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会见尼克松,中南海进入一级临战状态,门后藏一支特种部队

毛主席

前言

1976年,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这次会见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毛主席去世多年后,他的英文翻译唐闻生,以及护士长吴旭君,在采访中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邀请尼克松访华

1968年,美国以“头号反共人物”著称的共和党人尼克松当选总统。1972年,是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的最后一年。

在与护士长吴旭君谈到尼克松是否会再次当选时,毛主席斩钉截铁地说道:“肯定会是尼克松。我要请他到北京来!”

毛主席的话,让吴旭君非常不解。她疑惑的问毛主席:

“跟一个反共老手会谈?您不考虑舆论界对您施加的压力?不考虑自己形象是否会受到影响吗?这毕竟是个新事物。”

毛主席笑笑说:“你又不懂了,先啃那些啃不动饿骨头,好啃的先放在一边留着,那些不用费力。”

看着吴旭君似懂非懂的样子,毛主席突然说:“你给我背一下杜甫的《前出塞》。”

“哪一首?”吴旭君问道。

毛主席给她开了个头:“挽弓当挽强。”

吴旭君

吴旭君跟着往下背道: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吴旭君背完后,毛主席解释道:

“第一句说的是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但这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这一句与第二句表达的是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我们想要打开中美僵局,不去找那些能解决问题的大头头谈能行吗……”

于是,有了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到来之前,周恩来以中性的标准,制定了接待尼克松总统的总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期间,治安保卫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北京市委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强硬。,提出了几项刚性要求。

为此,公安部门提前向各级下达“冬防”安全保卫工作指示,力争在尼克松到来之前,在安保问题上万无一失。

1972年2月,北京全城进入临战状态。

尼克松的此次北京之行,国内有不少反对声音,吴旭君在给毛主席读外电评论时,有一条说:“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到北京的。”意思是说尼克松投降。

毛主席听后笑了笑说:“我来给尼克松解围。”

毛主席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10分到30分,尼克松的副机与专机先后在北京天竺机场降落。

走下舷梯后,尼克松主动向前来迎接他的周恩来总理伸出手。周恩来总理微笑着说道:“总理先生,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25年没有交往了!”

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周恩来与尼克松乘坐同一辆红旗轿车,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中午,钓鱼台为远道而来的尼克松等人准备了可口的午宴。

为了表示对尼克松的欢迎,毛主席亲自为他们加了三道菜,分别是烧滑水、鱼翅仔鸡、牛排。并指定由中南海的厨师陈汝明做好之后送到钓鱼台。

尼克松夫妇得知这三道菜是毛主席专门为他们增加时,非常高兴,吃了很多。

尼克松等人吃完午饭回到驻地没多久,毛主席突然将吴旭君叫到床前告诉她:希望能够立即见到尼克松。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

在此之前,由于毛主席身体情况不佳,外交部一直没定下毛主席会见西克松的具体时间。

就在几天之前,毛主席刚刚经历了一次休克。79岁的毛主席,已经缠绵病榻七八天了,很少起床、久坐。

听到毛主席的话,吴旭君没有迟疑,她知道,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必须马上准备。

于是,吴旭君马上将毛主席从床上扶起来,坐到卧室的沙发上。安排好毛主席后,吴旭君火速小跑出房间,通知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做好搀扶毛主席迎接客人的准备。

随后,吴旭君又跑去找理发师周福明,为毛主席去理发,并准备会见厅的茶水。

紧接着,吴旭君又跑去值班室,通知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李连成,让他向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副主任张要死以及中南海西门门卫。

另外,吴旭君还通知了秘书徐业夫。由于担心毛主席在会见客人时可能出现低血糖,细心的吴旭君还通知了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让他提前为毛主席准备一点食物。

毛主席与工作人员在一起

所有这些相关人员通知到位后,吴旭君还有最后一项重要工作——通知住在中南海游泳池的医疗组,让他们随时待命。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周恩来得知毛主席要马上会见尼克松后,立即找来礼宾司代司长韩叙,连说两遍:“快准备!快准备!”

