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抗美援朝被俘的最高将领回国,却遭免职下放,30年后揭开真相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朝鲜大地战火纷飞,嚣张跋扈的美军在中朝边界肆意轰炸,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中朝两国土地相连,唇亡齿寒,中共中央当即下令,人民志愿军火速开赴朝鲜战场。

原本刚刚结束川西剿匪,打算休养生息的志愿军180师,在接到命令后,亦是日月兼程,奔赴战场。

这只久经战火洗礼的部队在师长郑其贵、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的带领下,在河北沧州整换装备,全军上下斗志昂扬。

1951年四月,志愿军大军集结,60万大军兵临朝鲜。如此巨大的人数优势让队伍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轻敌思想,甚至扬言要将美军赶下海去。

然而第五次战役的失误令180师深陷囹圄,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这只队伍陷入了美军的包围圈。

突围过程中,吴成徳遇见了山口中黑压压一片的伤员部队,他实在是不忍抛下伤员,便举起手枪,一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他誓要与自己的士兵共同进退。

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的结局如何?吴成徳在朝鲜战场上又迎来了怎样的命运?

临危受命,奔赴朝鲜

1912年10月,山西新绛县忽降大雨,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吴成德降生到了这个贫穷而坚韧的家庭。彼时的山东大地兵荒马乱,匪患横行,人民朝不保夕。

但苦难并没有把这家人打垮,父母拼尽全力,让吴成德接受到了他们所能给的最好的教育。

浩瀚学海,启蒙稚童,年幼的吴成德从书中明白了什么是家仇国恨,什么是报国无门,他心有所向,希冀着山河无恙、国富民强的那一天。

但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1931年9月18日,卢沟桥炮响,整个中国地动山摇,坍塌撕裂的国土上硝烟四起,无数有识之士奋起抗之。年轻的吴成德目睹着这一切,他的满腔怒火亦是在熊熊燃烧。

已然成为本地小学教员的吴成徳再也无心执笔伏案。他辞别父母,毅然决然地决定加入县自卫队。

吴成徳在这里展现出了优秀的战斗素质和军事素养,在1937年,他被送往太原的军政训练班深造。

他很快便从那里毕业了,学成归来的吴成徳再次回到了县卫队,并担任政委一职。在往后的十年中,他浴血奋战,无数次战斗于枪林弹雨间,岁月将他塑造成了一名优秀且坚定的指战员。

1950年1月,吴成徳正式任解放军60军180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川西剿匪任务繁重,他带领部队日夜征战,战果如潮。

眼前的任务刚刚接近尾声,鸭绿江便传来了炮响5月22日,这支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革命部队跨越了中朝边境,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

刚刚抵达伊川,部队还未来得及休整,便遭到了敌人的狂轰滥炸。吴成德身先士卒,调度部队,180师在漫天的炮火声中完成了与友军部队的换防。

1951年5月16日,180师奉命在大龙山地段牵制美陆1师、美7师,他们抓住敌人防御薄弱的位置,发起了进攻,并在当天晚上渡过了北汉江,他们占领了杜武洞、杏村里一线,并向九峦山、孝子洞、通谷里方向推进。

180师在此与敌人激战数昼夜,成功占领通谷里、远水洞、万村洞,并夺下了336.8高地,在随后的战斗中,全军上下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期间,曾有一支美军的侦查排,摸索至180师的驻地。在得到消息后,539团二营五连奉命出击,五连仅仅用了13分钟,就全歼了这只装备精良的小队,一举缴获5部电话、12支加兰德步枪、5支汤姆逊冲锋枪和8支勃朗宁手枪。

但战局的态势并不明朗,早在4月,麦克阿瑟为他的狂言妄语付出了代价,他被撤销了美军总司令的职位,而前来接替他的李奇微,是一个更令志愿军感到棘手的对手。

李奇微

李奇微似乎是看到了志愿军所面临的困境,那便是其粮草的紧缺和枪支弹药的匮乏。他从美国本土抽调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二战飞行员,美军的飞机数量更是从之前的1000架暴涨到3000架。

