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大败,美国为何不敢用原子弹?斯大林:毛泽东的估计是对的

1950 年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但随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介入,这场战争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战争。

1950年9月,美国忽略中国的再三警告,挑战中国底线,执意要越过三八线。美国的这一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中朝边境人民的生活,更是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安全。

后来毛主席应时任朝鲜总统的金日成的求助,派兵援助朝鲜对抗美国,这就是著名的抗美援朝战役。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美国一度处于劣势,当时美国还对外宣称要使用原子弹。不过,最后美国还是没用原子弹。那为什么当时美国宁愿面对失败也不敢用原子弹呢?为什么斯大林说毛泽东的估计是对的?毛泽东又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出美国不会用原子弹的呢?

★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紧急应战

1950年,毛泽东紧急派出当时还驻扎在福建一带整训的第9兵团。

中国派出的第九兵团对抗美国有着“北极熊”称号的美陆军第7师第31团。

毛泽东为何会派出驻扎在福建的第9兵团呢?

要知道,第9兵团的指战员大都来自于南方,属于温带、亚热带地区,而朝鲜长津湖地区,正值十月、十一月,天气寒冷,作战人员会因为天气原因战斗力下降。

当时有人认为,派出身处南方的第九兵团,是犯了兵家大忌,其实不然。

毛泽东之所以会派第九兵团出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第九兵团有着很强的实力。

从兵团组成上来说,第九兵团是由实力很强的部队组成。

第9兵团下管辖的20、26、27三个军,各有所长,20军擅长打游击,26擅长防守,27军擅长攻坚战。

第9兵团有相当的作战经验,除了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美国军队74师之外,还曾在解放战争中,将蒋介石左膀右臂杜聿明率领的部队进行围追堵截,使其成为瓮中之鳖。

第9兵团的将领也都有着傲人的战绩。


第9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是一位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且资历很老的将领,曾经不仅在纪律严明的黄埔军校学习过,还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军中曾经多次被表彰。

还有副司令员陶勇,曾经在与西方列强正面交手的“紫英石”战役中,指挥过炮击英舰,有与西方军队打交道的经验。

将领张翼详、张仁初、彭德清等人也都有着丰富的战场经历,是曾在各自岗位有着突出贡献的杰出将领。

所以,整体来说,第9兵团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武装部队。

在朝鲜战场当中,第9兵团面对的是美国陆战一师,这个军队在美国被称为是“尖刀部队”,是美国训练出来的一支很强大的军队。

当时中国正值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军队整体实力没有美国强大,当时国内只有第9兵团和第19兵团这两个兵团能与陆战一师战斗,但是两个兵团比较而言,第9兵团的实力更强一些,所以就选择第9兵团北上朝鲜与“联合兵团”作战。

当然,第9兵团也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一翻信任,虽然当时战事紧急,条件也很艰苦,但最终还是战胜了美国军队,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一定程度上说,此次战役对美军产生了相当的威慑力,也用实际行动在宣告: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89师政治委员王直回忆:“原先整训期是三个月,但因朝鲜战局发生逆转,在山东只整训了半个多月,就奉命赴朝参战。”

可见,当时战事,确实很紧急。

11 月 9 日上午,第九兵团到达鸭绿江边时,朝鲜已经是炮火纷飞的情形了,到处硝烟滚滚,处处弥漫着战火的气息。


★条件艰苦,英勇奋战

第9兵团就是这么很仓促地进入到朝鲜战场,据说第八十九师(在入朝前,将第九师进行了重新分编)入朝前,与其他部队一样,在山东配发温带军装,在沈阳配发寒带军装。

虽然部队很重视冬装的配放,专门派一个师负责后勤,但由于战事紧急,八十九师到达沈阳西站时,只在车站停了一天。

配发的冬装是由被服厂临时用车拉来,直接送到军列车箱。

火车开动时,还在一件件地往车箱门里塞,但仍然有一些军人没有领到棉帽子、棉手套等等。

就是在这样艰苦和紧急的情况下,第9兵团仍然在朝鲜战场中取得了胜利,可以看得出,第9兵团那种艰苦耐劳,英勇杀敌的气概,更能看得到中国军人身上那种爱国情怀,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军人气概!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28天,被人们称为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持续了将近半个月,虽然最后美国战败,但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我军损失也很惨重。

在长津湖战役中,麦克阿瑟误判了形势,低估了第9兵团的战斗力,在他的预估下,从11月9日开始战斗,东西两线同时进行战斗,这场战争在圣诞节之前就可以结束!他认为中国没有那么多军队可以参战,且装备落后,不可能抵抗得住“联合国军”的攻势。

