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少将遭处决,临刑前嘱咐昔日同事:兄弟,枪打得准点

“兄弟,枪打得准点!”看着将枪口对准自己的昔日同事,周镐淡然地说道。

一声枪响之后,子弹打在了周镐的左肩膀,又是一枪,子弹仍然没有打在要害处。浑身是血的周镐就那样伫立在那里,岿然不动,司法处处长不得不亲自补上一枪。

就这样,曾经的军统南京站站长,堂堂的国民党少将,倒在了南京解放的前夕……

反蒋学生在军统青云直上

要说周镐加入军统的经历,也有着一定的戏剧性。原本他就读于武汉“随营军校”(后来改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由于不满学校宣传蒋系思想,周镐在政治测验中流露出了反蒋的情绪,最终遭到学校除名。

在同乡的介绍下,周镐前往上海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海停战之后,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剿共”,结果十九路军骨干领导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反蒋政权。

这一场事变最终以失败告终,周镐本打算经上海返回家乡,没想到途中却被特务盯上,刚一下船就遭到了宪兵拘捕。当时只有24岁的周镐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心中对自己的未来很是不安。

图丨周镐旧照

好巧不巧的是,负责审讯的是周镐的旧友,这位朋友知道他曾经在黄埔上过学,便力劝他加入复兴社,这样就能够顺利脱身。周镐想到自己的处境,表示同意试试。就这样,周镐加入了复兴社(后来改为军统),成为国民党中的一名军统特务。

周镐在军统中的精明强干,得到了军统元老级特务、戴笠的结拜兄弟周伟龙的赏识,有了周伟龙的关照,周镐在军统中青云直上,短短七年的时间,周镐一路从尉官做到了少将。

1940年,汪伪政府破获了一架军统的地下电台,一直想和重庆搭上线的周佛海,趁机控制这架电台,与重庆方面“保持联系”,结果被军统发现了破绽,打算立即停止与这架电台通信。

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周佛海哪肯轻易让它溜掉。他立刻亲自拟了一封措辞诚恳的电文,请戴笠转交蒋介石。戴笠很早就想在汪伪政权中,争取一名重要人物,没想到周佛海自己主动找上了门。

为了加强与周佛海的联系,戴笠派周镐秘密前往安徽,再由周佛海派人将其接到南京。可能是出于慎重考虑,周镐在南京待了整整半年时间,都没有见到周佛海的面。

直到有一天,周佛海家里的电台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于是周佛海自导自演了一处家里失火的戏码,趁机毁掉电台蒙混过关。没有了和重庆联络的工具,周佛海决定亲自会一会周镐这个重庆来的代表。

图丨周佛海旧照

二人的第一次见面,周佛海对周镐的印象极好,满脸殷切地表示,有了周镐这个桥梁,往后自己和重庆联系就方便多了。周镐要求周佛海给自己安排一个职位,周佛海满口答应,还给周镐定制了几套价格不菲的衣服。

周镐摇身一变,成了汪伪政府军事处少将科长。周佛海为了讨好周镐,还将军事运输交给周镐掌管。

借着自己这个身份,周镐不但摸清了汪伪政府在长江以北的伪军据点,而且结交了不少汪伪军界的上层人物。

1943年底,戴笠指示周镐为军统南京站站长。早在六年前,军统曾经在南京设立过南京站,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南京站选择了投靠敌人。

按照戴笠的指示,周镐开始秘密重建南京站,搜集汪伪政府的情报,负责周佛海和重庆方面的联络工作。同时利用自己在汪伪政府中的身份,拉拢伪军中实力派高级将领,为国民党争取过来。

在周镐的努力下,军统南京站成为沦陷区的大站之一,很多汪伪政府的重要情报,通过南京站源源不断地传到了重庆。戴笠对周镐在南京的工作颇为满意,不久就将周镐提拔为军统少将。

图丨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书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周镐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开始秘密策划接管南京日伪政权的工作,并成立了指挥部。在周镐的指挥下,昔日的市长、部长统统被抓进地下室看管起来,同时周镐还亲自起草布告,宣布接管南京。

正在埋头苦干的周镐,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将会遭遇一场灾难……

身陷困境选择弃暗投明

周镐在南京的种种举动,彻底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原本蒋介石是让周镐维持秩序,防止新四军进城,等待国民党正规军到达。没想到周镐在南京的行动太过火了,居然还搞出了一个让冈村宁次投降的受降书。

蒋介石和戴笠对此很是忌讳,冈村宁次向周镐投降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还怎么搞?