这些飞机在朝鲜半岛广袤的国土上,对志愿军的后勤部队昼夜不停地狂轰滥炸,这让我军本就薄弱的后勤更是雪上加霜。

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得不到补给,身着单衣,食不果腹,而他们面对的更是坐拥大量汽车、大炮的高机动部队,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逐渐陷入了劣势。

第五次战役进行到了第二阶段,战况愈发得紧急,原本一直跟随在友军部队后面协同的180师心中焦急,便多次向上级请战,希望能够加入正面战场。60军党委经过考虑,决定让180师担任主攻任务,他们将直接面对的是美军的精锐,陆战一师。

陷入重围

可战局的协同出现了致命的失误,为了能够速战速决,原本与180师呈攻守之势的179师和181师被一纸军令调往东线。

但180师并不知晓这一情况,他们将要单独面对数量数倍于他们的美军第10军。友军的撤退让180师的阵型孤立无援,左右两翼呈现着致命的空缺。

美军自然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装备精良的高机动机械化部队倾巢而出,很快便完成了合围之势,180师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

战况紧急之下,60军军长韦杰急忙告知180师,让他们掩护主力部队的后撤,并对敌人进行阻击。180师在汉江以北,背靠江水天堑抗敌,不可谓不悲壮。

他们进行了正面宽大的防御,在每一个阵地上与敌人反复争夺。而此时,美24师与南朝鲜军6师正从180师阵地的右面进行迂回包抄。

军长韦杰原本打算让180师与179师并肩防御,并于23日晚撤离汉江。但众多的伤员还没有得到转移,他遂下令让180师就地掩护伤员转运。可随着右翼阵地的暴露,原本位于大龙山的179师只能立即开始转移。

眼见部队即将处于孤苦无援的处境,参谋长王振邦向师长郑其贵建议:

“部队应当边打边撤,师主力应当尽快撤离北汉江。”

郑其贵思索良久,仍是坚定地回绝到:

"没有上级的命令,我无权下令让部队后撤。"

于是这只部队没有选择撤离战场。

5月26日,美24师攻占间村,美7师攻占马坪里,南朝鲜6军占领芝岩里,180师深陷三面合围。

郑其贵接到60首长的命令,只有简短而沉重的四个字:“固守待援。”

此时180师的阵地旁已随处可见美军的坦克汽车,师长郑其贵只能下令部队就地拆毁电话,焚烧文件。自从,这只部队与中央的联系彻底的断绝了。

这只部队历经长途转战,伤亡惨烈,本就贫瘠的装备物资早已所剩无几,战士们只能以野菜、野草充饥,不少的战士因为中毒和伤病长眠于此。

180师曾以善于攻城攻坚而闻名全军,他们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战功赫赫,威名远扬。而如今,全师上下近万名官兵,深陷重围。

突围失败,无奈被俘

固守此地只能慢慢遭到蚕食,不甘被困的180师派出王振邦参谋长率后勤、机关、伤员共千余人尝试向鹰峰方向突围,只要越过公路,就能得到友军部队的接应。

可狡猾的敌人早已设伏于此,突围人员遭敌阻击,损失惨重。

强行突围已经是无稽之谈,眼下便只有分散突围这一办法了。在全师的领导会议上,师首长下令全师上下兵分多路,寻找机会突破包围圈,为部队保留火种。

这只顽强的部队炸毁了所有的重型武器,丢掉辎重,冒着大雨,向鹰峰方向夜行。

5月27日清晨,近万人的部队开始他们悲壮的突围行军,部队突破重重封锁终于抵达了鹰峰。然而,这支队伍此时却只剩下了2000余人。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里早已没有了接应部队,他们从一座包围圈跳进了另一个陷阱,鹰峰主峰阵地早已被敌军占领,最后的希望也破碎了。

