“雷打不动”的工作,就是在每年的毛主席诞辰和祭奠日当天,他都是最早一名到毛主席纪念堂献花和瞻仰的人,几十年风雨无阻,直到他临终前无法行动。

2015年8月21日,百岁高龄的汪老在北京逝世,弥留之际,他淡然自语:“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誓死保卫毛主席,我此生无憾!”

谨以此文,献给为了革命事业,无怨无悔奉献一生的汪东兴同志,愿他在世界的尽头,继续追随在领袖的左右,继续守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北平   党中央   延安   同志   敌情   无憾   国民党   生前   老人家   部队   敌人   群众   汪东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