当时蒋介石急于阻止周镐的行为,但苦于在南京无兵可用,刚刚收编的伪军还不便进城。无奈之下,蒋介石再次下令,让日本军队暂时维持南京的治安。

第二天日军派人将周镐请到司令部,一同商谈维持南京治安的办法,没想到周镐刚一走进日军司令部,立刻就被软禁起来。那个仅仅成立了三天的指挥部,就此烟消云散。

图丨冈村宁次带头离开受降会场

让周镐意想不到的是,之前对自己颇为器重的戴笠,派人将他从日军司令部带回,又以“贪污”的理由,将他转押到上海继续审查。周镐尝试找关系洗刷掉自己身上莫须有的罪名,结果却屡屡碰壁。

这个时候周镐才明白过来,自己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对于周佛海和重庆之间的事情,了解得太多了。

1946年3月,戴笠在返回南京的途中,不幸坠机身亡,之后再也没有人细查周镐的事情。经过好友说情,被关押了数月的周镐得以重获自由。

出狱之后的周镐赋闲在家,没有了工作,生活相当艰难。对于军统和国民党内部的黑暗,周镐早已经看透。正在他迷茫之际,他的黄埔同学、中共党员徐楚光给他指明了方向。

旧友多年未见,二人畅谈离别之情。说起周镐后来的遭遇,徐楚光说如果戴笠不死,估计他这辈子也出不来了。紧接着,徐楚光向周镐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对国民党内部的黑暗进行了一番批判。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能早与徐兄交流,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周镐对徐楚光的真知灼见深感敬佩。

图丨徐楚光在瘦西湖留影

自从和徐楚光重新取得联系后,周镐似乎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往日的沉默寡言。在一个深夜,周镐悄悄告诉妻子,徐楚光是个共产党,自己已经托他向组织申请,自己也要加入共产党。

由于周镐在国民党内身份特殊,基层党组织不敢贸然接受他的入党申请,这件事很快上报到了中共华中分局。经过邓子恢和谭震林研究,批准周镐为中共特别党员,并任命他为华中分局京、沪、徐、杭特派员,归徐楚光领导。

自此,周镐成为潜伏在军统中的高级别红色间谍,负责策反国民党暂编25师师长孙良诚的工作。

为了掩护工作,周镐向保密局提出,自己愿意到上海静安寺搞佛教协会工作。经毛人凤批准,周镐被任命为少将直属组长。

1947年,蒋介石得到密报,说孙良诚有私通新四军的嫌疑。为了查明真相,蒋介石想到孙良诚是周镐从伪军拉拢到国民党的,遂点名指派周镐前去调查,并任命周镐为25师高级参议。

有了合法的身份,周镐可以大摇大摆地前往孙良诚部,暗中对孙良诚进行秘密策反。

图丨孙良诚旧照

对于周镐的到来,孙良诚立即为他设宴接风洗尘。宴席过后,只剩下孙良诚和周镐两个人时,周镐有意拿出了蒋介石的手令,孙良诚看完脸色大变,瘫倒在椅子上恳求周镐救救自己。

周镐见时机成熟,和孙良诚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暗示他跟着国民党,是打不过解放军的。孙良诚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决定择机起义。

回到南京后,周镐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给孙良诚打了掩护。

没过几个月,蒋介石再次接到密报,称孙良诚和李济深“勾结密谋反蒋”,勃然大怒的蒋介石再次派周镐前去调查,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孙良诚闻言大惊,自己“通共”的事情好不容易才搪塞过去,如今又要调查自己和李济深的关系。眼看着蒋介石对自己的猜忌越来越深,孙良诚十分寒心,一再恳求周镐替自己“多多美言”,搪塞过关。

周镐再次暗示他,自己可以帮他应付蒋介石,但他也要早点下决心,赶快脱离蒋介石另谋出路。

在周镐的帮助下,孙良诚在蒋介石面前又顺利过了一关。

图丨周镐与妻子吴雪亚

正当周镐的策反工作顺利开展之际,徐楚光的交通员被捕叛变,供出了周镐是共产党的情况。周镐再次被捕入狱,像前几次一样,周镐在狱中坚持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妻子在外面花重金托关系。

在两名少将的的担保下,周镐再一次死里逃生。凭借自己政治上的敏感,周镐感到自己在南京已经无法存身,便以送妻子回老家为名,悄悄带着全家人离开了南京,进入了苏北解放区。