随后,周恩来决定分头行动。一方面,他亲自赶往尼克松的驻地说明情况。

因为,原来的安排是客人回驻地休息到4点半,进行全体会谈,晚上七点钟,举行欢迎会。

通知完尼克松后,周恩来又赶往游泳池检查会见准备。另一方面,王海容立即赶往游泳池,安排安保工作以及设想等工作,安排尼克松尽快前往毛主席那里。

很快,尼克松与基辛格等人乘坐汽车前往中南海游泳池。

由于这次会见非常突然、仓促,工作人员没有来得及事先与负责尼克松警卫的官员打招呼,甚至美国国务卿都不知道。

因此,尼克松等人悄无声息地离开后,美方警卫人员突然发现他们的保护对象消失不见了,瞬间如雷轰顶,慌乱不已。这可是要命的失职啊!他们顿时慌了。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外交部礼宾司人员看到美方警卫人员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在钓鱼台国宾馆内跑来跑去,赶紧告诉他们:“不用紧张,你们的总统会受到很好的接待,安全会得到保障的……”

听到中方的说法,美方人员稍稍放心了一些,但还是能从他们的神情中看出几分不安。

尼克松那边,在周恩来的带领下进入毛主席的房间后,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与尼克松握手,幽默的说道:

“我们的老朋友蒋介石,可不高兴这样啊!”

听到这句话,房间里的人都笑了。

坐定后,毛主席对尼克松说:“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

毛主席话音刚落,周围人大笑。

此次接见,是毛主席突然提出的。卧病在床的毛主席之所以清楚知道尼克松前一天在飞机上的讲话,是因为在毛主席提出会见尼克松时,趁着吴旭君他们做准备工作的时间,毛主席看了《参考资料》上刊登的关于尼克松的两篇资料。

尼克松

其中一篇是尼克松抵达中国之前,在降落关岛时对记者说:

“期望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与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从哲学角度进行,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他们都是有哲学头脑的人物,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领导人……”

另一篇是关于蒋介石在“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开会典礼上讲的:

“所以今天国际间任何与恶势力谋求政治权利均衡的姑息举动,绝不会有助于世界和平……我们对任何有损于中华民国主权利益的行动,保有高度警惕!”

听了毛主席的话,尼克松解释道:“我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读了主席的诗词与讲话,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随后,基辛格提到他以前在哈佛大学教书的时候,要求他的学生要读毛主席的选集。

毛主席说:“我那些东西算不了什么。”

尼克松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

基辛格

期间,他们还聊到海峡对岸的蒋介石。

毛主席说:“你们这次来,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不高兴,他说我们是共匪,最近还发表了一篇讲话……”

听到蒋介石对共产党这个称呼,尼克松好奇地问道:“蒋介石叫主席‘共匪’,那主席叫他什么呢?”

一旁的周恩来说:“我们一般叫蒋介石集团,有时候新闻里也叫他匪。”

毛主席说:“那还不是匪?彼此叫匪,互相对骂。”

说完这句话,毛主席接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跟他做朋友的时间长得多!”

基辛格曾在回忆录里写道:

“毛主席的话,就像是故宫一样,一个一个宫殿延伸进去,不断有深一层的含义,事后要回过头来看整体,才能理解毛主席到底说的是什么。”

上面毛主席补充的那句话,基辛格当时就没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回去以后,基辛格经过琢磨才明白,毛主席那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我们中国人之间的事情, 我们和海峡对岸的人认识得比你们早,我们是一个国家的人。”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毛主席这是在向美国人强调: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国的内部问题,你们外人不要想来干预,我们中国人会自己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双方海阔天空谈了一段时间后,尼克松想要将话题拉到越南与台湾等具体问题上,毛主席立即制止:“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跟你谈的事情。”

说着,毛主席指了指一旁的周恩来总理。

之后,美国方面又提起了谈话之初的“放空炮”笑话。

原来,尼克松吃过午饭准备回到住处休息时,走廊里的一幅宣传画引起了他的注意。

经过翻译人员翻译,尼克松得知上面写了“打倒美帝”几个字后,非常生气。

于是,在见到毛主席后,尼克松率先发问:“主席先生,你们的墙壁上写有打倒我们的话,请问是刻意为之吗?”

