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变的红军师长方步舟,1949年率800余国军起义,最后结局怎样

1949年,下野蛰居浙江老家的蒋介石,“隐而未退”,依然指挥着国民党军苟延残喘,妄图东山再起。

而此时,一支由武汉调防至鄞县的国民党军队正酝酿着起义,由于此地据奉化溪口近在咫尺,一场 “生擒”蒋介石的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这支起义部队的率领者叫方步舟,他的身份十分特殊。

在十多年前,这位国民党军官居然曾是一名红军师长

在与敌人严酷的斗争中,他没有抵挡住时间的考验,成为一名“叛徒”。

在“起义”之后,方步舟被带到了三野前委,这个给党和人民军队造成过严重损失的人,陈毅说出了“将功折罪,既往不咎”,保全了他的性命。

方步舟为何投敌?陈毅为何对这位曾经的“叛徒”网开一面,他最终的结局又该如何呢?

投身革命,屡立战功

方步舟原名项升平,湖北大冶人。

父母在其名字上用“升平”二字,对他个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做出让国家“升平”气象的丰功伟业。

在优渥的家境下,幼小的方步舟便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并且学习过武功,可谓“文、武双全”。

青年时代,方步舟曾立志改变国家遭受外侮、内乱的旧面貌,到武汉求学。

1920年,方步舟考入湖北外国语专门学校,在风云漫卷的大革命洪流中,他没有像其他纨绔子弟一样,谋得一个好职位或者当个阔少爷,而是决心投身农民运动。

不久,在还入了共产党。

两年后,方步舟又考入了黄埔军校,随部队北伐和东征,他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胆识,在军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1927年,已是二十军中一名排长的方步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不久,方步舟受党组织的委派,仅带着一支驳壳枪,到阳新、大冶地区发展红色武装。

他先是寻找附近失联的党员,迅速组建起了阳新地区党组织,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队伍迅速扩大。

这一年,年仅二十八岁的方步舟,已是中共阳大县委的组织部长。

1928年1月16日,在得知阳新县清乡总团团长刘慧臣,将要在“刘氏祠堂”聚会后,阳大县委组织各路农军,包围了“刘氏祠堂”和“清乡总团”团部,将这股危害地方的反动武装一举歼灭,击毙刘慧臣等土劣6人,缴获30余支长枪和一大批物资

至此,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在方步舟等人的努力下,迅速发展壮大,红军武装已发展到五百余人,成立了鄂东南独立师,方步舟任师长

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绞杀,鄂东南地区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1932年,国民党十多万大军进逼湘、粤、赣,已是鄂东南独立第三师师长的方步舟,临危受命,配合红十六军抵抗国民军的进攻

此时,方步舟的指挥才能,在几年的游击作战中已显得越发纯熟。

他作战很勇猛,用兵灵活,把国民党军队绕得晕头转向。

1933年3月9日,何健所部的5个团,向方步舟驻扎的通山地区发动进攻。

方步舟判断这支部队长驱直入,犯了“骄兵必败”的兵家大忌,便在通山至咸宁的要道上设伏,经过激烈的战斗,俘虏敌九百余人,毙伤敌七百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余部仓皇逃窜。

半个月后,方步舟又率部主动出击,向咸宁的官埠桥、马桥一带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俘虏三百多人,缴获枪支七百多支。

再一次,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方步舟的指挥下,鄂东南反围剿斗争取得了许多胜利。

在苏区的其它战场,红军也接二连三的捷报频传国民党的四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

可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再次纠集起百万大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1934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和机关近千人,在转移途中陷入国民党军的包围,损失惨重。

红十六师被打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其它红军武装,在山区继续坚持对敌斗争。

不久,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方步舟选择留在南方打游击,条件极为艰苦,在鄂东南地区组织分散的红军武装。

方步舟先在咏生县找到了由谭凤鸣率领的一支红军独立营,又与红3 师第7 团余部取得联系,收拢起了800多人的力量。

在1934年11月,红十六师再次组建,徐彦刚任师长,方步舟任师政治委员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方步舟在游击区内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全游击区动员了 2500 余人加入红 16 师。

很多青年志愿加入红军队伍,出现了许许多多“母送子、妻送夫”的动人场面,全师的队伍很快发展到将近 5000 人。

开国少将阮贤榜曾回忆:“方步舟在鄂东南的革命斗争,可谓文武双全,当时在群众和红军中有很高的威信。”

可见,这一时期的方步舟做对人民做出了一定贡献。

意志不坚,卖身投敌

然而,虹桥战役,却成为方步舟人生的高潮。

1935年,国民党军派遣精锐部队十九师,对鄂东南苏区进行了清剿。

面对不足五千人的红军,十九师师长气焰嚣张,下令手下的士兵要随身携带绳子,说“红军缺吃少穿,要抓活的,用绳子捆回来”

可方步舟在鄂东南奋战多年,熟悉地形,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于这支自恃强大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当然还是依照 “设伏”、“围点打援”的老办法。

尽管国民党军人数众多,可深入茂密的森林之中,就犹如没头苍蝇一样,首尾不能顾及。

红十六师利用有利的地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埋伏的森林中突然出击,国民党先派遣进山的两个团被歼,四百多人缴枪投降。

