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人物被殷墟甲骨证明真实存在,为商建功,因女人被杀

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曾出土了成千上万的甲骨,而上边的卜辞成为研究商朝历史的宝贵材料。而正是其中的几块甲骨,验证了一个正史中不存在的先王,一个仅仅出现在《山海经》和屈原诗集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一块带有祭祀王亥卜辞的甲骨

据《诗经》和《史记》记载,有娀氏女子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因此商朝人把玄鸟做为图腾崇拜。在殷墟的一些甲骨中,果然发现了大量的玄鸟图案。

只要有“王亥”出现,就会有玄鸟图案相伴随

最重要的是,一名叫“王亥”的尊者始终和玄鸟形影相伴。他是受祭祀最隆重的商朝先公,武丁用祭天的规格祭之,动辄使用五十头牛,可见其在商人眼中的崇高地位。不过,翻遍史书,寻遍商朝的历史,也没有发现这位“王亥”的踪迹。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王亥在甲骨文中被称为“高祖”,祭祀规格极高

但也并非没有一点线索。据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因民国”的王亥善于驯化牛,并把自己的一群牛托付给有易国,但不想有易国君见财起意,杀了王亥,抢走了牛群。当然有易国民也付出了代价:被商人击溃后,他们连夜潜逃,最终在野兽出没的荒蛮之地定居、建国,改名为“有摇国”。

《山海经》中因民国和王亥的绘图

还有另一条线索,屈原在长诗《楚辞·天问》中也提到过这个“王亥”。文中不但讲述了王亥在有扈国(即有易国)牛群被抢的经过,而且揭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王亥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在异邦和一名女子发生了奸情。

古籍显示,王亥一行人赶着牛群去有易部落贸易

这是一件疑点重重的桃色凶杀案。《天问》中透露:晚宴上,王亥当众秀起了自己的盾牌舞,被一名体态丰腴的有易女子(一说有易国君之妻或之女)看中。王亥不堪诱惑与其通奸,结果事情败露,被有易国君杀死在床榻之上。

王亥之死竟是因为男女私情

而王亥的胞弟王恒经苦苦哀求才得以脱身回国,他们赶来的那些牛自然成了有易国君的“精神赔偿”。后来,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攻灭有易国,为父亲报了仇。

甲子微终为父亲王亥报仇雪耻

不过,在屈原的这首长诗中,还爆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实:“眩弟并淫,危害厥兄”。当时和王亥一起到访有易国的胞弟王恒,居然也和那名有易女子有染!怪不得有易国君会大发雷霆,这在当时,也绝对是违背传统和不能容忍的丑行。

王恒随着自己的亲哥哥王亥到访有易国

但是,我们觉得:地理异志类古籍《山海经》带有神话色彩,而屈原的《天问》难免沾染诗歌的浪漫主义,似乎都不足信。直到战国魏安釐王墓出土的一组竹简,才打破了这段历史的宁静。

西晋时期的一名盗墓贼挖出了一部珍贵的史书

这是成书于春秋时代的《竹书纪年》,它清晰地记载了王亥事件的前后经过:夏帝泄十二年,殷候“王亥”在有易国(今河北易县)因淫乱被杀,其余人放归。四年之后,王亥之子“上甲微”率军讨伐有易,最终灭其国,杀国君绵臣。

王亥被有易国君杀死后去,其牛羊被侵吞

现在看,《竹书纪年》绝对算得上是一部比较严肃的正史,虽然在记载细节上和《山海经》、《天问》略有区别,但重要情节完全一致:“事发有易国”、“祸起淫乱”、“死于绵臣之手”,以及“上甲微的复仇”......尤其是这起事件的被害人和主人公,都是“王亥”。

《竹书纪年》上的许多记载和现行历史不同,但有很多内容被证真实

但是,“王亥”在其它的历史文献中却无一星半点的记载。史学巨著《史记》对商朝的先公都有很明确的记载,但并没有“王亥”这个人。

《史记》对商王的先祖和先王世系有详细记录

按《天问》和《竹书纪年》的说法,“上甲微”是子亥之子。而在《史记》的商朝先公世系表中,确有“微”(上甲微)在列。不过,表中的“上甲微”明明是“振”之子,而非“王亥”。因此,史学界对“王亥”的存在普遍持否定的态度。

据《史记》记载,上甲微的父亲名“振”,而非“王亥”

直到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出土,考古专家们才从一堆甲骨中找到“王亥”的名字。王亥是夏朝时期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领,他正是《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上甲微之父“振”,“振”只是“亥”的别称。

带有王亥二字的甲骨文卜辞(残缺)

“王亥”不但确实是商朝的先公,而且在商人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甲骨卜辞中被称为“高祖”这一尊贵庙号的只有三人:商族的始祖契、商朝的建立者汤和“王亥”,而且,只有他的名字才配和玄鸟同书。

从甲骨卜辞可以看出王亥受到后人隆重的祭祀

他为何在商朝人的心目中如此崇高呢?据专家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史料的考证表明:“王亥”在位期间,发展壮大了商族的畜牧业。并运用牛车作为运载工具,与各部落进行贸易活动,有效解决农牧产品的过剩,使商族迅速强大,并开创了易物商业的先河。因而被后世尊为中国畜牧业和商业的始祖,这也是“商人”一词的由来。

王亥开创了原始的畜牧业和运输业,并把“商”业发扬光大

《史记》表明,王亥死后的继承人为其子上甲微,但殷墟甲骨文却显示,王亥死后却由其胞弟王恒继位,之后才传位给上甲微。这就更使得《天问》中记载的“王亥事件”披上了一层阴谋论的阴影,而最值得怀疑的凶手,成了事件的另一名主角王恒。

长期以来,王亥的弟弟王恒陷入了“阴谋论”中的主角

很多学者对屈原《天问》中的“眩弟并淫,危害厥兄......”等内容有另一种解释:有易氏首领绵臣之妻私通王亥,却遭到王恒的嫉妒。于是王恒联合一名卫士,趁王亥大醉而用斧头将其暗杀。绵臣得知此事后,立即侵吞了王亥的牧人和牛群,然后将王恒赶出有易国。

殷墟甲骨文洗清了王恒是阴谋论的始作俑者的冤屈

但是,历史不容杜撰和假设。经后来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王亥确被有易国君所杀,而非王恒,更确认了上甲微杀死有易国君为父报仇的史实。

记录王亥被杀于有易的甲骨文

本来一段连《史记》都没有记载的历史,其线索却零散出现在一本古代地理异志和一首诗歌之中。而一千八百年前出土的《竹书纪年》和九十年前出土的殷墟甲骨,却揭开了那段历史的新篇章。

位于河南商丘的王亥铜像

埋进去的历史,挖出来的真相,持续揭秘古墓,若喜欢,请关注点赞。


参考文献: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 今本《竹书纪年》《山海经.大荒东经》

《史记.殷本纪》《天问》 安阳殷墟博物馆公开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甲骨   殷墟   山海经   屈原   史记   先公   卜辞   商朝   纪年   甲骨文   真实   人物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