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邀请蒋介石回大陆,蒋介石:先同意六个条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就不停地招兵买马,坐着反攻大陆的准备,只是一直准备了多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大陆这边则是不停地向台湾方面做着思想工作,希望蒋介石能够“幡然醒悟”。

但美国在其中不停地搅动局势,导致两岸关系愈发恶劣,毛主席分别在1956年和1965年写了一封信,请人带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收到信的时候也是十分意外,毕竟双方是多年的老对手了,毛主席为何会给他写信呢?他面无波澜的拆开信,细细阅读了起来。

信中内容无他,无非是希望蒋介石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也表达了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愿。

而蒋介石看着这两封信也不免陷入了沉思,如今反攻已经是难如登天的事情,台湾岛、国民党和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为此,他和儿子蒋经国商量过后,提出了六个条件。

这六个条件究竟是什么?毛主席最终答应了吗?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穿着一件黄色的外套,走上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的成立,也宣布了新中国自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

蒋介石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听着广播中的声音以及一些往日的下属参加开过大典的消息,一时怒火中烧,愤怒地撕碎了手中的文件。

此时距离他下野已经八个多月了,尽管一直他并没有放掉手中的权利,但是此时大局已定,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他对自己多年来的政治生涯回忆了一遍,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退守台湾,等待东山再起之日。

这一年12月,蒋介石从成都乘坐专机飞往了台湾,与此同时带走的还有大量的黄金以及士兵,他的心腹陈诚早已经在台湾为他铺垫好了一切。

自此两岸开始了长期的军事对抗。

1949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先行做好了准备,成立了由粟裕担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策划解放台湾的事宜。

而蒋介石的陆军虽然已经损耗殆尽,但是海军和空军力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蒋介石依靠着这两方面的优势在台海地区苦苦支撑,双方气氛火热,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如果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这场战役或许在当时就已经打响,后来因为美国插手朝鲜半岛的战争,并将战火蔓延到我国,毛主席在这紧急时刻只好暂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转而举国之力对朝鲜进行了支援。

与此同时,美国的第七舰队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入侵台湾海峡,插手我国内政,对我国的领土主权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对此毛主席发出了强烈反对的声明。

可由于当时我国海军的力量羸弱,没有与之一较高下的力量,只好暂时打消了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

与此同时,毛主席开始着手推动“和平解放台湾”的计划,实际上,早在1950年3月,毛主席在向台湾海峡筹备兵力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另一手准备。

他看穿了美国的阴谋,担心在这关键时刻美国会强行插手搅局,便起草了一份《关于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给张治中的电报》,提出了希望身为原国民党将领的张治中亲自出面,着手解决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避免被外敌入侵,丢失国土。

此后张治中和毛主席在半个月时间内互通了4封电报,尽管并没有张治中工作的细节,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感受到大陆对于和平解放台湾的重视和期望。

只是抗美援朝期间,美国强硬的干涉以及蒋介石的蠢蠢欲动导致两岸的紧张形势加剧,导致和平解放这个想法一直拖到50年代中期才正式被提出。

1954年,蒋介石擅自和美国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这则美国为了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而做出来的条约自然是遭到了大陆方面的强烈抵制。

毛主席考虑到两岸的对抗在本质上还是两党之间的政治对抗和军事堆量,因此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次年5月13日,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周总理在作报告的时候曾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战争方式,另一种就是和平方式,我们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争取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在之后开放了“可以省亲会友、来去自由”的法案。

这段话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自然也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只是这时候的他还在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对大陆方面的“示好”也是置之不理。

为此,1956年,毛主席决定亲自给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写一封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请章世钊先生送往台湾。

信中写道:奉化之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这无疑是在向蒋介石传达希望他能够回老家溪口走走看看,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同时也是对国民党的一次“示好”。

同年7月,远在香港的曹聚仁在中共中央的邀请下,赶到了北京,见到了等候已久的周总理。

曹聚仁是当时一个著名的爱国文人,曾多次在公开的报刊上发表爱国的文章,同时还是章太炎的学生、鲁迅的好友。

他在抗战时期就经常到新四军中进行采访,和周总理等人都十分熟识,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记者,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的私人秘书

作为一个和国共两党私交都不错的文人,由他来担任中间的沟通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7月16日,周总理特意在颐和园中设下宴席,款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次谈话中,周总理第一次向外人谈到了他们希望第三次发起国共合作的意愿,对此,曹聚仁曾试探性地向周总理问道:“‘和平解放’的实际价值究竟有多少?

