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被教科书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提起80、90后上学时的记忆,张衡的地动仪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是你知道吗,它现在已经从教科书中移除,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作为我国权威之一的中科院院士公开表示地动仪不科学,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有用!难道张衡的地动仪真的如此不堪吗?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前因后果。

传奇的张衡

南朝范晔根据前人的书籍和传说编撰了正史之一的《后汉书》,里面记载了张衡和发明地动仪的前因后果。原来从汉和帝永元四年到汉安帝延光四年这短短的30多年时间内,全国共发生了26次大地震,这些地震等级虽然没有划分,但是根据描述来看都不低,洪水泛滥、房屋倒塌、民流于野,都在表明地震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张衡是孝廉出身,一直在朝为官,先后担任过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还担任过尚书,是不折不扣的“部级”大官,他发明地动仪的目的也是造福百姓,能够快速确定地震方向,以派遣救援队伍前往施救。

张衡在数学、机械、天文、文学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型人才。因为他的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给月球背面的一处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可见张衡并非浪得虚名。那么地动仪为什么会被教科书删除呢?

被删除的是赝品

浑天仪和地动仪是张衡最主要的发明,尤其是其中的地动仪。前文提到张衡为官的这几十年里地震发生频繁,统治阶级焦头烂额的同时百姓也苦不堪言,于是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个发明在后世的许多书籍中被记载,《后汉书》中描写,基本和我们认知里的一致,有八条龙口含铜珠,下方有八只铜蟾蜍张嘴朝天,发生地震时对应方向的铜珠掉落。但是其中有一段很模糊的记录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个都柱是什么,给大家造成了困扰。

困扰的首要原因就是真品已经失传,后世也因为地震频繁发生的时期过去而没有关注地动仪的制作工艺。

1937年考古学家王振铎根据文字记载还原出了地动仪,他把“都柱”理解为“直立杆原理”,内部用悬垂摆结构,震动发生时内部的摆锤会撞击龙头尾部的触发装置,从而让铜珠掉落。这个复制品还没得到科学论证就被列入教科书,从此引发无数的反对。

地震学家严谨质疑

自从登上教科书后,无数专家学者前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一睹芳容,但是实验结果让人大失所望。直立杆原理并不能感应到较小的震动,也就是说,这个地动仪并不能感应到地震!

傅承义是中国地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科院的院士。他在实地考察了地动仪模型后,毫不留情地说这个地动仪还不如吊在房梁上的猪肉有用,地震发生时根本不会有反应。

这个结果也让地动仪的真实性被推到了风口浪尖,70年代日本地震专家关也熊看到模型后进行了数据计算,说这个设计非常不合理。美国博尔特教授也说这个地动仪粗糙无用。一时间是否真的存在地动仪成了地震研究学界的议论焦点。

张衡的地动仪“实战”成功的记录只有一次。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地动仪上西边的一颗铜珠突然掉落下来,当时京城附近没有发生地震,发现这个现象的人们说张衡的发明就是个笑话。但是没过几天,陇西发来急报,说那里前些日子地震了,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并开始重视起张衡的地动仪。从此皇帝派人专门盯着地动仪,一旦发生铜球掉落就记录并上报。但是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记载了。

那么地动仪真的没用吗?或者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没用吗?很多学者都相信只是制作工艺失传,并致力于复原真实的地动仪。

复原的困难和实践

张衡身故后不到50年就爆发了黄巾起义,这场席卷中国的农民起义牵出了古代最出名的三国乱世,长达百年的战乱让很多文明成果消失。地动仪在战争中无疑是无用的,失传也就不奇怪了。

相传隋朝的科学家临孝恭写了一部关于地动仪详细制作方法的《地动铜仪经》,有相关制作图示,但是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被毁。

其实地动仪复原工作最早的是一个叫做服部一三的日本人,他用铜制作了桶装的地动仪,龙头和蟾蜍都是用铜雕刻而成,已经在外形上非常还原了。

2009年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里面展示了官方承认的地震仪复原最新模型,设计者是中国科学院教授冯锐。该地动仪模型可以辨识横波和纵波,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只有横波,而汽车发动机震动、关门的震动、鞭炮的响声等都是纵波,不会让地动仪吐珠。

教科书上的地动仪创造者王振铎从1936年开始复原地动仪,他的设计理念源自英国地震学家米伦的设计。米伦率先提出悬垂法是地动仪的触发原理,并在1883年出版了名为《地震及其它地动》的著作,里面提到了他设计复原的地动仪。

值得一提的是,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虽然饱受批评,但是也花费了长达15年时间,并且对他复原的地动仪进行了自我否定。他认为自己的地动仪是初步尝试,因为没有科学的论证米伦悬摆的实践效果,所以造成了严重的错误。

逐渐消失在教科书上

外界对地动仪的质疑也让学生们产生了对中国部分文明的怀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2010年人教版教科书对地动仪部分进行了大量修改,修正了模型和实物的区别,而7年之后,教科书干脆删除了这个无法得到证实的发明,让地动仪正式的退出了教材之中。

中国的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古人的智慧远超现代技术,但是因为制作工艺失传而进入被怀疑的范畴,直到真凭实据的发现。比如越王勾践剑,因为古籍《拾遗记》记载而被称作“神话传说”,但是出土之后却被证实非但没有夸大,反而因2500年后依然锋利无比、记忆合金特性、防锈工艺等被人们列为国宝。

地动仪作为中国古时经典发明被各种史书记载,一定会在日后的考古研究中揭开神秘的面纱,让中华文明的精髓重见天日

作者:旧时梦话 初审:丁孩儿 校稿编辑:未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地动仪   房梁   环形山   后汉书   教科书   纵波   蟾蜍   中科院   院士   中国   模型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