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那个镜头前勇敢拥抱毛主席的志愿军女战士,后来怎样了?

1952年5月23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毛主席像父亲一般慈祥地看着这些年轻的英雄们,但老人家的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接见中,负责向毛主席鲜花的是志愿军某部一等女功臣,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位一等女功臣,解秀梅。

解秀梅向毛主席鲜花

“毛主席!志愿军代表们向您问好!”解秀梅手捧鲜花笑靥如花般向毛主席大声报到。

“谢谢同志们呀!”毛主席微笑地答道。

志愿军代表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就在此时,解秀梅突然一头扎进毛主席的怀里,泪流满面,而毛主席的神情也陡然间略过了浓浓的悲伤。

在长期跟随毛主席的摄影师们的记忆中,这是毛主席非常罕见的悲伤镜头。

那么,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为何会悲伤?

这位拥抱毛主席的志愿军女英雄有着什么样的感人事迹?

她在被毛主席接见后,又会有怎样的生活呢?

英雄儿女

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北部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出其不意的雷霆攻势,在歼敌1.5万余人的同时,遏制住了敌人的进攻势头,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

挨了当头一棒的麦克阿瑟并没有死心,继续妄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因此命令联军于11月24日发动了疯狂反扑。

麦克阿瑟

1950年11月25日中午11时许,三架美国战斗轰炸机突袭位于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投下几十枚凝固汽油弹,现场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毛岸英同志为了抢救文件,没能及时撤出,英雄牺牲,年仅28岁。

当日,彭德怀总司令用了2个多小时才拟好一份不到30个字的电报,字字千钧。

周总理收到电报后,怕毛主席伤心过度,在一个多月后的1951年1月2日,才将电报交毛主席过目。

当时担任毛主席秘书的叶子龙同志回忆:毛主席把那封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3、4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

叶子龙

随后,毛主席对周总理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缓缓地说道:“要打仗,就要有人去,我是国家的领导人,不派我的儿子去,又派谁的儿子去?我喜欢岸英这个孩子,我很难过。但是,牺牲的烈士千千万万,不能只顾及一个人,事情过去了,不必再说!”

毛主席就这样生生地把丧子之痛埋在了心里,而毛岸英烈士也与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志愿军烈士一起,与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永远融为了一体。

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入朝参战,在后来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奇袭白虎团”的特等功臣杨育才就是出自该军。

特等功臣 杨育才

而68军的女战士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在杨育才同志之前,202师政治部文工队女队员解秀梅就已荣立一等功,并成为志愿军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一等女功臣!

战功的评定在我军有着严格的规定,从来不是儿戏。一等功臣一般都是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

一等功臣 解秀梅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文工队的女战士主要是通过文艺表演来鼓舞队伍士气。冲锋陷阵,临阵杀敌的重任一般轮不到她们,那解秀梅怎么会成为一等功臣呢?

“谁说女子不如男”

解秀梅是河北高阳县于提村人,生于1930年,穷苦农民出身。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从小就有股男子的豪气。

抗日战争时期,她才9岁,就当了地下交通员,帮助游击队放哨、传递情报。解放战争中,她和乡亲们一起积极支援前线。

这些经历,使解秀梅从小就习惯了炮火硝烟,同时也练就了强壮的体格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解秀梅等为志愿军战士表演节目

而且,解秀梅从小喜欢唱唱跳跳,13岁就进了村剧团,经常给乡亲们表演地方戏剧。

1948年8月,从小就有从军梦的解秀梅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当时还是华北军区6纵)的一名文工队女战士。她觉得女孩子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在部队文工队工作,给战友们精神上的鼓舞,使大家多打胜仗也一样重要。

1951年2月,68军开始在天津附近进行人员补充、整训和装备更新。解秀梅此时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在朝鲜战场没有前后方之分,每一天都会面对生死考验。兴奋的是自己可以为保卫祖国的安全贡献出一份力量。但是,她和很多年轻的战友一样,根本想象不到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艰难险阻。

志愿军文工队

6月,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接近尾声,参战各部不但人员损失较大,而且已经异常疲惫,因此为了将战线牢牢地稳定在38线附近,68军奉命入朝,开始向我军防线一路疾行。