11月25日是第二次战役发起的第一天,“联合国军”大约40万人,飞机1000多驾,军舰300多艘,但仅仅一天时间,南朝鲜负责的右翼军队就宣告崩溃,最后全面撤退。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7师“北极熊团”被歼灭。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其中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陆战一师遭受到了最精锐的打击。

战事发起,伤害从来都是相互的,中国志愿军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除了战死不少军人,还有很多战士被冻死,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个人生还。

1950年,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鲜的第二次战役中,即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克服千难万阻,身着单衣,在零下四十度左右的天气中,战胜了美国最引以为傲的陆战一师“北极熊团”,将美军赶出了的长津湖地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长津湖战役创造了志愿军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和重创美军主力陆战1师的重大战果。

曾经被称为是“北极熊”的美国陆军第7师第31团,随着其头号将领麦克里安及团长弗斯的死亡,其军队士气大减,最后团旗被缴获,整个军队溃散,这是二战后美军在一次作战中被消灭一个建制团的唯一一次经历。

美陆战1师也在长津湖战役中,遭到了重创,死军伤亡人数过万,损失惨重,战斗伤亡4000多人,非战斗减员7300多人,减员总数几乎达到全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美国为什么不敢用原子弹

在朝鲜战争中,被打急眼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为了鼓舞士气,一度对外宣称要用原子弹来解决这场战争。而当时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给人留下的阴霾还没有散去。


要知道,美国第一次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时死了11万人,第二次投放死了4万人。那两颗原子弹的投放,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持续了多年的二战,也在那之后随着日本的投降宣告结束了。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那两颗原子弹,让世界见识到了原子弹的威力,所以当美国宣称要用原子弹时,在朝鲜、中国的军队还是有些怯战的。

但是此时毛主席凭借高瞻远瞩的目光断定美国一定不会轻易在朝鲜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得知了毛主席的想法之后,也颇为认同的点点头:“毛主席的估计是对的”。


那当时为什么美国宁愿面对失败,都不敢使用原子弹呢?


首先,当时与美国并称的超级大国苏联,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一直与中国交好,且苏联也拥有原子弹。假如美国用原子弹的话,就会扩大战争面,苏联也会使用原子弹。

其次,中国不同于日本,地大物博,就算美国使用原子弹,中国也有很多山川、丘陵,可以去山川、丘陵避一避。

而原子弹在山川、丘陵的冲击力是远低于平原的。

再次,二战刚结束没多久,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美国人民,很多人都是很厌战的。

特别是美国本土人民也想早点结束战争,因为人们不想再在战争中失去丈夫、儿子等等。

所以当杜鲁门在犹豫要不要使用原子弹时,美国议会很多议员其实是反对的。

此外,当时与美国联盟的一些国家,也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

所以说,作为一国之首的杜鲁门,他需要考虑的绝不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当时如果真的发射了原子弹,估计杜鲁门的政治生涯都会结束。

而且,如果那些与美国结盟的国家都因为美国在此次战争中使用原子弹生气了,那对美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军队的将军,他更多的关注的仅仅只是一场战争而已,他关心的是怎么能够让这场战争胜利。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麦克阿瑟执意要用原子弹的时候,反而被撤了职。

此外,当时朝鲜战争中,第9兵团分布比较“散乱”,即使美国头投放原子弹,也不一定能歼灭整个军队。

所以整体考虑,杜鲁门没有选择投放原子弹。


在这场战役最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是占优势的,但并没有全歼陆战一师。

论及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气候条件极其恶劣,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双方硬实力对比悬殊。美国当时经济领先于中国,而中国当时刚建国不久,经济薄弱,双方经济上相差很多。


当时第9兵团没有足够的棉衣御寒,而美军有充足的物资,步兵甚至配有鸭绒睡袋。

而且,情报不准直接造成了第9兵团兵力分散以及26军过晚投入战斗,从而导致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没能歼灭陆战一师。

虽然说,长津湖战役胜利一方面稳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场战争,多多少少给了那些看不起新中国的一些国家,一些威慑力。

但另一方面需要正视的是,战争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是需要丰厚的物资和先进的设备作为后盾的。要想更好的保护国家领土,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将经济建设作为军队建设强有力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军队,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麦克阿瑟   原子弹   美国   斯大林   朝鲜   志愿军   陆战   兵团   中国   战役   军队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