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蒋介石暗杀了一人,宋庆龄怒斥:你对得起中山先生吗?

在1931年的冬天,一辆汽车缓缓驶入了南京麒麟门的沙子岗,车上的囚犯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是神情镇定自若,自有一种旁人不及的气度。

可是车上押送他的特务,反而显得神色慌张,他们突然和囚犯说:

“汽车抛锚了,要劳烦老师下车等一会。”

邓演达

囚犯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就走下了汽车,可是他全然没有料到,他即将要面对的,却是冰冷的枪口,在几声刺耳的枪声过后,囚犯永远闭上了眼睛,而行凶的刽子手把他的遗体匆匆掩埋后,便去向他们的主人汇报。

这个在暗夜里被枪杀的犯人不是别人,正是“第三党”的领袖邓演达,这样一个在国民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何会落得这样凄凉的下场?他到底做了什么,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邓演达早在孙中山执政期间就受到了重用,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他,一向看不惯蒋介石反共的狼子野心,多次用自己的笔尖作为利刃,来抨击反共政策,自然让蒋介石这个独裁主义的统治者,感到十分不满,所以才对他下了绝杀令。

批阅文件的蒋介石

宋庆龄在半个月后,听坊间传闻说邓演达有可能被蒋介石杀害了,心急如焚的她,专门从上海赶到南京,找蒋介石兴师问罪。蒋介石完全没有想到消息传出去得这么快,面对宋庆龄的质问,他一时语塞,只能是打马虎眼来搪塞,可是宋庆龄却说:

“我知道你和他有矛盾,我们可以三个人一起商量一下怎么解决问题。”

蒋介石见宋庆龄不依不饶,最后索性默认了罪恶的事实:

“你已经见不到他了。”

宋庆龄

宋庆龄虽然在来之前,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可是真的确定邓演达已经不在人世,还是感到心痛难忍,就直接掀翻了蒋介石的桌子:

“你对的起中山先生吗?”

宋美龄在楼上听到了动静,也只好过来打圆场,把姐姐好言好语送出了门。

宋美龄

宋庆龄在明白邓演达遇害后,不由得心痛难耐,因为她永远记得,当年孙中山部下陈炯明叛乱,正是邓演达一直站在丈夫身后,带领队伍平息了叛乱。

孙中山当时十分欣赏邓演达的才华,甚至把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可是没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革命家,最后还是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之下。

蒋介石之所以执意要除掉邓演达,除了和邓演达政见不合之外,更重要的是,邓演达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并不次于蒋介石,甚至还几次举行反蒋运动,让蒋介石感到十分的头疼。

陈炯明

自古在政治斗争中“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就是残酷的潜规则,何况邓演达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仁心,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断在国民党内掀起风云,甚至作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来通过各种手段揭露右派的罪恶,让蒋介石大为忌恨。

邓演达不幸被捕

邓演达在“四一二事变”之后,对腐朽不堪的国民党彻底不抱希望,转而把兴趣投向了共产党。尤其是邓演达为了避祸去往苏联,在学习了很多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马列主义才能真正救中国,才能让国家看到希望。

可是他的梦想和现实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当时反动势力猖獗,他因为频繁受到蒋介石排挤,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不过还是在回国之后,凭借他的威望,来发表一些演说,揭露国民党右派的罪恶。

邓演达组建第三党时刊登在报上的文章

邓演达的行为触碰到了蒋介石的利益,让他再也忍不了这根眼中钉的存在,甚至开始通缉邓演达。眼看形势严峻,邓演达的好友就建议道:

“你不如先去日本避祸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回国。”

可是邓演达却直接拒绝了:

“我毕生的信仰,就是和帝国主义做斗争,现在自己国家的帝国主义尚没有清除,又怎么能去别国苟延残喘呢”

邓演达(右一)和友人合影

邓演达的话掷地有声,让周围的友人和学生都对他心生敬佩,可是这些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因为国民党内一些军阀的反对,蒋介石面临下野的风险,这使他比从前更加的疯狂。

在1931年时,国军中的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都开始一起主张蒋介石下野,一向权欲熏心的蒋介石,此时就像是被釜底抽薪了一般,像疯狗一样想要乱咬一气来泄愤。

尤其是在听说邓演达最近在积极活动后,更是把仇恨发泄到了邓演达身上,决定在下野之前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蒋介石检阅军队