鹰峰周围的山头上全是敌人,他们居高临下地向180师逼近。敌机和远程炮群肆意地轰炸这片狭长的洼谷,山谷间回荡着敌人劝降的话语。部队整整已经8天无粮无草,一股绝望的气息蔓延开来。

至此,180师最后的元气,也被这层层叠叠的大山碾碎了。部队建制已乱,全军上下士气尽失,似乎连飞鸟,也无法从这鹰山飞过。

吴成徳骑上了他早已饿瘦的战马,一圈又一圈地徘徊在战线上。他着眼望去,山谷内到处都是伤员和饿晕倒的战士,他们的失魂落魄的双眼,因吴成德的到来再次燃起了希望。

他们相信这位同他们出生入死的政委,这只充满荣光的部队曾无数次深陷绝境,却又在他的带领下浴火重生。

负伤的战士们用憧憬的眼神望向他们的政委:“政委,我们走不动路了。”

吴成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根据师部原定的计划,部队集中如今的力量,殊死一搏,是有机会能够让一小部分人突围出去的,但这些伤员和疲惫羸弱的战士们,就将被抛下。

作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当然明白要学会割舍,要懂得积蓄力量,方能卷土重来。可他的人格不允许他抛下自己的部下。

他强作轻松的走进伤员间,关切的询问着他们的病情和伤势,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大家只有互相扶持,才能突出重围。

可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敌人的火力有多么的猛烈,他们这群残兵败将,仅凭抱团取暖是无法跟上大部队的步伐的。于是便有战士小声地问道:“政委,你会抛下我们吗?”

吴成德没有回答,在战士们哀伤的目光中,他缓缓地站起了身,掏出了自己随身佩戴多年的手枪。只听一声尖锐的枪响,那匹随他驰骋疆场的瘦马应声倒下了,他以此举明志,告诉自己的部下:“我带你们一道突围!”

吴成徳自然是清楚,选择与伤兵们一齐突围,定是九死无生,但他从没后悔过这个选择。

整整14个月,他与伤兵们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尝试了无数次突围。他们在崇山峻岭间与数百倍数量于自己的敌人们战斗,周旋。

在无数个寒冷的夜里,他们精疲力尽地摆脱敌人的追捕。眼看着战士们一个一个地在他的面前倒下,吴成徳也从未抛弃战斗的信念。

最终,吴成徳因为误食有毒的野菜,陷入了昏迷之中,而那个时候,他的身旁只剩下4名战士了。战士们不得已,只能尝试下山为政委寻找解药,不幸的是,他们遇上了美军的搜山队,惨遭俘虏。

被俘后吴成德一言不发,他知道自己职位特殊,敌人一旦知晓他的身份,定会想方设法地从他口中套取情报,于是他宣称自己只是一名伙食团的伙夫。

但叛徒和特务出卖并指认了他,他伪装的身份遭到戳穿。当敌人得知他就是180师代政委师时,眼中流露出了贪婪,他们想尽办法要诱惑、拉拢、威胁、逼供、拷打这位志愿军高级将领。

因为在当时,吴成徳是被俘官兵中职务最高的将领。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位共产党员的决心。无论他们用何种办法,始终无法从吴成徳口中套出任何有用的情报,吴成徳就像是一座大山,坚定到让他们感到无力,甚至是窒息。

久经敌人折磨,战俘营中的吴成徳早已经不成人样。他的体重从一开始的120斤暴降至80斤。昔日强健威武的他变得骨瘦如柴,身上布满了伤痕,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澈明亮。

他仍在狱中鼓励那些跟他一同被俘的战友,他总是抬头望向光亮的窗外,他告诉那些万念俱灰的战士们:“属于我们的胜利终将会到来。”

重回祖国却遭到质疑

祖国没有辜负这群心怀信念的战士。英勇的志愿军将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外,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订。双方自停战以后,便开始大量的交换战俘。

吴成德因为其职务的特殊性,直到1953年9月2日,才被遣送返回。当形销骨立的吴成德越过三八线,重新回到战友身边时,这名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仍旧穿着那双入朝之时的草鞋。

望着昔日亲切的战友,他不由的热泪盈眶,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180师怎么样了?有多少人突围成功了?”