周总理则是拍着胸脯保证道:“实际价值和票面价值是一致的,国民党和我们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参与北伐有功,第二次又有着抗战胜利的成果,所以进行第三次合作完全是正当且合理的。这也是为了中国的发展,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外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胡作非为。”

一个月后,曹聚仁就将两人的谈话内容刊登在了报纸上,标题就是《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总理会见记》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彼岸蒋介石耳中,此时蒋介石对大陆还存有极强的戒备,为了摸清楚我方的意图,他开始从各处渠道打听大陆的消息以及共产党的态度。

1957年他还派宋宜山到亲自到大陆打听消息,周总理也在北京的东兴楼饭店中接待了宋宜山。

无论是周总理还是后来负责和宋宜山会谈的统战部领导人李维汉,都向宋宜山表露出了希望国共双方能够在一起进行和谈,并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意愿。

回到香港之后,宋宜山当即将自己在北京的情况汇报给了蒋介石,并如实传达了我方的意愿和大陆的发展情况。

可是蒋介石生性多疑,对于宋宜山的汇报也不是十分信任,并明令禁止宋宜山再回台湾,这对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要知道宋宜山是蒋介石千挑万选出来的人,他早年间毕业于南京国民党中央党校,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就一直在国民党中工作,对蒋介石是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但就是这样一个部下,因为如实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就遭到了蒋介石的抵触,足以得见蒋介石对于这次和谈并不抱有太高的期待。

1958年,在各界因素的影响下,国共双方在金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炮战,炮火断断续续地响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金门这片地区也被硝烟所笼罩。

后来因为美国的搅局,毛主席紧急停止了炮击金门的战斗,并亲自写了《告台湾同胞书》,试图通过两岸的亲情呼吁台湾方面尽快接受谈判,以防止美国的不良用心。

此时毛主席一直没有放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一直在尝试和国民党方面进行着沟通。

1959年2月,在一次针对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的讲话中,毛主席曾对台湾问题发表过一些指示: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

这同样也是为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契机。

而停止金门炮击除了这一部分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家父子手中,也万万不能落到外国人手里,毕竟“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毛主席和蒋介石在认知上少有的交集点。

此后,一些已经在大陆扎根的原国民党将领不断地做着台湾方面的工作,周总理也不停地向台湾方向释放着和谈的信号,双方都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

1965年,李宗仁的归国成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身为国民党的原代总统,李宗仁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民党内部产生影响,推动两岸的统一。

为此,毛主席甚至特意抽时间亲自接见了李宗仁,并对他表达了希望两岸统一的理想。

但是此时贼心不死的美国再次妄图插手我国内政,这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强烈不满。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当即写了封信,请人带到了台湾地区,交给了蒋介石。

信中毛主席再次表明了希望蒋介石能够回到大陆,回溪口老家看看的期望,同时也将大陆对台湾“一纲四目”的政策一五一十地转告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在刚收到信的时候也显得十分吃惊,毕竟多年的“对头”给自己写信,也算是十分罕见的情况了。

蒋介石沉默着将粘贴得严丝合缝的信拆开,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对于两岸来说,这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尽管两人并没有正式会面,但这也算是两人少有的“直接对话”。

再加上此时蒋介石的年事已高,心中对于故乡也有着一份思念之情,因此在看到毛主席在心中描写的奉化的景色时,心中也是极为触动。

最终在和儿子蒋经国商议过之后,他们回了一封信,在心中提到了六个条件:

一、回到大陆之后,蒋介石希望能够保留国民党并继续担任总裁,不限制居住地店;二、蒋经国担任台湾省省长,部分军事和全部外交可以交出;三、台湾不接受除中央之外的经济援助,若台湾需要,中央需及时支援;四、台湾海军空军交由北京智慧;五、金门和厦门合并为自由市,作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缓冲,市长需由台湾提名;六、台湾官员不发生变动。

面对国家统一的大业,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开始着手推动两岸之间的第三次合作。

70年代之后,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蒋介石心中愈发感到悲凉。

1974年,蒋介石已经病重的走不动路了,但他心中仍有遗愿未了。

次年,在他即将离世的时候,他曾通过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向彼岸的毛主席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到台湾访问。

然而此时毛主席也是重病在身,还没能成行,蒋介石去世了。

此后台湾的重担就交付给了邓小平和蒋经国身上,然而这个问题在他们手中也没能得到解决,蒋经国在离世之前又为两岸的关系埋下了一颗“雷”,因此台湾问题成了无数人心中的一块顽疾。

如今随着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我国在收复台湾问题上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台湾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蒋介石   金门   台湾地区   台湾   美国   国民党   两岸   和平   条件   大陆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