恰好在这个时候,邓演达还是不顾风险,在上海租界发表演讲,不幸被叛徒陈静斋出卖,让国军特务抓走了。

在得知邓演达被捕后,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曾经想要帮助邓演达逃出虎口,可是碍于种种客观原因,终归还是没有实现。

邓演达在被捕之后,他的心情却是十分平静,因为他自以为老蒋不敢杀他,他所做的都是光明磊落的事,真正有罪的是蒋介石,是那些在国民党内部身居高位,却一直都没有为国家作出任何贡献,反而成为新的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代表的反动派。


中年邓演达

在对于邓演达的处理上,本来蒋介石也有过犹豫,他一直都很想要把邓演达争取过来,因为他知道邓演达本人在国民党中的威望很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是邓演达心里早已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他在被捕之后,一直被囚禁在了南京,蒋介石派了陈立夫来劝降,还对邓演达许以高官厚禄,没想到邓演达此时怒目圆睁,想到了千千万万人民的苦难,和无辜被杀的共产党员的血泪,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向蒋介石低头。

此时的蒋介石在得知邓演达不愿妥协的态度后,心里十分恼火,甚至对邓演达动了杀机,尤其想到自己即将迫于压力下野,更是把怒气发到了这些被捕的爱国志士身上。


被捕时的邓演达

邓演达被秘密杀害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的爱国人士都一直想要让蒋介石停止内战,把主要军事力量用于抗日,可是弃置民族大义不顾的蒋介石,迟迟都不肯对抗日作出行动,反而是把矛头对准了我党,开始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第三次围剿。

邓演达在被囚禁的过程中,虽然陆续见到了很多国民党的高官前来劝降,不过他都一直不为所动,甚至还把他们驳斥得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地向蒋介石复命。

蒋介石还想最后再争取邓演达一次,他亲自去看望邓演达,来劝说他今后不要再反对他,只要他肯妥协,就可以立刻得到自由,还能在国民党里拥有不错的位置,可是邓演达却冷笑了一声,再不愿看蒋介石一眼。


抗日的战场

蒋介石知道邓演达性情耿直,就试图用抗日的大义来劝说他:

“现在日本人已经占了东三省了,如果你能不要在报上发表文章反对我,我们可以一起为抗日做些工作。”

没想到邓演达听到日本人的暴行,心中更是暴怒,他直接怒斥蒋介石道:

“如果不是你一直都只把兵力用来剿共,日本人何敢猖狂至此?”

邓演达雕像

蒋介石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邓演达的质问,只能默默离开了,但他心里却对邓演达动了杀机,并且吩咐手下人要尽快行动,以免夜长梦多。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在1931年的11月29日,邓演达被特务在沙子岗秘密杀害,那一年他才只有36岁。一开始蒋介石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严格封锁消息,可是没想到宋庆龄还是听到了风声,并赶来质问蒋介石。

在同年12月20日的《申报》上,也刊登了邓演达被枪决的消息,至此人们才知道邓演达已经遇害了。

民国时期的上海

在邓演达遇害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愤怒,他们没有想到蒋介石居然如此狠毒,把毒手都伸向了曾经是国民党元老级的人物。

邓演达的好友陈铭枢在得知邓演达被杀之后,就带人在沙子岗找到了邓演达的遗体,可是因为遗体有一定的腐烂,所以当时没人能够确认遗体的身份,最后还是找来了邓演达的哥哥邓演存,才确定遗体是邓演达。

陈铭枢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把邓演达的遗体埋葬,并为邓演达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

邓演达之墓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并没有忘记邓演达为革命所作出的一切贡献,就把邓演达追认为烈士,并把他的坟墓迁到了中山陵。

邓演达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始终没有向反动势力低头的他,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自己的誓言,也诠释了他的信仰。

蒋介石杀害革命志士,并不能阻挡时代的脚步和历史的选择,只能证明他心胸狭隘,让他本人也彻底失去了民心,最后走向失败。

邓演达(右一)和同志们合影

邓演达虽然牺牲在了特务的枪口下,而他的气节却在天地间长存,激励了无数的后人为祖国的明天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蒋介石   中山   枪口   囚犯   特务   党内   南京   日本人   遗体   国民党   国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