180师的覆亡,成为了所有中国军人无法遗忘的伤痛。整整一万名官兵,只有不到4000人成功突围。纵观整个朝鲜战争,先后有2万多名志愿军战士被俘,而仅仅180师,便有近7000人被俘。

兵团司令王近山对180师的失利感到无比痛心,他将自己关在屋中整日反省。60军领导韦杰也对此作出了深刻的检讨,甚至直到吴成德回国,他还在书写着那份永远也写不完的阵亡名单。

但在经过详细的思索和调查后,上级知晓了180师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上级命令的决心和为大局宁愿牺牲自我的精神。180师的番号得以保存,师长郑其贵也只是被行政降级,调离指挥岗位。

韦杰

吴成德被送往了开城的志愿军医院,他在那里接受了全面的检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李克农和中方首席政治谈判代表黄华等同志亲切的接见了他们,并传达了来自祖国人民的祝福和慰问。

伴随着火车汽笛的长鸣,吴成德沿着两年那条入朝的路线,原路返回了祖国。列车一路驶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最终抵达了沈阳。

他们一行人住进了东北军区招待所,几天后,又被送往了辽宁昌图的“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他们将在这里进行安稳的休养,以治疗他们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

志愿军医院

在他们被囚禁的这两年,祖国大地同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需要时间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归管处的大墙上,用红色的颜料涂写着二十个大字:“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审查,慎重处理,妥善安排。”随即,工作人员便宣布,归管处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互相帮助,“自我交代”。

这四个字宛若一根针刺在吴成德的心头,他方才明白,在他们的眼中,战俘早已跟叛徒、特务划上了等号。在外人看来,被俘就是怕死,就是背叛革命。

在战俘营中,敌人为了拉拢吴成德去往台湾,想尽了一切办法,他却始终没有向敌人低头。而他们在战俘营中所遭受的非人的苦难与折磨,如今却得不到自己同胞的理解,一想到这,吴成德的心中便涌起了一股寒意。

1954年6月,吴成德的“交代书”没有得到归管处的认可,他被开除军职和党籍,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部队,被调往了有“南大荒”之称的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

南大荒广漠而荒凉,群山环绕,像极了昔日那座围困他的鹰山,但吴成德同样没有被打倒。一封又一封由他手写的上访信翻过大山,被送往组织。

吴成德在农场勤恳而苦干,他坚信,终有拨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他凭借自己兢兢业业的表现,升任为了大洼农场副厂长。

1980年,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意见认为,应当全面、正确、客观的对志愿军被俘人员进行重新审查,正确处理。

在组织的重新鉴定下,吴成德洗涮了冤屈,恢复部队军级干部待遇。

得知这一消息的吴成德泣不成声,这位年迈的老人终于得以重新挺直他的脊梁。数十年来旁人冷落的目光令他无颜面对家人和儿女,如今,他终于得以重返故乡了。

阴霾褪去之后,英雄再次焕发荣光。人们从这位老人口中,了解到了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艰苦往事,知晓了战俘们在敌人的拷打下所作出的斗争与牺牲。

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吴德成回到了那座生他养他的运城。在他革命岁月的起点,度过了最后的晚年时光。

吴成德一颗铁血丹心,纵使因岁月蒙尘,仍旧是熠熠生辉。从他漫长的戎马生涯,到最后的折戟鹰山。在战俘营中所历经的种种磨难,都无法让他的军人之魂褪色。他始终秉持自我,不愧于军人,不愧于祖国。

对于吴成德在朝鲜战场的历史,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汉江   战俘营   朝鲜   志愿军   伤员   政委   将领   美军   战士   部队   真相   敌人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