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两人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林彪和粟裕可谓是中国革命之路不可或缺的两员大将,一个是排名第三的开国元帅,一个则是开国十大大将之首。

二人的在军事才能上各有千秋,甚至引发了”既生瑜,何生亮”争论,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毛主席曾对二人分别作出了评价,要想知道谁更厉害,还要从二人的履历说起。

心系革命,发展不同

1907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的一个地主家庭中,幼年时父母为他取名为粟多珍。生活相对比较富裕,9岁那年,粟裕转入了叔父创办的第八民国学校读书。

粟裕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识文断字后,粟裕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籍,自接触到武侠小说时,便对这类书籍爱不释手。

其中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更是深深地打动了粟裕,这也使得粟裕自小便在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粟裕家中有一位名叫阿陀的长工同样喜欢武侠,粟裕经常缠着阿陀与他拿着棍子比划,看着粟裕如此有兴趣,阿陀便经常带着他练侠客功夫。

无论再苦再累,粟裕也乐在其中,不觉疲惫。

也是这样的锻炼下,粟裕练成了顽强的意志和体魄。

粟裕18岁时,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进步学生,可惜没过多久,省立二师的校长因为倡导进步的爱国运动而被害,在校的粟裕的等学生被秘密转到了武昌。

后来,粟裕被安排到了叶挺24师教导大队担任学员班长,接受到了先进的进步思想,并决定立志报国。

1926年11月,粟裕在身边学员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在经过了党组织几个月的考验后,粟裕于1927年6月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而相比于初露锋芒的粟裕,林彪此时已经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林彪与粟裕出生于同一年,比粟裕小了4个月,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家境也很是富裕,林彪的父亲更是林家大湾公认的先生,因此在林彪的教育上很是用心。

林彪从小就体弱多病,还有些“男生女相”性格也很女生,比较沉稳,不喜交际。很多人背后叫他大姑娘。

不过,林彪“大姑娘”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赤城报国的心。他9岁入私塾学习,13岁时就读于浚新学校

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为之向往。

15岁时,林彪转入了武昌共进中学。一年后,林彪在学校中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共进中学的团支部书记。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林彪多次参与领导学生爱国运动,组织阅读进步的书刊,还与陈潭秋等人一起合办了“共进月刊”。由于出色的表现,湖北联合会的成员将林彪推选为了主席。

后来经过组织批准,林彪考入了黄埔军校,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3连中共支部书记。

毕业后,林彪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分到了叶挺独立团担任见习排长,跟随部队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8月1日,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粟裕与林彪二人的相识,也是源于这场战役。

并肩作战,崭露锋芒

南昌起义爆发后,身为警卫班长的粟裕跟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林彪也率领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二人都正值青年时期,可打起仗来,也能独当一面。

这场战役除了粟裕与林彪参与之外,还有朱德、刘伯承、陈毅等六位开国元帅的参加。

林彪当时是25师的连长,职位虽然没有朱德等人高,可在此战中也立下了战功。在众位将士的努力下,起义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后来在反攻广州时,部队渐渐处于弱势地位,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和人数上都优于起义军,导致起义军主力损失惨重,连连战败。

此时起义军部队只剩下了八百余人,连连战败也导致军中人心涣散。林彪与粟裕二人见此情况,连忙开始整治自己的部队,跟随着朱德元帅前往井冈山根据地与毛主席的队伍会师。

朱德与林彪所在的队伍达到井冈山时,毛主席带领部队亲自下山迎接。

当时林彪在军中讲话时说道:“土匪和军阀仗着自己有枪就能有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一定能比他们更强,也能坐天下。”

毛主席对林彪的发言深受震撼,在上山的第二天,毛主席就根据林彪的想法创作了一篇报告,名为《红军能够坐天下》。

当时在井冈山的毛主席已经在当地打下了革命基础,随着朱德的加入,两只队伍整合后,改编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而自此开始,林彪与粟裕二人的发展也来时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当时林彪在南昌起义中的表现深受毛主席的欣赏,后来在红军反围剿战争中,林彪更是发挥了他极强的作战能力,带领部队歼灭了近万名敌军,并多次以少胜多,击退国民党军。

这样出色的领导能力,让军中的战士对他钦佩不已,林彪的名号也自此打响。

当时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遭遇意外离世后,部队将林彪升任为红四军主力团28团的团长,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

1930年6月,林彪被晋升为看红一军团的第四军的团长,统领着红军的主力军。

而粟裕则还是连长,在红军主力抵达赣南地区时,粟裕所在的三连担任着保护毛主席的任务。

林彪升为军长时,粟裕被调任为红12军的支队长,直到国民党对红军发动围剿战役时,粟裕才被任命为师长,此时的粟裕比林彪整整低了三个级别。

不仅如此,粟裕因为在战场上经常受重伤,而脱离部队,导致了他的职位也频频需要变动。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粟裕率领部下打了一场漂亮战,狠狠地灭了敌军的威风,粟裕也因此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100多万兵力向中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为了保存革命火种,红军被迫走上了长征之路。