遭人出卖倒在黎明前夕

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集结大批军队于徐州,准备和解放军决战。但由于主力部队战斗力不敌刘邓、陈粟两大野战军,蒋介石决定将孙良诚这支“杂牌”部队拉拢过来,不但将暂编25师扩编,补充武器和物资,同时还提拔孙良诚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

由于孙良诚向来反复无常,因此被称为“百变将军”。如今蒋介石给了他一点甜头,让孙良诚受宠若惊,将与周镐约定的起义一事抛之脑后,还将周镐派来的联络人员想办法打发回了解放区。

淮海战役打响后,苏北兵团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孙良诚的部队上,以保障主力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同时指示周镐,立即策动孙良诚起义,至少不能和解放军是敌对状态。

图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经过要图

周镐接电后马不停蹄地向孙良诚军部赶去,厉声质问孙良诚早有起义之举,为何反反复复,动摇不定?孙良诚支支吾吾,百般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其实孙良诚打心底里不想起义,只是眼下兵临城下,他故作姿态,准备趁机逃跑,实在不行,就和解放军讨价还价,谈谈条件。周镐对于他的想法立刻驳斥,说他一再违约,已经没有起义的资格了,眼下只有投降这一条出路。

从孙良诚军部出来后,周镐立刻找到潜伏在孙良诚部的秘密党员,副军长王清瀚,请他配合自己行动,迫使孙良诚投诚。王清瀚瞒着孙良诚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就地将他们软禁起来。

孙良诚顿时变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拖延的余地,只得率部向解放军投诚。

办理完孙良诚部投诚的工作,周镐又承担起利用孙良诚等人的关系,策反驻扎在徐州一带的刘汝明部的任务。在周镐的安排下,孙良诚等人分别写信给刘汝明,敦促他起义。

此时孙良诚露出了他奸诈的一面,他暗中指使自己给刘汝明送信的副官,让他转告刘汝明,自己起义是被逼无奈,信上所写的,都是敷衍共产党的话,要求刘汝明尽快将自己救出去。

图丨刘汝明旧照

很快孙良诚副官带着刘汝明的复信返回,信上称自己愿意考虑起义一事,请解放军派代表来进行谈判,并请孙良诚一起来参加会谈。

周镐看过信之后信以为真,立刻派人将孙良诚接来,他生怕错过这一次争取刘汝明部起义的好机会,遂致函华野六纵,请他们报告粟裕,准备接防刘汝明的驻地。

粟裕认为此事太过于顺利,可能有问题,便让人转告周镐,孙良诚给刘汝明的信已经送去,两军对峙期间,孙良诚可以不必前去。可惜周镐没有执行粟裕的指示,还是决定带着孙良诚一同前去。

随后周镐再次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周镐听从上级统一部署,不要操之过急。但周镐立功心切,没有通盘考虑各种复杂情况,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圈套,坚持要带着孙良诚等人,一同前去与刘汝明谈判。

1949年新年刚过,周镐就带着孙良诚等人前往刘汝明部驻地。当刘汝明得知孙良诚已经踏入自己的防区,立刻将周镐前来策反一事上报给了蒋介石。

周镐万万没想到,自己刚进入国民党部队的防区,就被特务拘捕,押解到了南京。

蒋介石和毛人凤对于周镐的叛变十分恼怒,尤其是蒋介石,几次重用周镐,没想到他却投靠了共产党。曾经在他离开南京后,毛人凤派人对他沿途搜捕,没想到现在居然自己送上了门。

在蒋介石下野前夕,他在毛人凤呈递上的报告上批示,立即处决周镐。

图丨与周镐一同牺牲的几位烈士

周镐被保密局杀害之后,遗骨的下落一直不明,但中央没有忘记那些为新中国默默牺牲的烈士们。1965年11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向中央报告,周治平为我党贡献事实清楚,希望追认周镐为革命烈士,家属享受烈属待遇。

中央组织部办公厅随后批复,同意上海市委办公厅的请求。

1992年,周镐的两个孩子前往北京,拜访周镐当年的同事沈醉。当时沈醉的身体不好,他的夫人说只能会见一个小时,没想到沈醉听完之后很不高兴:“你也不看看是谁来了,我没事。”在交谈过程中,沈醉几次念叨着:

“周治平(即周镐)是个非常好的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少将   淮海战役   国民党   伪政府   军统   南京   重庆   蒋介石   昔日   没想到   同事   兄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