当时, 美军在地面拿志愿军没办法,就开始从天上打主意。战斗轰炸机对志愿军从鸭绿江到38线附近的行军部队和补给线日夜不停地进行狂轰乱炸。

志愿军那时别说机械化,连骡马化都没实现,行军基本就靠两条腿来长途跋涉。而且,在美军的空中威胁下,后勤补给很难跟得上,部队只能自己尽量多地携带弹药和补给,所以每个战士的行军负重都不轻。

文工队的负担稍微轻一些,至少不用携带武器弹药,不过背着日常补给一路急行军也不会太轻松。

解秀梅别看是个女孩子,体格真是比有的男文工队员还好,除了自己额定的补给,别的战友的米袋她也帮着背。她1.6米左右的身材,50公斤左右的体重,一路的行军负重却都在30公斤以上。即使在今天,解放军战士的额定行军负重也只有24公斤。

解秀梅

文工队还要经常组织演出,为战士们打气鼓劲。在行军途中,解秀梅把米袋、铁锅往地上一放,就要随时开始和队友一起表演节目,给后续的部队战友加油鼓劲,结束后,她还得背起来一大堆负重继续追赶前面的文工队队部。

在战士们休息时,她也只能小憩一会,吃过饭后,还要和战友一起写新的剧本,排练新的节目,或者到师里各个单位组织小型演出。抽空,她还会去炊事班帮厨。

志愿军战士都是20岁左右的大小伙子,高强度的行军,体力消耗大,吃的也就多。但随着深入朝鲜境内越来越远,部队随身携带的补给也消耗得越来越多。

而且朝鲜北部已经被美军上炸下轰得一片焦土,不可能出现朝鲜群众拿着饭菜喜迎亲人的场面,反过来更多的是志愿军还要把为数不多的粮食挤出来分给朝鲜老百姓。

谢秀梅在照顾受伤的志愿军战士

为了不让战士们出现饿肚子的情况,挖野菜成为了部队一项重要工作。解秀梅为了让战友们能多休息一会,在部队到达防线的前几天,她会冒着被美军飞机发现,遭到扫射的生命危险,拼命地四处寻找野菜。她在短短的四天内就挖了150多公斤,为缓解部队的后勤压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秀梅在长达18天的急行军中,就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从来没有掉过队,在行军纵队中,随处都是她活泼的身影和嘹亮的歌声。部队在抵达防线后,上级领导鉴于解秀梅在行军中的出色表现和重大贡献,不但将她评为“行军模范”,还为她记了三等功!

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下,而且还是在部队的二线单位,战士能受到如此表彰是非常罕见的。

不过,来到前线之后,残酷的考验才真正刚刚开始。

花木兰

在68军开始正式驻防后,解秀梅就要随文工队到各部驻守的战线要地进行慰问演出,随时可能面临敌人的炮击和轰炸。

早就习惯了战火的解秀梅从来就没有丝毫犹豫,在战友们的各条战壕间来去自如,挥洒表演。

有一次,她和战友正演得起劲,一队美国飞机就窜过来轰炸,她和战友们虽然及时隐蔽,没有伤亡,但是带来的乐器却都给炸没了。

解秀梅就是有种不服输的劲,没有乐器了,她招呼战友们找来洗脸盆和饭盆,一通敲打继续演出,热情比用乐器时更加高涨,战友们看着这位小姑娘这么不怕死,纷纷喝彩,大受鼓舞。解秀梅虽然够不上“精神原子弹”,但是作为“精神炸弹”,她还是非常合格的。

随着阳德地区的战况越来越激烈,伤病员越来越多,部队医疗队的人手开始短缺。1951年7月,解秀梅和三位女队员被调到了战地医院工作。

伤员急救

志愿军战士基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的,直到扛不住才会被救护下来。

所以真正的战地医院中,伤员可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缠几圈纱布涂点红药水就完事了。一颗子弹击中身体,那就是一个血窟窿,一块弹片划过身体,那就会打断胳膊打断腿,很多伤员都是血肉模糊的。普通人看见都会心惊胆战,何况是解秀梅这样的年轻姑娘。

但是解秀梅没有时间考虑那么多,她经常用双手给战士们清洗伤口、换药、换绷带。满手、满身的血污是太正常的情况,而且朝鲜天冷得早,有的战士会因为失血过多,手脚冰冷,浑身发颤。而遇到这种情况时,解秀梅就给伤员们搓手、搓脚,直到战友暖和为止。