此役,也为方步舟的成名之战。

但是,就在这场战役后不久,红十六师师长徐彦刚在战斗中负伤,在转战途中遭遇叛徒告密,被捕后被害。

方步舟和司机关到黄颡口时,因船不够,便向阳新、大冶县交界处的龙角山方向转移,途中遭敌伏击,部队损失惨重,方步舟率一部分人突围。

就此,红十六师面临着坚持在鄂东南继续坚持斗争、还是南下发展的局面。

面对这一突然变化,方步舟接任红十六师师长,上级组织委派傅秋涛担任政委。

可二人对于留下还是南下的选择上,却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认识。

傅秋涛(左)

由于傅秋涛同时兼任湘鄂赣省委,对于方步舟留在湘鄂赣的主张,展开了严厉的批评,甚至做出了撤销方步师长的职务、开除出党的决定。

方步舟对于这个决定当然不会认可,他的思想产生了急剧复杂的变化,革命信念也产生了动摇。不久,他便“借看地形之机逃跑投敌”, 找到国民党军121师,自报家门称说红16师师长方步舟前来投奔。

不过,对于方步舟的投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说,国民党军抓了方步舟的妻子阮闺良,并托人给方步舟送信,威逼利诱其脱离红军,否则其妻的性命将会不保。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方步舟选择做一名“叛徒”。

此时正值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尚未完全放弃剿灭红军的特殊时期,国民党军能得到方步舟这样一条大鱼,自然是兴奋异常。

他很快被送到了武汉,被安排了一个少将参议的职位。

他虽然多次向国民党表明要求不做有害红军的行动。

可是,方步舟的想法过于单纯,在敌人的诱骗下,透露了红16师的行动路线,结果红军再次遭到围攻,损失惨重,仅剩下两百多人。

事后,方步舟知道国民党依然对红军赶尽杀绝,根本没有停止围剿,方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但也无济于事。

弃暗投明,悔恨终生

在抗战中,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携手抗日。

方步舟要求重返鄂东南,打算在那个曾经战斗的地方,组织抗日游击队,被国民党任命为鄂南第八游击纵队司令、绥靖司令。

这些头衔一听就是杂牌武装,不被国民党所重视。

可擅长游击作战的方步舟,深入敌后,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配合正面战场起到了作用。

随着队伍逐渐壮大,国民党又将目光盯在了方步舟的身上,打算调遣他去湖南衡阳,可是他选择辞职都不离开鄂东南。

不久,方步舟又拉起来一支近千人的武装,继续坚持抗日。

1939年,方步舟还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党组织,希望将这支队伍归到八路军或新四军的序列,可是没有得到认可。

之后,方步舟又与新四军的地方武装发生过战斗。有一次,还曾突袭过新四军梁湖游击大队,给抗日武装造成了一定损失。

可见,方步舟在思想上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然而,方步舟在投敌后,也曾经做出过保护中共地下党员的义举。

为此,被国民党以"纵匪殃民"罪,判处五年徒刑。

从这件事上看,方步舟在内心深处,对于党还是有所顾忌,乃至于做出即便自己身陷囹圄,也要挺身而出的举动。

直到1948年初,方步舟才获释出狱。方步舟本以为做些小买卖,本以为就可以凭此了却一生。

可已是国民党国防部绥靖总队长的刘培初,找到了方步舟,念其是自己的同乡又是黄埔同学,深知他的才干,为他谋得了绥靖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六大队大队长的位置。

时间已经来到1949年,国共内战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开始瓦解,国民党军在各个战场不断失利。

这时的方步舟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斗争和转变,尤其是,他深知一生欠了红军的血债,身在国民党队伍的他,不得不为自己寻找出路。

可应该怎么办呢?方步舟思来想去,只有弃暗投明,戴罪立功。

正在苦于如何戴罪立功之时,“下野”回乡的蒋介石,急命刘培初带领绥靖大队奔赴溪口担任护卫,方步舟作为刘培初的副手也率队一同前往。

这样一来,方步舟便暗中谋划,准备率领部下活捉蒋介石。

方步舟思量着,如果事成,他将是立下了大功一件。

但是,该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方步舟手下有人将计划泄密给了刘培初

这种情况下,刘培初并没有念及同学之情,而是迅速派出部队。

激战中,方步舟手下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队伍,寡不敌众,抵挡不住,只能退往四明山区寻找到了解放军。

方步舟的“投诚”部队获得了“光明部队”的称号,配合四明山区的武装,拔掉了鄞西地区国民党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又参加了解放绍兴城的战斗,这支部队后来被改编为22军64师191团。

负责接收的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不敢擅自处置方步舟,便将他送到了三野司令部,面见陈毅。

关于方步舟的“投诚”,人民解放军是欢迎的。

可是,在第三野战军的内部存在着不同意见。经过研究,陈毅力排众议,对这位昔日的战友,选择了既往不咎

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方步舟不能再入党。

解放后,方步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光如。组织给他妥善安置了工作,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得失,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往人生。

直到晚年,方步舟一直都享受干部待遇,1990年3月,在南京去世。

结语

方步舟以其一生复杂的经历,既对党有过贡献,又对党造成了巨大损失。他在晚年著书不断,写作了《红十六师历史》、《鄂东南革命斗争史》、《方步舟自传》等作品,有表白、有忏悔、有记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刻在了历史洪流当中。

参考资料:

通山周刊:功过且说方步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方步   通山   师长   阳新   大冶   红军   年率   苏区   国民党   部队   队伍   结局   余国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