粟裕当时身为红七军团参谋长,奉行中央的命令离开苏区北上,在途中不幸遇到了国民党军的袭击,因为实力悬殊过大,只能一边打一边跑,与国民党军开展了近3年的游击战。

因此粟裕也没能跟随红军队伍进行长征,后来粟裕率领部队突出了敌军的封锁线,安全到达了闽浙赣苏区,并在此地建立了浙西南游击区。

而林彪则是跟随红军部队走过了漫漫长征路。

其中林彪率领部下冲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并指挥部队进行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多个危险作战计划,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十分突出的重要贡献。

相比于林彪,粟裕没有接受过正统军校的学习和培养,军事能力自然比林彪薄弱一些,二人在这方面有着差距。相比于粟裕的功绩,毛主席在红军时期显然更重视林彪。

不过在抗战时期,粟裕的地位迎来了反转。

各有所长,备受重视

林彪在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军之一115师的师长,投入了抗日战争中。

9月25日,林彪率领115师在平型关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场伏击战,为了打好这场仗,林彪曾三次到平型关一带进行实地勘察,为伏击战做足了准备。

可没料到,当天晚上却下起了大雨,天黑路滑导致部队行动十分困难,紧着着又遇到了山洪暴发,湍急的洪水挡住了115师前进的道路。

林彪见状命令战士们将枪支弹药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在齐腰的激流中蹚过,当时林彪与战士们个个成了泥人,加上洪水浸湿了衣物,寒冷透骨,战士们冻得两腿直发抖。

可就是这样艰险的情况,在林彪的指挥下,115师突破艰险,在提前预定好的时间之前到达了伏击阵地,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此战不仅延缓了日军的进攻的步伐,也打乱了日军迂回华北的计划,为八路军增添了极大的士气。

毛主席对林彪的能力更加欣赏,曾经直言道:“要是中国有500个林彪,那我们就能打败日本”

林彪有一次遭到了晋绥军偷袭,身受重伤,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了现场查看情况,嘱咐医生一定要救活林彪,直到医生宣布林彪已无生命危险,毛主席才松了一口气。

为了能让林彪安心养病,毛主席特意批准林彪前往苏联养病,林彪也因此遗憾地退出了抗日战场。在林彪伤好回来时,毛主席还亲自派车前去接林彪。

1938年3月18日,粟裕结束了红军三年游击战,率领浙闽边抗日游击队前往皖南地区,与其他红军游击队一起整编为了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副司令员。

粟裕当时并没有上抗日前线,而是在抗战后方做一些任务,奉命向苏南敌后放执行侦查,执行挺进南京、破坏铁道的任务。

1939年1月,粟裕终于接到上级指示作战的命令,参与指挥了水阳镇伏击战,衡山战斗等战役,在战场上共计歼灭日伪军400多人,俘获了57名战俘,还炸毁了日军的一列火车。

毛主席当时得知粟裕的战绩后十分高兴,认为粟裕是大器晚成,8月份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毛主席就推荐粟裕,将其升任为副指挥。

1940年黄桥决战时,粟裕与陈毅指挥部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去得快辉煌的胜利,此战也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毛主席当时更是毫不隐晦地表示:“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虽然没读过军校,可在军事上却很有一套,将来是能指挥四五十万军队的。”

1941年皖南事变后,粟裕担任了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连续作战达到了一百多次,歼灭敌军两千多人,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

也是在这一年,粟裕结识了夫人楚青,并与之成婚。

1944年初,粟裕发动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后了近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粟裕的指挥下,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获得了“七战七捷”的奇迹,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基础。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一举打破了蒋介石“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阶段,粟裕的功绩比林彪大一些。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放中国迫在眉睫。毛主席当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计划。

当时东北地区因为党中央的提前部署,有着十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便将东北地区作为了首战场。

出于对东北地区的重视,1949年3月,毛主席将已经离开前线八年的林彪,任命为了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

林彪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东北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兵力就翻了十几倍。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后,林彪作为东北野战军司令统领全局,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粟裕则掌管华东野战军,以几万人马对抗国民党军十几万的兵力,在双方交手时,粟裕总能有出其不意致胜的军事战略,让解放军在华北地区得以没有后顾之忧。

建国后,林彪与粟裕二人分别被授予了元帅以及大将的军衔,虽然粟裕的军衔没有林彪高,但毛主席曾表示,以粟裕的军事才略,是足以担当元帅的。

结语

粟裕与林彪二人,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想必在毛主席的心中,二人是难分伯仲的。

从策略方面来讲,林彪是稳中求胜,出手必有胜算,粟裕则常常以少胜多,打的是出其不意,起死回生的神仙战,二人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南昌起义   苏中   井冈山   东北地区   伏击战   作战   红军   国民党   战役   部队   评价   军事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