11月初,解秀梅主动请缨,来到了更加危险的前沿急救所。

解秀梅为志愿军伤员包扎伤口

刚到没多久,她就遇到了一个伤员。这位战士为了追击敌人方便,在零下10几度的严寒中,换上了胶鞋,在不幸受伤后,血把脚和鞋袜愣是冻在了一起,成了一个大冰疙瘩。

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用水去解冻,一般都是用雪用力地搓,解秀梅给这位伤员搓了半天,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如果不能解冻,那么战士的脚就没法治疗,很有可能造成残疾。

解秀梅看着战友痛苦却又坚毅的样子,干脆把自己的棉袄解开,一把把战友冻着鞋袜的伤脚放进了怀里。一瞬间,战友、医生全都目瞪口呆。解秀梅此时只是一位20出头,还没有出嫁的女孩!

死都不怕的战友顿时泪流满面,一边擦眼泪,一边哽咽对解秀梅说:“大姐,你把我的脚保住了,等我好了,我要回前线杀更多的敌人!”

12月31日下午,解秀梅到山里砍完柴,在往回走的路上突然看见美国飞机正在急救所所在的村庄附近投弹。

美机轰炸

解秀梅扔下柴火,朝着急救所狂奔过去,帮助大家一起把里面的伤员抢救出来。这时,美军又一批飞机俯冲下来投弹,救护所被击中燃起大火,而重伤的605团李永华排长还在病床上。

解秀梅顶着火焰冲到李排长身边,二话不说,拉起他一条胳膊往脖子一搭,大吼一声:“快跟我走!”

“秀梅!我动不了,你别管我,你快走!”李排长同样冲她吼道。

解秀梅没再回话,而且一把拉起李排长,背起来就向外冲去。就在此时,一枚燃烧弹又击中了急救所,大火瞬间点燃了他们的棉衣。

解秀梅紧咬钢牙,猛冲出去,随即,二人摔倒在地。

解秀梅在雪地里打了一个滚,压灭了身上的火焰,立刻又把棉衣脱下来,盖住在李排长的身上,帮助他也把火灭了,然后背上他继续冲向防空洞。

此时,美军飞机已经发现他们了,一颗炸弹呼啸而下。

解秀梅已经听到了炸弹落下时凄厉的嘶鸣,她背着李排长立刻卧倒在地,然后翻身扑在了李排长的身上。爆炸声想起,气浪涌来,李排长安然无恙,但解秀梅已经从头到脚伤痕累累。

解秀梅背伤员

不过,这位铁打的女汉子愣是爬起来继续把战友背到了防空洞后,才虚脱地倒地不起。此时,战友们发现解秀梅的棉衣棉裤都被弹片撕出了好几个窟窿,右边的袖子已经被血染红,头上和脸上也被爆炸气浪掀飞的石头砸得一片淤青。

不久之后,解秀梅舍命救战友的英雄事迹就传遍了全军,彭德怀总司令都夸赞道:“这个小姑娘不简单,是我们志愿军的花木兰!”志愿军司令部则为她荣记一等功!

1952年1月25日,解秀梅作为志愿军全军唯一一位一等女功臣随志愿军代表团回国汇报。

解秀梅

同时,她也将迎来一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

“父女”

1952年5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全体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

毛主席慈祥地望着年轻的战士们,此情此景,想起自己英勇献身的儿子,老人家的眼神中禁不住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解秀梅在向毛主席鲜花的时候,心情虽然激动,但她也看出领袖的悲伤。在她的面前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但更是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

毛主席为解秀梅签名

她突然一头扎进毛主席的怀里,泪流满面,不只是激动,更像是一种安慰。

而毛主席在这一瞬间,也闭上了双眼,老人家已经难掩心中的痛楚。

此时此刻的毛主席和解秀梅,是领袖与自己的战士,更是一位父亲与自己的女儿。

毛主席把自己最珍贵的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而所有所有的痛苦,只由他老人家一个人全部扛下。

1952年5月25日,解秀梅重返朝鲜战场,并于1953年随志愿军胜利归国,在1956年转业。

解秀梅就于1964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人物。

《英雄儿女》中的王芳

女英雄在转业后,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并于1996年在石家庄病逝。在此之前,她身体一直不好,长期的住院治疗使她的生活十分窘迫,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功绩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

解秀梅一生都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是毛主席的好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志愿军   朝鲜   伤员   排长   电报   功臣   战友   美军   战士   部队   勇敢   镜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