尼克松的询问,让现场气氛骤然紧张。但是,毛主席却大笑一声,从容的对尼克松说了三个字:“放空炮!”

周恩来

看着尼克松疑惑的表情,周恩来解释道:“以前蒋介石也整天喊着剿共,我们却越来越强大,这就像你们一样,整天喊着消灭社会主义。都是只闻其声,不就是放空炮吗?”

毛主席与周恩来的话,让尼克松的不悦情绪瞬间消散,哈哈大笑。

现在他们重提这个笑话,毛主席说:“大概我这种人放空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套。”

尼克松笑着指了指自己说:“就是打倒像我这样的人。”

毛主席说:“就个人来说,你可能不在打倒之列,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此次会见时间,原本计划只有15分钟,但是,毛主席却与尼克松等人谈了一个多小时!

藏在门后的“特种部队”

鲜为人知的是,在毛主席与尼克松等人谈笑风生的时候,隔壁房间里的一支特种部队,精神状态却高度紧张,担忧不已。

1971年年底,毛主席得了严重的肺炎,心脏也不好。为了让毛主席能在短时间内尽快回复健康,如期接见尼克松,医疗小组对毛主席展开了大力抢救工作。

毛主席晚年

就在毛主席接见尼克松的9天之前,毛主席曾陷入休克。

医务人员担心毛主席的身体无法支撑到此次会谈结束,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要求见面时间在15分钟以内。

为了以防万一,还组建起了一支由徐涛、卞志强、吴阶平等各方面专家以及护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医疗特种部队”。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期间,为了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他们从头到尾都“藏在”会客室的门后面。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后来又增派了一些警卫人员以及电工。同时,大量的抢救设备以及药品被搬进会客厅的门后面。

事实证明,这些准备是必要的。

毛主席的英文翻译唐闻生回忆称,与尼克松等美方人员谈话期间,毛主席红光满面,兴致勃勃,似乎看不出他是个病人。

但是,会谈结束,刚送走尼克松等人,毛主席的脸瞬间变得煞白。

看到毛主席脸色突变,情况不佳,工作人员马上拿出提前准备的氧气袋,给毛主席吸氧。

之后,满脸疲惫的毛主席,在沙发上坐了30分钟才去休息。

唐闻生

毛主席去世后,吴旭君在采访中曾透露,毛主席在接见尼克松的时候,会客厅门后面的医疗小组将所有的抢救药品全部打开,医务人员进入“一级临战状态”,他们甚至讲强心剂,提前吸入到吸管里面。

当时,医务人员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有信心挽救毛主席。

回忆起这些事情,回忆起毛主席为了恢复中美关系,抱病所做的一切努力,吴旭君哽咽落泪。

好的一点是,毛主席的努力没有白费,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得到了缓解。

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毛主席直到生命时刻,依旧放不下工作。他始终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一带发生7.8级地震。这段时间,毛主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半昏迷状态。

只要他清醒过来,便开始关心唐山的震情,向工作人员询问有关汇报材料。

吴旭君回忆毛主席哽咽落泪

当毛主席得知地震造成24万人伤亡后,伤心的嚎啕大哭。旁边的保健专家看到毛主席这样,也难过落泪。

9月8日那一天,毛主席从休克中醒来后,嘴里突然发出微弱的声音。

工作人员赶紧拿出纸和笔,送到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艰难的划动着铅笔,费尽力气在纸上划出3道横杠。

但是,由于毛主席耗尽了力气,没能继续写下去。工作人员不知道毛主席是何意思。毛主席非常着急。

休息了好长时间后,毛主席又缓缓抬起手,在床边敲了三下。工作人员这才反应过来,询问毛主席:“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

毛主席点了点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主席病逝……

根据记录,毛主席在临终前的9月8日,看书、看文件的时间,一共长达2小时50分钟。可以说,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鞠躬尽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尼克松   中南海   基辛格   钓鱼台   周恩来   放空炮   特种部队   蒋介石   工作人员   状态   人员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